登陆注册
9916000000025

第25章 小曲一唱解心宽(2)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常威觉得仿佛已经过了一生一世,风歇雨止,大地死一般地沉寂,世界似乎已成了废墟。

常威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死亡就是这样的吗?肉身像泥土一样地无声无息,如“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常威绝望地闭上眼睛,悄然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哒、哒、哒”,一个声音由远而近,停在了门前。常威侧耳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呢?在黎明时分,就出来活动。

“呜——普——”像一种动物在喷着鼻子,一会儿,又像是在与门摩擦,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店小二早已将被子拉得老高,遮住了自己的脸,筛糠似的在床上抖作一团。

常威透过门缝,看见门外已经天亮,遂跃身起来,将门打开,向外一望。

在清晨的冷寂中,一峰骆驼在屋外伫立,屋外成了一片汪洋。骆驼背上有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常威定睛一看,原来骆驼上驮着一个人,这个人似乎已经奄奄一息。常威立即将骆驼一把牵过来,顺势接住从骆驼背上滑下来的那人,将他背在背上,走进屋内。

昏厥过去的那人,高鼻深目,像是西域人。常威与店小二用被子包裹着他,再灌以姜汤,其身渐有暖意,而眼口仍闭,不省人事。

正在不知所措之时,来店里送煤炭的帮工陈大郎说道:“你们还是去找黄裳老先生吧,他懂医道,能够帮上忙!”

店小二巴幸不得这烫手的山芋快点出手,急忙附和,叫常威赶快送此人去医治,免得店里沾了晦气。

黄裳住在东大街,旁边就是著名的“九龙壁”。这九龙壁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代王朱桂所建,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比乾隆在京城建的九龙壁还长还宽,乃“天下第一龙壁”。

黄裳是“贫居闹市无人问”,不想今日一大早就有人找上门来,出来一看原来是常威,赶忙布置私塾里的孩子们自己诵读《论语》。

常威照黄裳的指引,将昏厥之人背进东厢房里。黄裳坐在炕上,一摸那人,气息奄奄,濒临死亡。

黄裳说:“你晚半个时辰送来,此人命就休矣。”黄裳从窗旁的柜子里取出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根银针,黄裳用针在那人身上的几个穴位扎下去,约一个时辰,就听到那人“哇”的一声叫喊,随后大口的浊物从嘴里吐出,吐进炕边的痰盂里,两只苍白的眼睛随之睁开,嘴里嚅嚅而动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常威刚进来的时候在想,真是造化弄人,昨晚自己才说要对黄老夫子“敬而远之”,可今天一大早就找上门来,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当他看着黄裳忙前忙后,娴熟地用针治疗,又想,黄老夫子既然有如此医术,为什么不开门行医,悬壶济世呢?

一看绳床瓦灶情形,常威心里又是一动,恐怕原因还是,黄老夫子是被朝廷整肃的对象吧!

常威猜得不错,这黄裳正是被朝廷皇帝整肃的对象。

这黄裳本来不姓“黄”,而是姓“庄”,祖籍浙江湖州。其曾祖父庄廷鑨,请人编写《明史》,书中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且不署清帝年号,而署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被人告发,庄廷鑨戮尸,庄氏家属和为书写序、校阅,以及买书、卖书、刻字、印书的人,加之地方官吏,分别被处死刑,或流放盛京(今辽宁沈阳)与披甲人为奴。此乃顺治、康熙年间第一大文字狱。

清初有三大文字狱——庄廷鑨《明史》案(顺治十八年,1661年)、戴名世《南山集》案(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查嗣庭试题案(雍正四年,1726年)。

清朝皇帝为巩固自己的异族统治,严刑峻法,“宁可枉杀三千,绝不放走一个”,终使国内冤狱四起,文运凋零。清中期以后,文人中兴起“考据学派——乾嘉学派(朴学)”,不问政治,实为不得已之举。所以,清末思想家龚自珍有诗云:“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确为这一历史场景的真实写照。

浙江海宁素为文人荟萃之地,一块弹丸之地,历朝所出的进士、举人、秀才,远较其他地方为多。但有清以来,则屡陷“文字狱”之中,光海宁查家一系,牵入庄廷鑨明史案的查继左、牵入隆科多案的查嗣庭两案,就使此一名门望族,备受摧残,几乎灭族。

整肃查嗣庭实为掀翻隆科多。隆科多乃雍正舅父,为雍正取得皇位立下汗马功劳,雍正为陷害隆科多,便借题发挥,指责曾由隆科多荐举的查嗣庭在任江西正考官时,所出题目“维民所止”之“维”、“止”二字乃“雍”、“正”二字“去头”,因此是“显露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并命令查抄寓所,又在查氏日记中,摘取议论时事之语,指为‘悖乱荒唐’”,查嗣庭死于狱中,被戮尸,家属也被杀或流放。

雍正对隆科多、年羹尧等功臣大加杀戮,世人由此疑其得位之不正。传说康熙遗旨为“传十四子”,在雍正授意下,由隆科多亲手添加数笔,改为“传第四子”。十四子是雍正同父同母、骁勇善战的十四弟胤褆,此人曾坐镇西宁,平定西藏之乱,文韬武略,乃康熙诸子中翘楚。而第四子乃胤禛(即此后称帝雍正),其刻薄、尖酸,与宽宏、豁达的康熙性情素不合。

传位于第四子,也颇令大臣们惊讶。雍正登基后,杀人灭口,也就顺理成章。

凡是得位不正的统治者,仿佛“做贼心虚”,总是大兴冤狱,以震慑天下,但又都逃脱不了覆亡的历史命运。

闲话休提。只说这黄裳因祖上蒙冤“文字狱”,祖父、父亲都在流亡地病死,他辗转迁徙,九死一生,从关外回来,暂居塞上古城大同,便隐姓埋名,改“庄”姓为“黄”姓,对外称山西太原人士,乃掩人耳目而已。

由于家学渊源,幼承庭训,黄裳乃饱学之士,博通六经,淹贯群籍,又遍观关外关内万里风情,实乃一博学多识之士。再兼精通岐黄之术,虽然身世飘零,仍然桀骜孤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黄裳结发之妻在流亡途中病逝,其子也在躲避兵荒马乱之中与黄裳失散。黄裳一生,考学不能,仕途无望,甚至从事一般的营生也不行。若严格按照清朝律例,一生只能为披甲人当奴隶,子子孙孙也是如此。

幸而清季“文字狱”太盛,“政治犯”太多,人满为患,加之时日久远,狱吏也不知晓关押之人祖上犯的是什么“罪”,也就略加开恩,有所松动。流放之人之子之孙也就伺机迁徙,逃脱禁地,以求改善自己的命运。

再加乾隆朝时,四海归服,歌舞升平。乾隆晚年,良心发现,政策文件,也有松懈,故黄裳之类,才能“浮出水面”,谋一营生。

黄裳一生坎坷,其怨愤不平之情可想而知。虽然朝廷政策有所松动,但因其祖上名头太响,案情太重,是由圣祖康熙帝钦定的大案要案,因此,黄裳绝对不敢公然抛头露面,开门行医,深恐被人识出,祸及子孙。只能在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聊以为生。

“西域人氏”一声:“我是在哪里?”引来黄裳、常威的一阵惊喜。

细问之下,原来此人乃凉州(今属甘肃)人,姓“拓跋”,单名一个“焘”字,乃鲜卑族人。

黄裳高兴极了,双手合掌:“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

拓跋焘感激地望着黄裳二人,问道:“请问善化寺在什么地方?你们认识满愿法师吗?”

黄裳对儒学、《易经》深入钻研,可称一代经学大师,但是独对于佛学,未有涉猎,又加之其人刚强,采《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做人处世之圭臬,以为佛学乃劝人“消极遁世”,故对佛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但是善化寺在南门边,这是尽人皆知的事,至于“满愿法师”,黄裳二人并未听说过。

这大同城,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甚多,除了有五龙壁、九龙壁以外,最有名的古文物建筑就是华严寺和善化寺。

华严寺最早建筑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曾遭兵火焚毁,金代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在旧址上重建华严寺大雄宝殿。通焐大师、大慈惠法师等僧人,将华严寺的残缺部分和失散大半的经卷,按辽藏目录查访征集,历时3年,予以补齐。香火仍旧旺盛,僧人颇多。

公元1648年,大同明朝守将姜瓖降清,大同遭受“屠城”之祸,华严寺遭到洗劫,伤痕累累,一片瓦砾场。在众僧的募修下,它才得以幸存。

善化寺则坐落在大同城南隅,该寺创建于辽、金两代,俗称南寺。它始建于唐朝,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改称“大普恩寺”。在辽、金时代,金兵攻陷西京(大同),毁民房、杀百姓,大普恩寺也遭到战争的洗劫。金太宗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金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一代名僧圆满大师走遍大江南北,广集资财,历时15年,在大普恩寺旧址上建起了现在的殿宇,恢复了寺庙的旧观。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大普恩寺改称“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

同类推荐
  •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本书是“地球旅馆”系列中的一本,地球旅馆提供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观念。这本书的作者何袜皮,在美国读人类学博士,脚步早已遍布六大洲,是《看天下》《悦旅》《私家地理》等知名杂志的专栏作家。从小奉行“人生尝试论”的她,无私地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文笔清新却不漂浮,透过旅行中的思考沉稳地告诉你: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 石板塘上卷

    石板塘上卷

    洞庭湖南岸那一大片低矮的丘陵上,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山突兀而起。那山呈带状,高低起伏,绵延百里,很像一条卧伏的蚕虫,故名卧蚕山。但卧蚕山只是地图上的名字,老百姓并不这么叫她。当地人最重风水,起房盖屋时,讲究“前有照,后有靠,左右山环水抱”。卧蚕山巍然耸立,气势雄伟,形状颇有点像照壁,且终年郁郁葱葱,风光秀丽,还有许多历史遗迹、离奇传说以及名人的活动踪影。
  • 梦想与升华——17岁,我走入非洲

    梦想与升华——17岁,我走入非洲

    在这本被喻为“青春成长的心灵钙片”的散文随笔集中,作者不但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她出国留学,从心理变迁到生活变迁的真实故事,同时也将非洲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校园文化等展现给读者。孟梦用真实的笔触撰写了游历非洲的惊险、兴奋和异同于东方的趣闻轶事;在现实生活中体认到非洲民众的达观、热情和近原始状态下的煎熬与苦难;在学习和交流中明晰了多元文化的相抵与相容……
  • 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在想象中,云南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地方,那里有雪山、有古城、有姹紫嫣红的花朵……可站到这片土地上时,会发现它远比想象更精彩。气势磅礴的虎跳峡和壮观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吸引着精力充沛的探险者;大理、丽江的古城里,有慵懒的旅人在喝茶;巍山古城的空气中,弥漫着对南诏古国的追忆;哈尼人世代耕种的梯田层层叠叠,是人与自然共同打造的艺术……不仅如此,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聚居着25个少数民族,走进云南,又等于走进活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云南到底有多美?只有用自己的双眼感受过,才能真正体会到。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整体的健康可细分为三大类别:柔软、毅力和体力,这三个类别都是本书讲述的健身计划针对的内容。年轻人也许会把重点放在体力与耐力的锻炼上,而中老年人则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柔软性训练。不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
热门推荐
  • 归尘仙途

    归尘仙途

    总有一天,你所拥有的一切都将离你而去,这,就是为凡者的悲哀。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不认命的疯子,会去挑战这一切。凡尘一梦,梦的是幻,亦或者为真呢?无从得知,唯有一叹!前言不搭后语,但真是如此吗?
  • 创世巅峰路之异界修仙

    创世巅峰路之异界修仙

    屌丝陈昊第一次坐飞机却惨遭劫机空难,飞机失事时却突然撞上时空隧道穿越到异界.....一序列的发展............陈昊终以太阳神兽三足金乌为友,以绝世美女佳人为妻,乘坐金翅大鹏鸟巡查万界
  • 潇湘夜雨伴清歌

    潇湘夜雨伴清歌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短篇小说合集】
  • 神的赐福

    神的赐福

    主角夕颜从小困在一座大房子里,一次看似一如既往却精心策划的捉迷藏,到底为了什么?尊重,友情,安逸,争夺和……一切的一切,到底预示着什么?神明赐福的孩子,幸运与否。四城之争,一女懵里懵懂地屹立于上,一切又是谁的阴谋?
  • 烨青

    烨青

    玄墟大陆,强者为尊。以修士为主,炼器为辅;丹药在左,阵法在右。天有隐神者伴随,地有驭灵师奉承。而那本是云轩帝国南安侯废世子的叶卿鹤因为天生灵根孱弱不受重视,旁人均是冷嘲热讽不以平辈相对待。只有叶卿鹤知道他为什么会灵根孱弱,但他没实力去告诉众人让他们信服。不过一次外出打猎意外坠入断川海中的他被激流卷入了时空漩涡中。在烨阳谷中,他居然获得了青天尊者的无上传承和绝世秘宝的他发誓要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容我半世离殇

    容我半世离殇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她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凤求凰。
  • 最熟悉的过路人

    最熟悉的过路人

    匆匆年华,你我只不过是悄然经过彼此生活中又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彼此的生活的过路人。曾几何时,我们会在不经意间想起那个路过自己生命中的人,他的模样那样模糊又忘不掉。我与最熟悉的你,在这场青春走散了,彼此的命运是否还有交接点呢?
  • 武技狂潮

    武技狂潮

    新年了,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牛气冲天:)新年期间基本没有断更过,再在小海重新回来了,所以请大家继续支持哈!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走牛运。第一次混起点,经验严重不足,新书需要支持,正在努力码字ing。觉得还行的,请支持下小海!读者群:16933597
  • 向阳向暖异日依旧

    向阳向暖异日依旧

    两个失恋后的人,渐行渐近。从相识相知相恋,克服了内心,搞定了父母,终成眷属。婚礼也接踵而至。天使宝宝随之而来。只是,天终是有不测的风云,就在生产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