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9600000018

第18章 用人和塑造优秀团队的领导艺术(5)

第二,雍正改制,也一举消除了两千多年来皇权与相权、将权之间权限划分不清,经常发生矛盾的问题。历代皇帝设置丞相,但又担心相权过隆,担心皇权受到侵犯,因而对在位丞相罢黜甚至杀害的已不少见;但亦有像曹操这样的权相,威震胁迫皇帝的事。国家政务繁杂不设相以辅助,不可能;设置丞相,又怕太阿之柄,而成尾大不掉,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中长期存在的大难题。雍正经过长期思考设置了军机处这样的机构,以之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每日有效率地承上启下处理大量军政重务,但它仅是作为承宣皇帝谕旨,为皇帝的工作做准备和辅助,规定不设官署,不发关防,不置机构和属官(军机章京仅为助手的助手),还不许以军机处名义对外发布任何指示性的文件,仅能在每日由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对内外军政重务作出批示之后,军机大臣才能根据皇帝的意见,拟出名为“军机大臣字寄”,“奉上谕”名式的下达文件。可见,军机处仅为一个特设的皇帝御前机要秘书处。用军机处和内阁组成双轨议政,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性的大量的政务;而军机处则紧密协助皇帝办理军机重务,有分工,有配合,而皇帝紧紧掌握着绝对的统治权力。这一巧妙设计,一举解决了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将权的复杂矛盾,是封建社会晚期一大成功的改革。

除了上述两大改革措施之外,雍正的政绩还是很多的,而且大多卓有成效。诸如,他为解决官员政风问题,一方面严惩贪污,另一方面,则采取厚俸养廉,规定各级官吏合法的收入范围。他亲自掌握与各级重要官员的沟通,健全“密折奏事”,并由皇帝本人“朱批”口谕示制度。他在位13年,现存他与各省总督、巡抚、将军、提督、市政使、按察使、甚至道员、知府之间的来往奏报和批示近万件。他定期亲自召见军政重要官员,也召见委任或即将赴任的中级官员,甚至在召见单上密密麻麻地写出对有关人员的印象和使用意见。他大力改革赋役制度,推行摊丁入亩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无地少地贫难下户减少负担。他严查亏空,充实国库。在社会上,解放丐户、蛋家、世仆等所谓“贱民”,恢复这一部分人民的平等地位。在云、贵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大力加强统一。在巩固边防上,他铲平青藏地区的叛乱势力,追剿仍图再起侵扰中原的蒙古贵族集团,相继取得军事的胜利。

别具一格的用人

自古帝王之治天下,首重用人与行政。就用人而言,统治者则常有“人才难得”、“天下全才不多得”之类的慨叹。应该说,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确属“中才”。有鉴于此,中国古代思想家就特别强调甄别贤与能,讲究从人才配置上实现最优化组合,孟子就说过:“尊贤使能”,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之类的话。从原始含义来看,“贤”往往和“不肖”对称,是指品德高尚又才干出众的人,它包含了德与才两方面的含义。孔子说:“见贤思齐焉”。墨子说:“列憾而尚贤”。《尚书·大禹谟》说:“野元遗贤、万邦咸宁”,等等。在很长时间人们都是在上述意义上使用“贤”这个词的。

到了北宋司马光那里,则别有一番解说。他以为,世俗不加区别地把才与德都混称为“贤”,结果导致了“失人”,即将人才鉴别错了的严重问题。所以他特别强调应当首先把德与才的概念区别清楚。什么是才?“聪察强毅”是也;什么是德?“正直中和”是也。才与德相较,德是第一位的,即所谓“才者,够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也不赞成把人简单地划分为贤与能两大类,而应细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愚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经过司马光辨析与发挥的先儒“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思想,遂成为中国古代用人之道精辟的经典表述,对传统政治的影响极其深远。

同司马光“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重德轻才的取人之术大异其趣,雍正皇帝在政治实践中倡行了一条“宁用操守平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的重才轻德的用人路线。

雍正并不一味地抹杀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居官立身之道,自以操守廉洁为本”,但“安民察吏,兴利除弊,其道多端”,“操守者,不过居官之一节耳。”“礼义廉耻”乃宋儒所讲的“国之四维”,雍正是这样对新科进士阐释他所理解的“廉”的含义的:“革食豆羹,一介不取”,不过是廉之小节,而理财制用,崇俭务本,使天下之人家给人足,路不拾遗,盗贼不生,争讼不作,贪官污吏无以自容——此廉之大者也。

雍正也不一般地反对清官,但他认定:“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他在雍正四年(1726)七月发表了一道全面阐述识人、用人、察人的长篇论旨,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但恃其操守,博取名誉,而悠悠忽忽,于地方事务不能整饬经理,苟且塞责,姑息养奸,贻害甚大”;二是操守平常者,其心即不敢自恃,心怀畏惧,颇能整顿经恩,一有不善,即加惩戒,而在朝之官员及伊属下之官吏人等,皆伺察其过,不肯为之隐讳,是以此等之人,贻累于地方者尚轻”;三是“若操守既更胜于他人,而又能实心任事,整饬官民,不避嫌怨,因而遂不满众人之意。总之,在雍正看来,封疆大吏最上者,操守既好又能实心任事、不避嫌怨,其次则操守平常之辈,最下亦最可痛恨者,乃是洁己邀誉的清官巧宦。在雍正心目中,田文镜、李卫、诺敏等名噪一时的能吏乃其最上者,而清官巧宦的典型则是杨名时、查弼纳、张楷、魏廷珍之辈。”

至于如何鉴别实心任事的能吏与洁己邀誉的清官?雍正的要诀是不要相信舆论,或者反听舆论。道理很简单,雍正解释说:“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皆称之;无所取于属员而亦不能禁属员之不法,故属员之贤不肖者皆安之;大臣之子弟、亲戚犯法则姑容而不行参革,地方之强绅生事则宽待而不加约束,故大臣绅士皆言其和平而望其久留;甚至胥吏作奸而不能惩,盗贼盛行而不能察,故自胥吏至于盗贼,皆乐其安静而不欲其去任。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此则平日模棱悦众、违道干誉之所致也”。而那些实心任事、治理地方的大臣官员,往往触犯方方面面人们的利益,反而矛盾丛生,“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结果却为舆论所不容。由于胸中横亘着不可移易的成见,所以雍正总是按照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臆断: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钓誉、欺世奸诈之人;为众人所攻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倍加呵护。

直隶吴桥知县常三乐,廉洁安分,也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他胆小软弱,以致地方好多事久拖不决,工作很难有起色。直隶巡抚李维钧要把常三乐从县令职位上调开,吏部却认为常三乐没有什么劣迹而不予批准。雍正得知这件事,毫不含糊地指出:常三乐当官软弱,实属失职,应当免去官职。看来,在雍正手下,且不说贪官,就是平庸无为的人也很难混下去。河南大员田文镜铲除贪官,果断坚决,由此招致了不少人的怨恨,有人给他开列了十大罪状。雍正经过核实后,将诬告者治罪,下令田文镜官升两级。雍正在田文镜的奏折上,表扬他“为国忠诚”并好言安慰田文镜说:“小人流言何妨也,不必气量窄小”。浙江总督李卫,办事严猛,不徇私情,得罪了不少大官。这些人合伙向雍正告状。雍正却说,李卫性情粗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他却是“刚正之人”。朕赏识李卫,就是因为他操守廉洁,实心任事。

当然,雍正之用能员并非事先不了解其中潜伏的危险。他深知“人心惟危”,用人至难,“可信者,非人何求?不可信者,非人而何?”是他深藏胸中的用人宝鉴,从不轻于示人。可见他用能员的前提实际是“可用而不可信”。但与司马光不同,他并不怕能员足以为恶的才,而恰恰十分珍惜并借重其才以办有益之事。雍正谆谆密嘱他的股肱亲信鄂尔泰、田文镜说:“封疆大臣只以留神用才为要”,“凡有才具之员当惜之教之”,“庸碌安分、洁己沽名之人驾驭虽然省力,恐误事。但用才情之人,要费心力方可”。雍正极其自信,说才干之员尽可以放手使用,即“魑魅魍魉亦不能逃我范围也,何惧之有?既至教而不听,有真凭实据时,处之以法,乃伊自取也,何碍乎?”雍正还处心积虑谋划出防范能员挟才作恶的办法。这办法非常独特,就是通过密折制度来伺察大臣官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为了造就一支高效的官吏队伍,雍正命令文武百官荐举人才。雍正在位也不过短短的13年,由于他治理国家比较严厉,整顿官僚队伍也很严厉,所以在身前身后都留下不少骂名。但是他能广开言路,对于他不懂的地方事务,鼓励官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务实反省的作风

雍正一生,以务实精神治天下。他刚一继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地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

雍正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少则一二十件,多则三四十件,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他的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要多。今天,在留存下来的在清宫档案中,就有数以万计的雍正批过的奏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雍正对腐败的痛恨和他务实的作风。

不知道从何时起,清代官场上流行着这样一种陋习,各省文武百官刚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述说当地的吏治民生如何地糟,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地整顿,情况已经如何地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对这类奏报,雍正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

有一次,川陕总督岳钟琪将几个省区严重干旱的情况如实上报,雍正夸奖他说:凡地方事情,都如此据实奏报,不加丝毫隐饰才合朕意。朕希望所有内外大臣,办事只讲一个真字。

贪官污吏压榨百姓的惯用手法就是摊派克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主管四川陕西军政要务的总督岳钟琪,将两省乱摊乱派的名目进行综合,共有30多项,他把这一情况如实上报朝廷。雍正夸赞岳钟琪毫不护短。他还指出,不但四川、陕西有乱摊乱派的现象,其他各省都一样。为此,雍正选派一大批官员调往四川、陕西,让岳钟琪坚决果断地替换掉各府州县的不法贪官。

奏折是君臣之间沟通情况,上传下达的工具。清朝文武大员的奏折,都是派专人赴京,直接送到皇宫大门。雍正指出:有事,一个月上报几次都无妨;没事,哪怕几年没有折子也不会怪罪。他反复强调:“只务实行,不在章奏。”

云南布政使葛森没事找事,频繁上奏。雍正就批评他说:路途这样远,派专人送来这些没有用的奏折,不知你用心何在?如果想用密折奏报,来讨好皇上、挟制上司、恐吓下属,那实在是耍小聪明了。

雍正多次告诫群臣说:说一丈不如行一尺。他所关注的是文武大员是否实实在在地干事,而决不在于奏报是否多,说得是否动听。因此,他对官员进京面见皇帝也一直控制得很严。

雍正早就发现,有些地方官,只看皇帝脸色办事,事务大小都要请示皇帝。对这种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为自己留条后路。

雍正后期,清政府连续6年在西北用兵,讨伐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当时的军事统帅岳钟琪曾就何时进军如何用兵等问题请示皇上,雍正严厉批评他说:朕在数千里之外,怎知道当地具体情况,这都是你大将军因时因地酌情办理之事,朕怎么可能神机妙算、给你下命令呢?

雍正认为,凡事不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只知道遵旨而行并不一定是好官。云贵总督鄂尔泰对不完全适合本地情况的谕旨敢于变通执行,提出不同意见,雍正赞赏他是为国家做官。而云南巡抚沈廷正一味迎合谕旨,雍正严厉斥责他:是为自己做官。

对于那些不做实事、光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阿谀奉承之徒,雍正简直是嗤之以鼻。有一次,川陕总督查郎阿和陕西巡抚武格在受到批评后在折子上自责说“奴才愚昧”。雍正用红笔在“愚昧”二字旁重重划了一笔,训斥道:若把你这个愚昧之人用为封疆大吏,那么朕的愚昧又怎样讲?

雍正作为大清的皇帝,并不以万能自居,他对自己不很了解难以决断的事情,往往坦率地承认,而不是轻易下结论。一次,雍正收到一件如何料理台湾事务的奏折,他看后认为:“其中多有可取之处”。但他并没有立即下令推行,而是十分慎重地批示:朕不知地方情形,不敢轻易颁旨。雍正把这件奏折转给福建总督满保,让他与提督、总兵等经办台湾事务的官员共同商讨,选择其中可行的去办。

自古以来皇帝都被称为天子,自以为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但雍正却认为未必,他曾经多次颁发谕旨,要求身边的大臣,看见朕的过错,直接指出,“使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雍正即位的第一年,就命令朝中文武大臣每人写一份奏折,专门给皇上挑错,并交代说,挑的错哪怕是不太合适,朕也不会怪罪,但若是瞻前顾后用一些空话来搪塞,却是万万不可的。

有一个叫周英的人,雍正派他到西藏去统领军队,后来发现周英这个人能力不行,办事浮躁,地方官员反映不好。雍正很坦率地对身边大臣说:派周英到西藏,属于用人不当,这是我用人上的错误。雍正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相信自己可能犯错误,尤其在于一旦发现有错,他能够公开承认并立即加以改正。

在中国历史上,雍正是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然而,作为一个极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封建皇帝,必然也有许多错误,甚至有人指责他为暴君。但是,雍正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确是一个务实的封建君主。正是他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才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康熙后期遗留下的虚诈不实的官场弊端,为乾隆初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装甲铁流之魂:巴顿

同类推荐
  • 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全书

    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全书

    本书针对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难题和困惑,从领导的道德力量、人格魅力、大局意识、影响力、责任意识、执行力、制度意识、企业文化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以及领导的识人艺术、用人艺术、授艺术、决策艺术、沟通艺术、激励艺术、惩罚艺术、考评艺术、协调艺术、应变艺术、口才艺术、留人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作为一个应该培养的领导素质及应掌握的领导艺术,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为现代企业单位的提供了一份多方面的自我提升的指南。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吸收了现代管理学术界人士的最新成果,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领导管理理论,将之与中国的人文特点相结合,熔理论与实践、东方与西方的管理理念为一炉,同时本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力求内容实用、紧抓要点,既有系统的理论介绍,也有能即学即用、直接指导实战的技巧和策略,使读者在短时间里收获巨大,成为敏锐务实、具备雄才大略的。
  • 财产权制度到产权制度的演进逻辑与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财产权制度到产权制度的演进逻辑与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企业成长构成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取决于企业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企业的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产权关系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在关联。《财产权制度到产权制度的演进逻辑与企业治理结构研究》主要依托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立足转型时期制度供给不足的背景条件,主要围绕企业成长理论的演绎逻辑、财产权制度到产权制度的逻辑演进、财产权制度对企业治理结构的约束、产权制度安排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关系、中国企业治理问题研究等问题,研究企业治理问题,建构企业治理的产权制度基础,为企业成长提供产权建构的理论支持。
  • 金融创新:企业、监管与市场的挑战

    金融创新:企业、监管与市场的挑战

    本书以金融创新:企业、监管与市场的挑战为主题,分析了金融、高科技、影视、房地产、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最新趋势及领先理念。具体内容有:车企谋变:中国整车企业收入与成本现状分析、迎接影视业的黄金年代、逆势增长,何以持续?进退之间,攻守有道、货币新形态——金融创新与货币演变、互联网金融,你准备好了吗?生产地选择的决策框架、杰出企业的思维之道。
  • 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本书广泛介绍了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关购交易,如1989年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91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接管NCR公司,2000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等载入史册的交并购。作者以这些交易为案例,探寻了最成功交易者的秘密,分析了成功和失败的交易过程,总结了并购交易中的十大交易规则。
  • 企业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企业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本书从如何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入手,以合同管理实务操作为重点,介绍了企业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内容与履行、变更与解除、重点与难点、风险与绩效、陷阱与防范。书中选用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结合法律知识全面而深刻地对企业合同各个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加以解析,并提出解决与应对方案,为企业合同管理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金汤城池

    金汤城池

    以安然的第一视角,解读金融行业的起起落落。
  • 深夜梦话屋

    深夜梦话屋

    人性的罪恶,懦弱,恐惧,阴暗。总会通过其他方式呈现出来。相比人言,我更相信虚无缥缈的梦境。毕竟。梦,从不说谎。
  • 历史迷团的故事

    历史迷团的故事

    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文章短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其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奥秘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社会的金钥匙,加深历史认识,不断创造人类文明,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不断推进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 灵狱九天

    灵狱九天

    刘晨曦,一名普通的少年,本应该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但是一场巨变,让他失去了一切,他因为是私生子的身份而遭到追杀,自己最亲的人因他而死,愤怒疯狂的他,为了报仇,毅然踏上了一条修罗之路,灵徒,灵师,大灵师,灵战,灵将,灵帅,灵霸,灵王,灵圣,灵帝.......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世间的巅峰
  • 掌娇

    掌娇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经·旱麓》“音乐博衍无终极兮。”——《楚辞·远游》帝京城里才貌双绝、铁面无情、生人勿近的王参将要成婚了!娶的是川渝首府人尽皆知的一个笑柄:年逾二十都还未婚配的肖大小姐。满帝京的名门闺秀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响彻凌云天顶的怨念化作四个大字:老天无眼!肖玉瓒拽着红火的盖头,双脚抵在闺阁房门边,她眉眼弯弯带笑,藏着几分侥幸和抵触,哀求问道:“能不能不嫁啊?”“将军以前爱过什么人吗?”“嗯。”“她一定很好看吧?”“爱笑,恍然一眼而已。”
  • 不做猫王子

    不做猫王子

    缘起车祸,不想一朝穿越,竟是侄女最喜欢看的网球王子,这到底是造化弄人,还是天意安排。不二周助:“龙马,既然爱了我就不回放手”手冢国光:“啊!不要大意的上吧”迹部景吾:“嗯哼,你不要想逃”幸村精市:“龙马,让我们好好爱你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玉明号大铁船

    玉明号大铁船

    (一)童年、少年与青年初期,人生就好象一条小溪或者小河上的一只只小小的纸船,它充满了童真和幻想,也预示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象纸一样的小船,难抗风险,此时文笔婉如童话和诗歌。(二)青年时期和中年初期,则象征人生长河里航行的一只木船,随着阅历和涉足社会,人生的经历丰富多彩,它有很多冒险的经历,痛苦、曲折、多变使人更加成熟或接近成熟,人生阶段充满了奋斗的艰辛和苦涩,也有成功的机遇与喜悦,如同那种很曲折动人的小说。(三)中老年时期,则象征着人生大海里的一艘大铁船,它可以驶向更深更广的海洋,捕捉到更多的生活宝藏。这里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和经验,此时文笔老练,是具有哲理性的散文和充满智慧的哲学。
  • 古剑奇谭之情意缠绵

    古剑奇谭之情意缠绵

    苏苏因蓬莱大战后死去,晴雪坚信她的苏苏还活着,于是,寻找了他900年,可谁知道,苏苏不但不记得自己了,身边还另有佳人,另晴雪伤心至极,不过,她没有放弃,一直追随着苏苏,。。。。
  • 拂晓传说

    拂晓传说

    “只有活着才能穿过迷雾”无尽的大地被迷雾笼罩,恐惧支配心灵,冰冷残酷的命运交错纠缠,一座又一座巨大的门扉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与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