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5800000050

第50章 评论(5)

《北方的河》其实是张承志流动的思想的火焰,让自己的精神阵地流淌在黄河、无定河、湟水、永定河,他的精神自恋得到宣泄。最初的精神阵地的轮廓清晰可见,茫茫草原、流动的大河,骑骏马即将朝着理想的大阪远征的威风凛凛的战士,他已经有资格藐视尘俗!从这块阵地出发,张承志以战士的姿态远征。1984~1985年,他走遍天山南北,广泛接触少数民族,同时,深入了解西海固,使他的小说创作进入了黄金阶段。这时候,"个人视角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小说作为一定长度的叙述,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被个人视角强烈观照的结构的营造。在这样的结构中,意义取决于构图、技法和对色彩的处理"。作者使用意识流的象征手法写成了《残月》《晚潮》《九座宫殿》《黄泥小屋》等小说。

张承志一改小说的浪漫写法,赋予自然以神力,作品中明显笼罩宗教气氛。由追寻苦难到倾向宗教,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主要有两点:一是"现实生活与张承志的理想表现出乖戾"。张承志"固执地认为:所谓文明人与乡下人在道义、情感和地位上是根本对立的","所以他生活在城市文明里,实际上却把自己独立起来。他向往自然,返回自然文明中去寻求那种古朴的理想;他信赖那些牧民,信赖那些朴实的劳动者,他从朴实劳动者身上发现一种圣洁的光辉。他的精神找到了依靠,不再感到茫然失措。而返回到那种自然文明中去,人与人之间只能靠一种虔诚的信仰联系在一起"。他仰视宗教,视宗教为最高境界。二是"深层次的原因是张承志想寻求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寻求民族新生的活力和基础"。这是张承志不满足于个人生命的洒脱和幸福,而追求人人幸福浪漫又辉煌泛义的精神境界的结果。

在表现手法上,张承志和凡·高对话。《北方的河》发表以后,在国内招来许多指责,远在日本、处在孤寂中的张承志迷恋上了凡·高,对凡·高非理性的狂热、疯狂的旋转、扭曲超常的跳动的火焰极感兴趣。他深刻地感受凡·高的色彩意义,比如"嚎喊的黑、挣扎的绿、激动的蓝、流血的红",这些都被张承志生动而又个性化地运用在自己的精神追求中。《残月》选择了暗蓝的基调、《晚潮》选择了暗绿的基调、《九座宫殿》用红尘红胶土地的红和远处沙丘的白比较、《黄泥小屋》选择了黑和红的突然对比。其实,张承志的色彩感觉能力在《绿夜》和《北方的河》中就已经显现出来。《绿夜》用绿色展示青春骚动,《北方的河》用黄色展示他对北方山水的痴情苦恋。和凡·高对话,只是对色彩认识的深化,他甚至把色彩和他的理想一并幻化,在后来的《金牧场》中描述了一个梦境的金色牧场。但是,和绘画不同,"色彩毕竟不是文学的主调,色彩与情感联系在一起才能显示它的意义"。张承志感悟到了这一点,而且在五颜六色的映衬下波动着他神秘的宗教情感。同时,张承志显然还有极强的空间感觉和幻化建筑物的感觉能力。张承志沉浸于自己的精神追求中,他的精神家园流动着色彩,闪烁着幻想的梦境的建筑,宗教引导着他进入第一道关口。如果说白雪皑皑的《大阪》究竟是什么还较为虚幻的话,那么这时候张承志倾心于宗教已义无反顾。此后,张承志走了一段失败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路。1985年他写了《胡涂乱抹》,又用一年时间写了《金牧场》。从《金牧场》的繁乱之中走出后,又写了《黑山羊谣》和《错开的花》。

《胡涂乱抹》是张承志一次真正的冲破一切构思局限的任情任性的宣泄,在思想上并不如前期作品成熟,但却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自由。《金牧场》的构思是一个找家园的故事,但他失败了,"那个三十万字的陷阱"弄得张承志"满心别扭"。《黑山羊谣》和《错开的花》是用诗写成的小说,"《黑山羊》是个神秘的象征,《错开的花》则是他用隐喻的手法对自己从草原开始到感悟真主的心路的回顾"。这两部作品,连他自己都承认,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感到陌生和艰涩。

说张承志走了一段失败的路,是说他采用极主观的方法,又用神示的诗体,结果是作品"情绪纷繁,感受重叠,明显地不如他的草原小说写得酣畅淋漓",读者越来越少。说他走的这一段路至关重要,是指这一段路的"影响却不能低估"。原因在于张承志为了完全进入宗教精神状态,为最终写好《心灵史》所作的一次心智和思维方式的演练;《黑山羊谣》和《错开的花》又为《心灵史》准备了诗的形式,是在为他的精神阵地修建阶梯,他最终皈依了真主。《心灵史》使张承志由仰视宗教到融入宗教,由在苦难中追寻真理而把理想变成苦难本身,表现了苦难的极致,用以昭示世人。他站在自己精神阵地的顶峰,把他在寻觅中积淀的思想精华全部放飞。我们"看到一个执著的精神追求者,一个精神领域的苦行僧、跋涉者,一个由于渴望得太多而痛感到精神匮乏的严肃到特立独行、与俗鲜谐地步的作家的精神矛盾激化的历程"。

《心灵史》激情奔泻,不讲究表面形式和文学技巧,它是用诗的语言、小说的篇幅、散文的思绪去负载流动的情感,彻底突破了旧有的体裁规范。它集历史、哲学、心理、散文、诗歌、小说的写法为一体。张承志"是让虚构的东西与纪实的东西巧妙地融合起来,他很清楚地让您感觉:这一段就是史料,这一段就是纪实,这一段就是主观理论,这一段就是主观抒情。它用一种主体的精神、情思,将不同的东西贯穿起来。读者也不会弄假成真或者弄真成假。张承志打破了纪实与虚构的壁障"。"这和对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的追求也不相同。"张承志不注重形式了,却在手法上有了突破,应了巴金的一句话,"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

站在精神阵地之巅,为巩固自己的精神阵地而不懈努力。

张承志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才子,首先用画笔作画来点缀他的精神家园。他1985年就开始绘画,初作是《沙沟寺》《小白骒马》《青砖小墓》,这些作品以黑白为一对原色。第二批作品是《雪树》《雨的路》《风景》《夜草原》,他自己说这四幅画画得"干净、果断"。他第一次用画布画的画是《黄泥小屋》,第一次使用了奇怪的白色调的画是《〈海骚〉插图》。1989年,他画了《红太阳下山了》《光复洪乐府礼拜寺》。这些画的主题倾向完全和他的小说一致。在《心灵史》之后,他一直在修改这些画。他尽量使绘画和写作相得益彰,使画的内涵和苦难崇高的宗教重合。不管这些画是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他用画表现精神追求的探索值得肯定。他不想让精神阵地有任何缺憾,甚至不惜把30万字的《金牧场》改写成16万字的《金草地》,完成他对自己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沉痛失败的挽救。

一些评论者认为自《心灵史》后,张承志的主要目标是在民族信仰和理想的危难中无畏地站出,赤膊上阵抗击中国文人背叛文学信仰、抛弃社会良知、向庸俗投降的无耻和堕落,为中国的希望和苦难呐喊。这种看法显得表面化,张承志真正的出发点是珍视自己的精神果实,想捍卫自己的精神阵地。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他的阵地最起码是一种精神范例,另一方面,他怕他苦难的思想体验不被人理睬,以至于世俗的商业化文学把他的阵地淹没了,于是以守为攻,以期引起更大的注意。最有效的武器是使用随笔和散文,因此有人说"理解张承志不可不读他的散文"。

张承志的第一本散文集《绿风土》,收入了1978~1988年十年间他的38篇散文。《午夜的鞍子》等文章和他的前期小说情调一致,散发着对草原生活回忆的温馨;《绿风土》中也表露了作者隐藏在心中的一种对失败的英雄的崇尚;在《杭盖怀李陵》中,他对李陵事件的体验是令人惊异的,赋予李陵故事以新的历史内涵。《绿风土》倾诉给世界一个新发现,在《黄土与金子》《北方女人的印象》《金积堡》《心火》等篇章里,描写了西北高原上回民们的一种精神;在《潮颂》《禁锢的火焰山》中有对凡·高色彩的深刻感受,这与第二阶段的小说的精神相互关照。《绿风土》中的思路与语法大致统一起来,也基本上与对应物的意象统一起来,但由于流动太快太拥挤,我们隐约能感到叙述过程的散乱。

1994年,张承志鲜明地亮出了抗战文学的大旗,篇篇呐喊,字字战斗。《十月》《花城》在第一期同时登出了他的《清洁的精神》和《无援的思想》。重提"清洁"的故事暗含着张承志为保卫自己的精神阵地不惜像英雄荆轲一样毅然献身。《无援的思想》则抚摸长江黄河长城,以这些神圣的象征来做捍卫中国纯洁文学精神阵地的护城河和工事,这种维护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精神令人感动。张承志究竟要抵抗什么?以什么为根据地?回头看他的《以笔为旗》,谁都明白,张承志神圣的精神阵地不容蚕食。

在张承志不断发表清冽独异的文章时,他的第二本、第三本散文集也相继出版了。随笔集《荒芜英雄路》集中体现了他守护精神阵地的前卫意识,是他在皈依之后面向世俗的宣战。《荒芜英雄路》放射出他歌颂底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的光辉。"无论是讲音乐还是讲绘画,无论是讲古还是论今,无论是谈国际局势还是谈民族问题,无论是披露个人神秘感受还是议论严谨的学术研究,你从每一篇中都可以感受同一个声音,毫无例外。"在《荒芜英雄路》里,《感激沙沟》《心灵模式》《神不在异国》《宁可湮灭》《回民的黄土高原》《离别西海固》等一系列文章"倾洒着血性男儿强悍的暴雨",倾洒了张承志皈依宗教后的激情。《荒芜英雄路》中的《起辇谷》《关于成吉思汗陵的思考》《历史与心史》等还向把学术研究视为私有、歧视人民的文化开火;《荒芜英雄路》与鲁迅对话,《芳草野草》《静夜功课》《致先生书》《渡夜海记》把心贴近鲁迅。但是思想涌动造成成堆成块的语言板结,阻隔思想、叙述程序的散乱已经很明显。这些随笔散文和小说《错开的花》激情冲毁形式约束的情形相似。

《清洁的精神》则收集抗战名篇,是张承志以攻为守的抗战进行时态。它具有西北风的凛冽和刺骨,它的出版首先是在思想界而不是文学界引起震动。

当代文学家很少有人像张承志,在一篇小说喷发之后回头突然猛写散文。因为他很难一下子从《心灵史》的激动中抽身,"于是,人有了一种不愿再回到低级形式的心情。短暂地瞬间地达到过诗,深沉地宿命地达到过心灵的历史--这使我觉得小说索然无味;生活本身比文学生动得多,但我的生存又只能依存于文学--那么剩下的路只有随笔散文,好像没有别的什么"。张承志很矛盾,深感思想无援,作了许多反省,连文学表现方法也开始回归,他要在《心灵史》后长长的岁月中纠正自己,"争取在以后做到--节制理论、抒发、修饰、语感上的各种超出分寸"。话虽如此说,张承志还是没有做到,最起码《清洁的精神》中有些地方不是这样。

张承志的散文随笔中的另外几种倾向值得提及。首先,他用散文的方法为自己的精神阵地定位。他把自己与周围的文人及文学行为作横向比较,认为自己的精神阵地是洁净圣土,其他文学派别和文人的努力则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其次,搜索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人群,和他们作了纵向比较。张承志评说了林语堂、郭沫若、沈从文、钱锺书的不足,从个人的观点出发又论说了鲁迅。再次,评价了曾经深深影响过他的外国作家,对艾特玛托夫①和海明威等人的作品有深入的思考。这一切也多少引发了读者对张承志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的一些逆向思维。

张承志自己认为:在至今出版的约20本书中,只有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加上《心灵史》与诗体的《神示的诗篇》还能令他满意,但实际上《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以及其他一些文章是《心灵史》的注释,这些散文集和散文算不得是他思想的继续延伸。也许,他感到满意的地方就是散文补充或者说注释了他的小说。张承志用散文精心呵护自己的精神圣地,至少有两点是成功的,一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二是让喜欢纯文学或者叫精英文学的人深深感动。但他那堂吉诃德式的架势,给人留下了好斗的印象,也许他自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处在了高处不胜寒的境地。我们说他是在《心灵史》之后用散文为自己涂抹保护层,保护层太厚,就难免有故步自封之嫌。

张承志早期的孤独、感伤、苦难和崇高的"善"属于时代,因而其作品引起广大读者、特别是同龄人的共鸣。但从诗体小说到《心灵史》逐步融入宗教、趋向神秘,《心灵史》后的随笔散文,以是否认同宗教信仰为标准衡量文人、文坛和读者,谁还敢肯定张承志的精神世界是"一切健康艺术的"所归"和"良乡""?

首先,张承志把自己交给宗教,就使他缺乏宽容的精神。他用信仰作标准指斥世人"堕落",抹杀了生活对于创作的价值,结果使他走向偏激。后来在散文中的种种臆断和主观推测、言之无物,是一个例证。这势必影响他看问题的方法和他对文学现象的分析。他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他认为鲁迅先生的创作没有找到参照,这是他的一种误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候,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国民性等问题有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精神深深感动鲁迅先生,他以这种奋斗精神为参照,努力创作、不懈思索,走出了苦闷和彷徨。不管他是否缺少一部或几部长篇小说,他都是文化战线上的真正旗帜。

张承志把文化界看成是自己的一个敌对营垒,感到绝望无援,以至于看不清许多文化人为正义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奉献心血。因为文学界对他的《心灵史》反应不如己意,便以"白痴"相讥讽,他没有权力把意志强加给文学界和有选择权的读者。

张承志心灵发展的轨迹是清晰的。《心灵史》之后,他让更多的喜欢过他的读者失意迷惘。美丽动人的《黑骏马》不再被张承志看重,他认为它没有把"思考"指向那一方土地的"严峻生活",他认为把人性写惨烈、写到血淋淋才是表现"严峻生活"。他不可思议地否定了前期的小说,认为那只是"中学生的作文",否定那些有如灿烂阳光一样感动过人们的小说的精神实质。若能回到更广阔的生活范围中来,不去计较别人的评价,不急于给自己的精神阵地定位,不仅仅用散文去坐而论道,以张承志的才华和学识,肯定会有更多的好作品震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宁静的激情

    宁静的激情

    狄金森是美国三大文豪之一。她远离尘世的喧嚣,只为心中的宁静;自我的沉醉,才有了激情的诗歌,不常出门却能感官整个世界。无论是诗歌的抒情,还是与朋友间的书信往来,无一不充满韵味,有感伤也有激情。
  • 竹取物语图典

    竹取物语图典

    创作于10世纪初的《竹取物语》(又名《赫映姬物语》)是日本最早一部物语文学。故事写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个美貌的小女孩,经3个月就长大成人,取名“细竹赫映姬”。5个贵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可是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败。这时皇帝想凭借权势来强娶她,也遭到拒绝。赫映姬在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突然升天。
  • 秋水谣

    秋水谣

    本文主要内容为即景秧歌、对唱秧歌、祭祀秧歌、拜谒秧歌、拜年秧歌、耍笑秧歌等。
  • 书到今生读已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到今生读已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每本值得珍重的书,都需要独特的打开方式。以特有的小心,去读那些伟大的书,让我们有可能,成为那个更好的人。
热门推荐
  • 如若,不曾遇见快乐

    如若,不曾遇见快乐

    在我的眼里,青春无非就是自己开心就好,可是她们一群人,貌似都没有走向好的结局呢!有时候吧,向往着爱情,渴望着友情,希望这些东西都能地久天长。但是,很多事情往往不是我们能够预料的了的。就像我预料不到十一最后的灭亡,凝霜的迷茫,婵媛的冷静,静芷消亡的童话,以及她们最终的曲终人散……
  • 无缘之宠

    无缘之宠

    她幸,得万人宠。她哀,伤万人心。让我们好好说再见,今生无缘……
  • 我喜欢你如樱盛放

    我喜欢你如樱盛放

    少女时代的喜欢是最最美好的,正如余桉喜欢贺眠,是南城大学人尽皆知的事。
  • TFBOYS:爱呆萌

    TFBOYS:爱呆萌

    他们是冷、酷、帅、花心的化身,而她们是不管在舞台还是学习都一帆风顺可在面临爱情是却犹豫不决。当她们接守时他们却背叛了她们,少女心灰意冷的离开到韩国。五年后……
  • 皇家奶娘

    皇家奶娘

    柳蓁作为柳家大房长女,本应衣食无忧的过完这一生。谁想继母容不下她,她和继母多次相斗均失败。二叔送她入宫,本只想她有个身份。可她一未嫁女却因朝廷上的争斗被选为十七皇子的奶娘。在这皇宫中,她冷眼看着这宫中女子明争暗斗,并努力将十七皇子养大并顺利登上皇位。且看柳蓁奇女子的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忘仙思凡

    忘仙思凡

    一个本是天上浮华宫中的无情仙,一个是徘徊在人间的小狐妖,本来没有交集的二人,却是在历劫时相遇,然而劫也好,爱也罢。一杯忘忧忘却百年百年间的悲欢伤害以及欢愉,再次相遇,一个满心愧疚,一个忘却前尘,究竟是爱还是放弃?其实,仙也好,妖也罢,都逃不脱命运,即使忘却的一生都未曾想起,能够再次相守,前尘又算得了什么?
  • 问天归来

    问天归来

    新书已上传,科幻,时空穿梭《万界冒险商》。喜欢的朋友可以支持一下。问天,问地,问本心!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你能走多远,那要看你与谁同行!
  • 网王之女王殿下我爱你

    网王之女王殿下我爱你

    小时候他和她相见,获得一个约定;十年后再次邂逅,却无法认出对方。日渐相处,萌生感情,却因为身份之差,他的华丽,她的卑微,让他们无法相爱。三年前的失踪,让她带着一个重大谜团离开。归来,昔日的好友,却又针锋相对。真相扑朔迷离。
  • 至尊演武

    至尊演武

    ————————————————————————————————简介一:一代武帝突破天人之境后遭法则反噬,灵魂穿越附体在一个刚刚死去的少年身上。————————————————————————————————简介二:天元大陆,强者如林,至尊演武,尽展神通,混元无极,笑傲苍穹。————————————————————————————————简介三:这本书很好看,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什么?你就是不相信!好吧,那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