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0500000018

第18章 恰同学少年

到了这把子年纪,最好不要回忆往事,无论是快乐的,还是惆怅的。

因为你一旦回过头去注视走过的路,便会发现你在漫长的人生途程中,失去的往往要比得到的多得多。至少大段大段的宝贵光阴,平白无故地由于自己的原因,或者由于并非自己的原因而虚度过去了,因此会感到非常失悔。

果然,“等闲白了少年头”,转眼间,不但你我早生华发,两鬓霜染,甚至腿脚也不那么利索了,心脏和其它一些部件开始不太听使唤了。这时候,任何回忆都只会使你我平添许多懊悔,恨不能生活重新来过。假如有可能回到十八岁,像一部好莱坞影片描写的那样,我想,肯定要百倍地珍惜那段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

所以,一回想到南京国立剧专,就忍不住惋惜那“恰同学少年”的大好年华。那时,我们像一个阔绰的人,大把大把地扔钞票似地把光阴浪费了。等到白发苍苍,觉得还有许多的事可以做,你才发现在你的口袋里,属于你的可以支配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充裕的了。

遗憾啊!所以尽可能地不要回过头去,但又谈何容易呢?除非你努力去想,然而又无法不去想。正如人们爱说的那样,这世界太小太小,你想不到在北京城里,竟会有这么多的缘由,触动我记起那巍巍钟山脚下,荒凉的明宫遗址附近的国立剧专。

尽管那是短短的相聚的岁月,或许由于那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也是和每个人的道路转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缘故,因而潮涌似的回忆总要产生难以抑制的激动。

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同学,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还有几位尊敬的老师,譬如教过我们《莎士比亚》的孙家琇先生,也一直在中央戏剧学院执教。特别是最后一届的同学,基本上经历过“四一惨案”的血的洗礼,基本上又是一起从南京迁校到北京来的,感情也就不同一般地有着别样的亲切。以后,很多人留下来在首都的这个或那个部门工作。也有个别的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离开过北京一阵,随着落实政策,跟我一样地浪迹天涯半辈子以后,又回到北京。这样,京城虽大,却挡不住同学们碰头见面。

1989年的4月1日,是我们挨打的三十年后,在焦一明的家里,竟然聚会了那么多的老同学。天哪!变化之大,令人惊讶,以至于熟悉的名字和陌生的模样,无论如何也吻合不到一起,怔了好一会,才能认了出来。

所以,在北京,这种不定在什么场合里、什么机缘下会出现一声招呼,老同学蓦然相见的情况,是经常的事。由于久未谋面的缘故,初初总是不由地愣一下,因为人事变迁,沧海桑田,早已不再年青的脸,甚至不敢确认。但不知为什么,老友相逢,互道契阔以后,却唤醒了那颗曾经年青过的心。看到彼此面目全非的模样,也难免感怀我们曾经年青过的那个时代的。

即或不是面对面的握手言谈,在北京城里,也还有许多机会于不期然中被熟悉的在报纸上出现的名字,屏幕上出现的面孔,勾起对于往日旧事的回忆。

简直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使你想起剧专。譬如拿到一本舒展的杂文集子、一部沈尧的戏曲研究的学术书籍、一册李畅的舞台美术的专著,譬如听说徐晓钟导了一台好戏,看到朱祖贻的一部电视剧,这些朋友的作品,总是先让我想起他们在剧专的情景。

至今在舒展杂文中的那股犀利的锋芒,不还留着他早年虎虎生气的影子么?细品沈尧的书和徐晓钟的戏,是那样执着、凝重,和有分量。不也令人想起他们在校时的老成持重,不疾不徐的性格么?李畅那乐观的心怀和响亮的声音,一直留在舞台这圣殿上,创造着他的艺术世界。而朱祖贻学的是舞美,写出来的倒是蜚声华夏的剧本。

怎能不追念那校园中的青春年华?可现在,他们和我一样,年近花甲,都不知不觉中面临老将至的年纪,想做许多事已经力不从心了,能不产生懊丧情绪么?

再譬如在首都舞台上,早些年,经常是校友们活跃的地方。但时光流逝,很多人已不再粉墨登场了。像我也算是学写话剧的人,不但一直不写戏、甚至也不看戏了。所以只能看看报纸的戏剧广告,偶尔从演员表里,看到谢延宁、刘华、覃赞耀、林荫梧以及其它熟悉的名字,一方面固然很令人钦佩他们宝刀不老,可另一方面,回想当年他(她)们在剧专那座只有舞台而无观众席的剧场里展现演技时,那焕发的青春光华,也深深感叹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曾经蹉跎了多少时光啊!

那时候,这些同学在舞台上,是多么生龙活虎啊!

前不久,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罗啸华精彩表演,但这个角色对适宜扮演丽人的她来讲,不也意味她时间已不留情地像逝水般流去么?最近,我们又看到了吕齐的不再年青的屏幕形象,这不难道是我们每个人几乎大同小异的日见其老的命运么?

还有的人,早就丢掉了自己的行当。如焦一明从事编辑,于乐庆教政治经济学,孙德馨专攻俄文去了。当他们年青时,那一番雄图大略,可是志不在此的呀!再如陈慧云、凌寿娴与舞台、甚至与艺术,也距离太远了,成了国家机关的官员。王悦珍虽在戏剧学院,也已离休。那次在焦一明家,还见到了买德颐和吴鸠生,这两位女士也与戏无缘了,一位是音乐编辑,另一位则是英语教授了。在我记忆里,这些女同学在剧专读书时,一个个容光焕发,明艳照人,都期望在舞台的脚灯前一施抱负的。但终于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遗憾地(当然也无所谓后悔)走上另外的人生道路。好也罢,赖也罢,最好不去细想,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怎么也会有点“生的门答”的。

再如病残了的李泽田,我曾经收到他从疗养院写来的歪歪扭扭的信,不但使我想起他那时的少年气盛,也想起他此后坎坷的一生。还有去世的蔡啸海,那难忘的兄长风度,当我闻知他的噩耗时,怎么能不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到四十年前那其乐融融的校园生活中去呢?那个假期里的“众人之家”呢?更何况偶有往来的外地同学,如苏州的周永熙,南京的朱鹤俊,洛阳的王煦波,都是曾经坐在一间教室里的学友,一封信,一次电话,或寥寥数语,或字短情长,总能让心情很不平静一阵。还有专程来组过我稿的张孟昭,更让我想起了“四一”。

尽管努力不去回忆,但回忆却不断地来敲你的门。

也许我们这一届校友之间的情谊,由于经历过1949年4月1日那场血与火的磨炼,而更加深厚吧?校友情外,还有更系心怀的特殊友情吧?

于是,那一行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得遍体鳞伤的学生队伍,三三两两捆在一起,鲜血淋漓地走在大光路上的情景,在脑海中像电影镜头似的推近了……

那时,我们真年青,憧憬着即将发生的变化。以天下事为己任,似乎是青年学子的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也是回忆起剧专生活时最为激动的一页,我上面提到的这些同学,当时几乎一个个并不那么热心坐在教室里、图书馆里攻读学问。在那样一个大时代里,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天真,那份勇敢,那份奋不顾身的精神,以及那份充满了激情、幻想、和按捺不住的冲动,哪怕踏着死亡前进,也没有丝毫软弱的英武气概,恐怕是我们这一生中,在许多失落懊丧中的惟一死也不悔的事情了。

我怎么能忘记和谢延宁、张孟昭捆绑在一起,滴着鲜血,步履维艰,从白下路的大中桥开始,走过那条生生死死的大光路的苦难历程呢?

此后,我又不止一次地尝受到诸如此类的痛苦,性质或许有所差别,但滋味倒也并无异同。于是,那太阳照射下的大光路上,彼此的激励,那深夜里被关在马厩中,相互的温慰,使人深感不再孤独,而能充满信心和力量地生活下去。

怕回忆,是那些失却的光阴。

但在许多失却当中,也还有值得弥可珍惜的,那便是这段生死情谊了。

于是,当我提笔来为《剧专十四年》写些什么的时候,我想到了我这些在生死路上,一同进行过血的跋涉的、我永远怀念的同学们!并寄上一份祝愿,愿他(她)们健康长寿,活得更结实,日子过得更有意思!

同类推荐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来讲,所谓“文化美学”,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而书法、昆曲、普洱茶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闻一多散文诗歌》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
热门推荐
  • 究极奥特曼抽卡系统

    究极奥特曼抽卡系统

    某晟:“我愿用我十年阳寿换一张SSR级奥特曼角色卡,出来吧伟大的诺亚!”[恭喜您获得B级皮克特角色卡一张]某晟:“系统我xxxxxx!”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个我爱了十年的女孩结婚了

    那个我爱了十年的女孩结婚了

    《请许我》这部书有着九把刀《那些年》和辛夷坞《致青春》的影子,属于青春成长类小说。当然原因在于这部书有一半以上的情节是作者自身经历过的,而且情节相对其他两者还更加曲折。这部小说语言趋向网络化,里边也有不少爱情金句和段子、温馨恋爱场面、三亚厦门珠海等海滨城市真实描写,相信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小说除了刻画男女主角三度相遇又三度离去的故事,其他十几个配角人物几乎都可以在身边人找到相应的影子,都可以单独写一个个短篇故事。【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每晚21点,准时更新!】
  • 缘起聊斋

    缘起聊斋

    聊斋是人、尸、神,鬼、怪、异共存的世界。这些光怪陆离者不拘泥于世俗之丑美,只用善恶赏评众生。正如那题:“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你又该怎样回答?
  • 无限凶猛

    无限凶猛

    在无限空间里,带上一点凶猛,才能活的更精彩。
  • 时光流逝说我爱你

    时光流逝说我爱你

    尹午霏在圣熙纳学院遇上了在英国的前男友,还喜欢上了安凌羽。时光君已经词穷了--看书吧!由于时光君我原本就写了这本小说,一直没有发布,所以我在QQ阅读里看见这些小说,也想把这部打上来,但我不知道在哪里打上去,就上网查了查,这本小说我已经在众多网上发布,谢谢求支持!
  • 紫元位界

    紫元位界

    一个神奇的世界,一名黑袍少年,一段不幸的命运……至邪至恶的之术,被一个黑暗势力掠夺……少年偶遇圣经,经历种种磨炼洗礼……少年突破世间极限,与其艰难抗衡……到头来,那只是一场“梦”??————————————父母惨遭毒手,少年立誓,要将他们复活……少年挚爱之人,竟然只是一具躯壳……那看似普通的一道符文,竟是打开世界的钥匙……十大家族原本竟然是………————————————————————————“你爱她么?”少女噘着晶莹的嘴唇,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瞧着眼前的少年,道。
  • 山河晚娇

    山河晚娇

    十二岁那年,魏月英遇见了他后来,她与他不顾一切在了一起......很久以后,她坐在秋千上,看着梨花留下了眼泪
  • 诡途玄踪

    诡途玄踪

    “队长,接到报案,一名男子昨晚死在自己家中,屋门反锁,还是被杀。”
  • 唐言墨音Maywct社

    唐言墨音Maywct社

    热闹的市区,五彩的霓虹灯,拥挤的人流,人们沉浸在自己的夜生活的。在某条深巷的角落里,巷子里只有几盏闪着暗光的路灯,还能听见不远处闹市区的声音。一位少女站在一个路灯下,昏暗的灯光照在少女身上。少女扎着马尾,穿着白色T恤和长裤,和很明显的白色板鞋。少女倚着电灯,看着对面那幢偏古风的房子,房子的主体颜色是深棕色,深棕色的牌匾上写着几个暗色的字:Maywct社。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少女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儿的,莫名其妙地就走到这儿了。她刚刚明明在……少女望着牌匾上的字,很奇怪地想着:一般的门面不都是越鲜艳越好吗?这店给人的感觉反而是不想让人发现它。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