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4700000012

第12章 威震四方的唐帝国(3)

藩镇割据的忧患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建立了一个极为辽阔的边境。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进行管理。这种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仅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使原本为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室隐忧。

失衡的军事格局

唐朝初期,全国实行府兵制并置了634个折冲府,当中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因而节度使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局面。

玄宗怠政,将相不和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禄山起兵,长安失守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一个月后即攻占东都洛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才得知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严加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天宝十五年安禄山率兵占领长安、洛阳,安史之乱达到最高峰。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再继续前行,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最后,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杨贵妃虽无政治野心,却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宫廷贵妇,让她活着,兵变参与者难免日夜担心“秋后算账”,所以也难逃一死。唐玄宗之子李亨在马嵬兵变后,不再随玄宗逃亡四川,率领部下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今宁夏境内)。公元756年7月,在他皇帝老子没有退位的情况下,擅自在灵武登基,另立中央,称为唐肃宗。因此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诤臣魏征,匡时济世

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于世,贞观一朝谏臣云集。说起贞观名臣,恐怕在“太宗纳谏、魏征进谏”的知名度下,人们多半会第一个想到魏征。魏征有胆有智,敢于犯颜直谏,面折廷诤。他曾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认为,为人主者,要虚纳纳谏,广泛吸取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下情上通,政治清明;而如果偏听偏信,只爱听入耳的话,不爱听反对的话,就会阻塞言路,造成政治昏暗。唐太宗曾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做镜子,可以了解得失。他把魏征看做是了解自己得失的最好的一面镜子。

抱负远大的魏征

魏征出身于河北钜鹿下曲阳的一个官宦之家。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家庭的不幸遭遇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攻读儒家经典,锐意进取的决心。他潜心研究历史、洞察社会现实,以等待时机大展宏图。唐太宗即位后,魏征几乎每天都要向太宗陈述时政,反映个人希望或建议。魏征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他的直言敢谏,使唐太宗既敬佩,又感到有些为难。

身兼重职

公元626年7、8月间,魏征被提升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后又署理左仆射职务,掌握唐朝中央行政大权。629年2月,魏征升任秘书监。秘书省和中书、门下、尚书省平行,是唐朝最高行政机关。长官名秘书监,从三品,领导著作局和太史局,可直接与宰相共同“参与朝政”。魏征身任要职,时刻保持着清醒头脑,他从高度责任感出发,对太宗王朝出现的贪图安逸,进行毫不留情地直率批评。他多次和忠直的大臣一起谏止了唐太宗大兴土木,浪费民力的行为。

人最怕出名

由于魏征越来越受到唐太宗的信任,就遭到了一些同僚的嫉妒,他们在唐太宗面前散布魏征的坏话,说他包庇自己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查处此事;温彦博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仍然毫不讲理地向唐太宗报告说:“魏征作为国家的大臣,不能检点自己,避讳嫌疑,因而受到了别人的诽谤。他虽然并无私情,但也应受到责备。”唐太宗公然同意了温彦博的这个报告,并派温彦博向魏征提出警告。魏征对此当然很不满,第二天他就对唐太宗说:“我听说君臣一条心,这叫做一体。只有互相以诚相待,才能共同把国家治理好。如果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味只考虑检点行为,避讳嫌疑,上下都这样,国家的兴衰也就难以预料了。”唐太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并做了自我批评。

为人直爽,一生节俭

魏征的为人,坦白直爽,生活也较为节俭。他平素能够克制自己,同一般腐朽官僚有所不同,既不偏好声色犬马,也不喜欢铺张浪费。魏征死后,唐太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下令举行规模盛大的葬礼。魏征妻子裴氏辞谢说:“魏征平素节俭朴素,如今按一品朝官葬礼,物品仪仗都非常丰盛,恐怕不是他所愿意的。”太宗只好根据死者愿望,免去那些豪华场面和丰盛殉葬物品,只用白木车子、白布车帐送葬,由此可见魏征的为人了。

魏征“忧国如家,忠言直谏”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魏征死后,太宗非常悲痛,想念不止,时常到凌烟阁去看魏征的画像,做诗追悼魏征。魏征之死,对唐朝是一个无可补救的损失。唐太宗慨叹地对臣僚说:“现在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唐太宗把魏征当做一面镜子,这是唐太宗发自肺腑的赞美,说明魏征在太宗时期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唐太宗和魏征之间,一个能开明纳谏,从善如流;一个能不顾个人安危,犯颜直谏,堪称君臣合作的典范。魏征之所以成为封建官吏的典范,留下千古绝唱,除有同封建统治有共同利益外,主要还有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优秀品质。

盛世华章,璀璨唐诗

提起唐诗,人们会肃然起敬,都知道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至今还是广为流传。

唐诗的社会环境

唐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

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阶段,下面分别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初唐诗歌: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之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情怀,拓宽了诗歌题材。

盛唐诗歌: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中晚唐诗歌: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竭,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唐诗的形式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则并称为“小李杜”。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同类推荐
  • 穿越奇秦

    穿越奇秦

    秦缵在公司开会时YY被老总一书拍晕,穿越到了一个平行空间。齐楚燕韩赵魏秦!吾乃秦国国君!这下秦缵大发了,后宫有山菜,猛将有吕布!纵横天下,一统六国,出任千古一帝,迎娶。。。很多很多。。。。
  •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本书详细记述了20世纪初叶德国的范莱考克,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海定,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吉川小一郎,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借着探险、考察、游历的名义,对中国古丝绸之路西域地段(新疆地区,包括敦煌在内)地下文物和石窟壁画尤其是对敦煌藏经洞文物劫掠的历史事实。
  • 重生之王伦

    重生之王伦

    王伦穿越到宋朝梁山带领一把单八将称王,杀田虎,灭王庆,诛方腊,在乱世中称雄
  • 水浒晁飞传

    水浒晁飞传

    一样的大宋背景,不一样的水浒传奇,书一种情怀,讲一份热忱,演一段义气,叫一声兄弟,一血历史耻辱,横笑半壁世界,一起见证晁飞的成长,水浒的传奇。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省港大罢工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省港大罢工

    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广东。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书记陈延年召开区委会议,研究在广东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问题。会议决定,派人去香港、沙面,发动工人罢工,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热门推荐
  • 狍之法师

    狍之法师

    本该是一头狍子的平常修仙之路,可谁想到竟参透惊天秘密
  • 敛尘

    敛尘

    善恶于世,透过我们的眼睛如何分的清。浊世立身善为本,瀚海寻涯渺仙踪
  • 后宫孽宠:美人心计

    后宫孽宠:美人心计

    “洗衣局的贱女子居然有身孕?王公公,把她弄死!暴尸三天,拖去喂狗!”从洗衣女到太子侍读,从后宫才人到冷宫囚徒,她是来自现代的大户千金,也是纠缠在三个皇帝间的红颜祸水!面对歹毒的皇后、惨死的紫妃、诡计多端的柳妃,她经历了怎样的明争暗斗?后宫佳丽三千人,她又是怎样宫心索情,赢得三千宠爱在一身?
  • 妖神舞天下

    妖神舞天下

    圣灵:万族立世,诸强争霸!龙族:龙御天被困周天山,自知无力逃脱之时,只得自爆龙珠与敌同亡!然则:在机缘巧合之下,却令他大难不死,重生在一个白痴少年的身上!至此:一代天龙横扫诸界万域,碾压同辈天骄如无物,令天地震颤!
  • 魔道血途

    魔道血途

    他曾是魔界第一,却因神魔大战输给宿敌神界战神而堕入凡间修为尽失,靠着一套杀人修炼的邪术杀遍人间之罪恶重回魔界巅峰与战神再次一绝生死
  • 悲伤公主的死亡双翼

    悲伤公主的死亡双翼

    她,拥有天使般的容颜,却是坠入人间的魔鬼。世界第一大黑帮残泪的帮主,世界第一跨国公司m.e.s的总裁,如此优秀的她却有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拥有帅气的容貌,却是十二个恶魔。仅次于残泪的世界第二黑帮的十二位帮主,世界第二大跨国公司m.x的十二位总裁。
  • 珏印

    珏印

    她有一个名字,叫婉月。是十八世纪顾氏家族里不受待见的四小姐。她逃出古宅,在旧小巷子昏迷,醒来后,竟然成了异世――圣珏大陆的一个女子。她身体的心脏处被“珏”印上代表身份和力量的月牙印。并其他三位王储――掌管北面的斯塔·皓邪,掌管西面的斯塔·辰,以及掌管南面的格·擎苍,有所不同,她的心脏背面,多出一个印子。而这个印子,与亿万年前被珏选出的主――魅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诅咒还在婉月失忆的时候继续祸害平民。奇怪的白面书生,时而出现,守护婉月。他是谁?神秘的龙神男子,虽不是王储,却在婉月和地位间游离不定。斯塔辰,与婉月打闹千年!究竟谁会成为主?婉月究竟是魅月之后,还是魅月转世,她究竟是谁?
  • 铁血风云起

    铁血风云起

    “牧游天地,冥冥一羽。白鹰折翼,海天一色。”一个寓言在诺亚大陆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书评已出,虽然很不好听吧,但是怎么说呢,还是认真修改吧。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小尼戒色

    小尼戒色

    戒色:“师傅,为何为我起名戒色?”“入我佛门,色乃大忌,为师望你能时刻谨记!”戒色:“师傅,为何师叔判出佛门入魔教?”“因一女子!”戒色:“师傅,为何师叔因一女子就背叛我佛?”沉默片刻,“戒色无须明白!”
  • 大汉崛起之公子逍遥

    大汉崛起之公子逍遥

    一场大火。郭弘牛皮哄哄地穿到了东汉。便宜老爹郭况,是当朝皇帝刘秀的小舅子;姑母郭圣通,还是没废之前母仪天下的皇后……【暂停修改中,稍后恢复更新】(敬告:轻松娱乐向,非严谨史书!较真就别进,管毒不管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