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97400000035

第35章 一点考据(10)

在战争来到的时候,用人之际,武人还这样受气,想想真是有点不解,但是一旦重文轻武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武人也只好忍了。但是,军队毕竟是维持国家的主要支柱,尤其在战乱时期更是不可或缺。既要用之又要贬之,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诚然,这种政策对于军人专权和割据是有抑制作用的,但也的确对军队效能有较大的损害。

武官的地位都如此低下,士兵就不消说了。明清两朝实行的基本上是世兵制,当兵的世代为兵。不仅士大夫轻贱武人,连老百姓也看不起当兵的,所谓“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当兵的实际上成了一种准贱民,当然谈不上有什么荣誉感。当西方人敲开中国大门以后,给中国人最大的刺激之一,就是西方那种受社会尊敬、富有荣誉感的军人和报酬颇丰、效率颇高的军事制度。中国人学习西方,除了重商之外,就是大力引进“尚武精神”,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只是,留学生派出去了,新军也练了,“军国民主义”也提倡了,但是,西方军事制度和军人传统的引进,结出的却是军阀的恶果。20世纪的中国再一次重现了五代十国时期武夫割据的旧戏,只是他们手中的道具,变成了新式的西方兵器。

宋朝的老爷兵

很少有像宋朝那样的王朝,一开国,就伴随着没完没了的边患,害得宋人的诗歌总是哀哀戚戚的。在两次不成功的“收复失地”的战争之后,就总是撅着屁股挨打。先是挨契丹的打,然后挨党项人的打,最后女真人来了,居然把皇帝和太上皇抓走了不说,还占了宋朝的半壁江山,逼着“大宋”皇帝管自家叫叔叔。

其实,宋朝尽管版图不大,但兵却不少,最多的时候达到一百多万,而对手不过十几万(金、辽)或几万(西夏)。几乎每次对外战争,宋朝的兵力总是占优,可是偏偏打一仗败一仗。关于抗辽战事,宋神宗曾问臣下,我朝与契丹一共打了多少仗,胜负如何?臣子对曰:“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统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对小小的西夏,凡大小二百余仗,宋朝一方只胜了两小仗。虽然在冷兵器时代,汉人的膂力也许要比游牧民族的汉子小了点,但是总不至于是豆腐渣,十个打不过人家一个。其实宋朝招募士兵非常重视体力和块头,用一根标准的木杖来量,不够高的不要,但是为什么就那么不中用呢?其实,问题出在兵制上。

宋朝矫五代之弊,在遏制骄兵悍将的产生方面花了太多的力气,煞费苦心制定的兵制,将帅们像牛掉在井里,纵有浑身解数也使不出来。宋朝的兵制是这样的,把军队分成中央军和地方军两部分。中央军不仅精锐而且数量有压倒优势,而地方军则老弱病残,编制不全。也可以说,中央军唯恐其不强,地方军生怕其不弱。军队的调配与管理是一种独特的枢密院——三衙的体系,将唐朝后期就设立的枢密院由中央决策机构变成了最高军事机关,主管军政和军令,而中央军平时的训练和管理,由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负责(对地方军的训练也有部分的责任)。也就是说,平时管着军队的人对军队什么事都说了不算,而说了算的人又见不到军人的面。每逢战事,由皇帝通过枢密院下令临时调遣将帅统兵出战。枢密院、三衙和临时统兵的将帅三者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互相之间没有统属关系,用南北宋之交的名臣李纲的话来说,就是“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这样一“分守”下来,兵见不到将,将见不到兵,统兵打仗的时候虽然兵将暂时能碰面,但是仗打完了,又是兵将两分离,而且统兵的将绝对不可能是平时管兵的人。从宋太宗赵匡义起,三衙之将只选庸才,为的就是让他们纵然有心拥兵自重也没那两下子。

兵将不见面,兵无从骄,将无从悍,纵有贼心贼胆,想要培植起自己的势力来,好比登天。但是凡事有一利往往就有一弊。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知彼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一般来讲,知彼大多是相对而言的,不大可能完全地“知”,除非对方统帅是你的奸细。所以作为将帅,起码应该了解自己的兵将,知道自己手下的人有几斤几两,何长何短,才可以因人施用,排兵点将。如果“彼”已经不知或者似知非知了,又加上本应知而竟然不知的“己”,其结果只印证了孙子后面的话:“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宋朝对外战争的结果也的确就是这么回事。在冷兵器时代,打的都是肉搏战,双方兵刃相交,生死呼吸之间,战斗力的维持,往往就在于战斗团体的凝聚力,在这里,兵将相知和相亲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当将领往上冲的时候,士兵要能跟上,而且乐于跟上才行,而宋朝的兵制恰恰没有提供这种团体战斗力的可能。

好像还是担心自家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得不够窝囊,宋朝皇帝在给军队加了许多无形的负担之后,又拴上了绊马索。每次临战,都由皇帝发给类似《三国演义》上诸葛亮给赵云的那种“锦囊妙计”,即“阵图”,事先告诉你,什么时候开哪一个,按图行事。可惜,宋朝皇帝看来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凡是按着阵图打仗的,没有不败的,哪怕一次例外也没有。“拗相公”王安石挖苦宋太宗赵匡义,说他曾给边将“诏付两卷文字”,说是兵机尽在其中,敌人来了,如果这样,就开这卷,如那样,就开那卷。结果如何?不问可知。王安石甚至说,人如果还有点才略,绝不会乐意在太宗手下为将,因为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失败。(《统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不过,失败归失败,皇帝从朝堂之上御将指挥的决心却坚决不肯动摇半分。为了使前线将帅能够更乐意遵从阵图的意旨,皇帝还特意规定,凡是按照阵图打的,败了无罪,如果不按阵图,那么即使胜了,也有罪过,如果万一败了,那么就要杀头掉脑袋。这样一来,可苦了那些拖枪上阵的士兵们,边境的黄沙年复一年地掩埋着他们无谓牺牲的尸骨,既保不了家园的安宁,也无法减轻因年年纳贡而增加的百姓负担。

宋朝中央军叫禁军,地方军叫厢军。庞大的中央军如此不中用,弱小的地方军就更不济事,州县虽然也号称有兵,不是老弱病残,就是由村夫临时顶岗,弓甲不完,器械坏朽,别说抵御外侮,就是本地的稍微大一点的毛贼,也对付不了。某知州曾感慨说:“本州禁卒,不满千人,皆侏儒不及寻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大概是武二郎去了中央做禁军,武大郎留在地方当厢军。《水浒传》虽然是明人的作品,但说的确实像宋代的社会实情,像宋江等梁山好汉那样,走州过府,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路过的州县连个屁都不敢放的情景,其实就是宋朝地方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王伦起义,规模并不大,但所过州县纷纷弃守,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婴其锋者”(《宋史》卷三五一《侯蒙传》)。更有甚者,宋仁宗庆历三年(1044)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伙“贼盗”来到高邮,知州竟然“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营,且厚馈之”。结果贼盗一高兴,没有在高邮动武,离开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五)。这种事情,无论发生在哪个朝代,都是绝对的新鲜而又荒唐,给点金帛牛酒就能打发的贼盗,也就是些胸无大志的毛贼,如果不是手里实在没有兵可守城(在冷兵器时代,守城毕竟是比较容易的,小毛贼又不大可能有大型的攻城器械),知州断不会出此下策,因为朝廷知道了要怪罪的。

兵者,凶器也,可是统治者却一天也离不开此物。手攥得不紧,兵之“刃”容易伤了自己,攥紧了又容易将之变成废物和摆设。大概只有在不紧不松之间走钢丝,才能得兵之利而远兵之害。宋朝的兵制从根本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它虽然非常有效地遏制了兵之害,但却使宋朝的兵成了历史上最无用的兵。兵的存在价值,就是在于它的用,没有用的兵,’其实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好在宋代的经济比较发达,兵的无用可以使“金帛牛酒”来弥补,从中央到地方,弥漫着花钱买太平的绥靖主义空气。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无论是契丹、党项还是后来的女真人,都迟迟下不了入主中原的决心,而更乐意贪图美女玉帛的源源而来,不管是掠来的还是人家送上门的,北宋就是这样苟延残喘下来了。

对于每一个朝代而言,相邻的上一个朝代的“教训”总是最让人难忘的,如果不是五代时期骄兵悍将的强烈刺激,宋朝的兵制断然不可能变成这个样子。令人感到有些滑稽的是,这样一个把兵弄得窝窝囊囊的兵制,竟然出自宋太祖宋太宗这样两个赳赳武夫之手,也许,只有真正的武人才知道怎么样整武人。

同类推荐
  • 大宋布衣宰相

    大宋布衣宰相

    这一部群穿大戏。一条主线,一个预知天机的少年,接二连三的奇遇,遇到的几个人,思想超前,精明异常,从暗自各为其主,到互相猜忌的合作,不时也会互相倾轧,最后才知道每个人身后的真相……尊重历史,歪传不丢逻辑,爱恨情仇,得宝获美,权力争斗,新旧设备发明,无国界无民族的商战,谍战,男主从底层平步青云,富甲天下之后,守护正统,颠覆正统,恢复正统,和不一起来的另外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坏大宋,收藏我,一部旷世大戏正在为你展开。经得起考究的历史,稳步展开的情节,都需要你的耐心,信任,还有让妹纸最激动的收藏,推荐,推荐我的另一本群穿新书《河北王》一本男人们的铁血碰撞。
  • 顺水推周

    顺水推周

    一个学宋史的研究生穿越回到公元954年,本想冷眼旁观见证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是一件件意外让他卷入了历史的浪潮之中。历史发生改变,是顺着浪潮推周驶向历史的彼岸?还是推周驶入历史的旋涡……
  •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

    这是一个三国乱世,在这个时代英雄辈出,枭雄林立,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此书为架空历史,可以理解为异界的三国,而这个三国却又和我们的三国如此相似。。。。
  • 流云挽歌:帝王家事

    流云挽歌:帝王家事

    从古到今,帝王业,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围绕着他们争夺皇位的血腥斗争,在宫廷内外演绎了一个个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的故事,谱写了一件件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帝王家事。生在帝王家,不知是幸是悲。穿过与世隔绝的金顶红墙,徜徉太液池边,一步步穿越岁月的迷雾,走进最真实的帝王家庭,去寻觅那永远也道不尽的帝王家事。
  • 唐晟春秋

    唐晟春秋

    一个穷困的小渔村崛起并最终称霸统一天下的故事。原本只是架空大陆上的宋国的分家——唐晟,主角赵忠信并无任何特殊的地方,唯有一颗改变天下恶政令天下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之心。由儿时的约定促成唐晟的崛起,并逐步走向消灭乱世,统一天下之路。经典战役不断不容错过!喜欢本书可以加入真孤道书友群一起探讨:146596152,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入探讨!PS·安利下,米思三力作《炮灰养成攻略》
热门推荐
  • 原州情

    原州情

    随着年龄的增大,总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城、那里的山、那里的人。源之于一个“情”字,这是作者萌生写作这部小说的缘由。让人们知道一切皆存在过,时光与空间也见证过。由于是业余爱好,也就不说其功利,好坏算足了结了一个心愿。
  • 简单系统

    简单系统

    闭上眼再睁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修行的路已经对楚河开放了。一个不靠谱的主角,一个同样不靠谱的系统,结伴而行。“系统我该怎么办?”“投降吧,投降少挨点打。”日常拌嘴,偶然正经。沙雕楚河的修行之路,开始了。
  • 青春,我们不曾彷徨

    青春,我们不曾彷徨

    青春无悔十五岁的回忆,是一只让时间凝住了翅膀的青鸟,点点滴,汇成一篇绵绵无尽的玫瑰色的美丽童话。苏雅晴、和她的三个好闺蜜在紧张的初三生活该怎么办?谈恋爱、学习下降一系列问题都面临到她们头上,她们该如何应付呢!!!
  • 汉家衣裳

    汉家衣裳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你可知,在中国有一套衣裳名叫汉服?它是属于华夏民族自己的传统服饰,其来历源远流长,起于黄帝,盛于汉唐,止于满清,然而它却从未消亡。时至今日,一场名为“汉服复兴运动”的民间社团活动正在中华大地之上悄然兴起,他们燃烧着满腔的热情,为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梦想而无私的付出,默默的努力。
  • 上古启源

    上古启源

    穿越游戏世界,带着坑爹系统,获得坑爹称号。天残说:“女神都是我的,死活不论!”天残还说:“敌人都得死,强弱不论!”天残又弱弱的说:“这都是被逼的,系统你就坑爹吧...”
  • 总放不下

    总放不下

    由一个个讲述悲欢离合的小小的短篇故事构成的一小集。
  • 剑胆琴心

    剑胆琴心

    两千多年,沧海桑田,蔓山白水,钟灵毓秀,不乏文人雅士,更不乏美景诗作。新野多种文化异彩纷呈,三国文化、诗词文化、名人文化、姓氏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甚至父母官文化等,都是新野傲立中原的底气,也是科学发展的助力。只要用心挖掘,定能大放光彩。我佩服新琰,是因为在他庄严的警服里面,包藏着一颗赤子之心、文学之梦、剑胆琴心、铁骨柔肠,他的诗词充满了生活的大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今以此拙文,祝福我的老同学、一位新诗人新琰警官,更祝福八十多万父老乡亲。
  • 女配又上位了

    女配又上位了

    “小娃娃,老夫看上你了。”然后……胡毛毛开始了她的上位记。
  • 卖技能书的相师

    卖技能书的相师

    一个在街头摆摊的小相师,给人算一次命,少则收一两千元,多则收几百万元,收费贵到令人发指!可是,求他算命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他有无穷无尽的技能书出售,可以让购买者立即学会牛逼的技能,让吊丝变成高富帅,让丑小鸭变成凤凰!他轻易就能改变别人的命运!他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培养出一个顶尖的人才军团!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大明星、某些领域的变态人才、超级富商,见到齐鸣,都会尊称他为“齐大师”。
  • 谁又负了谁的青春

    谁又负了谁的青春

    谁的青春没有磨难,谁的青春没有少许的友情分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