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30700000020

第20章 她以孤独打败时间(1)

你的温柔,它把我带向死亡。你一定毫无意识地渴望给我的死亡。每夜。

电影岁月:另一种爱情

“我把电影视作写作的支撑。无须填写空白,我们在画面上挥毫。我们说话。并且把文字放在画面之上。”

《音乐》是玛格丽特拍摄的第一部电影。1966年,她跟着保尔·瑟邦初学导演,拍摄自己的作品。电影是她在诺弗勒的孤独中创造的另一种爱情——把文字安放于画面之上,像体验一种探险。

谈及拍摄电影的最初原因,她说,只是为了避免遭受背叛。作品第一次被搬上银幕,是1958年勒内·克莱芒拍摄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但她认为那部电影完全曲解了小说的结尾,那已经不是她完整的作品了,与“降级”“背叛”没什么两样。无独有偶,之后的《琴声如诉》和《直布罗陀的水手》,也同样令她失望。

“真的,全都背叛了我写的小说,到了我想象不到的地步,我真想不到他们能拍成这样。”她愤怒地说。所以,当她再也无法忍受那种失望和愤怒时,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玛格丽特在诺弗勒拍摄《音乐》,与摄制组的成员一起工作,疲惫而充实。她喜欢银幕上黑白交错的画面,带来世纪之初的混沌与分明;喜欢音乐本身的宗教仪式,形同爱情与葬礼,呈献出死去的时间,带来信仰、情欲、绝望。

“我总是在绝望中拍完电影”,她拍摄电影,包括一些室内的音乐话剧。很多时候,拍摄和剪辑都在诺弗勒的“暗室”中进行。在那里,镜头诞生,又被挑选组织,最后变成观众眼中的杜拉斯作品。有一张照片,记录了当时的一个情景片段。她坐在摄像机下的椅子里,手中拿着剧本,一支烟夹在指间,目光里透露出神秘的威严。她已经不怎么打扮自己了,头发毛糙,衣着随意,面容显得臃肿,失去光泽与弹性,却意外地出现了男性化的线条,阴郁、坚硬、决绝、孤独。

拍电影是一种挑战。她遗传了母亲孤注一掷的勇气。一开始,很多地方都不懂,但她毫不退缩。有人嘲笑她,她毫不在意,没有人能够打击她的梦想,包括她自己。

“快,快,写吧,别忘了它是怎样来到你身边的”。与写作一样,她拍电影也是那样完全依照感性。疯狂的状态,第一状态,非理性,原始的混乱的状态。因为如此,才能拍出最好的作品,而不是商品。

拍电影,也是把对语言领域的征服,展示到画面上。在画面上挥毫泼墨,指点江山。她置身于孤独,又在孤独中创造自己的世界。

孤独也是一场战争。没有孤独,就没有作品。她相信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古老敌对,就像喜欢时间与生命之间的挑衅。而她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她称之为——谋杀。

1968年,“五月风暴”来临,人们罢工、游行,引发了社会大动乱,继而是巨大的政治危机。“当前社会卑鄙肮脏”,对政治悲观已久的玛格丽特,在自己的作品里,借由文字与画面,向外界的痛苦发出了控诉,充满暴力。

于是,关于黑夜,关于沉沦,关于毁灭的作品出来了,带着1968年变化的巨大的痕迹。《毁灭吧,她说》《印度之歌》《恒河女子》《在荒芜的加尔各答她名叫威尼斯》《卡车》《黑暗号轮船》……在作品中,她剥离传统,拒绝庸常,行文风格越来越疯狂。她走的是一条无人走过的神秘道路,音乐伴她前行,文本既是探寻本身,又是探寻的工具。

她读《圣经》,她喜欢“传道书”,喜欢创世纪之初的混沌与虚空。她也读古典作家们的作品,读儒勒·米什莱书中关于巫婆的“寓言”,读密语一般的诗歌,像一个预言者,得到了洞悉内心的神谕,得到了慰藉。她扬扬自得,迷恋于那样的时刻。

她的作品,在痛苦的密洞中出现音乐的质感,画面流动,是日光未及之处的暗河,非常抽象,逆光的抽象,有着无人涉足的原始野蛮。

1968年之后,她受到了许多指责与攻击。但是,她在那条路上却越走越远,在自己的密洞里越陷越深,与外界越来越隔阂疏离。

在充满痛苦的世界里,她宁愿做一个邪恶的巫婆,与之格格不入,也不能忍受自己融化在人群里,那种平庸与雷同。

那个时期,玛格丽特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女版的卡隆”。而卡隆,正是希腊神话中那个在冥河引渡亡魂的老人,他唱着:“该你们受罪,邪恶的鬼魂们啊!不要再希望看到天堂:我来把你们领到对岸;领到永恒的黑暗;领到烈火和寒冰。”

“世界将走向灭亡”,“生命是一场虚空”,她的作品仍在继续。永恒的黑暗,烈火沉沦,寒冰禁锢,她身处悲惨的中心,描绘着破败、遗弃、衰亡、孤独。她相信,一切的惊惶痛苦,都源自童年。

“什么东西穿过了那里,但我没有看清,因为我们可以越过门槛而意识没有清晰的反应,也许是门槛太黑。此后,我便陷入了最黑的地方。让我叫出声来的就是这些东西。”

最黑的地方,来自童年。来自女乞丐的手滑过她皮肤时,那种潮湿的令人窒息的恐惧夜色;来自总督夫人的小轿车疾驰而过的那种闪电般的惊心……女乞丐、总督夫人,童年的人物被她再次安置进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部电影到另一部电影,一些情节,一些人物,都在不断地重复和改变着。慢慢地,她拍出了一个印度系列。她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印度。无关地理位置的真实,只是一个借用的地名,承载着殖民地记忆的一个地名。

“然而儿时爱情的绿色天堂……它是否比印度和中国更远?”

加尔各答,当时是印度的首都,她笔下的“痛苦之都”“噩梦之城”“酷热令人丧气”“白昼都有黄昏光线”的城市,她其实只去过一次。17岁,她在那里度过了一天。那是渡船的一个中转站。麻风病、饥饿、痛苦,是她所见的全部记忆。但她始终无法忘记那种记忆带给她的冲击——荒诞、烈焰的中心、世界死亡的灰烬……直至1984年,那些故事在《情人》一书中重新拼图后,那个用以中转情节的“印度”,才渐渐退至文本之后,粘带着几个虚设的名字。

1972年,玛格丽特完成了剧本《印度之歌》,其情节即是来源于小说《副领事》。1974年,她在法国驻印度大使馆正式拍摄电影《印度之歌》,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再次出现。

在电影里,安娜·玛丽·斯特雷特成了法国驻印度大使的夫人,与拉合尔的副领事有着一段情事,而副领事疯狂的爱,却最终让她走向了绝境,消失于恒河之水。女乞丐则成了加尔各答本身和印度的象征,她神秘而疯癫,一路尾随安娜·玛丽·斯特雷特,生下孩子,最终又连同她的孩子,一起饿死在了海岛上。她也是安娜在电影中的另一张面孔,另一种身份。

“这个故事,是在感情发展到极点的一个静止不动的爱情故事。围绕着这个故事而来的,是另一个故事,一个可怕的故事(发生在腥臭、潮湿的季风季节的饥性和麻风病),它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到极点的一个静止不动的故事。

那位夫人,法国驻印度大使的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现在已经死去(她的坟墓在加尔各答的英国公墓内),似乎就是诞生在这个可怕的环境中。她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生活在自己那个小圈子里。那里一切都在沉沦、堕落,但却永远是那么宁静。对这种喜悦,声音始终企图准确地再现出来。但它却是危险的,甚至对声音中的某些人也是危险的。

在同一个城市里,这位夫人身边有一个男人,他就是在加尔各答失宠的那位法国驻加尔各答副领事。这个人由于愤怒和凶杀的企图,再次陷于印度那个可怕的环境之中。

法国驻印度使馆要举行一个招待会,那位讨厌的副领事高喊他爱安娜·玛丽·斯特雷特。这一切都是在印度白人面前发生的,大家都看着他。

招待会后,她便乘直通戴尔塔的客车到恒河口的海岛去了。”

《印度之歌》,全片由七十几个画面与五百多句画外音构成。画面上的人物没有语言交流。只有形体动作和景物的衬托。

另外就是音乐。迷人的音乐,总是具有独特的怀旧能力。绵绵不绝的音乐,成了不可磨灭的重要痕迹,如同灵魂贯穿全片。

画外音也是复杂无比:两个女声、两个男声、孟加拉湾的雨声、风扇转动的声音、加尔各答的喧嚣声、花园舞会的声音、海浪声……引出遥远的陌生国度、被殖民的印度人、苍茫朦胧的大地、麻风病、饥饿、流浪、情欲、爱、死亡……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了。字幕显示: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她在安静地等待着新一轮的诋毁与批判。彼时的她坐在椅子里,疲惫而苍老,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有没有人认可,她已经无所谓了。重要的是,她已经说出了那个悲伤而迷人的故事,已经截获了一段逝去的时间,去缅怀了体内深藏的痛苦。同样,当影片在电影节上引起轰动并获得赞美时,她也没有丝毫的兴奋。“《印度之歌》迷住了整个电影节”“影片是独特的,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影片”……她不喜欢荣誉。她将骨子里的那份格格不入做到了极致。

1977年,玛格丽特成了《卡车》中的女演员,在剧本里,她写下,“她具有平凡中的高贵”,是为自我写照。

一辆在冬天的旷野中前行的卡车,她化身乞丐一般的老妇人,一路与司机对话。坐在驾驶室里,她一路高声地自言自语,大胆而疯狂。她失却了社会地位,失却了正常的精神,失却了安详与羞耻,便一切无所畏惧。卡车驶过平原、树林、河流,一路奔跑在贝多芬的变奏曲里。

是年,《卡车》再次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轩然大波。汹涌的褒贬意见,将她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然而是时外界的评论已经与她无关,她已经证明了,图像并不是电影的唯一。她已经把电影从图像的窠臼之中解救出来了,并让其成为声音的介质、文本的服务者。

“电影的谋杀”,“电影是另一种爱情”,从1966年到1984年,玛格丽特一共拍摄了将近20部长短剧。她一路跌跌撞撞地前行着,孤独而勇烈。她将传统与常规踩在脚下,与自己的作品一起,前往无人之境,去探索死去的时间。仿佛置身于一场忘我的爱情。痛苦的真相紧闭于童年的沼泽之中,黑夜无尽降落,在一种名叫“电影”的艺术形式中,她以毁灭之心,终于拯救到了爱情的另一种颤抖。

1980年夏:最后的情人来临

“我住在二楼。您在走廊里不会迷失的,走到头。在大镜子的右边。”

你找不到孤独,你创造它。玛格丽特如是说。彼时,她正在幽深的城堡里,举着酒杯,目睹墙上的一只苍蝇是如何一步一步死去。微小的死亡气息坠落于杯中,随即融入那芬芳的闪闪发光的液体里,被她一饮而尽。

“电影的谋杀”即将结束,她也即将全面回归写作,回归一种“专制的写作”,“被判的写作”。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一个人住在诺弗勒,坠入到了孤独世界的最底层。酒精与写作是推进的力量。在坠入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文本。文本也是无形的绳索,她用来进行捆绑,而不是自救。

饮酒,让孤独产生图像与声音。酒精进入血液,毒药一般流淌至全身,并迅速占领意识,令大脑产生幻觉。心脏在急剧地跳动,那种奇异的幻觉却足以承受世界的虚空,还有孤独之地那种默无声息的死寂。威士忌、苹果烧酒、啤酒、葡萄酒,她从不中断。她成了一个十足的酒鬼,在醉酒中写作,依靠酒精生活,并从中得到痛苦和安慰。

“一个女人喝酒,那就像一个动物、一个小孩喝酒一样。酗酒因为是女人,因而引起公愤,成了丑闻:一个酗酒的女人,那是罕见的,也是严重的。无异于是冒犯神圣。在我周围,我就见识过这种公愤。”

那些年应是玛格丽特一生中最颓废低迷的时期。她的作品畅销国外——在美国,她的书很受欢迎,被赞誉为“法国最好的作家,最好的电影编剧”,而在法国,在她自己的国家,却不时遭遇冷眼,甚至有一些人专门攻击她,攻击她的每一本书,张牙舞爪,姿态疯狂。

她不在乎那些攻击,却也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孤僻。双重人格显露无遗。她不喜欢荣誉,却害怕读者的离开。她渴望被人包围,却又主动背叛友谊,冒犯公理,自我抛弃。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离开了她。有朋友说她看重金钱,也有人说她尖酸刻薄。她专制霸道,说出来的话毫无回旋之地,当然也从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她获得了不菲的金钱。写书,拍电影,写专栏,都能赚到钱。但她并不像有些作家一样,去特鲁维尔去蓝色海岸的赌场里“烧钱”,相反,她是攒钱,把钱存在银行里,像一个守财奴。只购置房产,仿佛重蹈母亲的覆辙——对世界永远缺失安全感,需要源源不断地用金钱和土地来填补缺憾的那个覆辙。

在孤独的痛苦中,她显得愈发苍老矮小了。时常面对一株孤木,一动不动地坐上几个小时,或者,给一群母鸡依次取上名字,拉莫尼亚、若斯亚娜、艾伦小姐……孤独着。没有情人。看她的彼时留影,低头的时候,竟有些佝偻了。容颜枯萎,年华不再。是的,她老了,身上依然充满暴力,但也凭空有了破败荒废的气息。

1980年,在那个飓风肆虐的春季,玛格丽特搬到了特鲁维尔居住。时间苍苍,黑岩公寓荒废已久,而故物犹在,故迹犹存,那里的一切,都好似是在等待与她重逢。

“没有人能够代替上帝,就像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威士忌。”“我不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是不健全的,但是不相信反而是一种信仰。”

同类推荐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张爱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说不尽的人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她像一部未完的《红楼梦》一样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有人说她是个天才,才华横溢;有人说她性情孤僻冷傲,不近人情;有人说她无情自私,毫无安全感;有人说她痴心,被人伤害了却不知反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她是文艺青年口中的谈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她的看法,然而却没人敢说自己懂得她、理解她——就像没人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一样。
  • 中国名人地图

    中国名人地图

    本书展示了84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景点,以名人的“功名、事业、文章”为经,以文化景点为纬,勾画出一卷名人与地域、文化、历史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名人地图。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
  • 名人传

    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传》《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家所作的传记。他们都是各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巨匠,他们的作品无不洋溢着过人的天才与深刻的思想;他们或被身体的病痛所折磨,或因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而痛苦,或为内心的矛盾和怀疑而苦恼不堪,但他们都顽强地向命运抗争,追求着爱、欢乐和高尚的信仰。这是一曲献给受难者的挽歌,也是一阕振聋发聩的英雄主义交响乐章……
热门推荐
  • 倒霉公主要落跑

    倒霉公主要落跑

    公主不是可以呼风唤雨,荣宠于一身吗?难道就因为我倒霉,所以被放养于山林?放养山林就放养山林吧,给我安排一个小鲜肉也行,偏偏身边跟着一个不喜欢洗澡,不喜欢换衣服的……
  • 天心落定

    天心落定

    不是人心变了,是天心变了!天地变幻后,五胡来了,妖族来了,仙界也来了,华夏却有灭种的危机。路尘:“我欲开一安生谷,安天下众生,开大同世界!”看路尘如何一路烟尘,从卑微走向巅峰。
  • 全能学生养成游戏

    全能学生养成游戏

    【你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计划】【高一数学进度+1%】下载了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养成游戏后,罗洛发现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种享受。
  • 九世轮回异界纵横

    九世轮回异界纵横

    九世轮回,一生一只为渡一劫,九重劫后觉醒九世记忆,异界任纵横。
  • 你往前走我护着你

    你往前走我护着你

    “昨晚的事我会负责,支票还是结婚”。“结婚,家中家教甚严,若家中长辈知晓我毁姑娘名节还不负责,会打断我的腿”。上层社会的人都以为暮将军,孟氏集团的千金会与司家少爷联姻,毕竟两人青梅竹马,出入成双。知道他们亲眼见证了她为了一个三流明星辞退司家少爷。众所周知,暮小姐寡言少语,不喜吵闹,宴会能不参加便不参加,知道他们看见她的身边多了个话唠,才知晓原来所有的不喜欢只是因为那个人不是你,若是你,所有的偏爱就给了你。【寡言少语佛系女总裁*作天作地绿茶影帝】
  • 胥弦九州祭

    胥弦九州祭

    上古时代,神器昆仑镜现世九州,预言之,得昆仑镜者,得天下。长琴总是问她有什么心愿,她那时候年少,总说想去九重宫上荡秋千,后来她果真在九重宫荡起秋千…祭州推千,长琴抚琴,只是后来,千在,人却不在长琴与清胥大婚那日,姜祭州送了一封信过去,祭州说:胥儿,今日你与长琴大婚,心中必定欢喜的很,但是我不知道,往后的这些年,当你记起今日是你们的婚日,同时也是我的忌日,你心中会不会为我难过……盛阳六月,孟夏季节。蓬莱下了整整一个孟夏的雪,长斯说,这是九天的哭泣。小姜承问,那为何不下雨呢?长斯回答,因为你清胥阿姨不喜欢雨啊…她只喜欢雪。
  • 遗忘的诸天

    遗忘的诸天

    诸天万界,相遇便是有缘,一切法自那颗陨石,渐渐地了解这个世间.........
  • 今夕亦何夕

    今夕亦何夕

    我,一直在织一个梦,梦的那头,等你款款而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的这头,却留不住似水经年。前尘如故,生死离别,浮生若梦却与此生交叠。我和你,两世纠缠,今夕何夕,不愿就此随流光逝川。百岁千秋,悬悬而望。两世之念,又岂能说放就放?
  • 五行纵横

    五行纵横

    五行纵横脚踏虚空任我行---虚空脚下踏!乾坤一现天地颤---乾坤掌中握!阴阳眼中天雷成---天雷眼中现!五行化身终成尊---五行体内括!阴阳五行定乾坤;五行圣体逆天行。魔来阻我,必毁之;仙若拦我,必诛之;神敢挡我,必灭之;天要不服,我必逆天而改之!!!
  • 从斗罗开始的反派生涯

    从斗罗开始的反派生涯

    斗罗世界,成为千仞雪的兄长,这一世武魂帝国必将统一大陆(已烂尾)斗破苍穹世界,成为纳兰嫣然的哥哥(正在写)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