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5700000011

第11章 时代篇(10)

通过“王熙凤时代”和“布拉格之春”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整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家庭斗争史,也是对社会斗争史的一种反映和折射。有人会问了,作为《红楼梦》故事的主线,宝、黛、钗的情感发展,似乎不在“家庭斗争”的范围内啊?实际上,恰恰与此相反,宝、黛、钗情感的背后,正隐藏着整部《红楼梦》里耗时最长、波折最多也最为精彩的暗战——贾母的“政权保卫战”。

宝、黛、钗三人的情感,怎么又扯到“政权”上去了呢?说起来也容易理解,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接班人”的问题。前面分析过,之所以要让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来管家,就是因为贾政这房没有合适的人选。李纨作为长房长媳,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但王夫人还没来得及交班,李纨就成了寡妇,“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但是,这并不代表王熙凤对贾政这房的管理权是“终身制”的,关键就在于作为王夫人庶子的贾宝玉这一房。可以断定,贾宝玉的正妻,是接替王熙凤掌管荣国府的不二人选。这么敏感的位置,当然会受到各方的瞩目。

在第四十七回,贾母说道:

“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

史太君在荣国府的这半个多世纪,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的血雨腥风、尔虞我诈,才最终夺取了荣国府最高控制权的宝座。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更是艰辛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一步走错便可能满盘皆输。贾母的这个位置,来之不易,因此,贾母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必然要做反复的思量和权衡。

可以想象的是,这个“接班人”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贾母一个人所要考量的事情,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方势力围绕着贾府未来控制权的斗争。从后面的情节来看,这场斗争分为两大派系,一是以贾母为代表的“木石派”(“贾派”),一是以王夫人、薛姨妈姐妹为代表的“金玉派”(“王派”)。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不过是她们这场暗战的工具而已。

即便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也会有一个起点。但是,如果说贾母的这场暗战,是从黛玉、宝钗进府就已经开始的,那纯粹就是瞎扯了。其一,当时宝玉、黛玉、宝钗年纪尚小;其二,三人的感情发展有一个过程,当时各自的心思都还没有放在这上面来。那么,这场暗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逐渐孕育、聚沙成塔,还是像运动场一样,在一声清脆的枪响之后展开?

答案当然是后者,而这一声枪响,就发生在第二十八回。继元宵节省亲之后,元春在几个月后的端午节做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赐礼。元春的赏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赏了一百二十两现银,“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二是给家人的礼物,其中给宝玉、宝钗的相同,给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的相同。

从表面上看,元春的赐礼最直接的寓意是“指婚”。不过,我们说元春的这个行动“意味深长”,就绝不仅仅只有这么一层含义,而是有三层。

第一,元春为什么要安排端午节这个时间打“平安醮”?这是道家祈福消灾、祭奠神灵的一种仪式。那么,元春是想“祈福”还是想“消灾”?这些疑问暂时还不明朗,并且与贾、王两派的站队关系不大,以后再说。

第二,我们回忆一下,宝钗为什么会来到京城?第四回说起薛家举家进京的几条理由,关于宝钗是这样说的: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也就是说,宝钗进京是为了“待选入宫”。作为元春这样的角色,她对这一点不可能不知道,在女子待选期间,是绝对不允许婚配的。那么,元春为什么将宝玉、宝钗往一块凑合呢?只有一种可能,这是在暗示薛家:宝钗入选失败!

这个消息最先被薛姨妈捕捉到了,她有些失望,但并没有完全绝望,因为元春的赐礼让她看到了另外一条出路:向亲姊妹王夫人靠拢,促成“金玉姻缘”。

受这个消息打击最大的当属薛宝钗,她知道只有自己与宝玉的礼物相同,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个含义,“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她很失落!咱们再仔细读一读,第三十回薛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的表现让我们感到很陌生。无论是之前的薛宝钗,还是之后的薛宝钗,都从来没有如此鲁莽过,应该说,这是希望破灭之后的本能反应。只是随着情绪的调整到位,她才逐渐与薛姨妈、王夫人的思想保持了高度一致。既然进宫无望,那么进入荣国府做“宝二奶奶”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元春表达了自己对宝玉婚事的意见,她倾向于选择薛宝钗。对这个消息最乐意的当然就是王夫人,她似乎看到了王家掌控贾家的美好未来。“原是天真烂漫之人”的王夫人必然是心花怒放,只可惜她没有来得及高兴多久,就被贾母一瓢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这里还有两个疑问:元春为什么不明说?元春为什么选择薛宝钗?

对于第一个问题,这或许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话说七分满,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贾宝玉此时还没到正式婚嫁的年龄,而元春虽然“职位”最高,但在自己家里绝不能以位压人,贾母、贾政、王夫人都健在呢,哪里轮得上你一个女儿家指手画脚?因此,元春只是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说她“指婚”了吧?她可以说自己没干什么,就是送点小礼物,是你们想象力太丰富。说她没“指婚”吧?她也可以说我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啊,是你们理解不了。中国人玩太极,往往都是如此。

再说第二个问题,元春为什么将自己的天平倒向薛宝钗呢?事情还得从省亲的时候说起。元春让宝玉、众姊妹赋诗,最后宝玉掉了队,宝钗、黛玉便帮着宝玉作弊。正是这场作弊,让元春对两个人的看法泾渭分明。

宝钗怎么做的呢?宝玉写了一句“绿玉春犹卷”,宝钗急忙提醒宝玉:“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这叫什么呢?很简单——领会贯彻领导意图,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也就是说,宝钗的作弊,主要的动机是让宝玉讨得元春的欢心。

黛玉又是怎么做的呢?她索性帮着宝玉作了一首诗。黛玉的动机是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充分,需要借此机会再显摆一下。

这样看来,两人的心机就一清二楚了。就因为这件事,元春心中的天平倒向了薛宝钗。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元春为什么对宝玉的婚事如此关注。

按理说,元春在宫里待得好好的,管好自己就不错了。再说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操这份闲心干嘛?这就得看元春嫁到哪里去了,她是去做皇帝的女人,换句话说,她从进宫的那一天起,就参与了纷繁复杂的宫廷斗争。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她是不可能单打独斗的,需要外面的贾府有力地支持,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元春才显得对贾府未来的“接班人”如此关心。

搞明白了元春的动机,再来分析她所做的选择,那就简单多了。此时,元春好比是领导,她的手下有两类下属,一类是黛玉所代表的恃才傲物型,另一类是宝钗所代表的溜须拍马型(其实宝钗也很有才,但此时的元春并没有发现)。作为领导,应该器重哪一类呢?

如果你觉得有才能的人就应该得到重用,“马屁精”就应该被打压,那只能说明你不是领导,或者是不成熟的领导。不妨想一想,把擅于讨你欢心的人扫地出门,留下一群有能力却又喜欢跟领导叫板的人在身边,你这领导还怎么当?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对元春而言,贾宝玉的正妻,也就是贾府未来的“接班人”是否有能力打理家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服从自己,让贾府与自己的步调保持一致。“三大纪律”的第一条是什么?“一切行动听指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不服从命令,能力越强越反动。

经过这样的思量,元春唯一的选择,必然是薛宝钗。

2.清虚会议放光芒

元春的“指婚”,标志着贾、王两派夺取贾府未来控制权的“星球大战”正式开打,“贾派”、“王派”迅速召集了各自的同盟军,进入阵地投入战斗。贾母的这场“政权保卫战”,为什么旷日持久?为什么会成为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暗战?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得先分析一下各派的成员状况。

先说“王派”,目前主要有王夫人、薛姨妈、元春、薛宝钗。

1)王夫人。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荣国府的大权始终掌控在王家的手里。很多年以前,当她从贾母的手中接过了贾府的权力棒时,她还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过,亲侄女王熙凤的接班,让王夫人开始有些小心思了。薛宝钗的出现,特别是薛姨妈说起宝钗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让王夫人看到了光明的未来,那就是“名为贾家,实为王府”。

2)薛姨妈。她的心思具有家族色彩。我们先仔细看一看第四回的“护官符”里四大家族的名爵,贾家是“公”(宁国公、荣国公),史家是“侯”(保龄侯、忠靖侯),王家是“伯”,这三家都是有正儿八经的爵位的。与此不同的是,薛家却只有一个“紫微舍人”的封号,没有爵位。我们知道,薛家是奉旨赚钱的商人。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社会阶层的等级次序是这样的:士、农、工、商。商人再有钱,也是没有政治地位的,薛家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作为薛家的当家人,只有“富”没有“贵”,是薛姨妈的一块心病。

这样一来,通过儿女亲事结交权贵,就成了薛家的一道“招牌菜”。在整部《红楼梦》里,这盘菜端了四次:

①薛蟠的父亲迎娶了王子腾之妹,即后来的薛姨妈。

②宝钗“待选入宫”。遗憾的是,份量最重的这道菜没有成功,宝钗落选了。

③薛宝琴嫁给梅翰林之子。

④薛科迎娶邢岫烟。虽然只是跟贾府攀个隔门亲,也凑得上一个数。

基于薛家的“优良传统”,作为薛家最具竞争力的薛宝钗,嫁入贾府,成为荣国府未来的接班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元春。刚才已经分析过了,不再赘述。不过,由于鞭长莫及,在贾府这场内部斗争中,元春似乎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对于“王派”而言,有这么一张“虎皮”也就足够了。

3)薛宝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元春“指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宝钗还沉浸在落选的阴霾中。不过,薛宝钗也只能接受这样的既成事实,既然进不了宫,入嫁荣国府当“宝二奶奶”也丝毫不掉她的身价,更何况她确实对贾宝玉有好感。

再说“贾派”,目前主要有贾母、王熙凤,还有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估计有人会有疑问,“贾派”怎么没有贾宝玉、林黛玉呢?难道他们不是铁杆的“木石派”吗?他们的确是铁杆,但我们在这里分析的是相互斗争的两派。自始至终,贾宝玉、林黛玉都没有心思和能力加入这场斗争,他们只是工具,被动地接受斗争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从斗争的角度来说,他们只是“标的物”,而不是“竞标方”。

1)贾母。需要强调的是,贾母之所以是“贾派”,并不是因为她中意林黛玉,对薛宝钗另眼相看,而是她的政治敏锐性告诉她,这么多人支持的事不见得是好事。元春莫名其妙地整一个“指婚”,王夫人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这让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家庭斗争的贾母骤然警觉起来:她们想干什么?因此,在对待宝玉的婚事上,贾母遵循着“两个凡是”的基本原则:凡是她们支持的,我就反对;凡是她们反对的,我就支持。

贾母不愧是贾母,政治敏锐让她产生了警觉,而政治智慧让她很快拨开迷雾明白真相。王夫人、薛姨妈、元春她们是盯上了荣国府未来的控制权,这还得了?这场“政权保卫战”,非打不可。

2)王熙凤。这是最耐人寻味的成员。按理说,她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应该代表“王派”的利益才对,她为什么会成为“贾派”的得力干将呢?要回答这个疑问,我们必须搞清楚,王熙凤的“最高纲领”和为此纲领服务的“三大原则”。

王熙凤的“最高纲领”:长期维持自己对荣国府的统治。为了实现这个纲领,王熙凤又有“三大原则”:

第一,“两个凡是”原则。凡是贾母支持的,我就支持;凡是贾母反对的,我就反对。王熙凤得以上台掌权,或许是依靠王夫人的势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熙凤逐渐感觉到,在荣国府里真正“一句话顶一万句”的,是那个终日只知享福玩乐的贾母。王熙凤明白,紧跟贾母的步伐,是维持自己权力的唯一选择,这也是“王熙凤时代”的政治路线。

第二,“劣币”原则。王熙凤巴不得荣国府里的人个个都是只知玩乐、不懂管家的“劣币”,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鹤立鸡群”、“当仁不让”,这也是维持她长期统治的必然需要。特别是即将成为未来“接班人”的人选,这个人会从谁的手上接班呢?——王熙凤!既然如此,王熙凤智商再低,也绝不可能违背贾母的意愿,去选择薛宝钗,那不是自己赶自己下台吗?正因为林黛玉没有治家的能力,因此只有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王熙凤才能将自己的权力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第三,“个人神圣”原则。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包括家族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最高纲领”,她不惜与王夫人“决裂”,死心塌地地投靠了贾母。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利益,她不惜胡作非为,以致害死人命。为了全面控制贾琏,她不惜致尤二姐惨死。

在“最高纲领”和“三大原则”的指导下,王熙凤当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盟“贾派”。不管她来自哪里,此时荣国府的利益就是她自己的利益,她绝不容许别人有所染指!

3)围观群众。撇开审美观因时代而变化不谈,绝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都“挺黛呛钗”,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同情弱者。这是人内心中的恻隐之心在发挥作用,比如男人打女人,有理也要错三分。再比如有些人看到美国佬带头收拾萨达姆、卡扎菲,便异口同声地破口大骂“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于萨达姆、卡扎菲独裁恐怖统治的本质,却选择性失明。客观地来讲,要维持荣国府的正常运转,薛宝钗显然更具有优势。但是,因为黛玉的弱势、凄苦,我们对荣国府的未来选择性地失明了。

林黛玉多惨啊,亲妈没了,亲爹也死了,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第三回回目的下阙,不同版本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写作“林黛玉抛父进都京”,有的写作“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很凄惨,但都没有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甲戌本写得凄惨。甲戌本的回目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什么叫“收养”?是可怜你、同情你,让你这个孤儿有个栖身之所,因此,脂评说“收养”两个字是“触目凄凉之至”。仅仅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林黛玉是多么的凄惨,她都这么惨了,我们哪里还忍心让她落选呢?这就是同情弱者的心理。

第二,对纯粹情感的向往。经常看到一些征婚广告,条件动辄就是“有车有房、无父无母”,令我们时常感叹,神圣的爱情为什么会受到现实的玷污?应该说,我们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从来没有什么纯粹的、理想的情感。但是,这种纯粹的情感越是不可能,就越是让我们无比地向往。人的心理往往就是如此,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同类推荐
  •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人间温柔》是国内31位当代散文大家联手写就的一部散发温暖的散文作品。全书共有四章,分别是:“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世界的善意;“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自我的边界;“不烦世事,满心欢喜”——接纳的勇气;“心有山海,静而无边”——万物的敬畏;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仿佛告诉我们,既然来到人间,就去努力成为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 搞笑幽默笑话

    搞笑幽默笑话

    汇集了中外古今经典幽默故事,化机智于只言片语间,处处闪动着智慧光芒。其中的大多数幽默故事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有着非同一般的借鉴意义。它们不仅能让孩子们开怀大笑,而且能在笑过之后有所收获,有所思考。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捧日集

    捧日集

    本书紧扣大同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挖掘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针对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从人文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心印菩提万丈光》《不损胸前一片天》《美人如玉剑如虹》等文章。
热门推荐
  • 逆光之处都是暖伤

    逆光之处都是暖伤

    在那个夏天开始之前,路安琪将十多年的暗恋终结——青梅竹马的少年柯禹晨喜欢上了别人。伤痛又趁着青春的缝隙来捣乱:美好却心碎的少年丁佑逆光而来,绝望地依赖上路安琪的温暖;身世悲凉的少女曾子芯,残酷的遭遇成了柯禹晨最深的羁绊。时间如风,倔强与脆弱、张扬与轻狂、守护与错过,扬着帆将他们越拉越远。青春退场,在经历了误解、决裂、生死两隔之后,她还能不能拨开云雾,看到掩藏在里面愈久弥坚的真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个被囚的夫君呀

    那个被囚的夫君呀

    穿越后发现自己有了个夫君。夫君是个被铁链囚禁与废去武功的大恶魔,关键是太太太俊美了!深夜里,恶魔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他说“救我,我许你一世宠爱与荣华富贵!”要不要与恶魔达成协议?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超级宠)--强烈推荐自己的出版完结文《天赐良缘之神医世子妃》简介:穿越到一个被前未婚夫强灌下药的女人身上,怎么办?靠!还有比这更悲催的穿越吗?
  • 色界紫天

    色界紫天

    梦起兰尼,命运多舛识人心;听泉恩重逾山海,荒野求生情有缘!离洛奇遇忘年约,西出南昭入笛岳,烽火兵戎战连天。巧言扰耳,世事遮眼,迷离红尘何所去,唯有以心明动天。百炼己身,古今伴行,青洲无月;翻手墟淼无云,抬指赤焱有雨;迈步玄黄黎霖震,声动浑金璞玉间。下探九幽,上贯九霄,赤橙黄绿青蓝粉?色界风雨紫为天!
  • 冰之精灵

    冰之精灵

    龙涛穿越了。好玩的是,龙涛能光明正大地跟别人说:自己是一个穿越者。遗憾的是,龙涛周围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此表示惊讶。幸运的是,龙涛穿越到了自己游戏账号里的冰结师身上。倒霉的是,龙涛的等级几乎被别人清零需要重新练级。重要的是,龙涛想要重新变成大人还需要近一百年。(姑且建了个群:287422810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呢)
  • 靳少夫人又在捉妖了

    靳少夫人又在捉妖了

    宋意是个孤儿,对于在孤儿时的她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才是重中之重,直到她遇见师傅,这一切都迎刃而解,可是突然有一天师傅不见了,这又该怎么办呢?宋意生性软糯,却碰上一个阎王般的人,她退他进。宋意觉得她心慌啊!女主可盐可甜软萌萌的兔子
  • 何故思红颜

    何故思红颜

    一颗行为独特的小草,居然是狐族的宫主。呃,振新狐族固然重要,美男也不能少。他是九重天的主上,历劫之日阴差阳错却成了温文尔雅的游医,缘分天注定,三分靠司命。 月洒憔颜,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
  • 位格之神

    位格之神

    海水上涨后,诡异的生物从何而来。陆地恶魔,海妖,位格者,海洋,到底该要如何面对?
  • 从你消失的那天起

    从你消失的那天起

    人对于未知的一切,会充满陌生的恐惧感,而我,更喜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
  • 飞离唐朝

    飞离唐朝

    这本书已经删除。日后如果有缘,会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