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5700000021

第21章 人物篇(1)

对时代的剖析,并不能让我们完整地体会到《红楼梦》中的暗战与抗争。因为贾府上下,无论主仆,都在经历着末世家族的风云变幻。或许她们对时代的走向没有发言权,却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甚至创造着时代的特征。在这个权力的江湖中,她们是必不可少的浪花。身处“大厦将倾”的庞大家族,“红颜薄命”的女子们如何度过自己的花样年华?身份的差异,并不会泯灭对梦想的追逐。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她们又会产生怎样激烈的碰撞?在残存的前八十回里,暗示了各色人物怎样的命运结局?《红楼梦》里的诸多谜团,我们或许能从人物的剖析中略探一二。

一、花自飘零水自流——正册女子们的各样人生

田舍之家,虽虀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元春(第十八回)

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迎春(第七十三回)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第十三回)

1.富贵荣华似浮云(元春)

在第六十五回,兴儿跟尤二姐谈论起贾府里的小姐,对于元春,兴儿认为“不用说,但凡不好,也没这段大福了”。但是,元春到底是什么样的境遇,只能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

要了解一个人的生活境遇,就必须对他的地位和角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第二回冷子兴的演说中,我们就得知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在第十六回又得知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看看省亲时的几个细节:“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接着“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元春的政治地位超越了包括贾母在内的贾家所有人,已经是相当高的了。

元春享有如此高的政治地位,必然也要为贾府承担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不难推测,元春在宫中的受宠与否,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兴亡。贾府可以因元春的受宠获得“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既赢得旁人赞羡的目光,更能获取极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元春这枚贾府政治投机的棋子,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她在宫中失势,必然会导致或者加速贾府的败亡。

如此重大的责任,让一个女流之辈来承担,元春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可以想象,元春作为整个家族的棋子,长年累月地待在深墙大院内,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身边处处都是尔虞我诈。稍有不慎,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要祸及全家老小。元春就是在这样压抑和惶恐的气氛中,孤独地生存着。她内心的凄凉、苦楚、惶恐、孤独,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因此,这场省亲的重大活动,对贾府而言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非常喜事”,可对元春而言,是一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悲情画面,是她发泄内心凄凉、苦楚、惶恐、孤独的难得机会。元春的境遇,正如戚序本第十七回回前诗所写:“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甘苦。”

我们仔细看看第十八回,元春的省亲实际上就是四场哭戏。

第一场,贾元春来到贾母正室,“满眼垂泪”,元妃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王熙凤、迎、探、惜等都“围绕垂泪”,真如柳耆卿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无言半日”后,元春“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与其说元春在安慰贾母、王夫人,倒不如说她是在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接着,牢骚满腹的元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上来劝解,贾母让元春归坐,逐一见过后,“又不免哭泣一番”。通过这一场哭戏我们看到,元春作为整个家族安插在幽闭的皇宫中的棋子,其内心的苦闷与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第二场,贾政前来问安,元春“隔帘含泪”地向父亲说道:

“田舍之家,虽虀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元春突然又冒出这么一句牢骚话,说明她心中确实苦闷不已,正想借此机会与贾政叙叙父女之情。但是,贾政的表现实在令人心寒,他回答道:

“臣草芥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阙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窃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待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在整部《红楼梦》里,要说贾政的最可恨之处,就应该在这里了,甚至超过鞭笞宝玉那一节。面对这个孤独、寂寞、苦闷、煎熬的长女,作为一个父亲,就不能说句人话,安慰安慰这个可怜的女儿吗?他倒好,为了自己的一顶乌纱,生怕自己的怜爱之情被人传到宫里,对自己不利,满口的“仁义道德”、官面文章,试问:此事不可恨,孰事可恨?面对这样的父亲,元春算是心灰意冷了,她“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这第二场哭戏,我们通过贾政的虚伪,看到了官场中人性的泯灭。

第三场,宝玉前来行礼,元春将他“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泪如雨下”。元春作为家中的长女,“念母亲年岁将迈,始得此弟”,因此“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其情状有如母子”。这一场哭戏,正是这对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深情流露。

第四场,临别之际,元春听太监请驾回銮,“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着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贾母听得此话,早已“哭的哽噎难言了”。

元春的愿望是美好的,或许也是安慰一下家人。到第二年的元宵节,因老太妃欠安,省亲活动全部取消。在前八十回里,元春再没有省亲活动,那么八十回后呢?元春告别时有一段脂砚斋的批语告诉了我们答案。脂评写道:

“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谶。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隐讳,自然之至。”

也就是说,元春一直到她在宫中亡故,都再也没有踏上归家之路。

元春作为贾府安插在皇上身边的棋子,无论是为维护自身地位,还是为贾府谋取更多的利益,她都必然要参与到宫廷斗争当中去。可是,“只是着意于闺中”,“不敢干涉朝廷”的《红楼梦》似乎并没有写到这样的情节。我们要相信,虽然找不到直接的证据,但与贾府有关的政治斗争,总是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让我们去探索的。

关于元春参与宫廷政治斗争的情况,一个最重要的痕迹就是:她为什么安排家人去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前面说过,这是道家祈福消灾、祭奠神灵的一种仪式,问题就在于元春是想“祈福”还是想“消灾”。如果是“祈福”,为什么选择五月初一到初三这样没有任何习俗意义的日子?为什么刻意指定清虚观?因此,元春极有可能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消灾”。

那么,她消什么灾呢?她遇到了什么样的惊险一幕,让她惊魂未定,急匆匆地要安排家人去打平安醮呢?对于这个疑问,无论是正文还是脂评,我们都很难找到相关的证据。不过,另外一个人物的出场,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他就是“红楼五侠”之一的冯紫英。要解开元春参与宫廷斗争之谜,先要解开冯紫英之谜。

在第二十六回,薛蟠、宝玉等人一起喝酒时,面带瘀伤的冯紫英不请自来,并打了一通哑谜,令在场人和看书人不明就里。首先,薛蟠问起冯紫英的伤,他回答:“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了一翅膀。”宝玉询问具体时间,冯紫英回答:“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接着,冯紫英又向大家透露了一个重大消息:“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但是,当薛蟠邀请冯紫英入席细谈时,冯紫英却起身告辞,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宝玉要求他将“大不幸之中又大幸”说完再走,冯紫英表示:“今儿说的也不尽兴。我为这个,还要特治一东请你们去细谈一谈。二则还有所恳之处。”并承诺“多者十日,少则八天”。

冯紫英的偶然出场,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疑点:

①他一开始就说“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为什么还要跟着家父去打猎?

②他说“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吃酒这天是四月二十五日,为什么打猎要去这么久?从冯紫英说“前儿也就回来了”的语气里,他似乎觉得并不算长。

③冯紫英打伤仇都尉的儿子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④既然冯紫英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为什么不直接回家,还要绕到薛蟠这里来胡说一通?

⑤冯紫英说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到底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教兔鹘捎了一翅膀”这种无足轻重的事。

⑥第十三回写到秦可卿的棺木出自“潢海铁网山”,冯紫英打猎也在这个“铁网山”,是巧合还是另有所指?

⑦冯紫英原本煞有介事地说“多者十日,少则八天”,便将众人请去谈“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为什么第二天就将宝玉等人请去?

⑧冯紫英不仅传递了“大不幸之中又大幸”的消息,还强调对众人有“所恳之处”,但到第二天就成了请众人喝酒的一个“设辞”,他到底要掩饰什么?

我们基本上不可能从正面去解答冯紫英身上的所有疑点,但还可以采用假设求证的方法。如果做出一个假设,让所有的疑点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假设是靠谱的、可信的。围绕着冯紫英的谜团,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冯紫英跟随家父到铁网山的真实目的,是两个派系的“火拼”或者是“谈判”。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再来分析刚才提到的疑点:

①冯紫英“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很可能是受到这场斗争的惊吓,即便是真的生病,身处斗争最前沿的冯紫英父子也不可能回来探视。

②既然是“火拼”或者“谈判”,那么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确实不算长。

③冯紫英打伤仇都尉的儿子,极有可能是这场“火拼”或“谈判”的序幕和导火索。

④冯紫英所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很可能是得知了圣上对这场斗争的“判决”,这个判决使冯紫英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急不可待地要找这群兄弟表达一下躲过一劫的喜悦之情。

⑤冯紫英说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很可能是这样的:冯家参与的派系在这场斗争中失利,但圣上或许做了一次平衡,没有“痛打落水狗”,失利的派系逃过一劫。

⑥秦可卿的棺木出自“潢海铁网山”,而这个棺木原本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因他坏了事”,才没有拿走。“义忠亲王老千岁”是什么人呢?应该属于皇子一类,这个巧合或许就是在告诉我们,“铁网山”的斗争,实质上是皇子势力的激烈对抗。

⑦冯紫英太过兴奋,情急之下有些失语,回去禀告家父后,或许受到家父的斥责,或许冷静下来静思一番,认为这种事情不宜扩大范围。为避免夜长梦多,第二天便将宝玉等人请来,解除疑惑。

⑧冯紫英当时所说的“所恳之处”,很可能是利用贾家、薛家的影响,增加派系的实力,但回去冷静想一想,找这些纨绔子弟有什么用?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急忙在第二天以“设辞”让大家释怀。

根据前面的分析,冯紫英很可能在“铁网山”参与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派系斗争。那么,这跟元春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就是想说明:元春也参与了这场斗争!这样一来,元春安排家人打平安醮的疑问就不言自明了。

冯紫英经历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不是他自己,而是指整个派系,同属这个派系的元春当然也有“绝地逢生”的庆幸之感。冯紫英得知逃过一劫的消息是在四月二十五日,元春很快就安排家人在五月初一至初三打平安醮,时间也就对得上了。至于为什么选择清虚观,或许这是皇家指定的场所,抑或许是这个派系的地下联络点,这就不好妄加推测了。

对于元春参与的这场派系斗争,贾母显然很不满意。她把元春的平安醮偷换了概念,将侥幸逃生的“消灾”变成了声势浩大的“祈福”,所以第二十九回说“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这不是画蛇添足吗?看似没有逻辑的标题,也可以看出贾母对这次斗争存在不同的意见。

贾母自己偷换了概念,但政治斗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相关人员的心中。冯紫英听说荣国府应元春的要求,在清虚观“祈福”时,“忙预备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送礼”,这个细节似乎也印证了前面的分析。冯家送了礼,接着赵侍郎家也来送礼,接二连三都有人来送礼,可以说参与这场派系斗争的有关人员都到场了。这样一来,这场“祈福”活动的性质就无意中转回到了“消灾”,这恰恰是贾母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贾母很快停止了自己在清虚观的活动,“虽看了一天戏,至下午便回来了,次日也懒怠去”。贾母态度的转变,进一步佐证了元春、冯紫英等人参与派系斗争的推断。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元春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基于这个特殊的视角,元春对贾府未来的担忧可以说超越了所有人。她的担忧,可以通过托梦和灯谜两个情节来体会。

在第五回元春的曲目里写道:

“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但是,一直到第八十回,贾府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都没有看到曲目里提到的元春托梦的情节,这是怎么回事?或许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元春托梦是八十回后的情节啊,只不过遗失了而已。表面上看,元春说“儿命已入黄泉”,这段托梦似乎发生在元春亡故之时。但是,咱们再仔细分析曲目里的这段文字,发现这个解释很不对劲。为什么呢?曲目里写得很清楚,元春托梦给父母的目的,是让他们“须要退步抽身早”。到第八十回,贾府已经几近崩盘了,往后的日子完全就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元春这个时候托梦,那不是“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吗?据此推断,元春托梦的情节,一定是发生在贾府中人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的时候,而且极有可能是贾府上下沉浸在一片祥和安宁气氛之中的时期。符合这个特征的,只能是前五十四回。至于元春说自己“已入黄泉”,则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推断,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这个情节的前身,应该就是元春向父母托梦的情节。

曹雪芹为什么要将元春托梦改成秦可卿托梦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谈。可以肯定的是,曹雪芹作了这个改动之后,并没有对涉及元春的曲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矛盾。

同类推荐
  • 天才老师和奇葩学生

    天才老师和奇葩学生

    《天才老师和奇葩学生》主要讲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种种趣事,书中有善于搞怪的学生,也有长于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人生路途的师者。校园里的种种经历构成了青少年生活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美好时光。品读这些作品,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感动。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北方民族大学首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文集

    北方民族大学首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文集

    以本次研究生创新论坛为契机,学校对阶段性的研究生创新成果进行了遴选、表彰。经各培养单位推荐,参加论坛的研究生创新成果共有77篇,各分论坛评审导师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评选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1篇、优秀奖55篇。
  • 两年间

    两年间

    《两年间》:本书是作者于2010年、2011年两年间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精选,全书分为“心灵的旅迹”、“感念的触”、“澧水的情思”、“远行或怀想”共四辑。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热门推荐
  • 魔形世界

    魔形世界

    宅男龙天,在一次去凑热闹时,被拉入一条路里,之后进入魔形世界,以后必须在那努力存活下去,最后击杀终极BOSS,回到现实世界
  • 娘子好霸气:我的病娇夫君

    娘子好霸气:我的病娇夫君

    异世穿越,路晓华本以为自己要揣着孩子做寡妇,却发现病秧子夫君暗藏乾坤。“娘子,快救为夫!”“咳咳,夫君,答应我,以后遇到危险,一定要挡在我前面,好吗!”十八线龙套女艺人穿越与腹黑夫君对飙演技,谁还不是个戏精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枫尘痕露

    枫尘痕露

    我?是神?你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的逗逼吧?我一个穷小子你逗我玩干啥?难道,你是图我这条命?我?真的是神么?预知后事如何?看书你就造了!看一个山里娃。如何额……变成一个装逼的山里娃。我,枪绝,弓断,来世,必斩今日围杀我之人——《修罗志》神界不公,我定斩神,神界不容我,我,以疯魔削天庭!——《罗刹志》
  • 疯子毒猎

    疯子毒猎

    新的世界,全员登陆,集体数据化。主角带着记忆穿越到年幼的丰征身上,开始在这个特殊的世界探索,而在他身上,似乎捆绑着什么特殊的使命?……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
  • 坏到骨子里的反派大师兄

    坏到骨子里的反派大师兄

    混元太极神拳掌门人马宗师,扬言要用接化发,打断李长生鼻梁骨时,该如何平息马宗师的怒火?当然是跪地磕头乞求保留全尸了!小师妹被废柴小子逼婚怎么办?当然是绳子一捆送上花轿,拱手相让了。打住!以上都不可能!我,李长生,魔道圣子!坏到骨子里的反派大师兄!修为通天,两面三刀,心狠手辣,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睚眦之仇必报!又岂会迎合他人?师弟:背后有大师兄罩着,这种欺男霸女,狗仗人势的感觉太爽了!师妹: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名门正道:李长生不死,我等如芒在背,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佛陀:长生施主是我见过最正派的魔道中人。法海:大胆妖孽,雕虫小技,竟敢长在生施主面前班门弄斧!大威天龙!李长生:你们不修仙吗?这么有闲工夫?天天围着我转干什么?Q群:1125341057
  • 猫厨

    猫厨

    撸猫做饭开农场?轻松月入十八万?待业青年萧阳抱回一只饿晕的橘猫,谁知这橘猫竟然赐给他一份做梦都想不到的工作:猫厨!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会养猫的厨子不是好老板!QQ群:642141705
  • 灯影里的少年

    灯影里的少年

    司远,一个不幸的孩子,自从出生以来便饱受折磨。破碎的家庭,外人的冷眼……他的人生即将走向何方,无人知晓……他步步为赢,终于走向成功,身边却空无一人。他失去亲人,痛失所爱,在无望的人生中继续孤独的一生。
  • 用骑砍的方式打开火影

    用骑砍的方式打开火影

    那一年的夏末,某个卑鄙的外乡人在弥彦的体内苏醒了……于是,这个bug满天飞的世界,又多了一个史诗级的BUG!!!
  • 录写五月

    录写五月

    五月,录写,小小录写者从渣宗门的录写员,到可抄天地五月,世间万物
  • 武御九天

    武御九天

    一个承载了家族期望的少年沈离,多年修炼却进步缓慢,垂危之际,识海神秘力量的苏醒,修道之路开启,且看如此平凡的他,如何一步步踏上绝世天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