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52200000005

第5章 小即是好(1)

苹果只鼓励打开思路,剩下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用从大公司学来的方法说话和办事,那你最好只在家里这么做。

会议规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自从李岱艾成为苹果的御用广告公司后,我们每隔一周的周一都要和史蒂夫碰面。

通常,这些会议没有正式的议程。我们向史蒂夫汇报工作进度,他和我们分享最新消息--这就是我们了解业内最新动态的方式。与会者通常寥寥无几。广告公司方面,参会的有创意人、客户总监和媒体总监;苹果公司方面有史蒂夫、市场营销高级总裁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营销副总裁艾伦·奥立沃(Allen Olivo)、创意执行总监浅井弘纪(Hiroki Asai),还有按规定邀请的特邀嘉宾。

在一次会议中,有一位来自苹果但我不是很熟悉的女性出现在了我们之间。我已经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因为自那之后,她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为了这个故事的完整性,我们先暂时称她为“洛丽”吧。当洛丽和其他人落座后,乔布斯缓步走进了会议室,这时正好到了会议时间。

乔布斯显得很随和,我们攀谈了几分钟,然后会议就正式开始了。“在会议开始之前,先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些新消息。”乔布斯边扫视会议室边说,“首先,我们来谈谈iMac……”

没有来由的,他停了下来,眼睛定在了某些不对劲的东西上面。他指向洛丽问道:“你是谁?”

洛丽起初对这个问题有点摸不着头脑。回过神来之后,她平静地回答说,自己是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因为她参加了我们将要讨论的一些营销项目。乔布斯听后思索了片刻,然后果断回绝了洛丽:“我认为我们不需要你参加会议。谢谢。”随后,史蒂夫继续发言,好像这个小插曲从来没有发生过,洛丽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史蒂夫面对桌上他想见的八个人开始了会议。可怜的洛丽收拾好她的东西,起身穿过长长的过道,离开了会议室。她犯的错仅仅是这个会议不需要她。

“简洁”的最佳搭档:精英小团队洛丽的经历是出于对一条规则的严格执行,这条规则就是“简洁”的首要原则:始于精英小团队并维持小规模。因为规模一旦扩张,“复杂”就会随之而来。

“精英小团队”和“简洁”的原则紧密交织在一起。这是苹果持续获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所有希望提出高质量创意的组织成功的关键。这个想法非常简单:参会者需要有参会的理由,没有所谓的“面子邀请”。会议要么非常需要你,要么根本不需要你。会议无关私人关系,纯粹是公事公办。

尽管苹果早已是一家大型企业,但史蒂夫·乔布斯极力反对用大公司的思维工作。他清楚,正是最聪明、最有创意的人组成的精英小团队使苹果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他无意改变这一极具优势的现状。召开会议或作报告时,他期望与会的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参与者,他召集的会议不欢迎观众。

这个理念是根据常识得来的--小团队比大团队更专注、更有动力,越聪明的人越能更高质量地工作。

这个近乎常识的理念,居然有那么多组织和机构未能遵循,实在是令人惊讶。你在一年里参加过多少次“人口过剩”的会议?你是否想过,如果参会规模减半,有多少会议能避免偏离主题?“精英小团队”的原则必须得到执行--你会发现它绝对物超所值。

请记住,“复杂”通常会让你绕远路。保持沉默,让“洛丽小姐”们继续在会议桌上就座,这做起来当然更简单。我们大多数人都太彬彬有礼,无法做到公事公办。但如果不采取行动,控制精英团队的规模,你就是在规则中找特例,你也将成为特例。要知道,“简洁”从不允许出现特例。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做到在保持友善的同时下狠手。你需要做的不过是说明理由--控制团体规模。

与史蒂夫合作以前,我曾供职于一些传统的大型公司。所以,当我第一次接触史蒂夫的“简洁”世界时,我早已习惯的工作方式受到了冲击(当然,这是积极的冲击)。在苹果公司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更容易进步。离开苹果后,我同样受到了冲击(这次是消极的冲击),因为我发现自己又陷入了与传统工作方式较劲的旋涡。

我还记得NeXT公司成立之初信誓旦旦的日子。有一天,我听见史蒂夫对员工们说,一定要细细品味这一刻。他说,有朝一日当NeXT规模变大、变得更成功时,大家一定会深情回味这些“美妙的旧时光”,因为到那时大家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史蒂夫的预言并不准确,NeXT公司一直在苦苦挣扎。不过,你只要明白史蒂夫说这话的用意就行了。)在今后几年里,当我前往各类企业参加规模较大但毫无成果的会议时,史蒂夫的话总会在我的脑中回响。我确实想念那些“美妙的旧时光”,不是因为那些日子过得安稳,而是因为那种日子更能启迪我的智慧。

在现实世界中,当我向人说起“精英小团队”时,很少有人反驳。因为常识告诉我们,这么做是对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大团队会导致丧失关注、浪费时间,最终使得好创意打水漂。这和把一个创意交给一大堆人审批一样危险。

许多不靠个人而靠企业文化领导的公司更爱大团队。我们很难改变“他们的做事方式”。所以,“简洁”就应该介入,阻止这种事发生。

人们必须明智地运用“精英小团队”原则,但一味追求“小规模”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小”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当你清楚了解了项目的本质,清楚界定了什么是人员过剩,什么是人员紧缺,才能充分理解“小规模”的含义。当你发现团队规模原本无须扩张,却在悄然变大时,你就需要扮演强制实施者的角色,用“简洁”来指导工作。

多年以来,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团队不断调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后沿用至今。项目团队的规模始终很小,真正有才华的人能承担责任,这就是驱使他们疯狂工作、提出奇思妙想的动力。因为质量比数量重要,所以每周(甚至是每天)的非正式会议都能取得成果。

如何召开出色的会议每家公司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但每家公司执行的方式不尽相同。苹果公司根据其企业文化,让精英成员组成小团队,这就是“我们的做事方式”。有些公司则试图通过提供指导方针,把这种做事方式固定下来。

在我曾服务过的一家标志性科技公司里,每间会议室都挂着一张给员工打气的标语,标题是“如何召开成功的会议”,内容则像是出自《企业手册》,提到了诸如“会议开始时应首先陈述会议议程”、“鼓励与会者积极参与”和“就下一步工作达成一致后结束会议”等关键事项。

其实,这些标语想向我们传达的意思是“欢迎来到大型企业!只要遵守上述内容,你会适应这里的生活”。不难想象,坚决反对“大公司行为方式”的史蒂夫是如何欣喜地用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的作品取代了苹果墙上的类似标语(他对NeXT公司就是这么做的)。当人们看到安塞尔的作品时,或许能在一瞬间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如果你想了解在苹果怎么工作,很抱歉地告诉你,墙上可没有教你怎么召开会议的标语。同样,苹果也不会告诉你如何系鞋带、如何倒水。苹果雇用你的时候便认定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常识,是一个完全正常的成年人。即便你不是“简洁”的忠实拥护者,但也会很快成为其中的一员。即使你坚决反对参与其中,也无所谓,苹果崇尚“简洁”,但不会以此磨灭员工的个性。

如果大公司确实要往墙上挂东西,不妨参考如下标语:

1. 只邀请相关人士参会。

2. 如果会议超过30分钟,请离开会议室。

3. 拿出些成果来,别浪费开会时间。

当然,我有点夸大其词了。会议是促进合作的必要方式,但我们都知道,太多不必要会议或“人口过剩”的会议会消磨掉天才的创意。

上述内容不仅仅是会议指导,项目团队也必须坚持“小规模”。

许多企业本能地觉得,项目越重要,参与人数就该越多。他们的理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很难判断这种说法是对是错,但它只在个别案例中见效。

参与人数越多,指令就越复杂,需要更多手把手的指导,也需要花更多时间审查工作和提出反馈。规模较小的团队能更快地取得成功,只要团队里都是精英就行(请向我保证,你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如果你认为在一个项目上安排更多的人手能提高效率,那就说明你从一开始就对这个团队没有足够的信心,或者你只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这同样印证了前一句话。无论你的出发点如何,这么做都表示你用错了人。因此,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团队成员都是聪明人,小团队更能使管理层信心百倍。

推行精英小团队时,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公司也会获得更好的创意。项目团队得到了更多的赏识,渴望承担更多的工作,进而为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推波助澜。

苹果公司的御用广告公司李岱艾就是凭借这样的理念走向成功的。在著名创意总监李·克洛(Lee Clow)的带领下,我们的精英小团队可以和苹果的团队相媲美。通过限制团队规模,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信息交流更快了,应对突发事件也更灵活了。

李岱艾公司的创始人--已故的杰伊·恰特(Jay Chiat),早在几十年前就为公司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在麦金塔电脑问世之初,杰伊和史蒂夫就有了特殊的联系,称得上是同道中人。我在李岱艾公司任职期间,也有幸经历过一次因为会议人数要“从精从简”而被杰伊轰走的尴尬,好在我不是唯一一个被轰走的人。会议开始前,杰伊打量了一圈会议室,盯着我和我的搭档-- 一位艺术总监问道:“你们两位在这里干什么?”

“我不知道,”我说,“我们只是应邀而来的。”

“你们不应该坐在这里说废话,”杰伊说,“去干活吧。”我们至少是面带微笑地离开会议室的,而我前面提到过的洛丽却没有这么幸运。

杰伊和史蒂夫多年来坚持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我想,再没有比他们两位更出色、更能让团队关注目标的领导了。杰伊和史蒂夫都创立了无比成功的企业,我想,这不是巧合。

时至今日,我仍然经常想象自己被困在一场大型会议中无处可去的情景。我想象,如果史蒂夫就坐在那里,忍受着我所忍受的痛苦,他会说什么,又会做什么呢?在我的想象中,我就像坐在罗马竞技场里最棒的位置上看表演。史蒂夫会把谁轰出会议室?他会打断谁的话,然后大骂“那些全是废话”?当谈及史蒂夫的粗鲁时,我们应该承认,通常他只是做了我们希望做的事情。史蒂夫认为,当会议开始浪费所有人的时间时,他无须用优雅的词汇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这就是我们这些“非史蒂夫”的人必须面对的挑战。大多数人都不善于用冷言冷语否定别人的想法,但我们深知,为了让工作走上正轨,有时候我们需要变得粗鲁。

不过,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变得粗鲁”和“受人尊重”并不相排斥。事实上,适时展露自己残酷、诚实的一面,坚持把精英团队维持在小规模,恰恰是赢得他人尊重的最佳方式。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2010年的全数字化大会上,史蒂夫在讲话中透露了一些关于苹果公司内部运作的事宜:

你知道苹果有多少个委员会吗?零。我们的组织架构就像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一样,但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创业公司。

史蒂夫是如此追求“简洁”,他无法容忍复杂的制度。他从骨子里相信,自己能领导一个全球性企业脱离“复杂”的魔爪,走向成功。更具体地说,他相信只有坚守老苹果公司遵循的价值观,新苹果公司才能取得成功。正如他所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企业在规模壮大后就得改变。

这听起来似乎不切实际。毕竟,一家公司怎么才能做到在规模从几千人壮大到数万人后仍然一成不变呢?但史蒂夫不相信世上有办不到的事,因此,他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其中就包括控制团队规模。史蒂夫是个理想主义者,早早就认定了事情应该怎么做,这甚至促使他向传统企业的做法叫板。

1985年,当时苹果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让史蒂夫离开公司。2010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了史蒂夫的组织原则:

史蒂夫定了个规则,那就是Mac团队不得超过100人。所以,如果要往里添人,就必须有人退出。这种思维是典型的史蒂夫式思维:“我最多只能记住100个名字,而且只希望跟我了解的人一起工作。因此,如果团队超过100人,就会迫使我们改变组织架构。我无法用那种方式工作,我必须了解团队里的所有事。”

我在苹果工作时,史蒂夫就是这么管理自己的部门的。

从苹果推出麦金塔电脑开始,到史蒂夫任职的最后几天为止,这种工作方式几乎没有改变过。史蒂夫把许多事情制度化了,包括被称为“百强会议”的苹果公司全球高管年度会议。史蒂夫认为其中一些人比较了解苹果的远景,会在汇报工作时提及这方面内容。在“百强会议”上,史蒂夫和高管团队会展示未来几年苹果的战略,展望苹果的发展前景。史蒂夫知道每一个参加“百强会议”的人叫什么。

当年苹果电脑刚诞生时,乔布斯、沃兹尼亚克和合伙人构成了最小的“精英小团队”。苹果“更小、更精简”的企业性质让史蒂夫成为了“简洁”的信徒。令人震惊的是,“简洁”不仅仅让苹果变大变强,还让苹果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也可能是市值第二的公司,这取决于苹果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每日股价差异。)“小型”原则如果你的团队里已经都是精英了(首先,我要对你表示祝贺),那就让我们关注一下“小团队”这个部分吧。在我断断续续的广告生涯里,我成功总结出了如下公式:

工作质量与参与人数成反比。

换句话说,同一件事参与的人越多,获得成果的机会就越小。然而,团队不光有“规模控制”问题,还必须有一位特殊人物,这个人必须坚持原则。

工作质量的提高与最终决策者的参与程度成正比。

最终决策者不一定非得是首席执行官,也可以是任何一位项目经理,但必须有人拥有决策权,而且这个人必须参与项目。倘若项目团队在努力数周甚至数月后才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反馈,那么反馈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还会让团队成员心情沮丧。有决策权的人必须作出简单明了的指示,并且尽可能参与整个过程。

在多数大公司里,人们会告诉你,首席执行官参与市场营销是不现实的。所以,出现像史蒂夫这样“不现实”的人是件好事。他对参加产品营销会议的热情一点不比对参加设计会议的热情少。因为他很清楚,二者都是苹果成功的关键。如果他能亲自参与营销策划并领导精英小团队,苹果就能继续强悍地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

同类推荐
  • 制造忠诚

    制造忠诚

    纵览人类管理史,我们可以说,人性观是管理理论的依据,也是构建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当今管理日益复杂、万众创业的时代,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员工既是组织的起点,又是组织发展的终点。所以,如何培养员工的忠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技能,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终力量。本书一针见血地指出组织及员工所面临的问题,并深入观察、讨论、剖析了人本管理之道,可谓不可多得的管理指导书。
  • 总经理融资扩张的88种手段

    总经理融资扩张的88种手段

    我们编写了《总经理融资扩张的88种手段》一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融资必知的20种工具、7大融资渠道、5类投资合伙者的具体分析方法、如何迅速打动投资者的方法与技巧等内容。本书编者衷心希望书中的方法与技巧能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帮助,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顺利!签于国家有关融资的法律法规处于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中,因此企业经营者在进行具体融资活动时应时刻关注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守之。
  • 采购案例精选

    采购案例精选

    通过研读案例进行学习现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和培训的一种重要渠道,“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为了满足广大学习和从业者的迫切需求,本书由国内知名专家精心编著,细心挑选了66个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经典现有采购案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采购理论、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反映了企业采购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实际操作经验,谨供读者学习和参考。全书共8篇,分别为采购战略与采购组织结构、供应商选择评估管理的标准、采购库存和VMI、采购成本分析与控制、招标采购、多种采购技术应用、供应商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及采购反垄断和托拉斯。
  • 别输在不懂营销上

    别输在不懂营销上

    本书按照推销的进程来安排顺序,从塑造推销员的基本素质说开去,将接近客户、寻找和开发客户、产品介绍、说服沟通、再次拜访和持续销售缔结合同、客户服务、营销策略等每一个环节中最可能犯的错误毫无遗漏地展示给读者,使推销人员在推销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避免此类错误。
  • 连锁门店促销技巧

    连锁门店促销技巧

    本书侧重从零售终端——连锁门店的角度去介绍如何应用促销技巧,以门店销售促进的几种常用方式和工具作为内容,以促销策划作为开展各种促销的基本能力,培训门店经营管理者从事促销活动的能力。
热门推荐
  • 开局一个花木兰

    开局一个花木兰

    罗清穿越了。还是带着花木兰穿越了。而且穿越的任务居然是俗套的拯救全人类。“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嘛?”罗清自己都不相信。意外穿越的罗清和花木兰将经历怎样的冒险,拯救人类的任务到底是真是假?在这本书里,你将见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演绎着全新的故事。*非爽文**非龙傲天**传统笔法**剧情向**历险**战争**言情*
  • 心灵经营的艺术

    心灵经营的艺术

    作者皆木和义选取了他十分崇敬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的名言,这些名言大多来自松下先生的各种著作与发言,尤其是立足《开创道路》和《心灵经营术》中的文章,从“经营心灵的高人”,即“心灵的经营之神”的角度,对松下的名言进行了二次解说。同时,书中每节开头都引用了《菜根谭》中的名言。《菜根谭》一书在日本企业界相当有影响,许多企业家认为,《菜根谭》是“企业用人的准绳,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风靡全球的《环球》杂志介绍日本社会的《菜根谭》热时说:“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
  • 超级成就抽奖系统

    超级成就抽奖系统

    【恭喜宿主获得成就“开坑了”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 我P的图成真了

    我P的图成真了

    一部曾经属于‘圆明园’的古代石手机,与精神科主任高达的手机发生了诡异融合。融合之后的手机内多出了一个神奇的阴阳鱼APP。APP拍下的精神病患者照片离奇诡异,患者脑中黑色的迷雾下,隐藏着蠕动的虫子。当高达用P图功能将黑雾和虫子吸收,离奇的一幕,发生了……本书又名《地狱手机》
  • 校草甜心:哥哥你好坏

    校草甜心:哥哥你好坏

    我给你一个期限,要是还不娶我,我们就分手!黎幽幽看不下去他这么混下去了,这里有一个女朋友了,还去找其他人,这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就分手!这是韩亦宸最后的一句话。他知道,他做什么都是为了她啊……【一周两更,大型节日有番外,小说要收藏了养肥了再看】
  • 使灵之王

    使灵之王

    由奥法宝典引发的战争已经逝去多年,这是一个魔力充沛的时代,魔法已经渗透进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人人都可以驾驭的东西。
  • 暗恋青春印记

    暗恋青春印记

    她为了他受伤,她为了他去学她不喜欢的舞蹈,她为了他去学一窍不通的钢琴,她为了他努力学习只为考上a大。她做这些只为配的上他,而他一句“只是妹妹而已”彻底冲垮了她对他的一切念想。??????在六岁那年,纪迟走进她的心底,她说“纪迟于我就好像是夜晚天空中的月亮,那么皎洁,那么明亮,照在心里就再也融不进其他了”。??????而后来她才明白:纪迟于她不过是一颗流星,刹那间划破天空,带来一瞬耀眼的光亮而后却又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那因短暂光亮而带来的希望。?????“是的,只是邻居家的哥哥而已”
  • 随意而去

    随意而去

    十年后,马宁无意中刮碰了赵裕明的车,可是青春已逝,很多事情不可重来,唯有余恨,继续前行。
  • 北帝歌

    北帝歌

    宇宙浩瀚无垠,瑰丽又显神秘。风暴凶险莫测,星辰美轮美奂。人族谁与争锋,妖族龙飞凤舞。时光倒退万年,浩劫席卷而至,北极仙域崩塌,北帝不知所踪,这是何人所为,是怎样的阴谋?他挣脱了牢笼,他越过了黑暗。他跨亿万光年,身染尘土而来。只为了找到她,再次与她相遇。他历经了磨难,步步逆天而行。在踏天的路上,希望有她相伴。
  • 甜甜的药

    甜甜的药

    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反复跳转,殊不知哪个最真实?不管是哪个,都要努力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