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4700000017

第17章 疑问品第三(2)

[1]诸佛菩萨,以爱念给一切众生之心,曰慈悲。显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弟子,密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化身。《达摩多罗禅经》下:“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三昧。如是总观犹为瞋恚所缚者,当于上亲修别相慈,次于中亲下亲中人怨家次第修习九品慈心,渐离瞋恚心生爱念与种种乐具。与是乐已,然后于一切众生起法饶益心,修三种慈: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舍除瞋碍,住仁爱心。随其所应功德善根,一切佛法皆悉与之。谓与种种法乐修种种慈。先与出家乐,次与禅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彼修行者,本曾所更及所未更,种种乐具自得他得,清净善根,乃至无上寂灭究竟无为。随其修行意所想念,无量法乐等与众生相现在前。乐想起已,一一观察,以相自证,便得决定。犹如明镜因物像现,慈三昧镜,亦因乐事种种乐相悉现在前。或时修行为瞋恚所乱,作是思惟:我从本来,由是瞋恚多所杀害,兴诸罪逆,入于恶道。于大地狱还受苦毒,或作蜂虿、蜈蚣、毒蛇、恶龙、害鬼、罗刹,如是种种害毒之类,今不除灭,复见烧迫。以是方便,能止瞋恚。又复思惟,骂者受者,彼我无常,须臾不住。二俱过去,恶声已灭后起,二人无故共诤。又今二人,念念即灭,虚妄无实。谁骂谁受?何为颠倒,与空共斗?计我耳根,从虚妄颠倒烦恼业起,彼人舌根,亦复如是。因缘生灭,谁骂谁闻?修行如是思惟时,瞋恚缚解,能修慈心,离垢清净。如佛说:修慈者于四念处,能得决定修习增广,成就无量法门胜妙道果,不复退还。是则三种方便大慈。若已离欲,更修净妙离欲慈心。深心饶益,增广无量,得真实果。因此功德,具足所愿究竟涅槃。所以者何?一切诸佛说慈为无畏,慈为一切功德之母,慈为一切功德钻燧,慈能消灭凶暴诸恶,是故修行当勤方便修离欲大慈。悲无量者,如慈境界怨亲中人,悲亦如是次第修习。如佛言曰:饶益众生,说名慈心。除不饶益,说名悲心。若先于众生起饶益心,以种种乐具悉施与之,然后观众生唯见受乐,是名慈心。若先观众生受无量苦,起除不饶益心,然后见众生除不饶益。除不饶益已,受种种乐,非与乐也,是名悲心。见净相是慈,见虚空相是悲;乐行是慈,苦行是悲。是则差别。谓修行者,见诸众生凶暴、诤怒、残贼、杀害,共相逼迫,无有覆护,如是见已,而起悲心为作覆护;又见众生斩截身首耳鼻肢体,苦痛无量,无能救者,修行已见,而起悲心;又修行住悲心时,见五趣众生苦痛炽然,无量烧迫,深起悲心兴救护想,如是修行悲无量善根生时,无量功德相现。若见此众生,受无量苦而不起悲,是则极恶无善根人。如是大悲,一切诸佛本所修习,由是究竟一切智海。行者若能具足修习,当知不久心到是处。”

喜舍名为势至[1],

[1]喜舍,亦名净舍、净施。喜施财宝也。势至,即大势至菩萨也。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存觉之报恩记》:“势至显事父母之恩厚,宝瓶之中,纳前生父母之遗骨。”《法华义疏》云:“大势至者,所经之处,世界振动,恶道休息也。”《黄檗传心法要》:“观音当大悲,势至当大智。”《达摩多罗禅经》下:“喜无量者,谓修行于慈境界,以六思念等诸善功德无量佛法,及自身成就戒定智慧一切功德,饶益众生,自乐他乐,尽皆与之。见一切众生得法乐已,其心欢喜。其心欢喜,则忧戚灭。忧戚灭已,一向欣悦踊跃欢喜。念言快哉,永使安乐。于一切众生欢喜时,见有乐相,轻微明净,成就此相。名为喜无量三昧。如佛说修习喜等乃至识处。舍无量者,舍怨亲已等缘中品,此唯是众生,无有差别。虽慈悲喜,唯作众生行近境界近相。是故世尊说舍,种种舍各自有相。舍无量不与彼同,谓平等清净离苦乐相,舍相似相现,是名舍无量三昧。”

能净即释迦[1],

[1]释迦,指释迦牟尼佛而言。《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文即牟尼之讹略)。释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天竺迦维卫国王之子。天竺其总称,迦维别名也。初,释迦于四月八日夜,从母右胁而生。既生,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天降嘉瑞以应之,亦三十二。其本起经说之备矣。”《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答:‘以毕竟净为净。’‘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

平直即弥陀[1]。

[1]唐沙门《慧海语录》:“法明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平,即平等。直,即心直。《大般若经》:“平等平等,无所分别。何以故?自相皆空,都无分别。因无分别,行六度梵行等无相功德。谓圆满一切相智,及余无量诸佛功德。若菩萨见乞丐及旁生,起是念云:如来是福田,我应施与,及供养恭敬。旁生等非福田故,不应施与所须资具。是菩萨起如是念者,即非菩萨。所以者何?求趣无上菩提,要净自心,福田方净,故见乞者不应作是念。应作是念:我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愿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岂以分别高下,应以平等施而摄益之。”《维摩经·佛国品》:“直心是菩萨净土。”又《菩萨品》:“直心是道场。”注:“肇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什曰:‘直心,诚实心也。发心之始,始于诚实。’”《楞严经》:“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直发明性,应当直心训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人我是须弥[1],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2],虚妄是鬼神[3],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4]。

[1]人身常有一主宰为实体,自此实体,生出人我之相、人我之见。自此执见,复生出种种之过失。须弥,即“须弥山”之略。《释氏要览》云:“《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梵音正云苏迷卢,此名妙高山。此山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围回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名一国土。”

[2]恶龙,造恶之龙神也。《仁王经》下:“恶鬼恶龙。”《仁王经艮贲疏》:“恶鬼疾疫,恶龙旱涝。”

[3]《释摩诃衍论》:“鬼并及神云何差别?障身为鬼,障心为神。”

[4]畜生,牛马猪羊等也。《大乘义章》八末:“言畜生者,从主畜养以为名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1],放大光明[2],外照六门清净[3],能破六欲诸天[4]。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1]觉性,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

[2]自莹名光,照物名明。《探玄记》三:“光明亦二义:一是照暗义,二是现法义。”《往生论》下:“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3]上文云:“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眼耳鼻舌身为外五门,意为内一门,合为六门。已见上。

[4]六欲诸天,欲界六重之天也,亦名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二、忉利天,亦译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又译时分。彼天中时唱:快哉!快哉!四、兜率天,亦译喜足。于五欲之乐,生喜足心。五、乐变化天,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六、他化自在天,使五欲之境,变化自在。见《智度论》九、《俱舍论》八。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1],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2],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3],于道何益?

[1]《菩萨璎珞本业经》上:“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惟佛一人,在法界外。”

[2]即下文之颂。此言不必论西方人、东方人,及出家与不出家,亦不拘于形式表面也。

[3]剃须发,染衣,为佛弟子出家之相也。且去憍慢,且别于外道之出家,是三世诸佛之仪式。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1],行直何用修禅[2]。恩则孝养父母[3],义则上下相怜[4]。让则尊卑和睦[5],忍则众恶无喧[6]。若能钻木取火[7],淤泥定生红莲[8]。苦口的是良药[9],逆耳必是忠言[10]。改过必生智慧[11],护短心内非贤[12]。日用常行饶益[13],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14]。

[1]心平,即心平等义。持戒,为六度之一,受持戒律而不触犯也。《法华经·譬喻品》:“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按:此言,戒律本备止恶防非。假令在家,心若平等,何劳具戒如比丘?

[2]《论语》:“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智度论》:“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以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此即制心之说也。”《维摩经·佛道品》:“直心是菩萨道场。”按:惟见性者,方能无妄念,无妄念方是直心。故唐释慧海曰:“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3]孝养父母者,尽孝道以供养父母也。《观无量寿佛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下略)

[4]怜者,扶持其患难饥寒。《林子坛经汎释》:“《无相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夫不曰持戒,而曰心平,岂不以心平则自有至戒者在乎?不曰修禅,而曰行直,岂不以行直则自有真禅者在乎?由是观之,则释氏修为之功,殆无出于此矣。又曰:‘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夫知所孝养,乃所以为仁也。岂有仁而遗其父母者乎?知所相怜,乃所以为义也。岂有义而忘其上下者乎?由是观之,则释氏立本之教,概可见于此矣。若或戒矣,而心有未平。禅矣,而行有未直。父母且不知所以仁之,上下且不知所以义之,此其大本已失,而曰能依法修行以见性者,岂其然哉?”

[5]克恭克让,则和睦相亲。

[6]不报无道,则喧争自息。

[7]修行不怠,如钻火,则必定见性。《华严经颂》云:“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大智度论》:“譬如钻燧求火,一生勤著,不休不息,乃可得火。”

[8]红莲,赤色之莲花也。《维摩经·佛道品》:“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如是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9]的,的确也。

[10]忠言,忠直之言也。《家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除我执,故生智慧。

[12]短,绌也,陋也。短长犹善恶也。短指过咎而言,护短犹怙恶也。

[13]饶益,丰于利人也。《法华经·譬喻品》:“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14]惟心净土,自性弥陀,故云西方只在目前。按:此偈归束到西方只在目前者,六祖正为迷人不行孝、义、忍、让,而口诵佛名,冀带恶业往生西方故耳。西方极乐世界,岂有不孝、义、忍、让之人哉?《阿弥陀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可知未能孝、义、忍、让者,心未调伏,何能往生?故六祖痛发之,使人觅菩提于本心,为往生之基也。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1]。

[1]信受奉行者,信受教命而奉行也。《往生论注》下:“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是人类的伟大遗产。而《圣经》原典的庄严肃穆常使人望而生畏。经由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圣经》转换为概略简要的《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在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房龙用朴素睿智、宽容的声音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浩大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热门推荐
  • 诸天大富翁

    诸天大富翁

    为了拯救幼童的生命,主角英勇赴死却意外获得可穿越诸天的金手指.....西红市首富的世界,主角为了帮助王多余完成他二爷遗愿不辞辛苦废寝忘食,三十天内花掉整整二十亿巨款,终于帮助王多余完成任务,让老人家在天之灵得以安息!全职猎人的世界,因为主角本性纯良而觉醒特殊念能力“碰瓷”,为了让那些迷途的肥羊们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主角不惜打断了他们多少条腿,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主角的良苦用心!下一个世界是什么他还不知道,但他知道无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都会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去感化那个世界人,让他们明白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快乐.......
  • 诺亚斯皇家贵族学院

    诺亚斯皇家贵族学院

    她,是法国英国皇室唯一的公主,是世界首富上官家族的大小姐,还有许多的神秘身份,高贵,美丽,冷漠;她,是世界五集团沐氏家族的千金,活泼可爱;她,是世界第六集团韩氏家族的千金,脾气暴躁。他,是世界第三集团欧阳家族的大少爷,多才多艺,冷漠,孤傲;他,是法国英国皇室唯一的王子,是世界首富上官家族的大少爷,雪的同胞哥哥;他,是世界第四集团冷氏家族的大少爷,花心萝卜一个;他,是世界第二集团星氏家族的大少爷,全球公认的篮球天才,同时也是全球最红最火的歌手,阳光帅气。她们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呢?本来他们和她们已经相爱,但因为种种误会而分开,他们最终会在一起吗?
  • 等等那女孩好漂亮

    等等那女孩好漂亮

    一名普通高中生的沙雕故事,这名高中生与别的高中生不一样,他对分数看得很淡,对快乐和自由看得格外重要,他第一喜欢的事情是交朋友,第二喜欢的事情是撩妹,第三喜欢的事情是睡觉。但自从他认识了好友蓝田之后,他的世界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 代夏

    代夏

    重生夏朝打天下,群聊号码:605803817
  • 王俊凯之此去北疆为何故

    王俊凯之此去北疆为何故

    思念相约北疆,23岁的圣女契约,灵沐到底该怎么办,此去北疆.为何故?
  • 老公求放过:错嫁999日

    老公求放过:错嫁999日

    她只想借五千块救命钱,却惨遭神秘男子恣意折磨,香消玉殒!一夜重生,她变成人人嘲笑的泼妇大小姐,即将走入神圣礼堂!而厮守终生的,竟然是那黑暗中冷冰冰,令她生不如死的男人,给她戴上婚戒的,竟是那折辱了她的手!……他冷冷丢给她一纸契约:“嫁我999天,少一天都不行!”999天?好,不长不短,足够我慢慢玩死你……可是,不对,到底是谁设计了谁,谁又沦陷了谁?——冷司寒总裁,你TM再假装爱我,我可要当真了!
  • 刺猬系女孩的忠犬系爱情

    刺猬系女孩的忠犬系爱情

    周贺眼里,姜悦不仅性格古怪,连心也是石头做的,不过…他还真就是惦记上了,不达目的不罢休那种!后来的后来,周贺终于知道姜悦的心为何而硬——她从一出生便注定了不被期待的命运——带有先天缺陷。三岁生日时外人说:这孩子养起来也没用,扔掉算了!十岁和表妹有小别扭时,奶奶说:这种冤孽,就是下辈子也是个残废!十六岁回到了父母身边,连她最期待的父母也说:你干脆死了,大家安生!二十岁生日那年,她终于在抑郁症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劫后余生,姜悦拖着病体残躯,远离了那个让她彻底心死的家……五年血泪,她几乎把自己当做了冰冷的机器!当她终于在周贺陪伴下慢慢告别了曾经的自己时,却被告知奶奶病重,回家奔丧……重回故土,姜悦又能否坦然面对记忆里的伤痛过往,她又能否勇敢接受表面毒舌,实则情深的周贺……
  • 霸天凌帝

    霸天凌帝

    东天大陆四大神尊强者横空出世,镇压百万天骄!然,北帝神尊林天突然命陨,其神魂飘荡于无尽幽灵时空,不料其却意外觉醒于一名“酒鬼”少年身上,自此这名少年九脉开,神印始,逆轮回,超生死,问诸天,踏上了寻找真正“死因”的不归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女配蹲一边

    重生之女配蹲一边

    唐梨重生了,为了自己,也为了小鬼,活出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