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4700000021

第21章 忏悔品第六(2)

[5]《妙句》九:“法身如来,名毗卢遮那。此翻遍一切处。”

[6]《妙句》九:“报身如来名卢舍那。此翻净满。”

[7]《梵网经·心地品》:“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1],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2]。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3],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4],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5]。

[1]客馆曰舍。舍宅云者,言色身如旅行之馆舍也。

[2]《弥陀经疏钞》三:“称理则自性能生万法。”《传心法要》下:“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

[3]《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4]浮游,犹言周流也。《庄子》:“浮游不知所求。”《淮南子》:“忘肝胆,遗耳目,犹浮游无方之外。”

[5]《事类摘录》第四:“慧日普照,智月常圆。”《无量寿经》下:“慧日照世间,清除生死云。”《法华·普门品》:“慧日破诸暗。”

智慧常明,于外著境[1],被自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2]。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3],除却自性中不善心[4]、嫉妒心[5]、谄曲心[6]、吾我心[7]、诳妄心[8]、轻人心[9]、慢他心[10]、邪见心[11]、贡高心[12],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13],不说他人好恶[14],是自归依。

[1]著境,执著于六尘境也。

[2]《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夫佛岂无法邪?若迷若妄,不即自除,而性中万法,岂能自现。”

[3]按:以下九十六字,或云,在前三归戒末“是自归依也”之下。

[4]妄念迁流之心。

[5]嫉妒,见前注。

[6]《笔削记》六:“谄谓罔冒,曲谓违理。”

[7]《大智度论》四十八:“但住吾我心中,忆想分别觉观心说。”

[8]《唯识论》六、七:“诳心,所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

[9]不敬重人之心。

[10]慢者,恃己高举于他为性。

[11]《笔削记》六:“邪见者,亦名恶见,即身边等五见也。”

[12]夸功之心。

[13]罪己则无尤。

[1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汤子遗书》:“不见己过,是心不存。一检点来,喜怒哀乐,多不中节。视听言动,多不合礼。自己克治不暇,何敢责备他人?”

常须下心[1],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2]。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3]。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4]。

[1]下心,谦下其心也。

[2]《笔削记》一:“实性即是真如也。”《唯识论》八:“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实性即诸法实性。《仁王经》中:“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仁王经良贲疏》:“诸法实性者,诸法性也。”

[3]恒沙,恒河中之沙数也。以喻数量之多。《起信论》:“过恒沙等上烦恼,依无明起。”《笔削记》四:“意明烦恼,数过河沙等。”《智度论》七:“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其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不取余河。”

[4]《荀子注》:“改其旧质,谓之变。驯致于善,谓之化。”又互相生灭之义。自有而无谓之变,自无而有谓之化。《易》曰:“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1]。思量善事,化为天堂[2]。毒害化为龙蛇[3],慈悲化为菩萨[4],智慧化为上界[5],愚痴化为下方[6]。

[1]《悟性论》:“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宗镜录》第五:“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地狱,如八大地狱、八寒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十六小地狱等。

[2]天堂,天上之宫殿也。《佛遗教经》:“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3]毒害,很毒之计画,可以害人者。王维诗:“安禅制毒龙。”又,刘禹锡诗:“独向昭潭制毒龙。”皆谓禅家降伏其心也。《佛遗教经》:“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按:佛经每以金及人身之四大喻毒蛇,此处则以心喻毒龙、毒蛇也。

[4]菩萨即菩堤萨埵。《净名疏》一:“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土’,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为‘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生。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天台戒疏义》上:“天竺梵音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今言菩萨,略其余字。译云大道心成众生。菩萨以慈悲为心,吾人一念慈悲,即一念是菩萨;念念慈悲,即念念菩萨。故云慈悲化为菩萨也。”

[5]上界,指诸天。

[6]下方,指三涂。

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1],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2],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3],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4]。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5]:

[1]省觉,省察而觉悟也。

[2]此“思量”二字,指发出智慧而言。

[3]《弥陀经疏钞》二:“功德者,无漏性功德也。”又,功,指其行之善;德,指其心之善。按:自悟自修自性功德者,自悟自性功德,自修自性功德也。功德,为自性中所本有,须待修悟耳。

[4]识,认识也。

[5]按:古本以“今迷人修福”等二十句颂,载记前般若第二末“说通心通”颂处,亦无别颂。兹顺现世流行之本置此。

迷人修福不修道[1],只言修福便是道[2]。

[1]迷人,暗于事理之人也。修福不修道,如梁武之造殿度僧等事,得人天福报者。

[2]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注:古德云:人天福报为三生冤,人罕知之。良由世人因其福力,不明其本,就上增添。以此世福,恣情娱乐,临命终时,福尽业在,返堕恶道,受种种苦。故云招得来生不如意也。《传心法要》上:“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尽处为道,情量若尽,心无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事,恐汝诸人不了,权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故云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庄子》:“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也?曰:在秭稗。曰:何其愈下耶?曰:瓦甓。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按:禅宗之“青青翠竹即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亦此意也。

布施供养福无边[1],心中三恶元来造[2]。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3]。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4]。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5]。

[1]《名义集》四:“檀那,秦言布施。布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

[2]贪、瞋、痴三毒,又云三恶,或云种恶、现前恶、不返恶,谓之三恶。又欲、恚、害,谓之三恶觉。又地狱、饿鬼、畜生,谓之三恶道。《林子坛经注释》:“布施供养,岂不是人天小果邪?心中三恶,不自忏悔,纵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得福虽多,终成有漏。然而古人亦有言曰:先须作福,福至心灵,而契机悟性,盖亦有在于此矣。或问:何也?林子曰:夫心既灵矣。顾有机之不能契,而性之不能悟邪。”

[3]有因必有果:造福善力强,先报其善。不善业仍在,终当报也。故云罪还在。

[4]心中既无罪缘,洒洒落落,是真忏悔。

[5]《顿悟入道要门论》下:“人问:一心修道,过去业障得消灭否?师曰:不见性人,未得消灭;若见性人,如日照霜雪。又见性人,犹如积草等须弥山,只用一星之火。业障如草,智慧似火。曰:何得知业障尽?师曰:现前心通前后生事,犹如对见前佛后佛,万法同时。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1]。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2]。

[1]学道,即观自性。观自性者,即是佛一类,故云同一类。永嘉《证道歌》:“恒沙诸佛体皆同。”言圆明法性,我与诸佛体皆同也。《六祖金刚经口诀》:“昔我如来,以大慈悲心,悯一切众生迷错颠倒流浪生死之如此;又见一切众生本有快乐自在性,皆可修证成佛。欲一切众生尽为圣贤生灭,不为凡夫生灭。忧虑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流浪日久,其种性已差,未能以一法速悟,故为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皆可到真如之地。每说一法门,莫非丁宁实语,欲使一切众生各随所见法门入自心地,到自心地,见自性佛,证自身佛,即同如来。”《长沙景岑招贤禅师语录》问:如何是文殊?师曰:墙壁瓦砾是。曰:如何是观音?师曰:音声语言是。曰:如何是普贤?师曰:众生心是。曰:如何是佛?师曰:众生色身是。曰:河沙诸佛体皆同,何故有种种名字?师曰:从眼根返源名文殊,耳根返源名观音,从心返源名普贤。文殊是佛妙观察智,观音是佛无缘大慈,普贤是佛无为妙行。三圣是佛之妙用,佛是三圣之真体。用则有河沙假名,体则总名一薄伽梵。”

[2]心佛众生本无差别,为心迷故,众生不能与佛同。今有此祖祖相传之顿法,苟能见性,则时时在觉无迷。佛觉众生觉,故同一体。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注》:“一性如来体自同者,迥出外道六十二种异见,即与般若涅槃妙心冥合,故云体自同也。”

若欲当来觅法身[1],离诸法相心中洗[2]。努力自见莫悠悠[3],后念忽绝一世休[4]。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5]。

[1]佛之真身曰法身,即指佛之本性而言。

[2]诸法一性而相殊,殊别之相由外可见,名法相。又谓法定之形相也。

[3]努力,强勤貌。《菩萨戒序》云:“强健时,努力勤修善。”《诗》:“悠悠旆旌。”注:闲暇貌。莫悠悠者,言不可闲暇也。

[4]前念今念已过去,后念忽绝,言已死也。故曰“一世休”。休,终止也。唐人诗:“他生未卜此生休。”

[5]虔,身心端严纯一也。《海水一滴》云:“以上二十句颂,别本在前般若第三‘说通心通’之处,甚不可也。或云:以上二十句,押韵字,似亦后人所强为。”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1]。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2]?珍重好去[3]。一众闻法,靡不开悟[4],欢喜奉行。

[1]在此偈文言下见性也。

[2]《四十二章经》:“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左右虽常见吾,不须吾戒,终不得道。”

[3]《僧史略》上:“临去辞曰珍重者,相见已毕,情意已通。嘱曰珍重,犹言善加保重,请加自爱,宜保惜也。”又《要览》中《礼数篇》云:“释氏相见将退,口云‘珍重’,如此方俗云‘安置’也。”

[4]《法华经·序品》:“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开悟一切愚暗众生。”

同类推荐
  •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禅宗发展至南宋以后,五家禅中的沩仰、云门与法眼三家基本消亡了,独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仍在弘传,且一直把法水沃溉到了清代。而在临济宗中,尽管大慧宗杲于当时声名显赫,然其法脉传过六代之后不幸消亡,而真正承嗣临济家风者独有虎丘绍隆一系禅了。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法无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运操之在我”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读禅阅世

    读禅阅世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
  •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教之所以对当今世界近12亿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感召力量,不仅仅因为它蕴涵着源远流长、能顺应时代和外部环境变迁而不断增添自身活力的一种宗教文化,还因为它拥有一套以认主独一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被全体穆斯林奉为待人接物、持身律己行为准则的伊斯兰教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魅女狐妖

    鬼魅女狐妖

    雪山有白狐,狐妖传奇,降生世家,杀无赦,我是疯狂的狐妖女,我要天下,我要美男,怎么?见到姐还不跪下?姐的天下姐做主,实力牛逼,那你咋样,再看,再看啊,没见过绝世美女啊,我是狐妖,我就是那么拽,那么狂,来呀,咬我呀,一挥袖,风起云涌,弑君都敢,还想活么?
  • 冷漠皇子铁血妃

    冷漠皇子铁血妃

    如果在赛场上准确的一脚踢进一只足球,那一定是欢声雷动的满堂彩。如果在弄堂口准确的踢飞一只足球,那结果将是——竟然被人作为肇事者,一直追到杀声震天的战场……穿越成冒名顶替呆傻弟弟杨佛力的囧女杨娃娃,糊里糊涂的卷入一场乱世情仇……然后,开始与凶残饿狼的漫漫黑夜对恃,柔茹美丽公主誓不罢休的追杀……
  • 网游之骷髅也疯狂

    网游之骷髅也疯狂

    【2018年度阅文最佳创意作品】 人家挖矿我挖坟,人家用金疮药我吃坟头草,人家用魔法药我点香烛,人家打坐回复我住棺材,人家用魔法攻击我扔烧纸,﹉﹉且看一只骷髅如何玩转网游,搅乱风云终成魔!书友群:49509036.欢迎大家来探讨剧情!
  • 穿越之双面邪子

    穿越之双面邪子

    时间千年,你是否记得我?即使我忘记了你,变成了你不认识的样子,你是否还认识我?“漓,希亚是我送给你最后的礼物,它会代替我陪着你”“零绝,我会永远等你,等你回来,我相信你!”七个一起长大的伙伴被一起长大的另两个伙伴逼死,自己也被逼得喝下远古魔血跳崖而亡。
  • 天铰龙

    天铰龙

    上亿年前这个世界存在着四种强悍的种族,浮幽族、羽族、人族...恐龙。浮幽族强大而野心勃勃,一心想主宰这个世界。被逼无奈,为了生存人、羽两族只能把目光投向辽阔的天空……
  • 一世情莘

    一世情莘

    白海莘:我喜欢耍小手段,因为这样,我才能更懂他……欧少纲:她爱演,我也只能陪着她一直演下去,我本人毫无怨言……李荣恩:我的爱藏得比天高,比海深,却还是被你一眼看穿……毕思敏:我绝不会让我的爱情为金钱所困扰……聂瑶瑶:她有的,我也要有,而且还要比她更多……顾初阳:是我心甘情愿为她所利用,这样你还不懂吗……徐薇薇:为你而死,是我最向往的,我要永远烙印在你心中,深深的……张思澜:我宁愿在最美好的年华死去,也不愿到老时愿恶病缠身……孙捷:我希望能为自己而活着,一次就够了……
  • 这朵云里有颗星

    这朵云里有颗星

    傲娇小仙女和腹黑小奶狗的甜蜜恋爱孟云诗自小在家教甚严的环境中长大,好不容易熬出了头考上了异地大学,进入学校后解放天性骄奢淫逸,在感情方面更是随性不羁,大学头两年交过的男朋友数不胜数,遇上高星闻的时候她依然抱着玩玩的态度,未曾想却栽在了这个比她小一岁的弟弟手里。从最开始的爱答不理到后来的主动服软,高星闻笑道:“孟云诗,还是不傲娇的你更可爱一些”孟云诗:“...你怕是有受虐倾向吧”——前面偏虐,女主较作,不喜勿喷。
  • 穿越史歌绝尘恋

    穿越史歌绝尘恋

    如果再来一次,我在也不要爱上你!”如果不是爱上你,这后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为什么,明知如此,我还是会奋不顾身的爱着你。人的一生,必会有一场飞蛾扑火的爱情,失去生命,也要爱的自由……此生无缘,只怪我,没有资格
  • 邪王追妻之王妃是妖怪

    邪王追妻之王妃是妖怪

    “你好,我是夕瑶,你呢?”“我为何要回答你?”他们相见于一次偶然却仿佛又是必然。“你受伤了,我帮你包扎。”“不用。”他将受伤的地方背在背后,丝毫不领她的情。“不行,受了伤就得包扎,不然伤口会恶化。”她不由分说的扯过他的手臂,替他包扎。就在她屡遭几次危险后,仍带着饭菜和药品去找他时,他看着她的伤口和她灰头土脸的样子,问她:“救我,你可后悔?”“后悔?为什么后悔?这就是我自己不小心摔得,为何要怪你?”“对了,猿截是什么意思?”“是缘劫,笨蛋,你理解错字了,至于意思以后再告诉你。”待他伤好,准备离开的时候,她遭遇了父母惨死,哥哥为救她而不知生死的变故。面对这一切,她发誓必要让毁她之人死在她的手上。而他则决定护她一生一世,保她平安幸福,此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