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4700000029

第29章 顿渐品第八(3)

[5]《四教仪集解》下:“三谛圆融,不可思议,名为圆妙。”《佛遗教经》:“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云栖补注云:“最后者,犹曰著述家所谓绝笔也。”微言,谓深妙之意旨也。《汉书·艺文志》:“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涅槃经》最后,故云最后微言。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1]。不知方便者[2],犹春池拾砾[3]。我今不施功[4],佛性而现前[5]。非师相授与[6],我亦无所得[7]。师曰:汝今彻也[8],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1]凡夫、二乘若执守以为无常,而佛欲破其执,则说以为有常;凡夫、二乘者执守以为有常,而佛欲破其执,则又说以为无常。凡夫、二乘若执守善根有二:一者无常,二者无常;而佛欲破其执,则又说以为无常。凡夫二乘若执守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而佛欲破其执,则又说以为非常非无常。共分三层,此偈仅举一层者,省文也。

[2]佛说常无常,皆为破凡夫二乘之执,犹之医病之药,皆权说也,此之谓方便。

[3]砾,《说文》:“小石也。”《涅槃经》:“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乃至广破二乘无常无我之见,如春池中执石为宝。”

[4]忽得见性,本不假功用。《永嘉禅师证道歌》:“觉即了,不施功。”弘德禅师注云:“觉悟了彻的人,获无功用智,与有为功行不同也。”

[5]自性天真佛竟尔现露。《永嘉证道歌》:“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6]非师之相授与也。

[7]亦非我自己有所得也。或云:非由师教示吾,焉得通彻?如此解法,文义浅陋,非两无所得之旨。唐释慧海云:“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法可得。”《传心法要》上:“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你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8] 通也。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1]。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2]。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3]?若有本则合识主[4],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5]。

[1]襄阳县汉置,今属湖北襄阳道。

[2]《高僧传》三集八:“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乃教善财南方参问。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及见,能问会曰:从何所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曰:由身未到。答曰:今已得到,且无滞留。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上元元年,嘱别门人,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其夜示灭,受生九十三岁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迁塔于洛阳宝应寺,敕谥大师曰真宗,塔号般若焉。”

[3]《永嘉禅师证道歌》:“但得本,不愁末。”弘德禅师注云:“根本既明,枝叶自茂。本者即本有灵觉之性也。”

[4]主,主人公,即自性也。

[5]沙弥,出家男子受十戒者。寒山诗:“平侧不解厌,凡言取次出。”或曰取次者,草率之义。又漫浪貌,容易语也。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1],不见他人是非好恶[2]。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3]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师又曰:汝若心迷[4]不见,问善知识觅路[5]。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1]只常常看自己有不是处,便是进步。《法语汇》:“世人大病,只自己不肯认差,所以多郁多怒。若能自反自修,则客气自消。”聂双江云:“圣人过多,贤人过少,愚人无过,盖过必学而后见也。不学者,冥行妄作以为常,不复知过。”

[2]责己者,可以成己之德。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读书录》:“日省己过之不暇,何暇责人之过?”

[3]恚,音“惠”。

[4]此物即之不见,呼之却应,三世诸佛,成不认识,安立无边假名,迷误无量众生,何则开口即错,动念便乖,灵山会上,世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颜子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虽欲从之未由也。孔圣云“默而识之”,即此物也。

[5] 善知识,问见自性之路,而使心悟。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1]。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2],也只成个知解宗徒[3]。

[1]此物本是离名绝相,无解无说,清净本觉,不与妄合,不生亦不灭,无来也无去,住禅定而不寂,在烦恼而不乱,虽在尘劳,亦不污染;宝体精光,一无所坏。此本非物,此本无名。非物则强指为物,无名则强名其名。无名之名,名曰本源佛性。

[2]从偏位向于正位者曰向去,从正位向于偏位者曰却来。把茆盖头者,言取茆作草庵,盖在头上,以蔽风雨也。《竹窗随笔》云:“予单丁行脚时,忍饥渴,冲寒暑,备历诸苦,今幸得把茆盖头。”

[3]上所答,全是呵斥,禅宗往往以呵斥之辞为印可者,即此类也。法眼大师云:“古人授记,终不错。如今立知解为宗,即荷泽是也。”黄檗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已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惟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故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并却令空,更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如来藏者,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你情量知解,但销镕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1],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2],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3]。

[1]洛阳,周平王始都于此,东汉继之,故曰京洛。

[2]《稽古略》三:“荷泽禅师,于天宝四载入京。著《显宗记》,以订两宗,南能顿宗,北秀渐宗也。《全唐文》九百十六《神会显宗记》云:‘无念为宗,无作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夫真如无念,非想念而能知。实相无生,岂色心而能见?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实相;无住而住,常住涅槃;无行而行,即超彼岸。如如不动,动用无穷;念念无求,求本无念。菩提无得,净五眼而了三身;般若无知,运六通而弘四智。是知即定无定,即慧无慧,即行无行,性等虚空,体同法界,六度自兹圆满,道品于是无亏。是知我法体空,有无双泯;心本无作,道常无念;无念无思,无求无得,不彼不此,不去不来。体悟三明,心通八戒;功成十力,富有七珍。入不二门,获一乘理;妙中之妙,即妙法身;天中之天,乃金刚慧。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诃般若,真空即清净涅槃。般若是涅槃之因,涅槃是般若之果;般若无见,能见涅槃。涅槃无生,能生般若。涅槃般若,名异体同。随义立名,故云法无定相。涅槃能生般若,即名真佛法身,般若能建涅槃,故号如来知见。知即知心空寂,见即见性无生。知见分明,不一不异,故能动寂常妙,理事皆如。如即处处能通,达即理事无障。六根不染,即定慧之功;六识不生,即如如之力。心如境谢,境灭心空;心境双亡,体用不异。真如性净,慧鉴无穷,如水分千月,能见闻觉知。见闻觉知,而常空寂。空即无相,寂即无生。不被善恶所拘,不被静乱所摄;不厌生死,不乐涅槃;无不能无,有不能有。行住坐卧,心不动摇;一切时中,获无所得。三世诸佛,教旨如斯,即菩萨慈悲,递相传受。自世尊灭后,西天二十八祖,共传无住之心,同说如来知见。至于达摩,届此为初,递代相承,于今不绝。所传秘教,要藉得人,如玉髻珠,终不妄与。福德智慧,二种庄严。行解相应,方能建立。衣为法信,法是衣宗,惟指衣法相传,更无别法。内传心印,印契本心;外传袈娑,将表宗旨。非衣不传于法,非法不受于衣;衣是法信之衣,法是无生之法。无生即无虚妄,乃是空寂之心;知空寂而了法身,了法身而真解脱。’”

[3]荷泽即地名,以为寺号。《稽古略》三:“荷泽,山东东昌路曹州也。”神会大师与六祖问答之语,见于《传灯录》者甚详。附录于后,以备参考。《传灯录》卷二十八:“师于大藏经内有六处有疑,问于六祖。第一问,戒定慧,曰:戒定慧如何?所用戒何物?定从何处修?慧因何处起?所见不通流。六祖答曰:定则定其心,将戒戒其行,性中常慧照,自见自知深。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答曰:前念恶业本无,后念善生今有。念念常行善行,后代人天不久。汝今正听吾言,吾即本无今有。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了生灭义,所见似聋盲。答曰: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若离二边,自除生灭病。第四问,先顿而后渐,先渐而后顿,不悟顿渐人,心里常迷闷。答曰: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后初,何生为正?答曰: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无先,双修自心正。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佛法本根源,起从何处出?答曰:说即先佛而后法,听即先法而后佛。若论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心里出。”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1]: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2]。无名可名[3],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4]。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1]愍,忧也。怜,恤也。《左传》:“吾代二子愍矣。”

[2]《高子遗书》一:“人想到死去一物无有,万念自然撇脱。然不如悟到性上一物无有,万念自无系累也。”

[3]《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笔削记》二:“须知虽立真如之名,名即无名,无名之名,故曰假名。”

[4]实性,又名实相。《证道歌注》:“实相即一切众生本有灵觉之心也。此心自无量劫来,至于今日,本自清净,本自圆满,本自具足,本自灵妙。廓若太虚,明如皎月,与他三世诸佛同体无异。”

同类推荐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都与伊斯兰教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回回民族与其关系更为密切。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立阴司

    立阴司

    那个,因为想在这个圈子里活下来所以开新书了《英魂棺》发在创世,起点这边要签了约才能看到,有支持的可以去qq阅读支持我一下。
  • 末日之速裂星空

    末日之速裂星空

    当许立出现在医务室大门口时,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样,本应是在监牢度过几十年的余生,重新绽放出新的色彩……许立很想问老天:“这是末日,还是新生?”
  • 快穿,宿主快捡你的节操

    快穿,宿主快捡你的节操

    这是本耽美小说:林墨白死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是为了工作,早知道他就不熬夜了,但好像有个复活机会啥子,要我弯,要我受,想都别想!(真香)
  • 重生2009之从零开始

    重生2009之从零开始

    高峰是一个非常普通的80后穷屌丝,出身于奇葩的农村家庭,但是却怀着一颗梦想在大都打拼,多次的奋斗多次的创业,却多次的失败,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后欠下了一屁股债,养家糊口都是问题!债台高筑的他无奈之下依靠摊煎饼来还款度日。为了满足儿女想吃一条鱼这个简单的要求,在回家的路上却飞来横祸,一下子被撞回到了他25岁的时候。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意淫小说中的特异功能,唯有的就是重来一次的机会。这一次机会高峰紧紧的握在了手中,通过前世的经验,合法的利用社会的规则开创出自己的商业帝国。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阐述的就是社会本身就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勇于拼斗的心以及如何的去适应这个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无限恐怖之雷啸传奇

    无限恐怖之雷啸传奇

    他,是中洲队队长,他,带领伙伴纵横轮回空间,他,拜在截教圣人门下,他,与周武王争夺气运,从圣人手中抢夺功德。魔人布欧是他儿子,赵灵儿是他家小二,他是个大忽悠,有人说他是魔鬼的化身,有人视他为救世主,他最终能否超越主神空间,成为真正的主角?
  • 晗情骁骁

    晗情骁骁

    相遇是缘,再相见是注定。你好,再见。一个声音让她记了很久,一个背影让他一见钟情。
  • 尸家夫君

    尸家夫君

    大三的暑假,和几个好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湘西苗寨,那个有着各种传说的地方。一具千年的浮棺,因为好奇,我打开,看到了那里面躺着一个绝色的男子,尸体完好、不腐不烂,甚至我看到他对我笑,甚至在我耳边低语,“谢谢你……”回来之后,我大病一场,丧失了那里的部分记忆。后来我发现我竟然怀孕了,而神婆婆说我怀的是鬼胎……为了找回我失去的一段记忆,为了弄清楚那时候在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决定孤身一人,再回到那个地方。而自从见到那个僵尸男人之后,他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阴魂不散……而我也在和他的相处之中,爱上了他。
  • 萌仙如此多焦

    萌仙如此多焦

    我本是九重天上的守阁仙子,恰逢紫薇星君与武斗星君下棋斗法,一个不小心就被武斗星君的一枚棋子打下了凡变回了真身。关键还遇到了个变态到无可挑剔的主人,整日对着我臭屁自恋,人神共愤。在逃跑第一百次惨败之后,我蹄指苍天!那两个混蛋怎么还不来救我!
  •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紫云寺奇案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紫云寺奇案

    本书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讲述了狄仁杰在兰坊任县令期间连续发生的杀人分尸案、失踪案及黄金被盗案,几个看上云毫不相干的安检年却暗藏着种种密切的联系,狄仁杰通过悉心调查,亲身走访、抽丝剥茧,终将两年间发生的连环案告破。作家高罗佩整体谋篇布局仍沿用西方古典式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并突出地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创作技巧,使整个案情扑朔迷离、“高度悬疑”。
  • 对世界无畏的童心

    对世界无畏的童心

    总以为我们可以拯救世界,改变这个世界,当我们真正的步入社会之后,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跟想象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