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3500000002

第2章 咸阳:楚汉之争的赌注(1)

秦的信史从公元前897年非子居犬丘(今甘肃天水一带)为周王室养马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秦国初立,国都设在西犬丘。但是秦并未安于西部,而是在不断地向东发展,都城也是不断向东迁徙。最后定都咸阳。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新王即位,必要有所建树,革故鼎新就成为必然之举。他任用商鞅——历史上着名的改革派人物——进行变法。在变法的内容中,其中一条就是迁都咸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秦自孝公迁都咸阳,经惠文王、倬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帝、二世皇帝及末帝子婴,共立九世。

到了秦嬴政时期,重修咸阳城,目的是要在天下面前为自己树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严。前秦时代经历了太久的纷乱时期,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天下一统王朝的帝都必然要体现出始皇帝的雄伟气魄。

经过考古发掘,帝都咸阳城,除了在渭河南部的那部分外,渭河以北的平面布局利用了地形走势。宫殿屹立于咸阳原上,原下主要为手工业区、市场区和居民区。原上的宫殿区东西长达十二里。秦始皇大兴宫殿,秦每当击破一个诸侯国,就按照该国都城的样子在咸阳北阪地区再仿建一个新的,宫殿与宫殿之间用天桥和环行的长廊相互连接。不仅如此,嬴政还把从诸侯国得到的美人、钟鼓都安置在这些宫殿中,从而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建筑群。

咸阳的市场分布在原下。据史书记载,秦公子十二人被“戮死于咸阳市”,丞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市”,都可说明当时咸阳是有市的,而且人来人往相当繁华。

咸阳城的这种布局与《周礼》的“面朝后市”恰好相反。这应该是因地制宜规划布局的结果。秦人充分利用了咸阳地区的地理优势,宫殿雄踞原上,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市场区位于原下,不仅体现了一种皇权的至高无上,而且使得城内生活也井然有序。秦始皇为了体现天下一统的万千气象,大举移民。可以想象,都城咸阳是何等的规模与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在天下初定之时,收缴天下兵器聚之咸阳,把这些兵器熔化后铸造成大钟和十二个铜人放置在都城咸阳。嬴政这样做是希望天下不起刀兵,从而求得永世太平。愿望总是美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

从始皇宾天说起公元前210年夏,始皇帝嬴政巡游到平原津(今德州平原县南六十里处)的时候染上了疾病,由于医疗条件艰苦,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再加上旅途颠簸,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秦始皇嬴政就这样“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

当时陪在嬴政身边的重要人物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小儿子胡亥。

丞相李斯,楚国上蔡人(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原为文书小吏。这个小吏却不安分守己,因为他认为,地位卑微而又不思进取的人与行尸走肉别无二致,没有比卑贱和穷困更令人悲哀的事情了。同时,他还认为作为士子,应该积极地有所作为,而不应该整天愤世嫉俗、消极避世。可见,李斯想变成一个高贵的人,一个富有的人,一个有权有势、有所作为的人。李斯的确是一个志向远大的青年,也是有着极强的权力欲望的青年。他找到了荀卿,并拜其门下潜心学习帝王之术。

毕业后的李斯来到秦国的帝都咸阳后,凭借自己的才智博得了秦国上层的赏识,地位不断升迁,并辅佐嬴政统一天下,功高甚伟,位居丞相之职,可谓位极人臣,极受嬴政的信任。

除了李斯,还有一个人也备受嬴政信任,这个人就是赵高。赵高原来是赵国的没落贵族,但是因为懂得刑名狱法,又善于揣摩奉迎,深受嬴政赏识。

他在秦时,因为犯了大罪,按律当斩。但秦王嬴政认为赵高很有才干,免了他的罪,任用他作了中车府令,掌握符玺大权,为皇帝起草诏书。后来,嬴政干脆把自己小儿子胡亥的教育大任交给了赵高,可见嬴政对他的信任程度。

胡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胡亥是嬴政的儿子、赵高的学生。有这样一个集阴谋、奸诈、权术和恐怖于一身的赵高做老师,胡亥能学些什么,自在不言之中了。胡亥出身皇室,天生贵胄,娇纵任性。由于长年深居宫中,他接触最多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险恶行径。后来,胡亥跟随嬴政巡游天下,途中,他看到了赫赫皇权的尊荣,从而更加刺激了他追求权利、追求享乐的欲望。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胡亥形成了贪婪、残忍的个性,昏庸而无能的处事风格。

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在全国各地巡游,只有小部分时间留在帝都咸阳。始皇帝三十七年的东巡是嬴政生平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被疾病困扰的始皇帝自知躲不过这一劫,在弥留之际想起了自己的长子——扶苏。此时的扶苏远在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戍边。

扶苏是秦朝统治集团中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扶苏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严刑峻法,这与其父嬴政正好背道而驰。嬴政偏执地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去上郡做监军,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借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经过在军中的历练,扶苏已经与之前大有不同。他的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是个有谋、有勇、有德的治国大材。

嬴政虽然很喜爱胡亥,但那是因为胡亥与自己很像,他还是希望扶苏能够承继大统,矫正自己以往的失弊,使秦王朝历经千秋万世。否则怎么会在临死时特意传诏给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呢?“与丧会咸阳而葬”就是让扶苏回来主持自己的葬礼,实际上就是向天下宣布自己的继承人是扶苏。

但是,嬴政还没有等诏书送出去就驾崩了,诏书和玉玺都落在了赵高的手里。赵高知道,谁有诏书,谁就拥有了先机,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在这个诏书里面。于是,一场争权夺位的阴谋便在赵高心中开始酝酿。

嬴政的死讯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和受宠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丞相李斯认为皇上在京城咸阳以外去世,在没有正式确认太子的情况下要对这件事保密。而赵高深恐“诸公子得天下有变”对其不利,于是,他们这几个人想了个办法,把始皇的遗体放在里面,文武百宫呈奏政事,递上饮食一律照旧。

赵高拿着诏书和玉玺没有按照嬴政的遗命给扶苏,而是径直找到了胡亥。

因为他心里清楚,要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必须让胡亥这小子继位。在赵高看来,他这个学生就是个可以任他摆布的糊涂虫。事实证明赵高没有看错人。

让我们看一下赵高与胡亥的对话。赵高首先发言,“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那意思是在试探胡亥,如果扶苏即位做皇帝,你胡亥有什么对策。胡亥说:“固也。

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胡亥的意思就是说,在让谁继承皇位、是否分封诸侯王的问题上,自己英明的父皇早都已经决定了,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了。

从胡亥的这番对答看来,对于夺取皇位,他本来并没有预先的想法。但是,这个糊涂虫毕竟经不起赵高的利诱。赵高在这个时刻又给学生胡亥上了一课。

在赵高看来,始皇帝驾崩以后,在继位的问题上,只有自己和丞相李斯有权决定。况且,帝王与臣下是有天壤之别的,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对于胡亥来说,废长立幼那是不义;贪生怕死,不遵父命那是不孝;自己无能,假借别人之力那是不能。不义、不孝、不能这三项不仅违背道德,而且也不会得到天下人的认可,自己身家性命尚且不保,国家也会倾危覆亡。

从胡亥能考虑到不义、不孝、不能这三点以及有“社稷不血食”的顾虑来看,他还是有些良知的。不仅如此,胡亥还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也考虑到王朝的安危,可见他也有些自知之明。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老师赵高的旁征博引再次征服了学生胡亥,为了说服胡亥,赵高想到了上古时代的商汤、周武,春秋时代的卫君。意思是说,商汤灭夏、周武灭商虽然都是杀了自己的君主夺取的天下,但是他们的行为被天下人称为义举,至于卫君杀父一事未见史书记载,大概是赵高编来欺骗胡亥的谎话。除此之外,赵高还说“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蒙蔽胡亥说这样做是行大义,因此不必拘小节。

我们不得不佩服赵高的口才,胡亥更是被老师搞得云里雾里地晕头转向。

这时的胡亥虽然已经年满二十岁,但是还没有摆脱纯真与幼稚之气,在利益与权势的驱使下,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自己做了“三不”论述之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话负责。胡亥终于动摇了,便同意了赵高的谋逆之举。

主要问题解决了,现在就剩下丞相李斯了。赵高先用蒙恬和李斯作比较,认为只要扶苏继位,必然用蒙恬作丞相,因为蒙恬与李斯比,无论在能力、功劳、谋略、口碑还是与扶苏的关系上都占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被贬的丞相历来都没有好下场。这些话的确可以让李斯打一个冷战。然后,赵高在李斯面前夸耀自己的“好学生”胡亥,说胡亥慈祥、仁爱、诚实、厚道、视钱财如粪土、礼贤下士,缺点就是虽然心里能明辨事理,却不能很好地表达,秦始皇的其他儿子还没有谁赶得上他,这样贤德之人乃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之选。李斯并不傻,赵高的这些鬼话是在替胡亥吹牛,胡亥是个什么样的人心知肚明。但是,接下来的话却让李斯大为动心,那就是如果你李斯同意我赵高的提议,荣华富贵必然会滚滚而来;如果不同意,必然没有好下场。

赵高的这番话点中了李斯的要害,想当初李斯入秦求官,为的就是封侯拜相,荫及子孙。现在如果不与赵高合谋,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与赵高和胡亥等人抗衡。首先,胡亥有皇子的身份,因为始皇帝没有明确太子人选,因此胡亥有权继承皇位;其次,赵高宫中拥有一大批爪牙,而且随行的也有大批宦官,实力不可小视;第三,扶苏虽为皇长子,但远在上郡,如果事发,远水不解近渴,自己必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第四,始皇遗诏只是让扶苏回来主持自己的葬礼,并没有明确扶苏储君的地位;第五,也是最关键的,始皇遗诏并没有在自己手里,因此自己处境十分被动。

一边是忠臣节义,一边是生存大计,权衡利弊之后,李斯选择了生存,选择了服从。这样,以胡亥为中心,赵高为主导的沙丘政变集团便形成了。在同一个时空,阴谋家与投机者结成了同盟。

但是,他们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舆论。因为在立储的问题上,自古以来有个潜规则——立长不立幼,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废长立幼。

什么是万不得已的情况呢?为今之计,只有除掉扶苏才能拥立胡亥。

于是,他们想到了矫诏,赵高等人将始皇遗诏销毁,并假造了一个诏书,内容主要是说立胡亥为太子,将长子扶苏赐死。扶苏的罪名是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寥寥几句话,就有致人于死地的效力。所谓“欲加其咎,何患无辞”。

秦始皇驾崩时值七月时分,天气炎热。因此尸体很快就发臭了。李斯便让手下用车装了很多鲍鱼,用鲍鱼的腥臭掩盖尸臭味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终于这样“鱼龙混杂”地回到帝都咸阳城。城中文武百官以及平民百姓得知始皇帝巡游归来,按照惯例要迎接皇帝车仗。但此时不同往日,不仅没有见到始皇帝出现,而且皇帝车仗所经之处,奇臭无比。令人奇怪的是,自沙丘到咸阳路途如此遥远,怎么还弄来鲍鱼,难道他们不知道鲍鱼会变质发臭吗?显然这鲍鱼不是用来吃的。咸阳城里谣言四起,百姓私下议论纷纷。

扶苏自尽后,赵高和胡亥终于松了口气,他们就这样假借始皇的名义铲除了心腹大患。于是,他们向天下宣布始皇帝的死讯,并公布了假造的皇帝遗诏。咸阳百姓这才大概知道了为什么皇帝的车仗里会有臭掉的鲍鱼。胡亥即位后,赵高升为郎中令,掌握了皇帝近卫的兵权。李斯仍为丞相。

胡亥穿上父亲的皇袍,戴上父亲的皇冠,又像父亲那样梳起发髻,留起胡子,说话的声音也学着父亲,他以为这样是做皇帝。他还学着始皇帝,巡行郡县,刻碑留名,在全国进行正名位的宣传活动。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胡亥心里清楚自己得到皇位的手段并不光彩,他自然害怕别人说三道四,特别是他的兄弟姐妹们。于是,他开始了欲盖弥彰的清除异己活动。一股肃然杀气笼罩咸阳城。

赵高和胡亥发起了大规模的“洗牌”运动,把朝廷上下都安插上听话的走狗。于是,一场屠杀有功大臣及诸公子的行动在秦国全面展开,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片白色恐怖。

当时先后有十二个公子和十个公主都被定了死罪,皆被“戮死于咸阳市”。受株连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沙丘政变”核心人物之一的李斯也没能逃过此次劫难。

虽然李斯参与了“沙丘之变”,但有两点是让赵高不放心的。首先,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忠臣,位居丞相之职,权力很大,而且有一部分亲信在咸阳朝中,其势力不可小视;其次,李斯在“沙丘之变”过程中并非一开始就倒向赵高,而是经过说服后才倒戈易帜,李斯与胡亥虽同样经过游说,但二者有本质的不同,胡亥是什么样的货色,赵高可是了如指掌,整个一唯赵高之命是从的糊涂蛋,而且胡亥是“沙丘之变”的直接受益者。只要有荣华富贵的享乐,胡亥就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相反胡亥还是自己的保护伞、是自己的工具。而像李斯这样的人就难保以后不对自己构成威胁了,因此必须除掉李斯。

赵高首先做的是离间胡亥与李斯。他在私下鼓动李斯向皇帝进谏,赵高口口声声说胡亥身为皇帝理应把国事放在首位,函谷关的盗贼他不管,反倒征发大批徭役修建阿房宫,成天只知道玩狗、玩女人,不理朝政,而且还说自己地位卑微无法进谏皇帝,因此希望身为丞相的李斯直言进谏。

李斯认为赵高说得有理,而且时时提醒皇帝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李斯决定进谏,同时他还希望赵高能在皇帝闲暇的时候告诉自己,找个好时机。

赵高见李斯已经掉进陷阱,便欣然同意了李斯的要求。

赵高的下一步就是专找胡亥和后宫美女们饮宴玩乐的时候让李斯进谏。

这一招一连用了好几次,最后终于激怒了胡亥,这不是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么?气得胡亥大喊大叫:“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赵高见这把火已经被点了起来,就差扇扇风了,于是就跟胡亥说李斯自从“沙丘之变”后一直心怀不满,因为没有给他加官封王。而且还说李斯在朝中是丞相,到了外面就是皇帝,威望权势甚至胜过皇帝。胡亥一听更是火冒三丈!

同类推荐
  • 历史扮演群之写

    历史扮演群之写

    来自某历史扮演群的某人,借用群里各皇帝的名字写的一篇架空文。
  • 黑色诗谣

    黑色诗谣

    这算是部诗集吧?或者说是诗意散文?或者是散文诗?我无法将其定性。但体裁并不重要,或者说,不必强行将它划分为什么体裁。我主要是想用些很诗意的内容,将以前生产队时期,家乡彝汉山区农村的各种穷苦生活、奇闻异事、山野情趣、逸闻传说给写出来。这些旧闻逸事,仅隔了区区数十年,便已经显得很遥远,很陌生了,就像是发生在远古荒蛮时期似的……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戏说福康安

    戏说福康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黄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戎马倥偬非本色,纵横捭阖见峥嵘。名扬四海紫光阁,青史留名福康安。本故事纯属虚构穿越文,开心就好,如有雷同,实属意外。
  • 乱世杀将

    乱世杀将

    肉体毁灭之后,灵魂的一次意外穿越,使得一个普通的小宅男,变成了三国乱世之中一个普通的黄巾贼子……在人命如草芥般的乱世中,你不杀人,人必杀你!身不由己的小宅男,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而不得不努力的在乱世的大波涛中苦苦地挣扎……不管你是三国中著名的无敌猛将,又或是智力超群的军师谋士……总之想要我小命的,都给我去死!——贱民-韩悠
热门推荐
  • 从猎杀哥布林开始

    从猎杀哥布林开始

    因为能力者的战斗,苏伦在爆炸中丧生,却意外来到了轮回空间。从哥布林杀手开始,苏伦在一个个世界中穿梭战斗,剑风传奇,全职猎人,海贼王,斩赤红之瞳,犬夜叉,大剑,我的英雄学院……直到有一日,他探寻到了轮回空间的秘密……
  • 契约领域之新混沌时代

    契约领域之新混沌时代

    在盘古开天辟地之时,诞生了众万的神,而神明曼也发现了一颗美丽的心球,他们不断的发展,结果有一天,一个女娲创造的人类突然变成邪恶的代表,与世世代代的神不分上下,甚至创造了黑暗神之领域。而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大局突然逆转,如今的国王开始渴望黑暗和光明的力量,所以大部分的人与魔王并肩作战,光与暗的合作就此开始...
  • 梅醉生

    梅醉生

    他落坐于一棵梅树下,衣衫薄凉却也不觉得寒冷。薄唇微启,轻着戏腔歌风起,一株寒梅不小心落入他的酒盏中。他笑着,儒唇微润:“连你也贪恋这琼浆玉液吗?也是,这世上又有几人不贪恋红尘一醉呢?罢了,这盏酒赠与你便是。”起身离去,只留了那一盏酒。却不知,盏中的残梅已有了仙识。【梅需还雪一段香】
  • 魔妃盛世:魔皇,请离开我的床

    魔妃盛世:魔皇,请离开我的床

    上一世的她拥有异能,但是却死于自己的恋人手上,穿越到了一个完全自己不认识的世界.....这个世界以强者为王,偏偏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弱者身上,虽然是乐府嫡出的女儿,但是人人都当她是奴隶........“难道你一直当我是她的替身吗?”“没错。”绝情的样子让她觉得很是陌生,她绝望离去,离去前用尽了所有力气说了一句:“我会让你幸福的.....”那天她离去,不久后他心心念念的人回来了,但是他的心却好像已经不在那个人的身上......(小虐怡情,虐虐更健康,虐完后几乎就全是甜文了,请自觉备好狗粮。)
  • 相思不似相逢

    相思不似相逢

    毕竟相思,不似相逢这本书收录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故事虽不长却也是用心制作,故事中的主角或是鲜衣怒马,仗剑江湖;或是从青涩到成熟,历经世事,一夜成长;又或是心里一直在等待着,有一个人轻轻扣着她的心门……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希望这本书的故事能够让你回忆起你的梦境回忆敬告读者:作者很懒,月余不更文笔青涩,望多包涵有心者挺,无意者请作者心脆,不喜勿喷
  • 除了我以外的人全变成了动漫人物

    除了我以外的人全变成了动漫人物

    什么转角处遇到美丽少女,三无文学少女,大喊我要找非自然现象的少女,我全部都遇见过。严格来说不是全遇见,而是除我以外的人都是这样的人!是的,全世界除了我以外的人在性格,思维模式,长相,哪怕是食堂分菜的大妈,全都是超萌或超帅气的动漫人物!甚至路上遇到的事情,什么机器人变声啊,黑龙波啊,那简直家常便饭。当我适应这个世界后,以为我的人生就会一直这么下去···
  • 美酒明月居小楼

    美酒明月居小楼

    【一个个短篇原创小故事】“只恨这山河无情,世人皆无情,你要记住,我独爱你。”——闷骚皇帝沉默道。“我蠢笨木讷,只能娶个聪明的媳妇来取长补短,你意下如何?”——高冷侍卫道。……作者简介无能,建议直接观看~【故事多,he、be都有,1v1】和我一起吧~
  • 庶女狂妃:废材四小姐

    庶女狂妃:废材四小姐

    她,将军府的废材四小姐,懦弱寡言,溺水而亡。再次睁眼,风华潋滟,一身异能,岂是池中之物?他,本是天赋卓绝的皇子,却在一场意外后残疾痴傻,遭人任意欺压凌辱。唯独她慧眼识珠,毅然决定嫁给他,爱他、护他。是个傻子又如何?他有情有义!她定助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彻底逆了这天下!
  • 羽化轻尘

    羽化轻尘

    他是掌门的首席弟子,她则是为了学到他的门下,常以师兄唤他。她的一瞥一笑,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她不想做的,他便不让她做;她得罪人,没事,还有他,还有他……她被逐入转世轮回,无妨,只要没有魂飞魄散就还是好的……有人代替了他守护在她身边的位置,无妨,她平安就好、没事就好,只要她没事,一切都不重要……“他,难道比我对你还要好吗?”“为你,逆天又有什么不行的?”“上次是我,这次,轮到你来找我了……”“我就来…我这就来找你……”“等我……”……“我,是不是认识你?”“师兄,我来了……”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