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3900000015

第15章 勇于自我革新的禅

自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唐代教派林立,独有禅宗勇于自我革新,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一枝独秀,跨出国门,蜚声世界。

禅宗一门,为我国佛教之一革新派,旨在传佛心印,皆令自求、自行、自解、自悟,自心是佛,彻悟自心是圣。禅宗的“禅”,是一种人生体验和主观意境,经过了革命性变革。它是中国特定历史的产物,是对佛教包括自身渐次全面革新,具有社会运动性质。

革新,意味着对旧事物的革除,革故鼎新,由量变到质变。重大变革,使事物从旧质到新质产生飞跃。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全在于他的自我革新精神。他不愿当统治者,去学习各种思想流派,寻师访道。得道后又离经叛道,另立“缘起论”,认为万物都处在因果链中,互为条件,具有辩证观点,且有无神论倾向。他构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很受大众欢迎。禅定就源于释迦牟尼,他将种种禅法梳理,进行“扬弃”,即革新。他放弃了师事婆罗门教的六年苦修,自己去尼连河畔菩提树下修行坐禅,达到彻悟,证得无上正觉。弃旧革新,他开创的佛教为依禅出教。勇于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人生,不朽之伟业。

革新,是事物自我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就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那些不适应事物发展要求,约束、阻碍定会被冲破、打倒、推翻,为新生所替代。禅学运动是革命的,是反印度禅,打倒印度原始佛教的一种革命。中国禅从公元7—11世纪,摒弃了旧的繁杂修习方式,只从智慧方面求其大彻大悟,解放、改造,创立了自己的禅宗。从奴仆地位站起来,外在的佛和佛法被推倒,自立主张,把自己看作与佛平等。认为成佛之道全在自己心中,“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反对耽于名相的“革新”精神,接近平民,颇能取得人们信仰,贡献非常巨大。

《坛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革命化。“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对经典的极大反叛。反对从外表形式去崇拜佛陀,是认识上的一大革命。把皈依重心转向“自心、自性”,重视现实人生之心性修养,在家出家皆可参禅,拓展出了最大修行空间,独具一格。

要革新,首先要打破禁锢的精神枷锁,把自己从烦恼中,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佛经繁杂,文辞琐碎,义旨晦涩暗昧。中国僧徒最初越讲越难懂,注释越多越臃肿,学人越学越迷糊,使人头脑僵化,束缚手脚。禅宗摆脱了文字经教的桎梏,绝不因循守旧,大胆扬弃,尤为简易。鄙弃奴仆面目,自立宗旨,把人们引向现实人生中实现超越现实的目的,境界一新,故为之风靡。佛教在中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既讲出世又讲入世,并将二者统一起来。六祖革命的根本特点,不仅仅在于“即心即佛”,而在于把传统佛教的“真心”变成当前之人心。慧能力主顿悟,不假外力,是一创举。他认为佛性本具足,自心是佛,不把佛祖视为威严神圣,受各阶层欢迎。顿悟成佛构建了中国佛教思想体系特色,是中国佛教史上实质性重大变革。禅宗展示出宏阔目标,到后来走出国门,遍布世界。

毛泽东说:“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他否定传统偶像和陈规,勇于创新,使这符合中国国情,把佛陀和佛法从虚无缥缈的上天拉回到人民群众中。他缔造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社会各界欢迎的中国禅。”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禅宗在革新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以矫健的步伐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世人所称颂,显示出无限生机。

戒律,是释迦牟尼为规范僧众集体生活,修炼身心性命所制定,多有不符本国国情。晋·道安法师是第一位依律而订僧制的,“师徒数百,斋耕不倦”,“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北魏文帝还制订了《僧制》47条,开拓了寺院规范立法权,有了适合自身情形的规章制度。禅宗提出“无相戒”,以自性为中心,皈依自性三宝,化他律为自律。“革律为禅”,是六祖独创,禅宗独有的戒规。

据《高僧传》载:魏晋时期的沙门,依师为姓。道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改为释姓,僧尼逐渐采用,沿袭至今。僧人进宫,袒露右肩,不以为善,后魏之时改穿褊衫,到了隋唐时期大为流行。印度、泰国僧人至今不事劳动,托钵化斋,靠大众施舍生存。禅宗更为重视自力更生,改革寺院与社会结合,农禅并重,僧徒靠劳作过日。唐代中期,怀海制订出《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自己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劳动。

禅定方面,在印度“定”是基础,慧才是目的。《坛经》中则说:“定慧一体,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由单一的静坐,扩大到行、住、坐、卧皆可入禅,把程序森严的印度禅法一棍打倒,彻底推翻。把“证”改为“悟”,把禅对“证”的追求,改为对“悟”的追求;将“心性”归结为“觉”(即悟);将人生体验和主观意境凝结为禅,用以指导生活;强调自性自度,自修心自养生。

中国古代各种思想潮流,皆重孝道,儒家的“三纲五常”是孝道的延展。为要适合中国民情,禅宗要以“孝道”来获取声誉,对印度佛教进行大力改造。将《盂兰盆经》中,释迦弟子目连入地狱,救拔饿鬼之身的母亲的故事大肆宣扬,在民间努力营造孝道之气氛。“父母也者,形生之本也”,“不忠、不义、不孝、不智,非佛弟子”。宋代著名禅师契嵩著有《孝论》,说“圣人之善,以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讲孝、行孝,构成中国佛教一大特色。这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莫大作用。于当今,仍须大力倡导。我们的海外华人,在孝道方面令人钦慕。

禅宗在方法上,主张让学人产生疑情,由自己去想;不说破,自己从中去体悟;做出暗示,让自己去思虑、醒悟;打破教条,即境示人,撇开正面论证,越过正常逻辑思维,直探生活和思想本身的矛盾。“自性迷即众生,自性悟即佛。”于学人,这种方法的革新,施教者皆可借鉴。

禅宗既汲取佛典、经教中的“文学”精髓,又摆脱其束缚,以革新精神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尤以禅诗、禅画、佛乐最为典型,广为流传,超越了时空,将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至今选入课本的《嗅梅》(唐·女尼无尽藏)一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寓意道在自心,不假外求。又如著名居士王维《鹿柴》一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他充分表达了“空”与“寂”的禅意和禅境。禅文化,吸引了不少海外求学之士,传播世界。

禅的另一功绩是对自然美的发现,开拓了自身对自然的欣赏和感受。青原惟信禅师说,未曾体验“空”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体会到“空”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把自己投入到山的怀抱时,“山,才真正是山”。大自然直接提供的境界,使禅的观念延伸到了自然界,成为禅者们的另一种追求。如谢灵运的“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陶渊明、白居易、王维、苏轼等等居士和大诗人,以及高僧大德们在禅诗中都体现出了这一点。比如宋代高僧契嵩的《书南山六合寺》:“青葱玉树接溪岑,台阁凌虚地布金。行到白云重叠处,水声松韵淡人心。”淡化世间名利,向自然人生回归,天人合一,正视环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又一重大转变。当今勃兴的旅游热,就是由观光升华到一种精神境界,去欣赏自然美。是否领悟到禅境、禅意,全在于学养和内心。

总之,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审美观,或多或少皆受禅宗影响。

现当代的中国佛教,90%以上为禅宗派脉,革新的着力点是从殿堂走向人间。《坛经》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释迦牟尼就是在人间成佛的,学佛就是学习他的遗教,升华自己,做个品格高尚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就可成佛。

中国佛教继承了印度佛教的根本精神,有着“普度众生,自觉觉他”的人生观;融合了传统文化思想习俗,有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印度佛教肯定人生是痛苦的,回避了造成痛苦的社会根源。人间佛教的主要之处,在于以社会人生为本位,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生活质量改善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实现开放。经太虚大师、印顺大师、星云大师及赵朴初居士等大力倡导与实践,日益深入人心。

太虚大师17岁出家,于民国年间率先提出人间佛教。他力主精简典籍传授,取其精华为己用,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以佛化道德规范在家信众,净化人生,影响到民间,达到改善社会、政治、风俗的目的。他办学院,派弟子到国外留学,培养革新的种子撒向全国。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西方科技文化的涌入,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所倾斜。某些寺院对新出家的把关不严,部分僧侣素质不高,败坏佛门声誉。应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早先的寺僧多处于封闭的状态,近些年对外交流很频繁,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皆有僧团来华相互切磋。我们也常派僧团到国外,如日本、印度、泰国、缅甸、东南亚等地。

勇于自我革新的中国禅宗,得到长足发展,有其内在因素,也与历代帝王器重分不开。“不依国主,佛法难立。”在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相对空虚,对未来自己预测不了。此种冲击、压力,让人们感到身心疲惫,深深地呼唤着禅,所以在全世界形成了禅学热。那么如何面对,把中国禅宗再推进一步,成了新课题。免不了重大革新,应以开放眼光,撒播人间,面对国人,面对世界。

同类推荐
  • 佛光祈愿文

    佛光祈愿文

    本书是中国台湾星云大师撰写的100篇祈愿文并配以100副民家画作,包括对父母、老人、国家、工作以及社会各类普通民众的祈愿,充满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情怀,读来能净化身心,增长智慧,并有着良好的道德教化的功用。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惠能以白丁之身,彻悟万法皆空。承继禅宗衣钵,开枝散叶,独创南禅法门,又锐意革新,将佛禅义理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这一外来宗教彻底中国化和平民化。《六祖坛经》曾被列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学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
  •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法无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运操之在我”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热门推荐
  • 武极证道

    武极证道

    上古魔帝无极得一天外魔石,证血杀之道,屠杀世间万灵。人、妖两族强者尽出,以古剑天罪为基缔结四象封神,封印魔帝无极,至此世间平静千年。
  • 王二的武侠观

    王二的武侠观

    王二是个小二哥,在一座边城的酒楼里做跑堂没想到的是生活总是那么平平淡淡又波涛汹涌
  • 禁断师徒绝恋甃中天

    禁断师徒绝恋甃中天

    人界与天界间的中间界——中天是洗去尘世的罪恶,整理前世的姻缘,甩掉对于尘世眷恋和清修成仙的地方。在中天,一些灵魂为了转世而进入冥界……一些灵魂忘记所有尘世记忆,成为仙人留在中天……还有一些灵魂因为堕.落便游荡到人间成为恶鬼。阿墨本是西凉国的九公主,因巫女进献谗言,被秘密处死祭天,埋于敦煌城的飞天壁画石窟中。阿墨心有不甘,灵魂进入中天,为寻找世间最后一条龙,她拜临渊为师,盗取仙药飞天成仙,被临渊一箭射落,禁锢在高塔。时光缓缓流转在孤寂的清修中,师徒身份变得云泥有别,重重误会傍身,一个爱字,她隐没于齿。
  • 青云慕月

    青云慕月

    继续往下看吧,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简介好。
  • 王爷三岁半

    王爷三岁半

    “我想过要放弃你,甚至从未爱过你,可关于你的记忆怎么都挥之不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炎纪

    太炎纪

    一座腐朽王朝即将倒塌神秘力量涌动谁主沉浮,天任由我
  • 逍遥游之红尘

    逍遥游之红尘

    先天灵根,独占福地。天资优越,却渡劫身陨,是天地不仁,还是命中注定?大梦轮回,却是宿醉一场;人生百年,不过弹指一挥。红尘斩缘,一世轮回,只为红尘逍遥。一个疑是仙人转世柔弱少年的逆天之路,一个注定命途坎坷少年的成长之旅,看他如何谱写生命的华章。一路红尘,与剑为伴,笑傲江湖,追寻身世之谜,探索仙道之秘。《逍遥游·红尘》期待你的关注。
  • 我爱上了我的抱枕

    我爱上了我的抱枕

    你是否做过一些毫无实际的幻想,手中抱着的等身抱枕会复活,宠溺的和你牵着手度过这一段短暂的岁月?你是否想过要穿过次元的差距,来到一个人的身边,和他/她永远的在一起?你是否想过带着他/她来到最好的朋友身边,骄傲的抬起头介绍?一切一切的幻想,在这里实现。我爱上了我的抱枕。其实还可以这么翻译:我爱,上了我的抱枕。
  • 快穿1v1攻略那个反派大佬

    快穿1v1攻略那个反派大佬

    当神族大佬发现被他抛下无数次的男人都是同一个人的时候…虞鸢:亲爱的,我可以解释反派(阴冷一笑):你编虞鸢(十分真诚):我想过回去找你们的反派:呵,小鸢儿的嘴,骗人的鬼世界一:末世篇丧尸大佬的小甜甜世界二:现世篇小丑杀手的顶流恋人????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