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4100000007

第7章 王重民:一生为书

王重民先生(1903—1975),河北高阳人,是北京大学的名教授之一,是我国图书馆学界的卓有研究成果的权威专家,是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开创人。他早年(1934)留学法国,长期潜心在英国、法国、德国搜求我国古籍文化遗产,用拍照、笔录等方式为国家寻找回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献史料,为我国古籍图书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39年受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整理馆藏中国善本图书。1947年回国。他在学术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1956年任北大图书馆学系主任。1957年“反右”时,因为同其他名教授建议尊重教授治校的意见,被定为所谓新“七君子”(教授)反党小集团,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从此,一个名教授沦为“阶下囚”,任人批判。王先生痴心于学术文化,诚恳地教学,渡过了近十年的屈辱生活。不料,“文革”开始,又作为“反动右派”被监督改造,遭受更大的打击。王先生学术之心不死,爱国之心未泯,期待着“解放”。1975年邓小平复出,治理整顿,平反冤假错案,王先生甚为高兴。在一次小会上,他讲了些心里话,赞成中央治理整顿方针。没想到,1975年秋,“四人帮”大搞“反击‘右倾翻案风’”,把王先生作为“企图翻案的反动右派”大肆批判。王先生极其悲伤,对前途失去了希望。他彻夜难眠,长声哀叹,喊着“我冤啊”,在黎明前夜,含着极度悲痛和愤恨,离开了人世!噩耗传出,敬重王先生的朋友、同仁,无不为之悲痛、惋惜。

王先生是我最为敬重的老师之一,现回忆其二三事于下,以作纪念。

教授目录版本学

古典文献专业,专门培养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人才。教授这门课程,除了要具备一般古代语言、历史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素养。作为古籍图书整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是最为基本的专业学科,是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

专业开办伊始,到哪儿去请专门家?到哪儿去找教材?要找个理想的教师,谈何容易。好在守在身边的北大图书馆学系(当年仅有北大和武汉大学有这个系),人才济济,其中最著名的学术权威,当数王重民先生,他的名望、学识,在这方面是无人可与比肩的。当年王先生“右派”摘帽了,王先生也一门心思扑在教学科研上,没有任何行政事务拖累。魏建功先生去请他,他十分高兴地一口应承了下来,并立即着手编写大纲、讲义,很快地就赶制了出来。

上课时,我们初识这位大名鼎鼎的图书学者,他是那么谦和,那么认真,那么深入浅出。由于我们缺少古书知识,有许多还是弄不明白,请教他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同学们从心底里敬重这位令人钦敬的好老师。

王先生讲目录学,有史有论,史论结合,虚实综论,对于搞整理和做学问,是很有启发的。例如讲目录书,从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讲到校书内容及方法,从《七录》到《七略》,再到《汉书·艺文志》,继而发展到后来的《隋书·经籍志》,再到《唐书·艺文志》以下,前后对照,可看出古书的佚存,研究书籍发展的规律。对于私家藏书、伪书的鉴别与评价,王先生都有独特的见解。例如《黄帝内经》、《列子》并非当时人作,但作为后世古书,保存的古史料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

王先生的授课,内容丰富,启迪很多,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终生受用的。王先生的教学经验,王先生的教材,是古典文献专业建设的基础之一,他为中国第一个古典文献专业建设作出了贡献。

借书捐书

相传王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年轻时一表人才,风流倜傥,是大家名媛淑女追逐的对象。王先生潜心书海,不欲旁骛,对儿女情事没有兴趣,一心要读天下未读之书,要搜求国内佚失的古书文献。因此,他决意留学西欧,旁搜博采,将巴黎图书馆、大英博物馆、柏林图书馆等跑遍,搜求散佚的古代文献资料。其时,众多名媛追之不及,都放弃了,唯有一位大家闺秀刘修业女士,意气相投,有共同心意,决心追随王先生一生,为中华文献作出贡献。她追求王先生,步步紧随:王先生到法国,她到法国;王先生到英国,她也到英国;王先生到德国,她也去德国。王先生拍摄古敦煌卷子;她也拍敦煌卷子;王先生笔录古佚书,她也录古佚书。他们情投意合,几年下来,互相有了深深的爱情,最后终于成了眷属,一直厮守着,无论后来遭到多少磨难,他们挚热的爱情没有丝毫减弱。后来,刘修业先生也成了一位著名图书馆学专家了。

王先生爱书,简直到了“以身相许”的地步。回国后,他一直留心到书店、坊间、民间访求古本遗书。倘若见了珍贵的图书,他会不顾倾尽所有去购买它。大家知道,古籍图书中,宋元版本是极其珍贵的,至于唐代刻板书以前的抄本,那更是无价之宝了。王先生是行家,有眼力,但凡见了此类书,无论价多高,他都会不惜一切去购置它。购置了这些书,他往往都交给了图书馆,不似市侩文化人去赚一笔钱,而是不计代价,甚至白送出去。

北京大学图书馆,号称全国四大图书馆之一(其他三大图书馆为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其中收藏的善本、珍本、孤本在海内外是有名的。我当年爱泡图书馆,在特藏善本室看见一本隋抄本古书,书名已记不清了,管理员让我翻看了一下,我看书后附有一跋语,是王重民先生写的,说此书当年如何寻得、怎么珍贵,他高价购来,深恐有损,把它献给北大图书馆,以便造福学术文化事业,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件珍贵东西。我看了,不觉内心激动,更加敬重王先生,他的炽热的爱国爱书之情多么感人。今天看来,老天有眼,王先生选择正确,倘若“文革”到来,恐怕藏到家中,抄家时会遭到令人痛心的损失。

王先生爱书,但并不吝惜,只要你真需要,他会借给你,甚至送给你。195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先生的《敦煌古籍叙录》,当时校图书馆无复本,不借。我们正在听“敦煌学六十年”一课,我很想翻翻《敦煌古籍叙录》。我到王先生家,先生很客气地招呼我坐下。当我说明来意后,先生很快从书架上取下了这本书,并说,这本书尚有遗漏,准备修订,中华书局答允再版修订本;只可惜我手头只有这一本了,你要看,可以拿去,到时还请还我;如有复本,我可以送你一本。听了这席话,我心里热乎乎的,并表示看后一定完璧奉还。从这件事看,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去找先生借书,先生居然那么大方,把自己仅存的一本借给你。这说明,先生爱书,爱的是文化,爱的是文化传播,爱的是为了造福借书人,并不像有些人,奇货可居,把它当作获利的,甚至独占史料,以便自己得到一些名利。

王先生,字有三。据王先生说,此字是取孔子之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表面上看,是说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实际上,王先生把它作为自己做人、治学的准则来对待。事实上,王先生真正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诚信的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我看郭沫若为他写的条幅称“友三先生”,开始不解,后来不得甚解;今天看来,似应有了一个确解了:他是一个忠诚的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一个学问中的杰出的人。王先生爱书、搜书、献书、借书、教书、著书,处处都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这是当今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中一些人所无法理解的。

鉴伪

王先生对古书熟悉透了,对于古籍珍本、孤本之类善本书,他翻翻看看,便能确定它的版本价值。可以说,他是目录版本学界的一位权威学者。当年仅有北大和武汉大学设有图书馆学系,王先生便任北大图书馆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尽管后来被错划“右派”,受到降纸、降薪、撤掉系主任之职的处分,但他在图书馆学界的学术地位是无人能够否定的。但凡有重要图书史料需要鉴定,鉴定专家中是少不了王先生的。

“文革”中,王先生被关进“牛棚”,强迫劳动改造,接受莫名其妙的批斗,但人们遇到图书版本问题,总还是要去找他。

“文化大革命”中,大革文化的命。“四人帮”搞“评法批儒”,便搞出了不少闹剧。其中有著名的发现《史纲评要》的笑话。

明人李贽(1527—1602),字卓吾,是明朝的思想家,是“文革”中“评法批儒”中被广为赞扬的“法家人物”代表。当时,传来在福建泉州市文物局发现了所藏的“万历癸丑本”李贽著《史纲评委》的消息,“四人帮”欣喜若狂。1974年6月江青在天津一个“儒法斗争史报告会”上兴奋地宣布:“我们发现了一部李卓吾的《史纲评要》,现在准备出版!”

经过一些专家鉴定,这本书并非李贽之作,是“伪书”。这个结论,使有关方面大为扫兴,让“四人帮”感到恼火。为了能阻止非议,他们想起了目录、版本权威专家王重民先生,希望他能“配合”他们做好鉴定工作。

北大、清华是毛泽东“亲抓”的“文革典型”之“六厂二校”中的“二校”,两校领导人是“通天”的人物。他们组织了写作班子,以“梁效”(两校)名义发表了不少反动文章,影响极坏。为了鉴定《史纲评要》的“真”,先让中华书局出版了《史纲评要》(1974年11月)。同时,“两校”领导人迟群直接负责,作为“政治任务”交下,要王重民“好好配合”,做好鉴定。他们知道,王先生在这方面一言九鼎,如果他能“配合”,说这书不是伪书,便可镇住众人,堵住非议者之口。

王先生粗略鉴定,认为这确是伪书。“两校”领导人仍不甘心,做王先生工作,要他在图书馆继续“研究”,并再三讲明,这是“政治任务”,要他得出与政治需要一致的结论。

王先生“不识时务”,认真负责检阅史料,进行了科学研究。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他确定了专家的一些质疑,从内容、史实、版本、文字、藏者等多方面找出了许多证据,证明了所谓“福建泉州市文物局所藏万历癸丑本”是一部伪书。看着这个结论,“两校”领导人十分恼火,指着王先生发火地问道:“你说这部书是伪书,对你有什么好处?”王先生一言不发,又被送进了“牛棚”中。

屡开讲座课

魏建功主持古典文献专业,为了让学生具备广博的常识、学术眼光,开设了多种“讲座”课,如“中国文化史讲座”、“国外汉字研究讲座”、“敦煌研究六十年讲座”等等,聘请中国社科院、北京市、北大和外地各方面有研究的专家来授课,专门谈论某一方面的研究问题。许多著名的专家、教授、学者,都来为我们上过课。这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术眼光,而且让我们见识了这些学者的为人治学的高尚品格。

在众多专家学者中,王重民先生是讲授课题最多的一位老师。据我回忆,王先生先后讲授了“中国文化史讲座”的《明清之际天主教的译书事业》(1963年2月27日)、“国外汉学研究”中的《法国的汉学研究》(1964年春)、“敦煌学六十年讲座”中的《敦煌四部书提纲》(1963年12月)以及单独开讲了《主要图书资料的查找和主要目录索引的利用》(1963年4月15日)等等。当时,众多专家都是一人只讲一个专题,而王先生一人竟讲了五个专题,由此可见王先生的学识广博,更可见王先生热心育人的高尚精神。这些讲授,是他一生研究成果精华的结晶,除给了我们直接知识以外,还给我们指引了学术研究的路子,使我们终身受用。

王先生在图书馆学系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本身还有许多科研任务,但他还在这十分繁忙的工作中,开设了这么多个高水平的学术讲座,真令人钦佩。他的讲课,不似许多先生,下了讲台就走了,不再管了。他是讲了后,还要负责辅导答问,负责到底,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我们请教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你详细解答。他说,能提出问题是好现象,说明你用了心,认真学习了,才会有问题出来。我就是一个爱问这问那的学生,爱向先生提问,有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先生从不介意,总是认真给我解答。由于这样,先生对我的印象反而深刻,可能认为我是个爱学习、肯动脑筋的学生。

黎明前的遗恨

1964年夏,我们将毕业了。有一天,王先生请我到他家去,问我学习、生活情况,问这问那,甚为关切。他也谈了他的科研打算,并说,学校让他招收研究生,希望我报考他的研究生,问我愿不愿意。我很感动,也感到很突然。因为,我急于想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我不好扫老师的兴,只是婉转地表示考虑考虑再说。中午,王先生留我吃了便饭,送我出了门。后来,我还是没有报考他的研究生,到了中华书局工作。

1973年7月,我回北京,去看望我的恩师王重民先生和邓广铭先生。这时处在“文革”中,王先生处境不好,无书可教,无书可谈(抄家焚书),除了学习文件挨批判,还得参加劳动改造。我到他家,正好山东大学关国栋教授也去看他(也是王先生学生)。王先生很高兴,热情地接待,问我们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对于他自己,他表示,这么大年纪了,没什么,身体很好,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做些工作。他精神很好,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都感到欣慰和高兴,相信先生定有施展才干的一天。中午,王先生和刘修业老师硬留下我们吃午饭。那个年代,没什么招待客人的,王先生便将两个罐头打开,勉强有荤菜招待客人了。这顿饭,虽极简单,但我们吃得很开心。午饭后,我们告别,王先生一直把我们送下楼,握手告别,互道保重。没想到,这次分手,竟成了与王先生的永诀!

1975年秋天,“四人帮”倒台前夕,疯狂地镇压革命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大搞“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当时在北大,要找一些活靶子。因为王先生曾在一个小会上讲过赞成邓小平同志的“治理整顿”的话,便将王先生作为“复辟翻案”的“反动右派”大加批判。政治批判加上人格侮辱,王先生受不了,失去了希望,丧失了唯存的一点信心,在大呼“我冤啊”后自杀身亡!就这样,一位杰出的专家、教授,在黎明前含恨离开了人世!我当时远在边陲南宁,一无所知。后来从同学处得悉这个消息时,我深为痛惜:老师啊!您要再咬咬牙,不就见到了光明了啊!您这样留下遗恨,真让人痛心啊!

王重民简介

王重民(1903—1975),字有三,号冷庐主人,曾化名鉴,河北高阳人。中国著名古文献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1928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任河北大学国文系主任和辅仁大学讲师。1934年被派往国外,先后在法、英、德、意、美等国著名图书馆刻意搜求流散于国外的珍贵文献。1947年回国任职北平图书馆,兼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持图书馆学教学,创办图书馆专科(后改系)并任系主任。1949年兼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著述丰硕,有专著、论文百余部(篇),主要是目录学、主编大批目录索引、搜集研究介绍流散国外的中国珍贵文献、校辑整理文化遗产的著述。

同类推荐
  •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岁月,倏忽而逝,回眸间,我们生命的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和不经意被岁月的潮水丢在岸边的珠贝,让人感慨和流连。作者希望用文字去捡拾这些记忆与拥有,让心灵袒露,让感受葳蕤,让生命中一些细碎斑斓的美丽呈现。时光无情,带走了青春,时光有情,回馈以美好。《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收入短文75篇,有心灵的感悟,安静的思考,如梦的尘缘,纷扰的尘事……《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分成了五辑,记录了作者王玉洁多年真诚的生活与思考。
  • 苏天赐文集一:著述画论卷

    苏天赐文集一:著述画论卷

    《苏天赐文集一:著述画论卷》的字里行间表现出苏天赐先生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对于恩师林风眠先生、对于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对于终生为之献身的艺术教育事业独到的论述和发挥,见解深刻、感情真诚,体现出苏先生的艺术文化理念和重建中国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的信心。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废墟上的花朵

    废墟上的花朵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最沙漠》、《歌声的内心》、《往事的深度》等散文多篇。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0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0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热门推荐
  • 禺强魔灵印

    禺强魔灵印

    溪武大地被外来星球者百年战争毁于一旦,养魔灵印于千年的星屠帝尊改变未来,重生在要被入侵的10年前的一个小破孩身上,得知是禺强魔灵印……重回巅峰斩一切,却发现不止一两个星球有人居住……奇妙之路才刚刚开始……
  • 麦香与麦芒

    麦香与麦芒

    这篇小说记述了青年妇女麦香被丈夫抛弃后,不愿离开公婆,自愿赡养公婆的感人事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半生学生半生师

    半生学生半生师

    2010年的9月1日,张宸作为新的教师第一次以高一5班班主任的身份来到班级,看着眼前的一张张新面孔,他回想起第一次自己来到高中时的样子。从而引发了一些关于青春的回忆……一段青春的回忆由此展开。
  • 夭夭桃花缘

    夭夭桃花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桃夭夭乃是天界的姻缘神,但……她却忘记了成为神的时候在凡间生活过的日子,忘记了那个对她很重要的人——“茶布衣”。茶布衣的前世是桃夭夭在凡间收的徒弟,遇到了桃夭夭并且被收为徒,至此故事才刚刚开始……
  • 旋转乾坤

    旋转乾坤

    在凡尔纳的所有科幻小说中。这肯定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作品之一。北极一直是一片神秘莫测的广袤之地。美国政府别出心裁,提出拍卖这个地区;《从地球到月球》的主人公、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主任巴比康最终成交。俱乐部秘书马斯顿是天才的数学家。他通过有力的科学论证和复杂的数学公式,企图改变地球轴线从而改变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规律,以开发北极极为丰富的地下资源。世人担心此举将会把大海抛出天然的海底盆地,以致人类无法生存。于是警方囚禁了马斯顿,但巴比康及其伙伴却失踪了。此刻巴比康已带领了数万名工人来到乞里马扎罗山下实施他们的计划。在计划中的那天,巴比康一声令一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然而……
  • 邪王恶妃

    邪王恶妃

    上辈子徐归云是个知书达理、贤淑良德的大家闺秀,心甘情愿的做着最爱的男人身后的女人。可当他登上高位时,却心狠手辣的反身把她逼上死路。意外重生,作为一个‘弱女子’,徐归云表示十分厌恶这个称呼,去他娘的知书达理、贤良淑德,谁都别给我下套,再算计我,掘你祖宗八代的坟,断你的子孙后代的根。什么?我恶毒?这话听着怎么那么顺耳呢?徐归云决定了,从今往后就认准恶毒这条路了,谁都别阻止她向恶毒狂奔的脚步,要不然,哼哼……
  • 熙然归来

    熙然归来

    盛启正父亲因车祸去世。警方的调查结果实在差强人意,他不得已退役回家,自己去调查父亲去世的真相。不料自己也遭遇重重意外,甚至是死亡威胁。在艰难时刻,有一个女子陆熙走进了他的生活。谁是害死父亲的真凶,谁是阻止自己调查的幕后人士,随着真相的层层剥离,眼前的人都渐渐显露出来他们的本来面目,而眼前的这个陆熙,她到底又是谁?盛启正很苦恼,他不得不每天对着陆熙发起灵魂追问: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干什么?
  • 我的流氓总裁:风花不是雪月

    我的流氓总裁:风花不是雪月

    这首歌如此动听,动听到我不忍心听第二遍;你是如此美丽,美丽到我不忍心多看你一眼;这个故事如此无聊,无聊到一想起就泪流满面。……极品妖孽——闻箫来到灵狐镇,以痞子的节奏,成就一个个啼笑皆非、鸡飞狗跳的趣事。由此,寂静的小镇开始剧变!可又有谁知道,这恬静、爆笑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一连串的卑鄙无耻和混蛋加三级……他的手炙热,如火一般在她水一般的肌肤上游走。朦胧中的两个影子如梦如幻,从指尖到舌尖,从那里到这里,从上到下……水珠滑落、四溅,流过……
  • 无灭星王

    无灭星王

    浩瀚宇宙之中,星辰闪耀,万千的星辰按照各自的运行轨迹在日复一年的运行着。据说,每一颗星辰,也都是具有生命的,他们就是星星的魂魄,就是星魂。每一颗星魂,都是对应着世上的一个人。只要是这个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星魂,成为星主,就能够获得永恒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寿元。更重要的是,一旦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星魂,便可以驰骋浩瀚宇宙,化身无灭之王。所以,人类世界,从来就没有间断地在寻找自己的星魂。且看江无涯驰骋星空,笑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