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400000025

第25章 明朝的衰亡

历代封建王朝都有一个兴盛、衰亡的轨迹,明朝也不例外。同此前的王朝相比,末期的大明王朝除了有宦官乱政。农民起义等“内忧”之外,还有了“外患”——倭寇。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扩张,而我们的“天朝大国”却遵从闭关锁国的教诲,为日后备受列强欺凌埋下伏笔。

明太祖朱元璋由一个放牛娃、寺庙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因此,他一登上皇位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濂等人做太子的老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在公元1392年,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问题,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在10年前就夭折了,因此朱标的次子朱允便成为继承人的首选,然而朱允儒雅仁柔,朱元璋担心他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朱元璋也曾考虑过皇四子燕王朱棣。

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朱元璋就和几个心腹大臣商量立燕王的可行性,然而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立燕王,置二、三皇子于何地?再说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不必担心。”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立朱允为皇太孙,他病逝后,遗诏命皇太孙朱允即位。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于是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改年号为建文。这位皇太孙登基伊始就着手进行变革。在这之前,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也很清明朝的衰亡明。可由于朱元璋生性多疑,政治气氛非常沉重,大臣们人人自危。建文帝清醒地看到了这种局面,便着手改革,改变了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多为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渐渐敢于表达自己对朝政的意见,他们对建文帝也都忠心耿耿,以至于后来朱棣夺位时,有一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同时,建文帝处理国事以宽大为怀,即位仅一个多月,就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使早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此举获得了广泛的称誉。然而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使他趋于理想化,这导致他最后败在朱棣的强势之下。

当时藩王的权势很重,藩王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三千,多则数万,尤其是北方边防的几名藩王,都各自拥有很强的兵力。藩王拥兵自重、各自盘踞一方的形势成为建文帝的心头大患,他知道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以朱棣为首的叔叔辈藩王挟重兵对自己虎视眈眈。不久以后,建文帝就依赖齐泰、黄子澄等人将削藩付诸实际行动。首先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他抓捕回京,流放到了云南,随后又先后废掉了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最后将目标直指向燕王朱棣。但是在削藩的问题上,朝臣有着不同的意见,在具体削藩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建文帝没能果断把矛头对准朱棣,而是采取了一种实际上打草惊蛇的策略,使得燕王朱棣有了准备,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的游说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拉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就是削平祸乱的意思。四年后,朱棣攻下南京,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建文帝下落不明,成为历史疑案,史学家对此各持一说,尚无定论。燕王称帝以后,宣布革除建文年号,因此,在正史上找不到建文朝的有关内容。

燕王朱棣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大明江山后,改年号为“永乐”,是为明成祖。

朱棣是继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还在位时,朱棣就曾率军征讨蒙古乃儿不花,大获全胜,从此声名大振。朱棣是位马上天子,因武功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夺皇位,因武功而拓疆土,最后也死于行军的途中,他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堪比汉、唐。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迁都北京,尊儒纳士,他雄心勃勃,想要将中国古代的典籍尽量收集齐全,在永乐元年,下诏编纂一部类书。由大才子解缙总体负责,率人在文渊阁开馆修书,前后参与者接近3000人。朱棣要求他们不要怕繁琐,尽量收罗尽量全的书籍,三年后,解缙、姚广孝等人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朱棣很高兴,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令人惋惜的是,这部书后来几经战火,如今残存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只是偶尔在一些拍卖会上才能发现它的踪影。

此外,朱棣还曾经多次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郑和也不负所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唯一的中国人。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书上说有两个:一是寻找建文帝的踪迹;二是向海外诸国显示大明王朝的繁荣和富强。郑和从永乐三年起,七次出使西洋,到达过今天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六甲、马来西亚、印度、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过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

明成祖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炽即位,朱棣之所以传位给才能平平的朱高炽,和他钟爱皇太孙朱瞻基有很大的关系。祖父朱棣和祖母徐氏非常钟爱这个皇孙,朱瞻基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在祖父朱棣的精心培育下,文韬武略、熟悉政务,仁宗朱高炽病逝后,宣宗朱瞻基即位。明宣宗是个守成的君主,他继承祖业,发愤图强,励精图治,让大明帝国在自己手中平稳地向前发展。在明宣宗统治的10年间,平定了汉王的叛乱,安抚了赵王,稳定了国内形势,又任用了一批贤臣能士,政治清明,他推行重农爱民的仁政,最终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天下大治的兴旺局面。

接下来,明朝迎来了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英宗一朝也成了明朝统治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英宗在位期间,蒙古部也先率兵大举进犯,英宗在宦官的唆使下,草率决定亲征,不料明军在土木堡被蒙古军击败,50万大军伤亡过半,王公大臣们死伤的很多,连英宗自己也被也先掳去,成了阶下囚。也先认为他奇货可居,开始时对他颇为尊重,想要以此要挟大明朝廷,可是明朝这边在英宗被俘后,由大臣于谦等人拥立了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史称景帝或代宗。这一下,英宗也没有用了,也先因此打算把英宗送回去,可是景帝对于英宗的南归却并不积极,右都御史杨善等人请命出使,景帝所给的敕书上也只是有关一些议和的内容,一个字也不提迎复英宗的事,更没有给金帛等赏赐的礼物,杨善等只好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准备了些礼物,才使英宗得以平安南归。英宗回来后,景帝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于是英宗只好自愿禅让皇位,才缓和了局面,随后英宗就被送入了南宫,开始了他死前长达7年的幽禁生活。

土木堡之败,是明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英宗一生除了这次大败,还做了个贡献就是废除了殉葬的制度。当初明太祖死的时候,曾下令让许多宫人陪葬,自此之后,成祖、仁宗、宣宗、代宗等去世后也都以宫妃殉葬,到了英宗时,觉得这个制度太残酷了,于是临终前遗诏停止殉葬。此后,明代的各个帝也都遵从了这个遗诏,不再以宫妃殉葬。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明朝经历了几个皇帝,或者荒淫无道,或者一心炼丹,或者无故夭折。在严嵩这样的大奸臣和魏忠贤那样的大宦官的专政之后,明朝基业渐渐被掏空了。

到了明世宗时,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些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市。而沿海的官吏和士兵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倭寇的侵略越来越严重,明世宗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了一个荒唐透顶的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了赵文华的鬼话,派他到浙江去祷告,可是倭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去抵抗情况才有好转,但是俞大猷不久就被赵文华陷害坐了牢。沿海的防务压根儿没人指挥,直到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了浙江,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个局面。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到了浙江以后,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的命令,马上就有很多吃够倭寇苦头的农民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方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就发展到了四千多人。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士兵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特别强。打了几次胜仗之后,“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九战九捷。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待不住了,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好投降了。

从此以后,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就不敢再侵犯浙江一带,于是他们就改为骚扰福建沿海,一路倭寇从温州往南,占据了宁德;而另一路倭寇从广东往北,盘踞在牛田。两路倭寇互相声援,声势浩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援救。于是戚继光带着新军赶到宁德,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此地四面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里扎了大营盘踞,当地明军不敢去攻打他们。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得知那条水道既不宽,又不深。于是趁当天晚上落潮的时候,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然后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堆在一起,居然铺出了一条路来。戚家军的士兵们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倭寇的大营,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二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戚家军攻下横屿后,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这命令很快就传到倭寇那里。牛田的倭寇以为戚家军真的暂时停止进攻,防备就松懈了下来。不料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总攻击,倭寇毫无准备,匆促应战,禁不住戚家军的猛攻猛冲,节节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了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敌人六十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开进了兴化城,城里的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了。老百姓兴高采烈,纷纷杀牛杀羊,到军营来慰劳。

第二年,倭寇不甘心,又来侵犯福建,攻下了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联手领兵,大败倭寇,收复了兴化。公元1565年,俞、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横行几十年的倭寇终于被基本消灭了。而戚继光也因为抗倭的英雄事迹流芳千古。

到了明神宗后期,以顾宪成为首的一批文人在讲学的时候,常常议论朝政,批评一些当政的大臣,他们被称为东林党人,且名声越来越大。明熹宗刚即位的时候,一些支持东林党的大臣掌了权,其中最有名望的是杨涟和左光斗。左光斗和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但明熹宗是个昏庸透顶的人,他宠信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陷害忠良。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靠了魏忠贤,他们狼狈为奸,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阉党勾结起来攻击杨涟、左光斗,罗织罪状,把他们打进大牢,严刑逼供。

左光斗在牢里,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始终不肯屈服。他的学生史可法听说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就向狱卒苦苦哀求,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狱卒终于被感动了,偷偷给了史可法一个探监的机会。当史可法找到左光斗时,只见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经被烧得辨认不清,左腿腐烂得露出了骨头。史可法走近前去,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断地抽泣。左光斗满脸是伤,睁不开眼,听出是史可法来了,就举起手,用尽力气拨开眼皮,露出了愤怒的眼光,骂道:“蠢材!你来干什么!国家的事糟到这步田地,我已经完了,你不顾死活地跑进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将来的事靠谁来做?”史可法还是不肯走,于是左光斗摸起身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史可法这才不敢再说话,只好忍住悲痛,从牢里退了出来。过了几天,左光斗和杨涟等人终于被魏忠贤杀害了。史可法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是铁石铸成的啊!”

那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自己的官员和自己的亲信统统提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他出门的时候,排场跟皇帝一模一样,但是魏忠贤不是皇帝,不能叫他“万岁”,于是官员们就把魏忠贤称作“九千岁”。

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是阉党和迎合阉党的官员,正直的官员不愿意跟他们同流合污,有的辞了职,有的被他们杀害了。其中有个官员名叫周顺昌,他看不惯阉党的横行,就请了长假回苏州闲居,后来魏忠贤又一次大捕东林党人,当士兵押解了一个东林党官员路过苏州时,周顺昌替他摆酒席送行,在宴席上大骂魏忠贤。押送的兵士报告了魏忠贤,魏忠贤大怒,命人到苏州捉拿周顺昌。东厂到苏州抓人的消息一传开,就惊动了苏州百姓,大家都同情周顺昌。所以东厂士兵到苏州的那天,苏州成千上万的百姓拥上街头,声援周顺昌。群众声势浩大,向领头的毛一鹭和士兵冲过去,声音像山崩地裂一样,这些平日仗势欺人的士兵吓得东奔西窜,被愤怒的群众追上去揪住,劈头盖脸地痛打。毛一鹭吓得钻到臭气熏天的粪坑角落里,直到市民群众散去,才被随从们拖了出来。

东厂士兵逃了回去,魏忠贤哪肯罢休,于是命令毛一鹭带兵到苏州镇压,把那天带领百姓暴动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抓进监牢,定了死罪。当五个人被押到刑场就义的时候,他们神色自若,大骂魏忠贤是祸国殃民的奸臣。他们牺牲之后,当地百姓把他们安葬在虎丘东边的山塘上,立了墓碑,碑上写着“五人之墓”,这五人直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尊敬和爱戴。

关内的明王朝被几个奸臣搞得乌烟瘴气,而关外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却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后金,然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了势力。到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决定起兵伐明。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明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结果在半路上就被后金军队打垮了。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率领,进攻赫图阿拉。可是四路明军遭遇努尔哈赤勇猛的队伍,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而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官武将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元气大伤,后金步步逼近,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了沈阳,称为盛京,从此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明王朝终于开始重视后金了,在萨尔浒大战以后,便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魏忠贤等因为向熊廷弼敲诈勒索不成,就诬陷他贪污军饷,没多久就被处死了。杀了熊廷弼之后,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分管军事的主事袁崇焕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了一番,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就能负责守住辽东。”一帮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一听袁崇焕自告奋勇,就马上同意了,于是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后,装备了各种火器和火炮。由于袁崇焕军法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便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而正当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派了他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在袁崇焕的坚决反对下,高第只好答应让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由于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的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竟然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这种情况,认为明军容易对付,不久后就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袁崇焕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并且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在这紧急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袁崇焕亲自登上城楼望台,监视着后金军的行动,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时,就马上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兵。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后,气极攻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去世了,遗命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却仍被袁崇焕挡在宁远,宁远城久攻不下,皇太极只好退兵。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思宗,也叫崇祯帝。崇祯帝早就知道魏忠贤作恶多端,因此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了凤阳。魏忠贤自己知道罪大恶极,就自杀了。崇祯帝惩办了阉党,又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了反。他很想振兴明朝,就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而且赐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回到宁远,选拔将领,整顿队伍,士气振奋。皇太极不肯罢休,知道只有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就决定改变进兵路线,忽然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绕到河北,直扑向明朝的京城北京,一直来到了北京郊外。这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急急忙忙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才到北京,没来得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就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这时,皇太极却使出了一条计策。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原来,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关在金营里。

有天晚上,皇太极故意派人在营帐外面说话,说皇太极和袁崇焕已经密谋好了要里应外合共同攻打北京。说了这番话后,又让那个太监逃了出去,赶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后信以为真,又气又怕,马上命令袁崇焕进宫,袁崇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结果被崇祯帝喝令锦衣卫捆绑了起来,押进大牢。崇祯不听大臣的劝告,于第二年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见反间计成功的除掉了他进攻北京的最大障碍,便退回了盛京,继续扩大势力,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叫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同类推荐
  • 一品军候

    一品军候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看着繁华的大唐,谢安突然有了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若是让大唐一统天下,该是何等场景?
  • 三国之江东才子

    三国之江东才子

    我,葛玄一,穿越人士,生于江东,顺带一提,葛玄是我奶奶,可是即便我长得帅,我也不想吃软饭!我努力修习道法之道,看我如何在这娘化乱世中,叱咤风云!
  • 宋家的那些事

    宋家的那些事

    且看他如何力挽狂澜,一统天下,众叛亲离。
  • 中国赫哲族

    中国赫哲族

    本书围绕赫哲族文化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纵横式的叙述了赫哲族的历史、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具体、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赫哲族有史以来的文化生活,是一部反映赫哲族的翔实而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之四国志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之四国志

    本书根据真实历史,加上民间野史和合理想象,向读者全新讲述我国最为脍炙人口的三国时期。旷世奇才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原著中被罗贯中老先生一笔带过的太平要术究竟是怎样一部奇书?
热门推荐
  • 我的冒险日记

    我的冒险日记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了,或许下一次我就会彻底的长眠,我会在我活着时记录我的神奇经历,并将其传承下去,那些禁忌的知识,古老的传说,被遮掩的真相,我们应当对其保持缄默,但不该一无所知。沉没的拉莱耶,遥远的卡尔寇沙,沉睡的克苏鲁侯汝入梦。
  • 名侦探罗诚

    名侦探罗诚

    一位梦想成为侦探的高中生,在一次凶杀案之后,正式进入了侦探的行列,无论是什么案件,都没有完美的手法。缺少的只是发现,犯案手法的眼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奇女侠》与哲学

    《神奇女侠》与哲学

    神奇女侠既是性感尤物又是超级英雄,还是位全能的人类,有时甚至是神明,她引人入胜又极为模棱两可。第二次世界大战高峰时,她代表着女权主义楷模,而后又成为第一位领衔DC票房大片的女主角。她体现了世间的规范、价值与社会体系,又向其宣战。她彰显了人们的理想,同对又对这些理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严峻的挑战。本书汇集哲学家和学者,协力探讨受人爱戴的亚马逊公主的迷人面向,同时也揭示出人们对自身的深刻哲学见解。探讨的主题包括:身世起源故事与身份认同、宣传与艺术、利他主义与关怀伦理、超人主义的亚马逊人、情色描绘与漫画小说、创造女英雄的过程、主宰、关系、杀戮与酷刑的伦理等。
  • 与你相恋一生

    与你相恋一生

    从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到争吵冷漠分离陌路,最后后悔,反思穷追原谅复合。一路走来,见证了彼此真心,也相互成就了彼此的天真。爱是什么?你在闹,我在笑。你不离,我不弃。你转身,我都在。一个爱你如命的人,你又怎么忍心让对方赌输呢?“老婆,我一定不会让你输!”“老公,我一定不会让你输!”某一瞬间,两人所思所想所念,几乎神同步。
  • 2007年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

    2007年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

    本书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青春文学。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这是我国2007年度最具代表性的青春文学。反映了2007年度我国青春文学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假婚真爱:帝少追爱100天

    假婚真爱:帝少追爱100天

    一次意外的醉酒,她落入了他的魔爪。他将她逼到角落处,森森冷笑。她推他,“朋友妻不可欺。”他邪魅地笑,冰冷的指腹在她的唇上暧昧地摩挲,“是你先欺上了我的身,游戏由你开启,却不能由你结束。吻我。如果味道不错,至少今天,你是安全的。”
  • 请认真的开始冒险好吗

    请认真的开始冒险好吗

    某时,只要死者大脑未被破坏就可以通过特殊的机器转化信号让死者进入虚拟世界“重生”。原本只是普通模拟生活的平静和谐的虚拟程序突然开始了一次重大更新,更新后虚拟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功能更加丰富……就像……就像在玩一款游戏!?主角的冒险之旅由此展开。与奇奇怪怪的冒险者结交组队,共同探索发展无限可能的虚拟世界。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火影忍者之雷君

    火影忍者之雷君

    腹黑·孤僻的高中生邓泽宇因为一本书意外来到火影世界,然而他凭着神眼,纵横忍界,幻瞳大陆,神界~~~混沌初开三大神眸,雷霆查克拉修炼法,紫霄之雷,孤独外表下渴望家庭温暖的心~~~这不是一本扮猪吃老虎的小说,也不是一本色情暴力的小说。三大神眸,天罚之眼,涅槃之眸,弥天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