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中原风云变幻,王朝更迭。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明朝和农民起义军所建立的“大顺王朝”相继灭亡。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16年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明王朝,却在进京之后居功自傲,贪图安逸,短短43天就被赶出京城,非常醒目地昭示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规律。
公元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老百姓没粮吃,连草根树皮也被掘光了,有的人甚至开始吃山上的泥土,但是地方官吏照样催租逼税,终于导致农民起义在陕西的爆发。一个叫李自成的人,领导的一支农民队伍渐渐成长起来。李自成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候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父亲去世,家境穷困,李自成就到驿站里当马夫。后来因为替农民还债的事情,李自成得罪了地主,于是他率众杀了金县当地的军官,带着几十个士兵一起投奔了当时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当了一名头领。
不料后来王左挂禁不住明朝高官厚禄的诱惑,投降了,李自成不肯和他一起投降,就另外寻找起义的队伍,他打听到高迎祥领导了一支队伍起义,自称“闯王”,就决心投奔高迎祥。高迎祥见到李自成带兵来投奔,十分高兴,让他做了将官,大家把他叫做闯将。没多久,高迎祥的部队和别的起义军联合起来,转战山西、河北等五个省,声势越来越大。官军到处围剿起义军,结果都失败了。
不久,按照李自成的计划,高迎祥和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一路凯歌,势如破竹,打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凤阳自从明太祖死后,就成为了明朝的中都,农民军出击凤阳,狠狠地打击了明王朝的气焰。起义军把皇帝的祖坟和朱元璋做过和尚的皇觉寺一把火烧了,消息传来,震动了大明朝野,崇祯帝听到这消息,又急又气,下令处死了凤阳巡抚,可是也挽回不了什么。
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带兵回到陕西,来回打击官军,崇祯帝和地方大臣都把高迎祥的队伍看成眼中钉。终于有一次,高迎祥中了明军的埋伏,一场激战后,高迎祥被捕牺牲了。李自成带领剩下的队伍杀了出来,大家一致认为闯将李自成是高迎祥最信任的将领,加上他本人武艺高强,就拥戴他接替高迎祥做了闯王。从此以后,李闯王的名声就在远近传开了,几次胜利后,闯王的名头越来越大。这引起明王朝的害怕和仇恨,崇祯帝命令总督洪承畴和巡抚孙传庭专门围剿李自成,致使李自成的处境越来越困难。李自成不愧为起义军的将领,他足智多谋,多次带领军队冲破官军的包围圈,活跃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打击官军。闯王号称仁义之师,一路上不杀不掠。有人编了童谣教小孩子们唱:“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还有“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为了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老百姓共同推翻明王朝,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五年不征”、“平买平卖”等口号,同时实行“劫富济贫”的政策,勒令那些锦衣玉食的大官僚和大地主交出粮食和财物,然后把没收的粮、钱分给穷苦的百姓,每到一处,闯王军队就打开官府的粮食、金库,开仓放赈,救济饥民,这些措施赢得了农民的欢迎和爱戴。李自成还多次强调起义军将士不得掳掠;不得私藏金银;所过城邑不得进驻民房宿营,一律用单布帐篷露宿;行军作战时,不准军马践踏田地庄稼等。
农民们对闯王的军队非常爱戴,总是尽力帮他们的忙。传说有一天,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军要打过黄河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尚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白了很多。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说:“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河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闯王很纳闷,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百姓打天下,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了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非常感动,于是对着黄河水发誓说:“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由于农民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因此起义军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撼着明王朝。
公元1638年,李自成从甘肃转移到陕西,准备打出潼关去。洪承畴、孙传庭事先探听得知起义军的动向,引诱李自成进入他们的包围圈,李自成中了敌人的计,起义军经过几天几夜的搏斗,几万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队伍被打散了,李自成暂时躲蔽了起来。
公元1644年,李自成重新纠集人马,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顺。接着,他亲自率领一百万起义将士,渡过黄河,分兵两路进攻北京。李闯王带领大军从保定开过来,屯驻在康庄、榆林堡一带,准备从八达岭边关攻打北京城。闯王的军队就地搭起了帐棚,烧锅做饭。周边的老百姓听说闯王要进京了,都纷纷来送粮、送肉。闯王心里很是高兴,可是攻打八达岭关城的时候遇到了明军顽固抵抗,总是攻不下来,闯王只好调转马头暂时退兵。这时忽然有人报信,说石峡还有一条通往京城的路,闯王大喜,便率兵改道石峡。石峡的守将叫唐通,还有一个太监监军叫杜之秩,他们听说李自成要攻石峡,便赶忙严加戒备。李自成的大军连夜冲上了石峡西梁,架上大炮,几炮就把石峡城轰塌了。守城的官兵们死的死,伤的伤,没死的也都缩在屋里不敢出来。守将唐通和太监杜之秩知道自己的力量抵挡不了闯王,抵抗下去也只有一死,两人见大明朝大势已去,就商量了一下,递出了降书,投降了闯王。闯王休整了一下军队,便又继续向前了。这次李自成一路小心,步步为营,两路大军势如破竹,于这年三月会师北京城,城外驻守的明军三大营全部投降。起义军猛攻北京城,第二天晚上,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不忍心亲眼看到城破人亡,于是登上煤山,在寿皇亭边的一棵槐树上吊自杀了。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王朝,至此宣告灭亡。
崇祯皇帝在明朝后期的君主中,是一个颇有见地的年轻君主,他有心要励精图治,改良政治,可是晚明时朝廷的腐败和堕落已经是那样深重,而崇祯本人又缺少一个力挽狂澜的君主的气魄和能力。面对一个千疮百夷的大明,崇祯已经无力回天,只得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一切。
崇祯死后,明朝廷大乱,大顺起义军没多久就攻破了北京,大将刘宗敏首先率领队伍进城,接着,大顺王李自成头戴笠帽,身穿青布衣,跨着骏马,进了紫禁城。北京的百姓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欢迎起义军。大顺政权一面出榜安民,叫大家安居乐业,一面严惩明王朝的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农民大为欢喜,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李自成一进入北京,就入住紫禁城,还封了几个美女为妃,忙着筹备登极大典,同时准备开科选士,招揽门生。没多久,起义军军纪涣散,各大将领都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将军刘宗敏搜刮赃款,整天到处烧杀抢掠。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
有个大官叫吴襄,也被刘宗敏抄了家产,吴襄的儿子吴三桂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手下还有几十万大军,李自成希望招降吴三桂,解除大顺政权的一个强大威胁,于是就叫吴襄给他儿子写信,劝说他向起义军投降。吴三桂原本是明朝派到关外抵抗清军的将领,驻扎在宁远一带。起义军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接连下令要吴三桂带兵进关,对付起义军。而等吴三桂赶到山海关时,北京已被起义军攻破。过了几天,吴三桂收到了吴襄的劝降信,他犹豫不决,打算看看情况再说,不料没多久,就传来消息说他父亲吴襄被抓,家产也被抄没,接着又听说他最宠爱的歌姬陈圆圆被起义军抓走了。这一下,吴三桂怒气冲天,拿起刀一下子砍断了桌子,大声喝道:“大丈夫生在天地间,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妻子,活着做什么呢?”立刻下令让士兵退回山海关,并且要将士们一律换上白盔白甲,打起了给死去的崇祯帝报仇的旗号。这就是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投降后,决定亲自带二十多万大军,进攻山海关。吴三桂于是派人飞马出关,请求清朝帮助他镇压起义军。那时清朝正由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接到吴三桂的信后,觉得是个大好机会,就立刻亲自带着十几万清兵,赶到了山海关下,吴三桂把多尔衮请进关里,大摆酒宴,订立了同盟。
李自成不知道吴三桂有清兵支援,将大军开到山海关边,骑着马亲自指挥战斗。和吴三桂一阵激战之后,清兵忽然冲了出来,李自成发现清兵已经进关时,再想稳住阵脚进行反击,已经来不及了,多尔衮和吴三桂的队伍里外夹击,起义军遭到重创。
李自成于是带领起义军回到北京,这时他的兵力已经大大削弱。回北京后,李自成在皇宫大殿里举行了即位典礼,接受官员的朝见,即位第二天,李自成就率领起义军离开了北京,向西安老家撤退,在临行前,放火烧了紫禁城。
在李自成离开北京的第三天,多尔衮就带领着清兵开进了北京城。公元1644年,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定都北京。
第二年,清军分兵两路,一路由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领,一路由多铎和孔有德率领,进军西安攻打李自成,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在潼关抗击清军,经过激烈战斗后,被迫放弃了西安,向襄阳转移,一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之际,又受牛金星的挑拨,杀了曾和他共患难,一路上为他出谋划策的大将李岩。不久,军师宋献策、大将刘宗敏同李自成分道扬镳。由于用人不善、队伍内部分裂,李自成的大军丧失了战斗力。几个月后,农民军在九宫山遭到了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李自成战败而亡。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失败了,十六年的艰苦征战,结果建立政权不到一年就匆匆灭亡,其间的原因到底何在,值得人们探究。李自成的大顺朝之所以覆亡,正如史学家们总结的那样,根本的原因是失去了民心,正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中国最古朴的政治格言。李自成农民军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最后却因为脱离群众而失败了,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