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7700000015

第15章 我专门负责幺蛾子--反意志力(1)

道德优越感是人的错觉和本能需求

如果你读过希特勒的遗书,你会发现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好人"--受尽委屈、悲天悯人、匡扶正义、英雄末路、死得其所、荡气回肠、正气长存……反正,都是好词儿。所以我说,道德优越感是人的本能,人必须觉得自己很正义、很有道德,人不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人必须拥有充分的理由,维持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如何做到呢?第一个心理策略叫作"选择性逻辑"。人会不断寻找原因,并挑选其中对道德有利的条款作为原因,选择性地忽略掉不利于道德的原因,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比如《美国恐怖故事》里一个连环杀手解释道:"我爱她们,她们太纯洁了,而世界是肮脏的,我必须让她们在纯洁受到污染之前离开这个肮脏的世界。"

道德优越感是一种本能,所以希特勒会先做出行为,然后去找论据来解释为什么这个行为是对的。不单是希特勒,人性都是这样的。通过对大脑的脑电波记录,科学家发现:我们会先做出某行为的决定,然后才去找原因来解释这个行为;行为的脑电波,总是比原因分析的脑电波早到。

第二个心理策略叫作"象征性自虐"。坏人们认为自己做的某些事是错的,为了保持罪恶感和道德感之间的平衡,会严厉地惩罚自己,让自己在道德感方面有些盈余。比如,有这么一个连环杀手,每杀一个人就烧掉一幅画--一幅他画的自认为是世界珍品的画,一边烧一边心疼地掉眼泪,以达到自己内心的善恶平衡,最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正义的人,一个赏罚分明、十分公平的人。

道德优越感是一种错觉,自己对自己做善恶的衡量,不可能是客观的。对于这个杀手来说,他认为一条生命的价值等于甚至小于一幅画。想象力丰富的意识,总是为自己的善恶持一杆秤,但是这杆秤只能在他自己的判断标准里成立。

这些荒唐的逻辑和自控力有什么关系吗?有的,失控的人也像希特勒和连环杀手一样在维持自己的美德账户,而且逻辑也非常相似。

美德账户:为什么圣地的犯罪率世界最高

如何充值和消费

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堪称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地方之一,但现在已经成了小偷们的天堂。

梵蒂冈每年要迎来数百万的旅游者,但这个国家只有五百二十七名以牧师为主的人口,因此从统计学上来说,梵蒂冈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梵蒂冈只有零点四四平方千米,虽说是国家,但实际面积比一个村子还小。首席检察官皮卡迪2012年年底向教皇提交了一份年度报告。报告上说,犯罪率正呈上升趋势,2012年教皇的刑事法庭处理了二百三十九起案件,创下了历史纪录。其中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馆是众所周知的抢包者和扒手集中的地方,也有一些侵吞财产以及暴力侵犯警察和梵蒂冈官员的案例。在复活节和圣诞节午夜的弥撒之后,清扫街道的人往往可以发现几十个被小偷拿走现金之后扔掉的钱包和提包。上一次在梵蒂冈发生的严重犯罪是1998年教皇保镖谋杀案,当时教皇的一名瑞士保镖谋杀了他的上司和上司的妻子后开枪自杀。

在宗教的核心地,犯罪率却是世界最高的,这很讽刺,也很正常。人们在维持着一个美德账户,用以维持内心的平衡。这个账户里的资金就是美德,可以用来购买堕落而不受惩罚。如果人已经身处上帝的荣光之下,账户里必然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美德资金,所以消费一点儿也就没关系了。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同样也有这个悖论。武士敬佛却嗜杀,杀一个人就必须去寺庙忏悔一阵子。这个逻辑表明:反正忏悔了就可以了,走出寺庙就可以杀人了,因为我已经忏悔过了。

这个美德账户里存储资金的目的,就是用来购买错误的行为,积攒的美德资金会批准人们做错事而没有负罪感。因此,坚持两小时不刷微博,两个小时后接着刷三个小时;戒烟一天后,抽烟量翻倍;节食一段时间后,奖励自己一大堆食物;已经坚持跑步一周了,就可以休息两周了;看中一件衣服,还价还了三百元,但比计划多花了五百元;看了一下自己的美德账户,一个声音就会响起来:恭喜恭喜,可以花一点儿了……于是,所有的目标都功亏一篑,而且反弹得厉害。

明天会做的美德补偿,也可以给美德账户充值。比如:想到明天自己会有多后悔,想到明天会做得非常好,或者下定决心"明天就改",都能够给美德账号注入新的资金。于是现在就可以挥霍了。明天就戒烟、明天就减肥、明天就开始做计划、明天就开始锻炼……这些明天会做的美德补偿,都可以给美德账户充值,以抵消现在的负疚感。账户持有人也就会一边下定决心戒烟,一边抽得更厉害了。

在所有的美德行为补偿中,最奇特的要数先给美德账户充值再消费的了。比如,一个武士还不知道自己会杀几个人,就先去找法师做三场超度,积攒可以杀三个人的美德力量;一个小偷不知道自己会犯多大的错,就先去找神父赦免自己的罪,然后再去犯罪。某国内反伪斗士经常骂别人抄袭,结果最近被爆料说他也抄了很多东西,国内国外的无所不抄,而他每骂一次别人抄袭,自己就会抄得更多,这和小偷先去找牧师赦免罪后再去犯罪如出一辙;某些贪官总是先大骂贪腐,然后自己再去犯罪,仿佛只有骂过贪腐之后,才有足够的美德力量来抵消下次贪腐时的负罪感。

当委屈成为美德资本

惩罚和指责可以为美德账户充值。被老爸老妈指责"不好好读书,天天玩游戏"时,小学生的美德账户就有了盈余,可以不看书,可以玩更长时间的游戏了。有个微博段子是这样的:"小明上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们说:"在床上撒尿的话,第一次罚款三元,第二次五元,第三次十元。"只见小明大声问道:"老师,包月多少钱?有没有VIP年卡服务?""惩罚和指责都可以为美德账户充值,只要有了惩罚和指责,就可以犯错了,不会有罪恶感,不会有账户欠费。

过去受的苦也可以为美德账户充值。我还记得一个贪官落马之后,人们发现,他出身贫寒、奋发图强,名牌大学毕业,没有背景,是一步一个脚印凭着自己对老百姓的功绩上位的。那么,到底为什么他堕落了?他的解释很简单:我小时候受过很多苦,总觉得亏欠了自己。

在所有的美德账户充值中,最经常用到的要数自责了。"备受煎熬"是个好词,一方面印证情绪是一种能量,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美德账户不至于亏空。

把自己放在美德账户里衡量,账户一旦有盈余,就会用没有负疚感的堕落来补偿。不必引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实验,只需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化就知道了。当我们想到美德,以及对的、好的东西,"必须那样做""必须不那样做"的时候,我们的眼部肌肉和面部表情,都能够透露出我们多么不情愿。因此,有了美德积累,人总要做些错事才行,而像卖场的卫生纸和大米这样的日常用品,永远不会激发败家子的欲望,因为这些东西无论什么时候买,显然都是对的。

美德=痛苦=反意志力

弗洛伊德解释这个怪圈时说,人性中同时有求生和求死的两种欲望。反意志力就是自我毁灭的力量,它不仅自毁,还要摧毁环境和世界,将一切化成劫后灰烬,这似乎说,既然自己会毁灭,就拉着整个世界陪葬吧。

《圣经》的研究材料对反意志力是这样解释的:亚当和夏娃本来是天使,偷吃了禁果要被贬到地上,但是他们的灵魂太过轻灵,沉不下去。上帝苦思冥想,就给他们每人装了一个沉甸甸的反意志力,以便让亚当和夏娃的子孙明白,他们一辈子都要积累美德资本,不能有脾气,不能有反意志力,因为他们天生有罪,美德账户永远都不可能满,受多少苦都填不满,所以就尽量受苦吧。想回到天堂吗?那只有靠积攒美德资金才能购买回天堂的车票。所以,虔诚信奉基督的原罪说的人,就没有反意志力,自控起来很方便。但是对于那些不信教的无神论者来说,陷入美德账户,又没有神来搭救,又该如何是好?

这就要说到底是什么激起了反意志力。弗洛伊德说:人们做任何事情,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避开痛苦。自由意志(按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快乐的,不自由的美德(按美德标准,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是痛苦的,所以凡是美德便会激起反意志力。公式如下:

自由意志=快乐

美德=不自由=痛苦=反意志力

我的几个同学,当时一起考心理学,都是因为自己喜欢,现在参加了工作,大部分却都仿佛失去了对心理学的兴趣,一提起来就头疼。这很怪,但很有逻辑:

给钱=对美德的奖赏,

心理学=美德,

心理学=美德=痛苦=反意志力。

有了这个美德账户的人,都会给自己强加一些美德,也就是那些"应当""必须""有责任"做的事情。美德就是禁欲,禁欲就是痛苦,痛苦就违反快乐原则,所以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归根结底,错就错在有了这个美德账号。一旦陷进美德账号,我们认为它是好的,就会激起反意志力,让所有的努力统统归零。

但是,吸烟、锻炼、酗酒、拖延、发火和这些美德有什么必然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把它们纳入美德账户?它们是"正确的""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对我们有好处的"美德和痛苦吗?不是!这些所谓"正确的""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对我们有好处的"统统都是我们自己强加在吸烟、拖延、情绪失控上的标签,而它们实际上和美德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些标签还包括"克制""毅力""坚持""忍耐""努力""必须""应该""有责任""一定不能""绝对不可以"等。

谁被谁蒙住了眼睛

1959年的一个实验证明了我们是怎么对自己撒谎的。在回顾这项实验前,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情绪脑和理智,谁是老板,谁是被蒙住眼睛的奴隶?因为这个故事里面全都是烟幕弹,所以你不要读得太快,否则很容易被弄晕。

斯坦福大学的弗斯汀格(Festinger)和卡尔史密斯(Carlsmith)教授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并告诉他们,这个实验是课程的一部分,需要两个小时,计两个学分。

当A同学和B同学进入实验室后,教授的助手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真实目的:关于预期愉悦度和实际体验愉悦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助手还告之了两人有关实验的规则:A先做一小时,然后离开;B接着做一个小时。A和B的区别还在于,A在实验开始前不知道实验的测试结果,B应该在做之前就被告知实验的结果。

然后A进入实验室,B在另一间屋子里等着。A同学开始干活儿,很快就发现这活儿很无聊。实验助手叫他做这个做那个,比如把线轴收拾起来,归置到到一个箱子里;把一摞撒在地上的纸屑一张张捡起来并叠好;把一堆零散的钉子整齐地摆放在一块木板旁边……这可是工地上的小工们干的活儿,大学生做起来确实非常枯燥、乏味,还很累人。

一个小时过去了,助手对A表示了感谢,同时告诉A说,很多其他的参与者都发现这些杂活儿非常有趣。A带着一脸迷茫与不解向外走去。突然,实验助手错愕地大叫一声,一脸尴尬地告诉A说,你现在还不能走,B在等着进来做实验,但是负责告诉B实验结果--这活儿很愉悦--的C不知道为什么没来,希望你能够接替C的工作。如果你同意的话,不但会有一美元的奖金,还有学分奖励。A同意了。

看在奖励的份儿上,A很违心地告诉B,B将要做的活儿非常有意思。

在B进去实验之后,助手和A进行了交流,因为做过此实验的其他人都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希望A也同样这么想。

又过了一个小时,B的实验也做完了。助手给了B二十美元的报酬,并要求他去找A交流一下实验内容及感想,且一定要告诉A说:"正因为这些活儿这么无聊,所以才值二十美元啊!"想到自己干了同样的一个小时,结果只得到一美元的A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结果,所有参与实验的A都会坚定地说:"不,那些活儿根本不无聊,而且很有意思啊!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虽然A一开始认为那些工作很无聊,但因为听说所有参与这项实验的人都觉得很有趣,且还能得到奖励,所以告诉了B违背自己良心的话。为了平衡负罪感,A决定让自己真心觉得这些工作是很有意思的;而当被告之B得了二十美元、自己却只得到一美元的报酬时,他就觉得这种负罪感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与B相比,自己所得的利益不过是B的二十分之一而已。所以,A就必须证明自己的美德,并证伪B的感觉:活儿不累,所以赚一美元才正常。

为了支持自己的结论,人们会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当决定和结论已经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故意忘记和自己的结论相矛盾的观点,而展示所有支持自己结论的观点,并迅速地调整自己的价值体系,使自己的行为合法。

这个实验有多方面的启示:

1.?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巧妙的骗术,甚至我们还会自我欺骗--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没有在美德方面有所缺损,我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2.?我们总是先做出一个判断,然后找理由去支撑自己的判断,不惜扭曲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真实感受。

你有没有对自己不诚实过?

其实,美德是自己对自己撒的谎,是给自己设的局。

美德两方对弈的时候,玩的是一个"零和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赢,一个输,如果一方胜算一分,一方输算负一分,那么,美德账户还是可以平衡的。但是,当局者迷。在自控方面,因为你既是这个游戏的参与者,又是裁判,规则由你制定,所以并不公平。

如果陷入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道德怪圈,你就再也出不来了,在这个美德账户里和自己讨价还价,就像在和一个盲人比色彩识别度。所以,要有自控,就必须注销这个美德账户,别动不动就拿好坏对错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如何注销这个道德账户?倒过来看!

正着看:薪水增加了,每小时工作所得的工资增加了,人们就更愿意加班了。

倒着看:薪水增加了,每小时因休息而损失的工资减少了,人们就更愿意加班了。

正着看:一部高档手机,百分之七十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百分之七十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堆工作人员,百分之七十是不专心干活儿的;一座商城里百分之七十的顾客都是来闲逛的;一大堆会议,百分之七十是和自己无关的……

倒着看:Iphone要是没有那些功能,你还会买它吗?高档轿车这多出来的百分之七十的速度,是安全感,一辈子这么长,什么事儿遇不到,遇到一件急事儿,那备用的百分之七十就能救急,使你有了可掌控感和安全感;如果你是公司里剩余的、努力干活的百分之三十中的一员,那么恭喜你,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干出成绩!商场里那些闲逛的人,也许下一次就成了消费群体……

同类推荐
  • 36计交际

    36计交际

    本书从三十六个方面告诉读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交际技巧,以及如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精明的社交高手。
  • 交际经商厚灰学

    交际经商厚灰学

    无论是交际还是经商,历来都有已被大家默认的“灰色”地带,在这里,就是“厚灰学”的用武之地。比如,“人脉即财脉”早就是大家认可的真理了,商场上的生意人谁没几个互相帮衬的朋友?有人说“做生意就是做关系”,这其中的关系不只包括与朋友的关系,还包括与顾客、下属,甚至是与对手的关系。只有与更多的人保持和谐,生意才能财源滚滚。除了和气生财,防范之心也不可无,毕竟商场如战场,虽没有硝烟,却是一样的残酷。
  • “偷懒”是个好习惯

    “偷懒”是个好习惯

    本书介绍了掌控时间和生活的13条法则,内容包括:勤奋的人未必成功、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手脚勤不如头脑勤、做事做在点子上等。
  • 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人生,比乐坛更需要好声音》通过精彩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当下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翘楚、创意精英、实业家、意见领袖,如白岩松、杨澜、李开复、马云、周国平、于丹等人发自肺腑的人生感言进行了解读,把他们对成功和幸福的感悟分享给读者,字字珠玑,从而帮助读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收获智慧,受益一生。
  •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

    本书介绍了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丹佛的商业理念,包括“用别人的钱为自己生崽”、“科学的预见未来”、“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等。
热门推荐
  • 这是没有你的世界

    这是没有你的世界

    这里不是负能量发泄地,是希望被人喜欢的许愿池。
  • 穿成恶毒女配后和男主HE了

    穿成恶毒女配后和男主HE了

    穿书穿到自己小说里?还是恶毒女配?系统任务又是哪串台过来的?被打和撮合男女主二选一,分分钟逼她履行恶毒女配的职责。说好的渣爹,为啥这般殷勤?说好的好人哥,帮理不帮亲,为啥只独宠她?说好的男主霸道腹黑,只爱女主一人,对她是厌恶憎恨呢?“姗姗,来,鱼刺已经挑好了,啊——张嘴!”元姗姗:……“姗姗,站着别动,水坑,别湿了鞋,我抱你。”元姗姗:……说好的霸总呢?哪个渣渣动了她的剧情?
  • 我的男人是狐狸

    我的男人是狐狸

    小城女孩李玫,父死母嫁,借钱开了一个小小的童鞋店,生意一直很平淡。自从有了那只贪吃卖萌带着空间武力值爆表的万年狐狸精做宠物,小店生意蒸蒸日上……可是,这事儿为什么看上去这么诡异呢?
  • 衣恋之首席设计师

    衣恋之首席设计师

    和同处一家公司的老公隐婚两年,许桐一直以为夫妻生活相敬如宾和和美美,却意外发现老公早已出轨。霸气辞职离婚的背后是新工作的尔虞我诈利益纵横,偏偏这个时候余情未了但身份悬殊的初恋也来招惹她。许桐:“我配不上你。”初恋:“我不介意,但我妈可能介意。”某总:“只要我不介意,谁介意都没用。”且看离异女主如何找寻大学时期的职业梦想,完成华丽转身……
  • 一介书生

    一介书生

    一书生尔!....................QQ群:10154060
  • 穿越之归园田居

    穿越之归园田居

    夏君妍穿到一个村中独居又穷的要死的小姑娘身上。好心的大婶对她说,深山中有个猎户需要帮忙腌制些小菜,不如去赚点铜板?于是夏君妍本着不被饿死的念头进山了……但她不知道的是那个猎户阴冷又沉默,快三十的老男人连个媳妇儿也都没有。一句话简介:古代版霸道女总裁和她的忠犬侍卫之间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道之武

    天道之武

    他是杀手世家的天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重生在另一个离奇的世界,生来被父亲抛弃在冷宫,十二岁因为天赋惊人,被敌国强者一剑破了丹田,看他如何挣脱命运的枷锁,站在沧澜大陆的巅峰俯视一切。他们只是普通的政治联姻,却有了真正的爱情。他们又怎样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
  • 倾月恋爱史

    倾月恋爱史

    她,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有着深深爱着的人。他曾经对她承诺过,永不离开。因为,她爱他,所以,她信他。可就在她落魄的时候,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他离开了。本以为会一直存在的爱情,消失了;本以为最值得信任的人,背板了。她还能找到属于她的幸福吗?
  • 时光尚美遇见你

    时光尚美遇见你

    墨梓尘十五年前在林夫人葬礼上失足落水,被一个女孩儿救了,他找了她整整十五年,在好兄弟宫迟泽的引导下找到了林家名义上的大小姐林姜,在一次次危险中将她救出,终于打动了林姜,在林姜检查出怀孕三个月时,墨梓尘的私人秘书带来了一个让他不知所措的消息,当年救他的人查出来了,是林家名义上的二小姐林沫沫,十五年前他答应过那个女孩儿会娶她,林姜笑着对墨梓尘说到:“墨梓尘,原来你爱的一直都是十五年前救你的女孩儿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