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19900000030

第30章 两都巡幸与交通(4)

(3)随行人员。皇帝每年巡幸上都,除了后妃、太子和蒙古诸王外,“则宰执大臣下至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文武百司,扈从惟谨”⑥(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八,《上都御史台殿中司题名记》、《上都翰林国史院题名记》)。总全国政务的中书省,以皇太子兼中书令,下设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政等职,每年只留平章政事、右丞(或左丞)数人居守大都,其余人都跟随皇帝出行上都。至大二年(1309年)时,御史台官员建言:“乘舆北幸,而京师工役正兴,加之岁旱乏食,民愚易惑,所关甚重,乞留一丞相镇京师,后为例。”①(《元史》卷二三,《武宗纪二》)这一建议得到了元武宗的同意。但这只是临时性措施,按照“国朝旧典”,中书右、左丞相必须从行。留守大都的中书省臣,往往每朝皇帝均专任一平章政事负责。以元泰定帝朝为例,泰定元年(1324年)中书省留平章政事兀伯都剌、右丞善僧居守大都,泰定三年(1326年)以平章政事兀伯都剌、察乃、善僧,右丞许师敬、左丞朵朵等留守大都,致和元年(1328年)仍以兀伯都剌和平章伯颜察儿、左丞朵朵等人留守。②(参见《元史》卷二九,《泰定帝纪一》:卷三〇,《泰定帝纪二》:卷三二,《文宗纪一》)负责全国军政的枢密院,除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外,设有知院、同知、枢密副使、佥院等职,“车驾幸上都。旧制:枢府官从行,岁留一员司本院事,汉人不得与”③(《元史》卷一五四,《郑制宜传》)。留守的院官往往是副使或佥院,但其中实际上也有汉人,如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出行上都,以佥院汉人董文忠“留居大都,凡宫御、城门、直舍、徼道、环卫、屯营、禁兵、太府、少府、军器、尚乘等监,皆领焉”④(姚燧:《牧庵集》卷一五,《佥书枢密院事董公神道碑》)。原隶中书省的兵马司,亦隶其掌管。次年(1282年)留守的枢密副使张易也是汉人。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留守的院官则是汉人郑制宜。留守院官掌枢府符印,可以调动军队。至元十九年(1282年)大都发生兵变,杀死留守的中书省臣阿合马、郝祯,就是由留守的张易发兵相助的。⑤(参见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一七,《徽政院使张忠献公神道碑》。《元史》卷一六九,《高觿传》)元泰定帝死后,留守大都的佥院燕铁木儿有权调动军队,所以能策动政变,逮捕留京的中书省臣。枢密院留守官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管监察的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等职,往往留中丞、侍御史数人在大都,其余人亦随行上都。除了这三个中央主要官府外,掌理皇族及蒙古各投下词讼等公事的大宗正府札鲁忽赤(断事官)、负责农田水利的大司农、统管释教僧徒及吐蕃地区的宣政使、掌供帝后饮食的宣徽使以及集贤院、翰林国史院、蒙古翰林院、太常仪礼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将作院等机构的正职官员,都在随行之列。

皇帝离开大都后,往往指定一名蒙古宗王留在大都,代管中央各留守机构。这种制度大约始于元代中期。仍以元泰定帝朝为例,泰定元年(1324年),留宗王宽彻普化、失剌居守大都:泰定三年(1326年),命宗王也忒古不花居守:致和元年(1328年),留在大都的是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似乎留守大都的宗王是一年一换。

随从皇帝巡幸上都的,还有当时的宗教领袖和名士硕儒。宗教人士如藏传佛教斋师、玄教大宗师等,每年随皇帝到上都后都要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忽必烈在中统四年(1263年)首次巡幸上都,即召窦默和许衡“乘驿赴开平”①(《元史》卷五,《世祖纪二》):次年(1264年),又召王鹗、姚枢赴上都。这四个人都是在北方很有名气的汉族儒生,虽然所尊儒学派别不同(窦、许、姚三人崇尚程朱理学,王则修习苏洵、苏轼之学),但都受到忽必烈的礼遇。将他们召到上都,为的是“备顾问”,参议朝政,表示皇帝对儒学的尊崇。自忽必烈开此风气之后,累朝皇帝纷纷效仿,李谦、阎复、马祖常、黄溍等人,均享受过这种优礼。至于已在翰林国史院中供职的“儒林大老与一时名人魁士”,因为“天子出御经筵则劝讲进读,启沃圣心:退则绎前闻,以待访问”②(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八,《上都翰林国史院题名记》),当然在随行之列,每年都要扈从前往上都。

在京师国子监就学的生员,有一部分人是怯薛(皇帝宿卫,详见下述),每年都要“以幸上都”。大德八年(1304年)四月,元成宗接受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意见,“分教国子生于上都”,命国子助教尚野主持,“仍铸印给之”③(《元史》卷二一,《成宗纪四》:卷一六四,《尚野传》)。上都分教国学学生,以后也成了一种制度。

扈卫组织。大蒙古国时期为了有效地控制刚刚统一起来的蒙古各部和确保大斡耳朵的安全,特别组织了一支一万人的扈卫军,蒙古语称作“怯薛”,其成员是从蒙古各千户中征召来的精锐之士,贵族子弟居多。扈卫军分为宿卫一千人,箭筒士一千人,散班八千人,宿卫值夜班,箭筒士和散班值日班,各分为四队,轮番入值,每番三昼夜,总称之为“四怯薛”。四怯薛长官由成吉思汗时的四大功臣博尔忽、博尔、木华黎、赤老温家族中择人充任,称之为“怯薛太官”。忽必烈即位后,保留了这种宿卫组织,将怯薛作为皇帝的贴身扈卫,在大都时,以它保卫宫城:出行上都时,则充任大帐的扈卫。四怯薛轮流值勤,在大都和上都都不间断。一万人的怯薛,并不每年都跟随皇帝前往上都,有一部分人留在大都,掌管宫廷的日常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留在上都“驻冬”,等待下一年春季皇帝的到来。驻冬的宿卫士由朝廷发放冬衣和粮草,贫困的可以得到赈济。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就曾赈济上都城门及驻冬卫士,八月,赐给上都驻冬卫土钞四百万贯。①(参见《元史》卷二七,《英宗纪一》)至顺元年(1330年)闰七月又作了规定,卫士在上都驻冬者所给粮,三分之二给钞,三分之一给粮。②(参见《元史》卷三四,《文宗纪三》)元朝统治者将属下臣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等,钦察、康里、阿速、畏吾儿、回回、唐兀等西域各族人统称为色目人,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契丹、女真等族统称为汉人:原来在南宋统治下的各族,统称为南人。规定四等人享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待遇。加入怯薛组织,是当时步入仕途的一条捷径。在怯薛组织中,不但有蒙古人和色目人,还有不少的汉人和南人。统治者为了保护蒙古人和色目人的特殊地位,曾多次企图沙汰怯薛中的汉人和南人,但都未能如愿,只能作一些限制。皇庆二年(1313年)十一月,“敕汉人、南人、高丽人宿卫,分司上都,勿给弓矢”③(《元史》卷二四,《仁宗纪一》),就是一种限制措施。

除怯薛外,忽必烈还在京城设置了侍卫亲军,以适应统治中原的需要。中统元年(1260年)开始编组武卫军,由中原汉军中抽取了精锐之士三万人。至元元年(1264年)十月,武卫军改名为侍卫亲军,分成左、右两翼,增加兵员万余人。几年后,又扩编成左、右、中三卫。全国统一后,在侍卫亲军组织内按照不同的民族成分分别编制卫军机构,除前述色目卫军外,原来的三卫军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扩充成前、后、左、右、中五卫,和以后陆续增设的武卫、忠翊卫、镇守海口卫等,以汉军和新附军(南宋降元的军队)为主体,称为汉人卫军。参加征南宋战争的部分蒙古军,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被编成蒙古侍卫,大德七年(1303年)分为左、右两翊。元英宗时,又将收容到的草原蒙古流民子女编为宗仁卫。在东宫和后宫下,还设有左、右都威卫和左、右卫率府等机构。各卫都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有的卫还设有达鲁花赤。卫军和怯薛都是中央宿卫组织,在职能上则稍有不同。怯薛只负责皇帝的安全,处理宫廷事务和参决朝政,一般不外出作战:卫军则负责整个京城的安全和“腹里”的镇戍,又作为朝廷的常备精锐部队,随时可以派出去镇压地方的起义和抵御外来的侵扰。在皇帝每年出巡上都时,有一部分侍卫亲军充当扈卫军队。

同类推荐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楚枭

    楚枭

    十步一杀,千里无行。一将功成,万骨皆枯。他得到古剑至宝七星龙渊剑,却意外穿越到了楚汉争霸时期。他身怀秘密,又能否拯救回青梅竹马的记忆?大秦末世,战火纷飞。西楚霸王和汉王刘邦的交锋,又会因为他的横空出世,而有什么改变呢?请各位看官拭目以待。请大家多多支持,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书友qq群号:233483172,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进群交流!
  • 唐蕃

    唐蕃

    经历地震伤痛的王质,为了见到死去的弟弟,回到初唐……
  • 君成路

    君成路

    平平淡淡的李氏王朝皇室第五子,打小就不受父皇待见,一出生时母妃便因不明原因逝世。而在他六岁那年却是因母妃遗书意外获得巨大传承,同时也了解到母妃身陨并非意外。稀里糊涂的被立为太子,稀里糊涂的被刺杀,为了探寻真相,李浠珉不得不踏上了成为真正君王的道路。宫斗,党争,兵变,战争.....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真正从头到尾的蜕变!而这一切,正是帝王之路。
  • 大唐第一军火商

    大唐第一军火商

    李世民一脸肉疼的看着路承说道:“路掌柜,给朕再来一千支98K!朕要去灭了突厥!这价格还能不能在低点?”“概不讲价,不过可以友情赠送你一支手枪,谁让你是我老丈人呢?”
热门推荐
  • 白衣,红衣

    白衣,红衣

    云雾缭绕着空中一个巨大的宫殿,在这个宫殿里花草就像有生命一样,不管是什么季节它们依然存活,繁华的宫殿有很多仆人,就像华夏的皇宫一样
  • 掌六为珠

    掌六为珠

    作为丽国的嫡长公主六六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男人的妾,而且还是第五十二个妾!即使这个男人是一国皇子,六六依旧觉得自己委屈的不行不行的,但是这个男人对自己好像还挺好的,五十二个妾独宠她一个,好像有点香是怎么回事?
  • 异世重生之逆天嫡女

    异世重生之逆天嫡女

    洛汐羽,传闻中洛府大小姐,是人尽皆知的‘鬼才’打小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深的太后的喜爱。但,她小小年纪开始就被人设计弃于某座不知名的山中,入了阵,灵脉混乱,魂魄也在此失去一魂两魄,虽得高人相助,但灵力早废,传闻已死........从此没人在听过关于洛府一代‘鬼才’的传闻,世人渐渐的便忘却此人。21世纪-洛蔚瞳,组织当下最出色的人员,能出色的完成每一项的任务,但最令人害怕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异能’,有人说她手段狠辣.铁石心肠....某个雨夜,组织遭到暗杀,整个组织在一夜之间血流成河,而身在另外一处的她,也没能幸免......某女一天醒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穿到一个年仅9岁孩童的身体里!望天长叹,看着某个似谪仙般的人走来,她又是一声长叹......片段一:在某人第N+1次装可怜失败后,以视死如归的姿势缓缓接过眼前的药..片段二:她愤怒的看着眼前这个不请自来的人,“再不走,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某男轻嗤“不过没有半点灵力的野蛮人,怎么对我不客气”这下,真的是踩到她的雷区了!!片段三:某个不知耻的女人,在把人诱骗进玄灵森林后,还恬不知耻的把人身上所有的宝物扒下来转头就卖队友的跑了,跑了......
  • 白袍之路

    白袍之路

    “他曾是我最不看好的人,然而也是总能创造奇迹的人;他曾坠入过最深的低谷,也曾爬上过最高的山巅;他是我最鄙视的挚友,也是我最羡慕的坏蛋。”——白袍法师鲁道夫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故事。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傻小子最终成为白袍法师的故事。这是一个反抗命运的故事。好吧……这也是个邪恶的故事。银龙美人,精灵小姐姐,魅魔圣武士......我全都要!欢迎来到千年龙诗的费伦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创造超凡开始

    从创造超凡开始

    “是否开始创造超凡?”一款名为【创造超凡编辑器】的APP弹出一个选项,邹树看着手机里的这个APP感觉似乎有点不明觉厉。怎么创造超凡呢?
  • 大响马

    大响马

    那虎一夜宿醉,醒来以后发现奉天城已经不在是以前的样子,满街都是穿着黄军装的东洋鬼子,自己家的大宅子已经是空无一人。“这不靠谱的爹,逃跑也要把我也带上呀!”虎子欲哭无泪。
  • 嗜宠成婚:首席谈谈情

    嗜宠成婚:首席谈谈情

    上司是毒舌怎么办?嗯,拐成老公好好驯服,毒舌变忠犬,妥妥的。“洛宁,你觉得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上下属?夫妻?”苏明宇笑着摇头。“我们当然是师徒关系,你过来,老师我好好的教你姿势!”“……”
  • 仙灵之歌I启之章

    仙灵之歌I启之章

    民国初年,天下军阀混战。一个奇怪的外乡人带着一个奇怪的玉器现身偏远小村,玉器焕发神迹,却惹出了村中最大的忌讳。与此同时,村中的周家两兄弟拾到一张神秘的藏宝图,背着家里溜出去寻宝,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被人利用、埋伏、陷阱、以及挡在寻宝路上的神秘家族……被迫的分道扬镳后,大哥在军阀混战中声名鹊起,渐渐实力云集,他坚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成为一方之霸。而弟弟于蜀中修仙习武,炼化成道。他相信与人为善,天地和谐。却困惑于红尘过往、人间不公。一股巨大而神秘的力量至始至终围绕着他们,他们最终兄弟阋墙,反目成仇。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将经历怎样的前世今生。道魔相杀,爱恨情仇。他们更不知道,这是一场持续了七千年的阴谋。
  • 逆妖传

    逆妖传

    千万年前,妖族从荒古走出,对人族发起了进攻,创造历史上人妖两族第一次种族大战。人族大败,被逼入荒古,为了生存下去,人族只得冒着被灭族的风险,穿越荒古,寻找一块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