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3100000013

第13章 美国弄堂(1)

宽敞中的孤独

我在一条名叫Antoinette(安彤耐特)的Lane里住了10年。Lane,在英文中是小巷、小道的意思。安彤耐特弄堂是一条死道(Dead Road),很像上海的弄堂。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把美国的一条死道和上海的弄堂联系在一起。上海的弄堂是有后门的,比喻得并不确切。但是,我相信在离开上海弄堂三四十年以后,它突然在异国他乡冒出来,绝不会无缘无故,一定是出于什么契机给我送来不寻常的信息。

我确实出生在上海一条弄堂的小阁楼里,只记得窗很高,屋顶很低,楼梯很黑,家里十分拥挤。那是清贫如洗的记录,家里人都不太愿意提及。可是,我的记忆恰恰是从那里开始。小孩子不喜欢宽敞,也不适应明亮,因为母亲的子宫也是狭小和黑暗的。

我在小阁楼里住了四年,留下的记忆并不可靠,有些可能是长大以后拼凑而成,因为上海的阁楼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小阁楼曾经数度在我的梦中出现,有时候独自爬在陡立的楼梯上,像睁眼瞎一样,伸手不见五指;有时候,站在小板凳上,踮起脚尖往窗外张望,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不过,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梦了。

出国来美,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人生变化,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谁,更谈不上回忆出生的地方。是这栋房子、这条弄堂把我拉扯到记忆的源头。

也许离开母体的孤独和恐惧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小阁楼一直驻在我的心头,只是被时间的尘埃所湮没和封存。否则如何解释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它突然以死道的形式在我的眼前复活呢?

美国的死道与中国的弄堂完全没有可比之处。

安彤耐特弄堂很短,不到百米,共15户人家,多是四卧室两厅两厕两车位的平房,属于中产阶级的居住水平。路口朝西,对着太平洋。路的两旁各六栋房,路东三栋,呈半圆型,把路封住。路南第二栋就是我的家。

上海的弄堂是一个居民单元,由一排排像美国“Town House”那样的楼房组成,一栋楼有三到四个门牌号码。每个门牌里,卧室和露台在楼上,客厅和厨房在楼下,楼前还有一个空间,围在砖瓦水泥墙里面,供种花养鱼等休闲之用。这种房子,如果一个门牌只住一户人家的话,是蛮舒适的。

安彤耐特弄堂由一栋栋独立的洋房组成,房间的总数超过人口。

上海有“七十二家房客”的文化风情,每栋楼都塞满了人,房叠房(称为“阁楼”),床叠床(打地铺),一间睡房几代同堂,“集中营”式地挤在一起。楼上楼下合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一个水龙头,居然相安无事,持续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上海人精明、圆滑,有锐利的目光、敏感的嗅觉,既善于合作又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都和拥挤的生存空间有关系。一方面,天天活在别人的眼皮底下,缺少自由和个性。另一方面,远亲不如近邻,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也是整栋楼分享,像大家庭一样。

美国的房子,宽敞得家家可以开个招待所。以每个睡房安两张床计算,我们家里有四间睡房,八张床起码能睡十人以上。厨房和餐厅连在一起,摆个四五桌还绰绰有余呢!但是,住在里面的只有三口人!我喜欢宽敞,喜欢客厅里的玻璃大门,喜欢明亮的洗澡间,喜欢设备齐全的厨房,喜欢在晚上睡觉前把里里外外十几扇门都检查一遍。可是宽敞得有点失落,有点无法定位。我不知道前后左右都住些什么人;做饭时,闻不到隔壁刺鼻的辣椒和香醇的酱油味;外出时,无人招个手,更向谁去高声报个去处?至于互通买便宜货的信息或者推荐一个有本事的医生,至于看个球赛和电影时营造一点捧场起哄的氛围,以及倾听邻居吹牛、传送小道消息等,都一去不复返也。

刚搬来的时候,我简直无法住下去。

“能不能搬去一个连着左邻右舍,有大家庭气氛的地方住?”

美国先生抓抓头皮朝我看,不吭声。我发脾气的时候,大声嚷嚷:“这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监狱里吗?”

我怀念和人交流,怀念被人注意,怀念关心别人,怀念……霎时间,上海的“七十二家房客”好像变得如天堂一般美好。

先生不紧不慢地说:“那,就不是这样的房子了。”开始我不懂,后来才知道,那是房式一律、地宅狭小、墙连墙的低价房屋。美国也有“上只角”和“坏地段”之分。可是,居住空间和孤独成正比:房子越大,生活越是乏味。

发现玛丽亚

这里的房子都设计得很简单。如果乘飞机,从上空往下看,我们就像蚂蚁住在一把手枪里。厨房、餐厅连着车库,是枪柄。枪身比枪柄长一些,里面横剖为二,中间是过道,卧室两南两北,余下的就是客厅和厕所。卧室外是宽敞的草坪,铺在马路和住房之间,绿茵茵、厚甸甸的,引来小鸟、蝴蝶,也可供我们打排球。有时候还有无名之犬来凑热闹,在我们的草坪上大小便。屋后是小巧玲珑的花园,松柏、花卉、果树、攀藤,都被围在齐肩高的砖墙里,还有蓝天、白云和涛声。

我在家工作,办公室朝北,抬头便见马路风景。

观察马路上的动静,在过去简直是对时间的亵渎。我辛苦工作了十几年,从来不知道度假是怎么回事。我的脑子里除了学习就是效率。可是现在,我一边喝茶一边和马路“调情”。

那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天才破晓,就有人陆陆续续地去海滩散步,看不清嘴脸,好像移动的剪纸艺术一般,有的牵着狗,有的头上套着耳机。去时快,小跑的样子。回来时,慢悠悠的,像逛街一样。

天色由灰转白,朝阳升起来。抬头看,上空一半红一半蓝,海鸥穿插其间。金辉从马路的一角慢慢地染过来,弄堂好像脱去了灰色的睡衣。这时,耳边响起了马达声。

窗前出现了一辆辆汽车,如彩色的热带鱼鱼贯而出,一边以锵锵的现代音乐伴奏,一边给我们的弄堂留下一道道速度的烟尘。

这情景与清晨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就在几分钟之间,小巷如倒空了的口袋,安静得要命,好像能把我消化了一样。此时此刻,这条弄堂只属于留守在家的人们。

呵,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一个小城里,有一条叫安彤耐特的弄堂。静下来的时候,我轻声叫着它的名字。安--彤--耐--特,好听又上口!Antoinette,似曾相识!

我陷入了沉思。

斜对面那块蟹青绿的路牌,上面用白色写着Antoinette,总是目空一切地站着。它像高贵的守护神,却又默默无闻。我越看着它,越生出好奇的感觉。

每天,当我拥有整个弄堂的时候,我的思绪涓涓细流。

每天,当我面对路牌的时候,想象的门似被轻轻推开。

美国有许多总统的名字被刻在路牌上,如华盛顿、杰弗逊;有许多著名的城市被用做路名;有早年的开拓者、传教士被人们纪念,留名路牌。那么,谁是安彤耐特?

那是一个法国女性的名字。

也许,当年开发商投资者的女儿或者太太叫安彤耐特。

在美国,路名就像人名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安彤耐特也许是个随便拣来的名字。

种种解释都不对,都和我的感觉不相吻合,直到那天清晨我去海边散步。

天刚亮,水珠如千军万马横扫过来,白茫茫,灰蒙蒙。浓雾切断了视线,天地都变得浑浑噩噩。走到路口,我不由自主地向路牌瞟了一眼,它仍旧直挺挺地立着,脸上露出点点暗绿,字迹模糊。我跨进了路边连着海滩的灌木丛,那条弯弯曲曲被人踩出来的小路--此刻,只剩下萝卜头一截,湿漉漉地躺在我的脚底下。世界像收缩了一样,变得那么狭小,我不得不凭着以往对方向的印象往前走去。走了几步,我猛转身,好像要弃路而逃的样子。一抬眼,视线正巧落在路牌的位置上。只见它离地而起,摇摇晃晃地飘在空中。我看见一个长长的东西,披着白纱,远远地被吊在大树上,若隐若现。我大吃一惊,回头就跑,一路踉踉跄跄奔出树林。眼中的天空、大海和沙滩,都朦朦胧胧地闪着白光,哪里才是归家之路?

我把这个梦告诉先生,我说:“安彤耐特,对我,不是一个普通的符号,只代表了我们居住的地址。它给我联想,给我情感,尤其是在我拼写或者拼读这十个字母的时候,这个名字好像赋有生命。”

先生哈哈大笑,说道:“安彤耐特?你是不是在说玛丽亚·安彤耐特,路易十六的妻子,法国大革命被绞死的那位?”

天!美丽的法国皇后,大革命送她上了断头台。

“难道我们的弄堂以她命名?”我伸长了脖子问道。

“为什么不可以?”他凝神望着我,很不明白的样子。

他哪里知道我肩扛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被大革命处死的人何以上路牌得到纪念?

先生说:“一个路牌,你为什么大惊小怪?上网查一查当时的开发商就知道啦。”

是的,要弄清真相并不难。

不,不,我摇了摇头。

耳旁,涛声不绝,轰隆隆地冲上来又呜咽咽地退下去。

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到底谁是路牌上的安彤耐特,有追究的必要吗?与其大费周折,宁可留下一个问号。也许,在我的心底里,早已认定她就是昔日的法国皇后,她是我记忆中唯一的“安彤耐特”。是不是在昔日学习历史的时候,下意识里我对她的结局和死亡深感同情,而没有得到理性的确认。否则,我怎么会做那么一个奇怪的梦呢。

让那个不谙世事的女人--以暴易暴的牺牲品--寄居在美国的一条弄堂里吧!给她一份同情,给她一份原谅,给她一份安抚和关怀,难道不是我想要的吗?

这时,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难道这就是孤独的结果?我是活糊涂了还是活清醒了?独处,真的能打开心灵之门?

每天早晨,弄堂里尘埃落定,人去巷空,我恢复了与路牌的对话。

老兵的思路

于是,我开始给玛丽亚·安彤耐特讲述弄堂里的故事。

隔壁住着一位二次大战的老兵,七十多岁了,曾随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一带痛打日本鬼子。他叫乔治·杰克逊。老兵家的房子和我们一个模样,四个卧房只住两口子。

第一次和他照面是刚搬来的时候,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在后院里拔草,我们两家的花园被一道齐眼高的围墙隔开。他家的后院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我听见有人叫了声“Hi”。抬起头来,看见围墙那边站着个老头,递给了我一个塑胶袋,里面是红彤彤的苹果。

乔治,他自我介绍说,“I made your wall”,意思是,我家后院的围墙是他砌的。我听说乔治是我们弄堂里的元老,参加了这片住宅区的开发。他说话的时候,用手掌撑住前额挡太阳,像中国的农民,而不是架太阳眼镜的洋人。“谢谢你,乔治!”我没说完,他已经从围墙上撤了下去。

苹果里面是温馨的故事。先生说,乔治原配太太活着的时候,弄堂里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都由她来张罗。

他还说,乔治本来可以发财的。复员后,他曾经是建筑承包商,凡是乔治承包的工程,尽可闭上眼睛睡大觉。但是,乔治事必躬亲,雇工不多,生意一直做不大。退休后,他继续做,老了,还亲自动手。他的背驼了、腰弯了,工做得慢了,可是从来不马虎。这是士兵的思路。

乔治说话的声音缓慢厚重,走路也如此,如大象的脚步,每走一步好像都包含了完整和负责的意思。他天天一早出门,我总能在窗口看到他。他开那辆老掉了牙的大卡车,柴油电机“腾腾腾”,声音特别响。车经过我家门口的时候,我向他招招手,他总是给我一个点头,表示看到了,然后扬长而去。

有一回,我包了几百个馄饨,装了一盒送去给乔治尝尝。第二天,他来敲门,蓝卡其工作服上沾满了白灰,双手抄在身后,撑着一个快要断了的背脊,喘着粗气对我笑。

“嗨,乔治,馄饨好吃吗?还要不要?”我问道。

他还是笑,笑得脸部皱纹里的白灰纷纷散落。他从背后递给我一个白塑胶口袋。

“什么东西啊,乔治?”

我打开一看,里面两条鲜亮硕大的海鱼,鱼尾巴一晃一晃地还在动呢!

“送给你。”说完,他转身就走,迈着大象般的脚步,又沉又稳地走在绛红色的晚霞里。

先生说,他经常在码头上帮人,是渔夫们的好朋友。他们之间没有现金交易,用最古老的方式,以工换工。这鱼就是当天捕来的。

我们怎么能够白吃乔治的鱼呢?就算他吃了我们一盒馄饨,那值什么钱?物物交换要讲公平。第二天,我赶做了些春卷,又给他送去。乔治开了门,没有请我进屋坐坐。他接过春卷,眉开眼笑,谢了谢。想不到,傍晚时分,他再敲门给我们送来了两只沉甸甸的海螃蟹!我说:“乔治,You don"t have to(你没有必要这样做)。”

“知道,知道。”他点着头嘿嘿地笑,也不进门,双手叠在背后,一转身,一摇一摆地走了。从那以后,每次见到乔治的身影,不知何故,我的眼睛里便出现了两个人,另一个是他那已经辞世的原配,那个古道热肠的老太太。

有些故事是听来的,有些是出自我的想象。圣诞节的礼物,感恩节的会餐,孩子们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的欢庆,就像项链上的挂件,戒指上的宝石一样灿烂绚丽,有声有色地从别人的记忆中走出来,注入我的心田。我送给乔治一张里程回扣的免费机票,他给了后续的太太去东部旅游。

“你为什么不去呀,乔治?你应该给自己一些假期。”“呵呵,她喜欢旅游,我走不开。”

以后,乔治有了好吃的,常常来敲门,一袋一袋地送给我们,并附上了他的理由:“我太太不爱吃。”我则用中国菜回报他。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我对弄堂的不公平,十多户人家,应该每家都送一些。我总是感到她的存在,那位素未谋面的老太太。玛丽亚,你在天堂里应该见过她。她的爱是无条件的,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便多做了几份,让儿子给邻居送去,请大家尝尝中国风味。

去年冬天,乔治有几个星期没有出门。我以为他想通了,终于和太太双双外出,真为他们高兴。以前乔治从不和她同行,太太出门,他留守家里。

那天,我从超市买菜回来,从车上卸下大包小包的食品,抱在胸前,正往家中走去。忽然,看见乔治坐在家门口的草坪上晒太阳,赶紧把东西送回家,兴冲冲地跑出来和他打招呼。

“乔治,回来啦?”我拍拍他的肩膀问道,“你去哪里玩了?”

他斜眼瞅了我好一会儿,像在看陌生人一样。

我难堪地笑了笑,弯腰凑近问:“乔治,你好吗?”

“I am fine (我没事)。”他一字一吐地说,伴着两声“呵呵”的干笑。这时,我看到,他那陷在眉骨下的眼睛像糊上了一层膜似的,光泽微弱。乔治好像苍老了许多。午后的阳光照在他脸部松弛的肌肉上,一道黑,一道白。

难道出了什么事吗?我的心一沉,眼睛顿时酸涩起来。这位邻居是我所见到的现代人中最清醒、最智慧、最干净的一类。他最应该得到上帝的保佑。

我突然发现乔治的椅子后面靠着两个残疾人支撑架。“出车祸了吗?乔治,你的卡车呢?”

乔治说:“在车库里。我的膝盖废了,换了人造的。”原来,乔治去医院动了手术。

这时,我才明白他那大象般的脚步,为什么走起来那么缓慢而沉重。“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乔治?我能为你做什么吗?”乔治摆摆手,吃力地说:“谢谢。”

邻居们议论说,这下好了,乔治也该享享福了。据说,他有丰裕的退休金,他的房子一次付清,不含债务。他是一个没有负担的老人。美国人喜欢把坏事变成好事。

同类推荐
  • 南方冰雪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2008年中国南方暴风雪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作者作为这场灾难的亲历者、见证者,历经数月的艰辛而深入的采访,通过那些最底层的、第一现场的受灾和救灾的老百姓的亲身经历或口述,获得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和许多独特而不可重复的细节,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重新发现的可能。作品以重灾区湖南为叙事重点,并向周边省区辐射,扩展到整个中国南方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暴风雪中所承受沉重灾难的严峻现实,而这场灾难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无疑凝聚了一个时代的诸多信息与症候,这一切都应该得到正视,这是作品所要体现的核心价值之一。作者试图通过一场灾难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多启示。本书入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评选的“21世纪报告文学排行榜”。
  •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用一首歌的时间来纪念一个人用一盏茶的冥想来回忆一个人,我坐在菩提树下静静地观望,流年在我和他之间只打了个照面前世,今生,来世菩提树下红莲花静静绽放开合之间佛光闪现
  • 爱国新风:全国深入开展禁毒运动

    爱国新风:全国深入开展禁毒运动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天气

    天气

    贾平凹所著的《天气》里的文章都是长篇《秦腔》《高兴》《古炉》完成之后的间隙中写的,内容可能杂驳,写法也不尽一致,但若细心了,便能读出作者写完每一部长篇小说后的所行所思和当时的心境的。《天气》会暴露一切,包括作者的世界观、文学观、思维定式和文字的综合修养。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的真理是——单纯。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炎黄秘录

    炎黄秘录

    盘古开天辟地后,炎黄大陆在经历封神之后分为天,地,人三界;神魔将战场开赴到了人界争夺战力,赵浩然带着人族精英抗击神魔兩界,最终守卫人族。。。
  • 校园青涩时光

    校园青涩时光

    每个人的校园时光都有一段青涩的旅程,初绿也一样,虽然性子大大咧咧,有时像个男生。但遇到喜欢的男生不敢表白,一说话就脸红心跳这一点绝对是和大多数女生一样的,且看初绿的青涩时光吧。本文小清新,第一次尝试写东西,写的不好,多多包涵
  • 蜗牛姑娘的爱情

    蜗牛姑娘的爱情

    一朝毕业,三年相恋,抵不过“第三者”的入侵,黎叶烟默然选择离去,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一场意外,本以为得寻良缘,谁知第一次踏进所谓的“家”,却被眼前的真相所伤害,泪奔逃离,却惨遭意外。没想到,双胞胎哥哥曾在聚会中无意给黎叶烟结下的仇人,竟是传说中婆婆钦定的准儿媳,神秘丈夫的未婚妻。黎叶烟的到来,引得婆婆的不喜,非逼着肖凯跟黎叶烟离婚,并要求将小宝接回肖家。记忆复苏,黎叶烟看着眼前这个曾狠狠伤害她,此刻却又宠她入骨,甚至不惜为她跟母亲反抗的男子,不知是否还需要坚持这段婚姻。肖凯的慢慢追妻路因为黎叶烟记忆复苏,雪上加霜。
  •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果是游戏那么请不要结束

    如果是游戏那么请不要结束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旅行地点竟然是古代?车祸什么的真他.妈弱爆了的说!魔女恶作剧才最让你头疼的啊。穿越什么的玩爆你!去古代?对!可是古代这个高手如林的时代像我们这等一介无力草民怎么可以容忍没有一个高手环绕在身边来保护着我们呢?!来点重口味?男宠?我去!男宠还得像巴拉拉小魔仙那样“召唤”出来!魔女你真是够了好吗?一穿越就要成亲!我也是醉了啊!相公居然是皇帝他弟!我说,皇帝的弟媳能给抱大腿么?
  • 我的戒指装着太平洋

    我的戒指装着太平洋

    父母生病,无奈回家当渔工的王栋,无意中获得了一枚戒指。里面有仙家的渔场,也有广阔又有无数渔业资源的海洋,还有可以让动物快速生长的广阔草原。一时间,在村里人一直是窝囊废的王栋,彻底翻身。
  • 激流剑

    激流剑

    庄酷为了阻止古代的历史被闯入过去的人所打乱,他利用自己发明的科技宝剑穿越回古代,无人能挡的力量下,他会顺利完成任务吗?
  • 新纪元:异体进化者

    新纪元:异体进化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改变了世界。这是一个新的纪元,人类,不再是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在这之上,还存在着丧尸、异体、异兽……
  • 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知道不知道》系列从地理、历史、生物、天文等各方面进行叙述,探究其深层次的奥秘。每一门类独立成册,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所生活的世界,引导他们主动探寻问题和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纸上魔方编著的《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为其中一册。《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是一本关于趣味考古科普书籍。经过历史的变迁,有些房子会被深深埋在地底下,而有些房子则光鲜亮丽、完好无损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带着好奇翻开本书,让青少年读者们随同考古学家一起挖出让世人惊叹的文明遗址,并从它们身上探索未知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