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7300000021

第21章 立场才是“硬道理”(1)

明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怠慢国家的皇帝加上惑乱朝廷的奸臣,明朝不能不亡。然而,换个角度审视亡国君臣,得到的也许就是明朝灭亡时的另一种思路。

走出土木堡——非议明英宗

一般人的行事作风,有很多是在不得志时能够隐忍,在有地位以后就会暴露出他的本性,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对于至高无上的帝王而言,没登位时谨小慎微,登上皇位后凶残暴虐;初登位时励精图治,晚年昏庸无能,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不一样的经历又决定着不一样的性情、不一样的为人处世方式。明英宗朱祁镇,按照正常的道路走下去,他应该是一个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无法无天的顽童和昏庸的皇帝,但是,从土木堡的那天开始,一切都变了。

明英宗朱祁镇,是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这位孙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代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柱的计策。她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得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儿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并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副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贵妃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太子,从小受到的,来自父亲母亲双方面的呵护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朱祁镇在七岁时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正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朱祁镇继位初期,由三杨及张辅等人辅政,国家比较安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他年幼贪玩,宠信太监王振,随着皇太后和仁宣时期的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后宫宦官势力急剧上升,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正统朝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大臣下狱者不绝,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

宦官专权,是历朝历代幼年天子经常碰到的问题,国家因此会经常蒙受损失,但历朝的宦官,所误多在内政,在对外战争方面,宦官的破坏力很少见。明朝是个例外,王振更是例外中的例外,可以说,是他一手把朱祁镇送进了集中营。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县)人,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宦官发迹、擅权事例中,找到了一条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径,获得了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他像赌徒一样,把肉体和人格作为赌注,用自我阉割的代价,铺就一条飞黄腾达之路。于是他便自阉入宫。 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其实这也是一切奸佞宦官取得昏庸帝王信任的先决条件。大臣立身于朝,受明主赏识,靠的是才能和机遇,而无耻小人就只能靠“狡黠”二字了。

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大抵昏君与奸佞之间都有一种很难言说的“缘分”,并不单纯是手段的问题。英主和贤臣有时也会这样。比如唐太宗善于纳谏,却也只愿意听魏的,别人向他进谏,他一样要发火,还得魏出来解围。王振也是一样,当时宫中也有很多宦官,论奸佞、论狡黠,他也未必便是超群的,如宣宗宠信太监金英等人,王振并没能夺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鱼得水,谁也离不开谁了。

英宗即位后,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爱的人,王振便越过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里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奏章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后来,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后的裁决意见,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宦官掌握了“批红”大权,实际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张太皇太后在世时,王振虽然受到张太皇太后和三杨的限制,但他依靠英宗的宠信,暗地拉帮结伙,势力仍然逐步强大起来。这就为他后来擅权奠定了基础。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明朝失去了对王振最有控制能力的人。而此时三杨中杨荣在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病死,杨士奇因为儿子杀人引咎辞职,只有杨溥在朝,而杨溥也老了,心计又没有杨荣多,而杨荣引入内阁的大学士马愉、曹鼐资历太浅,威望不够,王振便逐渐地控制了朝政。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大臣们只能望风便拜,更有无耻者纷纷认王振做干爹。 王振的权力可算顶了天了。王振曾经诱导英宗以重典治御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他的不二法门。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贬黜。一时间,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一些官僚见到王振权势日重,纷纷前来巴结贿赂,以求高升。

“瓦剌,蒙古部落也,在鞑靼西。元亡,其强臣猛可帖木儿据之。死,众分为三。”(《明史列传》)明廷对蒙古各部采取“恩威并施”、羁縻和防御并用的政策。在兀良哈部设三卫,封其大小首领以各种官职。瓦剌部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大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东王。到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鞑靼部被朱棣击败后,阿鲁台表示归附,明封其为和宁王。

但在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虽名义臣服,却经常骚扰明廷北部边境,鞑靼还策动兀良哈在辽东侵扰。所以,明成祖朱棣从永乐八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0—1424年)曾动用50万大军,先后五次亲自率兵出塞,重创鞑靼、瓦剌二部,尤其重创了阿鲁台的鞑靼势力,并在第五次出征的回军途中死去。随后阿鲁台又被瓦剌部击败,部众离散。由此瓦剌部并吞各部,势力越来越强大,奉元朝宗室脱脱不花为可汗,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瓦剌太师顺宁王脱欢死去,他的儿子也先继承太师之位,统一了长城以北,虎视明廷。朱棣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后,为加强边防,在北部和西北部先后设置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处边防重镇,布置重兵戍守,同时还在沿边修缮了长城。因此,在宣德年间和正统前期共20多年间,总体而言北部边防还算相对平静,这种局面持续到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正统十四年春二月,瓦剌也先派出使者2 000多人进贡马匹,却冒称3000人。王振一直就暗中和瓦剌做马匹买卖,关系本来不错。这回遇到对方有欺诈行为,便顺势杀价,下令减其马价,并派使臣把这一决定通报瓦剌,于是双方失和。其实,也先名为进贡,实为侦察,经常贿赂翻译,探听明廷的虚实。也先还曾提出过与明廷皇室通婚的要求,翻译人员私下擅自答应,而朝廷却不知道这回事,在回答瓦剌的诏书中没有允许通婚的意思。对此,也先觉得受到了轻视,于是嫌隙加深。

当时,明朝虽使瓦剌称臣,但默许瓦剌奉元室后人为可汗,对双方而言,臣服和默许都仅仅是一种妥协,彼此都将对方视为潜在的对手和威胁。但王振自高自大,气焰嚣张,未把瓦剌放在眼中。驻守山西的官员、将领也多为王振的私交,与瓦剌时常发生冲突。反倒是也先韬光养晦,不动声色地积蓄实力。这一对比,战略高下已然分明。正统十四年入夏以来,朝野即开始流传也先正集结兵马,准备进犯。朝廷已派出要员赴大同、宣府整顿军备,朝臣中也有人暗地南遣家眷,以备不虞,战事已然一触即发。而此时只有王振不动声色,并没有把塞外的游牧者的军事准备视做威胁。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负,呼风唤雨的权力带来了狂妄心态的膨胀,以为区区瓦剌根本不配对抗天朝;二是蓄意,王振是儒士出身,入宫前做过九年碌碌无为的小官,作为书生本色,尚怀有建功立业的梦想,想建立惊天动地的伟绩。而荡平漠北,大展天威是一个最理想的功业,《明史》载其此前就“构衅瓦剌,振遂败”。主动出兵受朝臣制约,自己没法参与,皇帝也未必情愿,对方来攻就求之不得了。在权力欲满足之后,王振还想再享受一下军事成就感带来的高潮。

就这样,到秋七月,准备充分的也先先发制人,率先动手,联合兀良哈等部从辽东、甘肃等三路进犯作为牵制,自己则亲率大军兵发大同,战争正式爆发了。也先蓄力已久,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大同官兵连连失利,所有塞外城堡,蒙古大军一到,便全部陷落。边境警报日日不断传到朝中。朝廷派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领各率兵1万人前往抵御。井源等人率兵刚一出行,王振就劝皇帝御驾亲征。

这时的朱祁镇,说得好听些是年轻气盛,说得不好听点儿就是年少无知,完全不知兵凶战危,更关键的是,他根本就不懂得军事,仅凭王振的几句话,就决定御驾亲征,即使朝中重臣跪伏在宫门外恳请留驾,也决不回头。

公元1436年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让参与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王振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促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

我每次读到这一段历史,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起了历史上的另一件荒唐事。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拿国家的防御系统做玩具,这一次,英宗更加过分,周幽王玩烽火,会不会造成恶果他事先其实是无法预料的,而英宗和王振直接带着大队人马绕远路,就为了让王振耍耍威风。这次拿国家军队开玩笑的后果,是英宗就此成为了瓦剌人的俘虏。

事情发展到此时,英宗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历史上另一个出名的被外族人抓去的皇帝宋钦宗赵桓,最后于双方战战和和之间,在北方待了30多年再也没能回到中原,最后惨死于金人的屠刀下。等待着明英宗朱祁镇的,会是类似的命运吗?

先说说英宗被俘以后在蒙古的生活情况。

在汉文史籍上描写的是明英宗被瓦剌待为上宾,也先对这个朱皇帝恭恭敬敬如同臣下。问题是,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真让人怀疑当初两家为何要杀得你死我活。如果世界上只有汉文史书的话,我们虽然有怀疑,却也只好相信书上的白纸黑字。只可惜,世界上竟然还有蒙文史书。我们对明英宗被俘后的生活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纲》和《蒙古世系谱》等蒙古史籍记载:

也先发现明英宗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后就剃掉他的头发当做奴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察罕秀萨”,又叫“穆乎儿”,意思是秃头小厮。还给他配了一房妻室,叫做摩伦,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和其后裔一直留在蒙古。翻译这几本书的人说,直到清朝时这些后裔还是蒙古旗人。

至于汉文史籍中说也先对英宗“执臣下礼”,恐怕要么是小朱复位后自己吹牛,要么是史官替他吹牛。和徽钦二帝不一样,英宗的帝统是传下去了。就算他自己不说什么,他的后代也会给祖宗涂脂抹粉的。所以读历史不能只看单方面的材料。

也先在政治上并不是白痴,不过觉得这个朱祁镇是个鸡肋,杀了他于事无补,放了他又不甘心;自己的力量没有强大到一举消灭明朝的地步,明朝另立皇帝后这个朱祁镇留在身边已经起不到要挟明朝的作用。所以,也先就打算把他放回去,实际上是想给明朝制造一点儿麻烦。

当一个人被作为人质相要挟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绑匪,这个人质对我们不重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救回这个人质,以及避免下一次的人质危机。现代社会对付绑匪的办法相当宽容,而古人在对待绑架案的问题上,比今人要睿智得多。远在战国时期,楚怀王中计被俘,楚人立即立太子为王;明帝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样选择了另立新君,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爬上了皇帝的宝座。

仅仅产生一个皇帝并不足以保卫明朝,于是以于谦为代表的一批忠义大臣处变不惊,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彻底粉碎了也先的阴谋,稳定了大局。于谦此刻挺身而出,成为抵抗派的领军人物。他果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第一,禁南迁之议。面对也先军队直逼北京的严峻形势,是战是守,大臣们的意见存在很大的分歧。侍讲徐珵长于星象之术,托言星象有变,朝廷应当南迁。对此,于谦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坚决反对南迁。他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朱祁钰支持于谦的看法。由此,南迁之议才被废弃,守卫北京之策乃定。

同类推荐
  • 八荒共主

    八荒共主

    大争之世,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利益至上。崛起于乱世之中,男儿当做帝王梦!ps.新书期没把握住,追悔莫及啊!求各位路过的书友鼎力相助。
  • 唐朝小卒

    唐朝小卒

    【唐朝小卒】盛世狂歌,乱世平天下。我辈文人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辈将士在于承天之之命,保百姓安危,平贼寇内乱,御外敌于边关之外!
  • 唐时月明

    唐时月明

    林峰意外的机会穿越隋末农民起义时代,先从温饱做起,再到小康,迎娶李渊的女儿,做李世民的姐夫,变成一个成功的男人
  • 大明鸿图

    大明鸿图

    大明王朝末年,朝堂之内党争不断政事靡废,边境之处胡虏频侵杀民掠土。天灾频繁饥民四起。就连坐在重重殿阁之内的九五之尊,也像一个被绑在历史的祭坛之上,为了迎接新王朝而准备的祭品。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不可逆转。如果此时,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能穿越到即将登基的崇祯身上,他能挽救这个垂死的帝国吗?他又会将这个老大帝国带向何方?
  • 汉行天下

    汉行天下

    一百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一百年后,这里变成了七个国家。刘烨:“朕欲国强,还请各位爱卿积极进谏。”温赋:“内修民生,外举强兵。”刘烨:“朕曾听闻,百年之前天下归一,如今列国纷争,何解?”温赋:“如果是历史的选择,则是兼并诸国,实现一统!”
热门推荐
  • 使者世界

    使者世界

    在未来的世界,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超能力,这些人中的佼佼者,被称为使者
  • 中老年实用中医偏方妙方

    中老年实用中医偏方妙方

    本书收录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千余种偏方、妙方,按照所治疾病以妇科、男科、儿科、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内分泌科、神经科进行分类,涉及百余种常见病症。
  • 零棋

    零棋

    简介:【1V1爽文,宠文】一世又一世,我们兜兜转转时有跳出了命运的轮回,也许谁都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钰儿,等你长发及腰,我娶你可好,好呀,墨炎哥哥;我没有受伤,只是忘记了微笑的模样;你的眼圈越发的黑,白开水喝出了酒的味,我希望自己依旧还是个孩子
  • 复仇者的沦陷:危险恩人

    复仇者的沦陷:危险恩人

    欧洲留学归来,亲人离奇死亡,弟弟不知所踪。江泽越强忍悲痛,寻找线索,却意外救下仇人夏安城的女人程佑歌。接着他假意追求仇人的妹妹夏安梦,只为了寻找弟弟,搜索仇人谋害家人的证据。五年后,佑歌回来,他甚至不惜利用自己恩人的身份,利用她对他的愧疚,处心积虑地接近她,只为了掠夺仇人最爱的女人,而自己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沦陷……真相大白的时候,却发现,所谓的“仇人”竟是搭救弟弟的“恩人”,自己却恩将仇报,夺走了恩人的女人,并把恩人送进了监狱……恩人出狱,他是否舍得把她还回去?
  • 纪元璀璨

    纪元璀璨

    我心有猛虎。谁敢言渺小。一个青年闯荡星河的故事。
  • 战权传

    战权传

    一个未来强者穿越到古代变成没有记忆的婴儿,然后一步步揭开身世之谜。
  • 爱你是否

    爱你是否

    小记者陆粉和大医生张政涵住在了一起,他指东,她不敢往西,生活似乎充满生机,而随着漂亮的问题少年曲寻的出现,唤起了陆粉对过往的回忆,她深陷对曲寻的爱情中不能自拔,可是所有的爱情只是一个人的幻想,在欺骗之后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张政涵说:“小粉,我才是你的命中注定,你是注定要跟我在一起的。”当爱情摆脱了阴谋算计,只剩下单纯的付出和温暖的守候,你就别再问爱你是否……
  • 全球狙杀

    全球狙杀

    寒朗古武家传,是经验丰富的狙击手。一次任务遇袭,他的小队全部阵亡,侥幸存活的寒朗,立誓狙杀所有敌人!……大峡谷的风呼啸而过,远处狼群啃食着野牛,秃鹫盘旋紧盯腐肉。一只像猫的狗爬上沙丘,进入倍镜的视线之后——嘭!寒朗趴在伪装布下,如一块没有生命的岩石,血腥中,开启全球狙杀!欢迎大家入群:246057077
  • 末世重生之丧尸女皇

    末世重生之丧尸女皇

    前世,末日来临那天,他心爱的未婚夫为了让自己有机会逃命,一脚将她踢进了丧尸群里,而他自己开车扬长而去。虽然被人所救,却只是为了她的身体的卑鄙小人,为了不让他得逞宁可毁容,然而却更惨的被厌恶送与自己的手下,最后沦落到,人人都可玩弄之、、、——丧尸群来临之时,她不想在过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了,点燃了炸弹。----重生回到四年前,语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她心爱的未婚夫一脚踢进了尸群~!前世侮辱自己的还有那些该死的男人,今世发誓要报复~!!
  • 渣了病娇总裁后他想强娶我

    渣了病娇总裁后他想强娶我

    “老公,这个橘子我剥不开~”众人抱团,那个徒手碎大石的人是谁?“老公,她们都欺负我~”众人瑟瑟发抖,那个徒手撕x,一个ko上百个名媛的人又是谁?贵族圈联名抵制妖女,泣血控诉!某风华绝代,宛若妖孽的男人现身,睥睨众生,“我宠的,有意见?”他,是蓝家最尊贵最神秘的继承者,心狠手辣三岁的孩子都怕,却被批过命格,活不过28岁。她被继姐陷害,本以为逃出虎口,却入了蓝晏丞这个狼窝,还非要她负责不可!躲不过,那就跑吧!她被他堵在机舱里,笑得宠溺,“死还是嫁?”“我嫁,我嫁,你先把你手里的炸弹放下。”外界传闻,蓝太太长得极丑,却勾的蓝少神不守舍,为她甘愿付出一切。某日。蓝少带着自己的心肝宝贝高调出现在众人面前。众人惊!!是谁说的蓝少夫人丑陋无比,明明就是个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