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3300000010

第10章 马腾之死与马超起兵

史书记载,马超起兵叛乱,连累了在京的父亲和家人,全家二百余口成为刀下之鬼。而《三国演义》则说是马腾被曹操所害,马超兴兵是为父报仇雪恨。潼关大战的因果为什么会被这样颠倒呢?

在《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之中,马超与曹操的潼关大战是引人注目的。小说的作者用了两回多的文字,一气呵成了一场紧张、曲折、惊险、奇变突起、扣人心弦的大战,算得上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读过《演义》的人,无不对潼关大战留下深刻的印象。

潼关大战史有其事,它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秋天。不过,小说中的大战和历史上的大战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它变得更加精彩动人,同时也染上了浓厚的反曹色彩。

这里,我们先谈一谈战争的起因。历史上的潼关大战是由误会和疑惧导致的,而到了小说中却变成了一场为父报仇、讨伐“汉贼”的正义战争。

按照《演义》的说法,这场大战起因于马超之父马腾被曹操杀害。所以,我们必须先谈一谈历史上的马腾。

马腾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其父曾在河西地区当过地方官,后来丢了官,就留居当地,还娶了一位土著羌族女子,生下了马腾。马腾身材伟岸、一表堂堂,但性情温厚。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马腾与韩遂乘机起兵,割据了河西和关中地区,还出兵参与讨伐董卓。后来,马腾归附了曹操,曾出兵帮助曹操攻击袁绍的女婿高干。以后,马腾与韩遂不和,便上书请求到京城为官,曹操任命他为卫尉(朝廷“九卿”之一,负责京城保卫,地位很高),全家移居邺城。只有大儿子马超封偏将军、都亭侯,率领父亲旧部仍居于关中。马腾举家迁邺,并未与曹操发生任何矛盾,看来,他是决定依附曹操,安度一个宁静的晚年,这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的事。

可见,马腾和曹操的关系是不错的,马腾对曹操十分信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谋杀曹操的想法和举动。

可是,《演义》却改变了马腾的“政治立场”,让他从“亲曹”变成了“反曹”。

首先,作者让马腾“参加”了“衣带诏”密谋集团。所谓“衣带诏”事件,发生于建安四、五年间。汉献帝深恶痛绝曹操的揽权跋扈,打算除掉他。他写了一道密诏,缝在衣带里交给了他的老丈人、军骑将军董承,命他相机行事,除掉曹操。参与了这个密谋的有大臣王子服、钟辑、吴子兰等,据说后来刘备也参与其事。不过马腾并没有参与这个密谋集团,因为这段时间他根本不在京城,这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可是《演义》却让马腾在这时来到许都,并让他参与密谋,还在举事的“义状”上签了名。建安五年春天,密谋泄露,董承、王子服等人被杀,衣带诏和义状都落入曹操手中,但此时刘备和马腾已经离开许都,曹操一时无可奈何,却种下了对马腾的仇恨。

《演义》把毫无关联的马腾硬拉进“衣带诏”密谋集团,是为他日后被曹操杀掉做个铺垫。

马腾后来真的被曹操杀了,对这件事,史书和《演义》的说法完全不同。

《演义》第五十七回写道,曹操接受谋士荀攸的计策,加封马腾为征南将军,讨伐孙权,打算把他诱入京师,相机除掉,以免除南征的后患。马腾接到诏书之后,与长子马超商议一番,决定自己带儿子马铁、马休和侄儿马岱前往京城,相机除掉曹操,完成当年汉献帝“衣带诏”交给自己的任务,而马超则统率重兵留在西凉,使曹操投鼠忌器,不敢随便动手加害马腾。马腾到京后,立即与反曹的门下侍郎黄奎定下密计,打算在次日曹操到城外点兵时,乘机将他杀掉。谁知消息泄露,黄奎的妻弟苗泽向曹操告密。曹操将计就计,派夏侯渊、徐晃等人将马腾父子包围,马腾等人被俘,与黄奎一家均被曹操杀害。马岱因领兵在后,侥幸逃脱了性命,连夜逃回西凉,把噩耗告知马超。于是,马超与马腾的密友韩遂联合,起兵雪恨,演出了一场潼关血战的大戏。

对于马腾被杀和潼关大战的起因,历史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打算出兵汉中,讨伐张鲁,派大将夏侯渊率兵出河东,到关中与驻扎在那里的钟繇会合。有人向曹操提出,大军西进,韩遂和马超可能会产生疑惧,以为是针对他们的,从而导致他们互相煽动,起兵叛乱。曹操没有听从。结果,割据关中和陇西地区的马超、韩遂和侯选、程银、杨秋等人果然产生疑惧,起兵叛乱。战争的结果,曹操取得了胜利,马超和韩遂逃奔凉州,住在京城的马腾一家百余口,因为受到马超的株连,被曹操全部杀死。

按照历史事实,马超起兵在前,马腾被害在后,而《演义》则把因果完全颠倒了。那么,《演义》为什么要倒因为果呢?

从艺术的角度看,《演义》这样一改动,使潼关大战还没有爆发便充满了惊险、曲折的矛盾冲突,比起史书所载的因地方军阀对中央政权的疑惧而引发战争,自然精彩多了。

《演义》这样改动,还服从一个更重要的“政治原则”——尊刘抑曹。曹操本无意抢占马超、韩遂的地盘,他的军队只不过是经过关中去讨伐汉中的张鲁。可是马超和韩遂等人疑心生暗鬼,发动了一场自取灭亡的叛乱,他们是咎由自取,曹操以朝廷丞相的身份率大军讨伐叛逆,光明正大,师出有名。但是,如果照史实直书,曹操的形象不是更加光辉了吗?于是,《演义》的作者为了达到贬抑曹操的目的,就把曹操由被动的平息叛乱变成了主动蓄意消灭异己,而且是利用小人和阴谋达到目的。

《演义》这样改动,除了贬低曹操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替马超涂脂抹粉。

古代法律规定,造反者满门抄斩,诛灭三族。这一利害关系马超不会不知道。他的父亲弟弟和全家百余口都在京城,实际上成为曹操的人质,只要他有所动作,必然危及老父和全家,这是明白无疑的。可是,只因为受到一种并不明确的威胁,他就置父亲和全家的安危性命于不顾,不自量力地悍然起兵叛乱。结果,自己的地盘、军队全部丢失,亡命他乡,还连累老父和全家百余口全部成了刀下之鬼。

因此,马超的起兵可以说是不忠、不孝、不义、不智,罪孽深重,不可饶恕。后来马超一度投奔张鲁,开始,张鲁因他的威名委以重任,还想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劝张鲁说:“马超这样的人,连自已的父亲都不爱不顾,还会爱别的人吗?”于是张鲁打消了主意。

像马超这样不忠、不孝、不义、不智的角色,《演义》为什么还要煞费心机为他贴金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马超最后“弃暗投明”,投奔了刘备。他一到来,就震慑得困守成都的刘璋开城投降,立了大功,后来被封为左将军,列于“五虎大将”之中。因此,《演义》作者便煞费苦心为自私自利而又极不明智的马超开脱、打扮。要这样做,首先便是开脱马超发动叛乱、连累父亲及全家的罪责。

马超归降刘备之后,在荆州的关羽曾写信给成都的诸葛亮,问马超的将才谁人可比。为此,诸葛亮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看了很高兴,将回信遍示左右宾客。

上面这段故事出自《三国志·关羽传》。《三国演义》也采用了它。只是把关羽写信改成了准备入川比武,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

应该怎样看待这件事呢?

很多人都把此事看成关羽的骄傲自大,不能容人,还往往把此事与他不愿与黄忠并列“五虎上将”那件事相提并论。

这样的看法,恐怕有点小看了关羽,也辜负了关羽的良苦用心。

毛宗岗是这样评论其事的:

关公之欲与马超比试,非真欲与之比试也,欲借此以压服其心也。汉高初见英布,而踞傲跣腆以折之,恐其骄则不为我用耳。马超新降,其视川中诸将,无出我右,将不免于自矜。得孔明一书,方知翼德之上,又有绝伦超众如关公者。而超之骄气折矣!关公见书而笑曰:“孔明知吾心也。”孔明其知此心哉!(第六十五回总批)

毛宗岗评点得很有道理。关羽和诸葛亮这一唱一和,正是为了打击一下马超的锐气和骄气,让他明白自己在蜀汉众将中的份量,老老实实,安分守己。

事实上,马超入蜀之后,除了威慑刘璋开城出降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他的地位很高,在武将中仅列于张飞之后,但没有任何实权。在刘备亲自指挥的两大战事——争夺汉中和伐吴之中,都没有看到马超的影子。刘备去世前一年(222),马超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七岁。

罗贯中“不忍心”看到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如此寂寞,便想方设法为他涂抹了几笔。先是让他在张飞与张郃的蒙石大战中与将军吴兰统率了一支偏师,后来又让他在纯属虚构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中统率了一路兵马。还凭空“延长”了他几年性命,让他一直活到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之后。即使如此,仍然不能使读者消除马超在蜀汉无所作为的感觉。

马超在蜀汉,确实受到排挤,他不仅感到寂寞,甚至有“危惧”之感。

《三国志·彭羕传》记载了这祥一件事: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羕将被刘备贬官到外地,满腹牢骚地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心中郁闷的马超随口敷衍了几句,谁知彭羕竟不知死活地“煽动”马超: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推崇自己和马超,认为自己和马超是一文一武,一相一将,一内一外.可以安定天下。另一种就大逆不道了,是想一内一外,里应外合,夺取大权。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狂妄的,完全可能为自己招来大祸。

马超新近归降,内心本来就怀有“危惧”感,如今听了彭羕一番狂言,只能默默无言。彭羕走后,马超便向刘备上表“揭发”了彭羕的一番狂言。彭羕立即被捕,不久被处死。

马超这番行事,确实不够光明正大。为了自保,便干起了告密的勾当,把彭羕推下了深渊。不过,由此事也可以看到马超在蜀汉那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神态。

马超穷愁无路,投靠了刘备,又立了大功,得以封侯晋爵。但他起兵叛乱导致家族覆灭的事并未因此被人忘却。他那样的为人行事是很难再得到人们信任的,更何况有“枭雄”之称的刘备,不仅不信任,还可能猜疑和防范,其他文武乘机排挤也就顺理成章了。于是,马超虽有一世威名,在刘备手下也只有“危惧”而已。

陈寿在《三国志·马超传》的评语中这样评价马超:

马超负戎阻勇,以覆其族,惜哉。

说的仍然是自负其勇,导致族灭之事。陈寿在为他惋惜,还算是客气的呢。

同类推荐
  • 姚氏秘史

    姚氏秘史

    秦岭脚下一处神秘的村庄,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留存到了现在,村里民风彪悍,村民行事诡异,各种无厘头,各种诙谐幽默的故事。
  • 说说文景之治那些事儿

    说说文景之治那些事儿

    本书讲的是西汉文、景两朝的历史。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联合反吕、文帝登基、百废待举、重用人才、抵御匈奴、无为而治、景帝登基、削藩政策、七国之乱、无为胜有为。
  • 匈汉演义

    匈汉演义

    他是约早于成吉思汗1400年的草原第一传奇人物,他的族群叫“匈奴”。冒顿单于,号“撑犁孤涂”,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滥杀部属、杀己爱马,杀妻,射父坐骑,弑父,残杀后母和弟弟,屠戮旧臣,把爱妻送给东胡王,拿月氏王的颅骨当酒杯。活脱脱一尊魔头。然而《匈汉演义》这么想:莫道其性格张力,连“爱”也绝非凡响。恰恰是早期历史记载的简约与观念局限,给文学留下了能动的演绎空间。冒顿,不输秦皇汉祖,足令无数英雄瞻其项背;再莫说广阔背景上还有色彩斑斓的草原生存和战争传奇。读懂了冒顿和他的匈奴,才足以回归秦汉,来审视我们或未真正走近的汉高祖刘邦和看似豪迈的《大风歌》,去体验不一样的中原忧思。读一读,作品看重你的视角。
  • 我的大明帝国

    我的大明帝国

    “呜……”来自大明的军列在咆哮,车站里数不清的大明士兵走下火车,他们扛着大明1455式步枪向远方眺望,他们明白,这里即将被他们征服!
  • 柒岳王途

    柒岳王途

    万世轮回,谁也不会想到穿越这种事会发生。他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热爱古文的考古学家助理。总是几本古诗词拿在手边,然而这次一边走一边看书出了事,一个不小心掉到了阴井盖里,竟莫名的穿越了。偏偏还是穿越到了恰逢改朝换代的古代。主人公方凌从此开始了他新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神战——光之磊落刃

    神战——光之磊落刃

    一个有神的世界,神中,分明界和暗界。一个小男孩的父母是神界明界的最大官,掌管生命与毁灭。两界之中,战役不断。暗界挑拨明界,明界之心不稳,暗界强攻明月宫和亮阳宫。暗界重做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宠鬼妃

    绝宠鬼妃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末世狼族

    末世狼族

    300年前,人族发展到顶峰时期,各种科技,各种污染,还有各种破坏使得生物灭绝。唯有狼王族还残留有一口气,却也在人族与狼族的大战中消失不见。狼王族的预言使者——卡尔莫多,预言到狼王族灭绝的那一天,狼王便将自己刚出世的儿子——卡布瑞,藏在了一个人类永远无法到达的冰室里,并由狼王族最忠诚的守护者——俞浅家族的俞浅玉碎,用心脏守护着。300年后,卡布瑞在冰室中醒来,俞浅玉碎早在三百年前便同狼王族一同消失在了地球上,一颗心脏为卡布瑞讲述了曾经,便灰飞烟灭。卡布瑞的存在就是为了报复人类,他的出生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他将如何面对,这个对于自己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
  • 无限之原创

    无限之原创

    不一样的无限流,其中有原创电影哦。
  • 最废柴的穿越

    最废柴的穿越

    人家的穿越都是自带天赋,强者随身,机缘不断,坐拥天地气运。然而,前世作为孤儿的秦羿,穿越仙侠世界又再次成了孤儿。十七年来作为穿越慈善家,在古代收留帮助孤儿、流落他乡的人的秦羿,在某一天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迷糊的踏上了修真之路。开局就是玩命任务,一路跌跌撞撞,两世为人的秦羿究竟要如何面对仙缘之争、帝国动乱?什么?带着女娃娃修真求仙?最废柴的穿越,怕说的就是秦羿吧。
  • 何焕无辞

    何焕无辞

    蒋辞是Z城首富蒋氏集团蒋千雄的掌上明珠,也是Z城所有富二代心目中门当户对甚至可以高攀一节的梦中情人,娶了蒋辞不仅对自己家族在商场上的帮助极大,况且皮肤白皙楚楚动人的蒋辞,无一不是每个人心目中不可玷污的白玫瑰。可偏偏如此圣洁,可望不可即的存在,喜欢上了一个穷小子。一个冷若冰山,一个柔情似水。“何焕,我错了,求求放过我们吧,当初我不该死缠烂打的追着你,求求你了,求你放过我们。”蒋辞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满心欢喜换来的却是一辈子难以偿还的罪孽。本想真心换真心,却没想真心引恶意。所谓的引狼入室也不过如此吧?
  • 剑影诗痕集

    剑影诗痕集

    本诗集作者共收录格律诗词133首。作品按照诗韵《平水韵》和词韵《词林正韵》创作。写作时间跨度较大,在长达40多年的创作积累中,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作者凭着对传统格律诗词的向往和热爱,凭着军人的浩气和执着,数十年来坚持不懈,深入生活实践,用传统格律诗词抒发真情实感,讴歌时代精神,体现了一位酷爱诗词创作的军人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渗透了各个时期作者的审美追求。
  • 末日之我是一棵树

    末日之我是一棵树

    我是一棵树!我的梦想是吃书上的果子,还有变成人形态。……可莫名其妙的建立了一个领地……莫名其妙的把整个地球上的土地全部种满了自己的根须……莫名其妙的成长到星球大小在宇宙间遨游。我曾跨越山巅和大海,也曾翱翔出银河和宇宙,我是一颗杂树,也是一颗蟠桃树。
  • 凤舞天下系列之凤舞霓裳

    凤舞天下系列之凤舞霓裳

    一场意外的穿越,她在九重宫阙里睁开了双眸,温暖,悲伤,轻狂,沦落,终究凤舞天下。流年几度,她才懂得,天命无人可违…被奉为虐文女皇的叶凝裳一天总要被那些跳坑的读者们扎小人无数次,终于有一天,在万千读者的怨念下,在乌鸦嘴猪队友的补刀下,她穿越了…叶凝裳觉得,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事一定不是以妖姬为原型写了本和(sang)谐(xin)有(bing)爱(kuang)的小虐文,而是以自己为原型写了个万年悲剧女配,看着对面的女皇陛下熟悉的脸,叶凝裳深深地凌乱了…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冷艳高贵聪明霸气的美少女穿越到女尊世界,并且专注宫斗一百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