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900000026

第26章 十万横磨剑(1)

景延广一言丧邦,"十万横磨剑"在契丹与后晋之间划出了深重而又不可弥补的裂痕。从此以后,晋使到契丹,都被捆了押在幽州,耶律德光再也不见晋国来使。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契丹每一次出战,都拿景延广这一番话作为借口。

"晋出帝"石重贵即位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史称"晋出帝"。他是后晋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石重贵即位后,将石敬瑭时的年号天福改为开运。

"晋出帝"这个"出"字是一个"谥号",也即人死后,根据他的品行、能力、业绩用最简洁的一两个汉字给予"盖棺定论"。如刘彻的"汉武帝"、赵祯的"宋仁宗","武""仁"就是谥号。帝王谥号一般要有臣下经由研究讨论后奉上。但"晋出帝"这个"出"却不是出自他的臣下,而是多年后,大宋史臣欧阳修给他的"私谥"。

欧氏《新五代史》卷九《晋本纪》,开篇就说:"出帝父敬儒,高祖兄也,为唐庄宗骑将,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子,五皆早死,而重睿幼,故重贵得立。"翻译过来,这段话的意思是:出帝石重贵的父亲石敬儒,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兄长,曾经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很早就死了。石敬瑭以兄长的儿子石重贵为自己的儿子。石敬瑭有六个儿子,五个都死得很早,留下的一个石重睿则很幼小,所以石重贵得以被立为后晋皇帝。

"出帝"的原典在此。但即使是"私谥"也应该有来源,一般都要从传为周公所作的《谥法》中选字。但翻检今日流传的《谥法》不见有"出"字。

所以,这个谥法,事实上是欧阳修自我作古,给出的"欧氏人物评价"。这样说的根据是,欧阳修《新五代史》之前,不见有人称石重贵为"出帝"。譬如《旧五代史》卷八十一《少帝纪》,开篇就说:"少帝,名重贵,高祖之从子也。……"这里称石重贵"少帝"也不是"出帝"。历史上有个北魏,最后一个皇帝名元修,在权力争夺中失败,弃国逃跑,国家也被分裂为东魏、西魏,故史称"出帝"。欧阳修在"私谥"石重贵为"出帝"时,可能会拿元修来比照。因为石重贵最后虽然不是弃国逃跑,但也同样丢了国家后晋,被契丹俘虏。因此,"出"应该有"出格""出奔""出境"的贬义含义。但后来大宋的徽钦二宗为帝也很"出格",还没有来得及"出奔"就"出境",被金人掳去,读史到此,往往一叹。

石敬瑭临终传位

且说石敬瑭喜欢唯一的亲生幼子石重睿,据说这个亲子长相特别像老爸,故石敬瑭临终之际,有传位给亲子而不是侄子的安排。他似乎忘记了当初耶律德光曾经挑选过石重贵"监国"的故实。现在让亲子继位,可能未必符合耶律德光的心意,但石敬瑭似乎有意要在最后的日子里"爷们"一把。

石敬瑭病重,已经不能说话,特意手书召见资深大臣冯道,让小孩子石重睿来拜见他,又让宦官抱起小石重睿给冯道。冯道抱着小石重睿时,石敬瑭脸上露出了微笑。左右虽然没有听到石敬瑭的传位诏令,但心里都明白:这是在托付冯道看顾未来的继承人。

历史记录在这里再一次出现歧义。石敬瑭拟传位给石重睿,这是《资治通鉴》的说法。

《旧五代史》留下一个说法是:石敬瑭留有"遗制",传位给石重贵。

《资治通鉴·考异》引用《汉高祖实录》(此处的"汉高祖"指后汉刘知远)留下了另一有意味的说法。说石敬瑭病重不起之际,召集近臣嘱咐他们说:"此天下,明宗之天下,寡人窃而处之久矣。寡人既谢,当归许王,寡人之愿也。"现在(后)晋这个天下,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天下。寡人窃取而为己有很久了。现在寡人就要死了,应该将天下送归许王李从益。这是寡人的心愿。

李从益是李嗣源之子,在石敬瑭进入洛阳之后,李从益与李嗣源的王淑妃躲过一劫。石敬瑭进入洛阳后,找到他,以郇国(今属山西临猗县)三千户封给他作为"食邑",李从益也被改封为郇国公,和王淑妃都居住在洛阳,让他来奉养后唐的祭祀。这也是石敬瑭的一个德政:灭人之国,不灭人之后。

种种迹象表明,石敬瑭待李从益不薄。但如果说要将后晋这个"天下"奉还给他,正如司马光修史至此,谨慎给出的四字史论:"此说难信。"现在可以选择《资治通鉴》的说法,石敬瑭要传位给亲生幼子石重睿。但这个临终遗愿遭遇了冯道与景延广的修正。他俩不同意传位给石重睿。理由是:"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国家正在多难之秋,应该拥立一位年纪略大,有政治经验的君主。所以,他俩找到了被封为齐王的石重贵为帝。

刘知远已动野心

冯道当时已经做到宰相之职,是后晋最高行政长官。景延广官拜天平(今属山东东平县)节度使、侍卫马步都虞候(禁军精锐侍卫亲军中的骑兵、步兵高级统帅官,相当于国防军副总司令)。俩人又以景延广为实力强悍。所以这次拥立石重贵,景延广很得意,认为推举国家元首为第一功勋,就有了跋扈心态。他甚至以一个武夫的身份管辖文事:他擅自下令,禁止京师士庶聚会议论国家大事。此举可见此人确有专断习气。

石重贵、景延广、冯道,组成了后晋第二代领导班子的三驾马车。但这三驾马车得罪了两个重要人物,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第一个得罪的人物是刘知远。当初,石敬瑭病重时,曾经有旨,召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入朝辅政,这相当于要托孤,拜刘知远为顾命大臣。但正在做齐王的石重贵把圣旨压下不发。显然,石重贵知道刘知远的出现对他不利。这件事居然被刘知远知道,从此对石重贵心怀怨恨。石重贵后来做了皇上,刘知远内心里结的这个梁子是解不开了。

刘知远有脾气。甚至对石敬瑭有不满的时候,也要发作。石敬瑭打下后晋天下,封官许愿,封了一批朝廷命官,光宰相就好几位,其中就有刘知远。这本来是晋爵的喜事,但刘知远却拒绝接受任命。使者几次颁诏,他都上表辞去不受。原来石敬瑭同时还封赏了自己的妹夫杜重威。刘知远认为自己有"佐命"之功,辅佐石敬瑭创业开国之功,而杜重威算什么?不就一个外戚吗?嘁!史称刘知远耻与杜重威"同制",不想跟他接受一个制令"并加同平章事"。一直到石敬瑭派出特使连威胁带安慰,他才勉强接受了"同平章事"这个宰相官衔。

面对石敬瑭尚且如此,石重贵,刘知远又怎么会服气呢?何况当初还有那么一段过节?刘知远不服这位新任皇帝。

冯道,在石敬瑭时代,也曾出于讨好圣上的原因,一力推举籍籍无名的节度使杜重威做都指挥使,且做随驾御营使,活动在皇上身边,以此来排挤刘知远。而这个杜重威仗恃着国戚身份,到处搜刮钱财,弄得民众四散逃亡。但他出来经过街市,竟无耻地对左右说:"人们到处造谣,说我把百姓都驱赶光了。你看,为何市场上还有这么多人呢?嗯?"刘知远于是瞧不起这位尸位素餐的国戚杜重威,并因为他的作为看到了后晋的运数。他也因此对冯道没有好印象,内心也实在不服这位当朝宰相。

景延广一力推举石重贵,也让刘知远恨屋及乌。后晋建国之初,石敬瑭即任命刘知远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马军总司令),景延广为步军都指挥使(步军总司令)。俩人官衔差不多,按军中威望,景延广远不如刘知远。但现在景延广居然借着推举之功,在朝中发号施令了!刘知远更不服这位新任的马步都虞候。

刘知远不是一个没有格局的人。他卑微的时候,曾是晋阳李姓人家的招赘女婿。有一次他在放牧马匹时,践踏了驻地僧人的田地,结果被僧人抓住打了板子。但刘知远后来到了晋阳之后,先把那个僧人找来,赐座,安慰并赠送东西给他。这样就争取到了晋阳乃至河东、中原的人心。这做法可能有"抄袭"韩信胯下受辱而后封赏泼皮的意思,但毕竟体现了一种不俗的格局。

现在"后石敬瑭时代"的三驾马车人人跟他有芥蒂,这事就不好玩了。刘知远乃是未来后汉的开国君主,王夫之许他为五代以来,"有志略"而近于"豪杰者",石敬瑭辈都在刘知远的算中,何况石重贵!刘知远,是后晋得罪不起的人物。宦海本来就有风波,乱世宦海风险尤甚,刘知远一旦动了"豪杰"心机,当代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但他在推进自己的野心时,并不张扬。他守住天下第一雄藩河东,慢慢演绎自己的"天下"。这样,后面的故实就有了比小说设计都惊心动魄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

如此,后晋实在是不得不亡。

称"孙"不称"臣"

三驾马车得罪的第二个人物是耶律德光。史称石重贵"少而谨厚",年轻时很谨慎厚重。但他不善读书,石敬瑭曾找到当时的博士专门教他读圣贤书《礼记》,一个阶段以后,他还是不能理解《礼记》的大义。读着读着就烦了,最后对这位博士老师说:"此非我家事也!"读儒学经典,不是我们老石家的事!那老石家的事是什么呢?骑射。史称石重贵"善骑射"。所以这位沙陀族的后裔还是沙陀人习惯,打打杀杀有一套,读书治理天下是不在行的。

当初石敬瑭叛变后唐,进军洛阳,要留人镇守太原,耶律德光选择了石重贵,石敬瑭于是拜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行太原尹、北京(后晋的北京就是晋阳,今山西太原)留守,知河东节度使。从此石重贵取得了政治资本。他似乎应该据此感谢耶律德光,但在景延广的怂恿下,他跟耶律德光翻脸了。

后晋改变了对契丹称臣的惯例。按照石敬瑭时的约定,石重贵即位,不仅应该向契丹称臣,还要奉契丹为"祖皇帝",因为石敬瑭称契丹为"父",他则自然应该称契丹为"祖",自称则是"孙"。但在向契丹"告哀"起草表章时,景延广主张不搞什么表章了,就写个信,通知一下契丹,新任皇帝即位了,并且信中称"孙"不称"臣"。

石重贵要大臣讨论。李崧不同意,奏道:"现在我们屈身于契丹,是为了江山社稷,社稷为大,这没有什么可耻的!陛下如果一定这样做,他日必落个亲身披了甲胄去同契丹打仗的结果,那时可就悔之晚矣!"但景延广坚持己见,力争不能称"臣"。冯道则在其间含糊不明,也不表态。最后出帝接受了景延广意见,给契丹送去的也不是"表章"而是"通知"。

契丹接到"通知"后大怒,派使者来质问到底怎么回事,并且责备道:"石重贵即位,为何不先来禀告,自己骤然称帝?"景延广坚持对等原则,继续用不那么友好的话语回复了耶律德光。现在想想,可以理解:称"儿"称"孙",不过是表示一下"辈分",可以是私人之间的长幼关系;但称"臣"可就不一样了,那是表示"臣属",是两个主权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涉及国家尊严。石重贵、景延广显然对石敬瑭时代这个约定不满,因此决计不再"称臣"。

如此一来,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变数,而且慢慢推演,不可逆转。投降契丹的赵延寿,此时正做着卢龙节度使,他很早就想模仿石敬瑭,也来弄个中原皇帝坐坐,因此多次劝说耶律德光"击晋",攻击后晋。史称"契丹主颇然之"。契丹皇上深以为然。耶律德光认为必须要"教训"一下后晋了!

石重贵这时不以为然,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北境的危险,他的心思现在全在叔母冯氏身上。

贪美色柩前成婚

冯氏是五代时一等一的大美人,原来是魏州副留守的女儿。石敬瑭镇守魏州时与这位副留守感情不错,就在称帝之后给自己的弟弟石重胤提了亲,两家结为亲家之后,石敬瑭还将冯氏封为吴国夫人。

说来这个石敬瑭也是个不读圣贤书的主儿,他因为疼爱这个兄弟,竟将其改名,大排行以"重"字行,成为自己的侄儿辈,表示要像爱儿侄一样爱自己的兄弟。但这位石重胤在李从珂之乱中被杀,去世太早,冯氏早早地做了寡妇。

石重贵早就贪恋叔母美色,石敬瑭一死,他得到了机会。当时石敬瑭的灵柩还停在宫中,石重贵便把其叔母娶了过来。群臣无耻,都来祝贺。石重贵更无耻,对冯道等一干祝贺大臣说:"遵皇太后之命,因为丧事还没有完,这个婚事就不跟众卿举办大庆啦!"群臣退出,出帝石重贵就开始与冯氏酣饮作乐。有时要醉醺醺地经过高祖石敬瑭的灵前,就用酒酹地,向先皇祷告说:"皇太后有命,这个婚事也不同先帝搞大庆啦!"左右之人听到都不觉失笑。出帝自己想想也发笑,对左右的人说:"我今儿当了新女婿,怎么样?"冯夫人和左右都附和着大笑起来。皇太后也即石敬瑭的夫人李氏虽然恼恨,但也拿他没有办法。这个历史细节留在记录中,再一次证明:礼,在古代就是一种源于天道的行为规范;违背了礼,也即违背了天道下的行为规范;这样的人物事实上是对传统经验系统下规则的藐视,因此是传统所批评的对象,也是正道所批评的对象。他们在游戏规则中没有敬畏,属于"搅局者",一般而言,这样的人,大多走在人生失败的边缘。石重贵也不例外。赵匡胤时代,天下文明之沦丧,一至于斯。赵匡胤以后要一点点恢复天下文明,就要面对历史驶过的惯性,做出一点一点的努力,工作艰难……且说石重贵的原配夫人正好也去世不久,现在既然收纳了冯氏,干脆就将她扶为皇后,即位中宫。

石重贵昼夜纵乐,冯氏得专内宠。宫女们只好纷纷讨好冯氏,只要冯氏张口,讨好者就可以封为郡夫人。冯氏更开始干预政事,在枕头风中,她的哥哥冯玉,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物,被破格提拔为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参与国家管理。冯玉做学士后,专门雇佣了文人捉刀,替他写文章。不久这位冯玉又升任为枢密使,做了国防大臣,与景延广共掌全国武装力量。

景延广"十万横磨剑"

有个投降了契丹的牙将叫乔荣,契丹任命他为"回图务",这是相当于边境商行的机构总管,负责两国边境口岸的货物交易。乔荣干得不错,有点积蓄,还在两国友好期间,在汴梁购置了房产。

到了石重贵时代,景延广就抓了乔荣,向出帝奏道:"从此凡是辽人在晋国境界内的,一律杀之,把他们的货财没收!"说话就要杀乔荣。众人知道这事不得了!两国好歹和平多年,不见刀光,此时杀了人家的"回图务",等于杀人家的大臣,那样岂不就有了吉凶难测的战火?诸人好说歹说,算是留下了乔荣一命。

乔荣被放行,临别时来辞景延广。景延广对乔荣大言道:"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先帝是你们北朝所立,所以我等称臣奉表。但我们大晋现在的皇上乃是中国所立!现在所以降志低调面对你们北朝,正因为不敢忘先帝跟你们的盟约。晋、辽为邻国,我们称"孙",足矣,但断无称"臣"之理!北朝皇帝不要轻信人言,轻侮我中国。中国士马,你也看到了。北朝的老家伙要是不爽,发怒,就请来战,孙儿这里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但他日要是为孙所败,取笑天下,可不要后悔!"横磨剑,本来是指又长又重的大剑,景延广这里借指后晋精锐士卒。"十万横磨剑"!乔荣觉得这番话够狠,但他担心回去说,恐怕没人信,就多了个心眼,对景延广说:"公这一番话,太多了,我害怕有遗忘,请您还是给我写张纸吧。"景延广正在爱国热情血脉贲张中,根本就不在乎后果,就命人书写了这番话签名画押让他带走。

同类推荐
  • 捕快苏不易

    捕快苏不易

    明成化二十三年,深受皇帝宠爱的贵妃万贞儿因废除太子一事不成,心情郁闷,暴怒不已,后在鞭挞宫女时去世,成化帝思念成疾,无心国事,太子朱祐樘韬光养晦,深居简出。朝堂上风云变幻,京城也颇不安宁。一日,聚义镖局主母冯月娥神秘失踪。顺天府捕快苏不易在调查此事时,却屡屡遇到些神秘的事情,少年苏不易身不由己,渐渐卷入此案。案件越查越令人匪夷所思,苏不易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面对情与法、爱与恨时,经历了未曾遇到的考验。
  •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下)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下)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 历代律令(下)

    历代律令(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秦之青铜季节

    秦之青铜季节

    自嬴政即位至嬴政亲政,经历了一系列的时间庄王之死郑国渠,平嫪毐之乱,吕不韦之死,谏逐客书,嬴政在这些事件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治国思想。
  • 临安初雨

    临安初雨

    南宋之初,宋金之畔。洛阳临安,白衣青衫。抗金报国,还我河山。墨色纯净,白色内敛。两人从不相识到相知,从少年到中年,江湖义气,凌云之志,华发苍颜,袖手南山,也不过如此。只是十年生死,一生一代,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曾说过一起看那场临安初春的冰雨,却不知是否还能实现。
热门推荐
  • 欢迎入学唯一特殊大学

    欢迎入学唯一特殊大学

    为培养情商智商,双商优秀的人才,薰都建立了一所特殊大学。在这里考试成绩将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作为第一届录取的学生,又会有怎样考验等待他们呢?
  • 大梦三国

    大梦三国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大梦三国,阅尽英雄豪杰无数。指点江山,谋略尽显,杀出重围,方显男儿本色。
  • 青青子衿莜莜我心

    青青子衿莜莜我心

    【原创.如有相似.纯属巧合】许莜这三年里,换过无数所学校,有的时候,她甚至都以为,她和别人所说的一样,是个‘傻子’软萌天际,一中的‘纪嫂’如果说,巧合这种东西是真实存在的话,那许莜可能要发家致富了。“纪寒生,如果……一切都好起来之后,你会娶我么?”“娶你,是我第一眼便认定的事。”
  • 半夏易玺

    半夏易玺

    当她缓缓走进他的世界,是否会改变些什么。不不,时光不等,余生或许微凉,或许……
  • 南姬栀城

    南姬栀城

    (简介无能QWQ)「我长发及腰,不及你的回眸一笑。栀身于城南。」第一次见面,怦然心动,但并不是一见钟情。第二次见面,一见钟情,但并不是倾心。吴栀说她不喜欢家里有烟味,他改;吴栀说她讨厌酒,他也改;吴栀说她不喜欢他了,他说,我喜欢你就够了。又名:你走!编辑大大
  • 校草学长等等我

    校草学长等等我

    因为喜欢的人很优秀,所以自己也要努力,追上他的步伐!安若兮最大的梦想就是有能力和上官瑾谦比肩站在一起。上官瑾谦觉的他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放弃她,一直等她,好在等到了她。(全文不虐,是宠文)
  • 浮云起,朱唇勾

    浮云起,朱唇勾

    “待你长发及腰,让我娶你可好?”“你虽帅......”含笑的女子欲言又止,却被有心人看成了答应的羞涩。忽然,一个小娃娃跑了过来嘴里一直叫唤着娘亲,这就算再笨的人也能看出来了。回头望向那位少女,只是笑了笑。不觉难堪,只能匆匆逃走了。“师傅,你怎么来了?”“唔......”那小娃娃黑不溜秋的眼睛转了又转,透着一脸无辜。其实,少女想说的是:可是你没钱啊,而不是:我有儿子啦。
  • 强夫夺爱:荣少的神秘娇妻

    强夫夺爱:荣少的神秘娇妻

    “少夫人,请问荣少有哪里让你不满吗?”“有!夜夜笙歌受不了!”“少夫人,请问荣少有哪里让你满意吗?”“有!基因不错!”正在处理公务的某男听到这句话,扛起某女就走,“老公,去哪儿?”“既然说基因好,那我们回去努努力生一窝崽崽。”what?!生一窝?你以为我是猪啊!什么?有女人居然敢打她家那位主意?叔叔可忍,婶婶不能忍!某女闯民宅,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丢下一句:姐的男人也是你能动的?荣少摸摸某女的头,这等粗活还是我来就好。
  • 无品太子妃

    无品太子妃

    一朝穿越,她成为不受待见的太子妃。带上大背包和小吉他,从此开始了在东宫的现代生活。太子不喜欢她没关系,反正她也不喜欢太子。玩自拍,吃泡面,睡箱子,剪刘海,算星座,找速配。她把东宫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弹吉他,唱民谣,做自助餐,办相亲大会。跳鬼舞,组乐队,开演唱会。走T台,搞服装设计比赛。她把帝都歌舞坊闹得是有声有色。
  • 竹马哥哥快来找me

    竹马哥哥快来找me

    当你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哥哥是神魔感觉?是高兴、快乐、兴奋。NoNoNo,都不是,是悲哀。虽然这个哥哥颜值高、智商高,宠着她、照着她,但这个哥哥管的也太宽了吧!什么零食、辣条、烧烤、甜食…通通没收。可是当要离开这个城市去上学时,居然有些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