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6900000065

第65章 穿山甲 一

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只见一盏行走的灯一闪一闪地往河边去。河风吹起,带来潮湿的气流,后山上野鸡一声一声地,萧索孤寂地叫。夜黑,灯光就显得有些暗淡。灯是马灯。这马灯构造奇特,分内外两个部件。里面由底座、灯皿,灯芯组成。底座有一个螺丝盖子,密不透风,结实牢固。盖子上摆一个灯皿,用来盛放燃料,灯皿里插一根灯芯,玻璃罩子把灯皿和灯芯包裹起来。玻璃罩子上面有两个铁盖,自动的,可开可合,中间有缝隙,便于内外空气流通。外面是筒架,筒架上面是扶手,铁做的,有了些年月,看上去黑黝黝的。燃料不是煤油,是石油渣。那石油渣是块状的,硬如石头。需要照明的时候,拿出来敲几块丢进灯皿里,点上火,就燃开来。燃起来后会产生一些难闻的黑气,有点臭。奢渡河的人们就把这石油渣叫做臭石。这马灯多是出门时用。因为有罩子,就不怕风,甚至连雨也不怕。关键是光线还很强,手上提一马灯,周围数米远的距离,都可入目。在电力工具还不发达的时代,奢渡河的人习惯用这马灯走夜路。

马灯是庄昌达手里提着的,他是要去黄坪渡。黄坪渡是个古老的渡口,在奢渡河的下游。奢渡河在黄坪渡注入牂牁江,这牂牁江就是发育夜郎文明的所在。牂牁江在黄坪渡接纳上游数十条河流,水量陡然就变得大了起来。江面最窄的地方也有数百米宽,没有桥,两岸来往,就得靠船了。河水大了,鱼虾就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坪渡的人们守着这鱼虾成群的好水,理所当然做起了打渔的营生。

庄昌达就拥有两条渔船。别看他还年轻,还不到而立之年,他可是本地的青年中行船技术最好最勇敢的。牂牁江的虎跳峡有一个大龙潭,那里长着一种特殊的鱼,不仅奇大,而且奇肥。这鱼不仅肥大,而且味美。但要捕到这种鱼,却是需要付出常人难以预料的心血。庄昌达就能够捕到这种鱼。这牂牁江在这一带滩险浪急,暗礁丛生,很多想去大龙潭捕鱼的人,面对那险恶的风浪,只好作罢。庄昌达却不害怕。他庄家祖辈都是打渔的高手,庄昌达就从他父亲那里学来了不少捕鱼的技法。经过几年磨练,行船技术居然有一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姿势。有这高超的技术,庄昌达就经常去大龙潭捕鱼。每一次早上出去,晚上船靠岸,绝对回回是满载而归。在夏天,带来的不仅有肥头大耳的鱼,还会有各种甘甜味美的山珍,比如草莓、桑葚,杨梅等。这黄坪渡一带多崇山峻岭,山上长满各种果子,最为普遍的就是杨梅。杨梅到处生长,一到春天,遍地花开。仲夏的时候,果实成熟了,就到了采摘杨梅的季节,人们就上山去采摘,拿去集市上卖。那些杨梅红彤彤的,有的成熟过头了,就红的发紫,红的像是要淌水似的。不管是什么人,看到这杨梅,都会忍不住摘着望嘴里送。一吃就停不下来,直到牙齿被酸得没有知觉。

黄坪这一带杨梅太多,但上好的杨梅还是虎跳峡的。虎跳峡是一个著名的峡谷。当年红军长征,就在这虎跳峡遭遇国民党伏击,经过艰苦战斗,终于冲出重围,渡过牂牁江,为长征的胜利写上了壮丽的一笔。虎跳峡的杨梅要比黄坪的个头大,肉多,甘甜。虎跳峡的山脉地势太陡峭险恶,很多人不敢来,或者说是没有能力来。庄昌达既然能够跑到虎跳峡的大龙潭捕鱼,当然就能够来到虎跳峡的山上采摘杨梅。那杨梅带回来后,会给坪里的老人小孩们送去,平时吃惯了杨梅的也会争着过来抓一把,边吃边称赞:

“这虎跳峡的杨梅,味道就是跟咱们这底下的不一样。”

确实是不一样。那杨梅长在人迹罕至的纯天然的地方,不受世俗的叨扰,吸收天地灵气,博采日月精华,自自然然开花,自自然然结果,味道自然是与众不同。

捕回来的鱼,会送一些给渡口的人,自己留一部分,其他的就全卖掉。买鱼的很多,有镇子上的工作人员,有地质队的,还有文工团的。地质队的是来搞勘探矿产的,天天漫山遍野打钻井。这些人来自山南海北,但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山南海北的人,好像都比较喜欢吃鱼。每一回地质队的炊事员来采购,一买就是数十斤。买去的鱼不全下锅,会拿回去清洗干净了,做成鱼干,就像奢渡河畔的人们过年晒的腊肉。

黄坪渡的人们守着鱼吃了不知道有多少年了,但却没有晒鱼干的传统,他们只是晒腊肉。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庭条件好的人家户通常会宰杀一头年猪,不管肥瘦,只要有三二百斤就可以。黄坪渡的人们就只是晒腊肉。看到地质队晒鱼肉,黄坪渡的人们就笑:

“这鱼肉有什么晒头呀,就那么几斤重,还不晒化了。”

“是呀,晒干了吃起也不新鲜嘛。”

“对,又不是猪,三二百斤的,晒晒还可以。这么些点鱼肉,还晒,切。”

然而,说归说,黄坪渡的人们却是学会晒鱼干了。黄坪渡的人们一晒鱼,上游奢渡河,巴浪河畔的人们也跟着晒。如今,地质队打下的钻井已经无迹可寻,这晒鱼的习惯却是在黄坪渡一带一直延续至今。

庄昌达因为能够捕到虎跳峡肥美味好的鱼,能够采到虎跳峡遗世独立的杨梅,就被人们授予了“穿山甲”的雅号。

穿山甲是贵州乌蒙山区特有的一种野生动物。生活在牂牁江周边山麓的穿山甲一般有五六十厘米长,全身长满鳞片,从头到脚,仿佛披上了严严实实的铠甲。穿山甲头呈圆锥形,眼睛很小,嘴尖,形如刺猬。穿山甲有尾巴,多呈扁平形,背部微微隆起,像是小山坡。穿山甲是打洞高手。它喜欢住在潮湿的地洞里,很讲究居室环境。穿山甲的洞穴一般长2米左右,洞里设有睡觉休息的“卧室”,用一些柔软的草或叶片铺就。卧室旁边是仓库,这仓库其实是蚂蚁的洞穴,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穿山甲不仅在山地行动,还会下水。魏晋南北朝的博物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描述穿山甲:“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蚂蚁入甲,即闭而如水。”大概是因为这穿山甲能够下水上山,加上庄昌达这名字与“穿山甲”音韵颇有相似之处,所以黄坪的人们就称呼庄昌达为“穿山甲。”这多少包含有一种赏识和调侃的意味。

庄昌达来到黄坪渡。奢渡河与牂牁江在黄坪渡交汇,把这里发展成了一个往来客流和商品的集散中心。庄昌达的渔船摆在渡口边,黄坪渡周边居民的渔船也都摆放在这里。

晚上风一直刮,刮得屋顶呼呼山响,庄昌达想到这天怕是要下雨。记起今天打渔回家,好像有一条船的缆绳没有拴好,所以他就打算来渡口从新捆绑一遍。这牂牁江一带一旦下雨,上游奢渡河来水甚猛甚急,如果渔船系不好,容易被水打走呢。

虽然说只是来把渔船的缆绳系紧,庄昌达还是照例把两条渔船都检查了一遍,看看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通常是值钱的东西都带走了,船舱除了残留一股厚重的鱼腥味,就是空空如也。

今天的庄昌达却很意外地在船舱里看到了一件陌生的东西。那是一个蛇皮袋子,通常都是用来装土豆之类的农产品。庄昌达好奇,就走过去看。他试探性地用一根棍子敲击那袋子,袋子闷响一声,是金属的声音。庄昌达觉得奇怪极了,什么人,会把东西放在这里呢?难道这是铁巴?

庄昌达就小心翼翼地打开蛇皮袋子。这袋子口封堵得很严实,庄昌达用了很大劲才打开,刚一露头,就吓了他一跳,居然是一袋钢丝。庄昌达单手提起袋子,提不动,就两只手一起来。试了一下,大约有五六十公斤。

是什么人放到这里的呢?人去了哪里?为什么放在我的渔船上?是有意,还是无意?

庄昌达就努力回想傍晚打渔回家时的情景。还记得那时船靠岸,渡口边就黄坪的几个渔人在收网。渡口摆渡的杨三爷看到他又从大龙潭打渔回来,还夸奖了他几句。那时候河对岸有一批人要过河,他就对杨三爷说:

“三爷,我看你累了,这一篙,我来帮你。”这一篙,是黄坪摆渡的人的习语,代表撑船的意思。

三爷就把篙子交给庄昌达,跳下客船,还不忘提醒庄昌达一句:

“小达子,船过江心,要靠岸的时候,你多点几篙,那样容易靠岸。”

那时候庄昌达已经划着船过了江心,远远的应道:

“记得,三爷放心。”声音和着渡口的风浪,飘飘忽忽的。

杨三爷就自言自语:

“这娃儿,天生就是跟龙王爷打交道的。”

客人一共有六人,其中一个是孩子,大约四五岁的样子。木船刚好坐得下,小孩子不收钱,只收大人的,一人收钱二毛,刚好一元。庄昌达把那批人接过来后,那些人就离开渡口走了。其他几个渔人也离开了,杨三爷是和他一起离开的。他们走的时候,渡口是没有人的了。

那六人是三男二女,一个小孩。这渡口对人的划分特别怪,小孩本也有男女之分的,但数人头的时候,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却分得清晰。渡口有一个习惯,老人小孩是免费过河的,船票只收成年男女的。所以摆渡的时候,船靠过来了,撑船的把船费递给对岸搞后勤接应的,会大声地说:

“就两个男的,两个女的。”其实你望船舱里看,里面可能还坐着一个老人,或者是一两个小孩。

还记得文工团的来黄坪演出,团里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这小娃子是负责唱歌的。唱的是《长城谣》,就是“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那个。美好的童声,婉转的旋律,往往让听得人感动得泪水长流。每逢团里演出,这一曲天籁绝对是压轴。小孩子被团里视为团花。文工团的要从黄坪渡去对岸的六区表演,这团队人马众多,得分两批。两拨人渡过去后,杨三爷开始收船费。文工团有13人,团长就给杨三爷13人的钱。杨三爷却退了团长二毛,指着那团花道:

“小孩子是不收钱的呢。”

没想到团花却不干,说:

“现在已经不是剥削社会了,劳动人民的血汗钱,是多少得收多少。”

杨三爷还是坚持摆渡的规则:

“我们这习惯延续好几百年了。从这渡口摆渡到现在,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不能打破这个规矩。说不能收,就不能收。”

文工团的团长和团花就有些感动。团花拿出一块毛巾说什么也要杨三爷带上,不说是充当船费,只说是留个纪念。

庄昌达怔怔地看着这一袋钢丝,努力想从今天的客人里找点线索。他就想,那三个男的,都是空着手,什么也没有带。另外那两个女的,虽然带了东西,上船的时候,是他帮忙搬运的,分量都很轻,绝对不会是钢丝。庄昌达百思不得其解。这时风更大了,偶尔有雨点落下。庄昌达就想,先把这袋子钢丝带回家去吧。

庄昌达就把马灯先挂在船舷上,双手使劲,把蛇皮袋子扛在肩上,然后提起马灯,下了船。刚下船,就有大颗大颗的雨点来了,砸在脸上,居然有些生疼。庄昌达就听见周围的植物被雨点打落发出的“簌簌”的声音,他定睛一看,发现下的居然是冰雹。这四月天天气反复无常,冰雹每年都要下那么几回。每下一次,麦苗都会被打击得七零八落,奢渡河一带的人们就特别讨厌这冰雹。冰雹最喜欢下在阳光很毒辣的四月午后。这河谷地带气流紊乱,晴好的天随时都会变脸,只要是乌云密布,天气阴沉,十之八九会有一场大雨。大雨中通常夹带有冰雹,这冰雹破坏庄稼,也毁坏房屋,会把屋瓦打破。黑夜一般是很少下冰雹的,但今晚居然下起了冰雹,到处都是“哒——哒——哒”的声音,庄昌达就觉得奇怪。然后就一路小跑,回到家,衣衫已经湿透。

同类推荐
  • 超脑麒麟

    超脑麒麟

    在我们这片熟悉的星空背后,无尽虚空深处,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世界。他,在屈辱中重生,背负宿命,在血与火的杀戮和战争中力挽狂澜。背叛,欺骗,相爱,相杀……
  • 黑伞小葵

    黑伞小葵

    大学生陈安机缘巧合得到一把黑伞,那黑伞中封印着机灵古怪的小葵,自此两人一起开启了一段不一般的大学生活。
  • 废土史诗

    废土史诗

    废土之上,奇人异士涌现。在破碎的文明之上,创建出新的神话。何人只手遮天,何人力拔山河?末世纪元,我欲封天!《废土史诗》呈上。
  • 万能花钱系统

    万能花钱系统

    女票给自己戴绿帽,如此狗血的剧情发生在了一个贫民窟少年身上,意外的获救,荣获花钱系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什么美女,金钱对我林墨来说一切都是虚幻的……
  • 超能改造师

    超能改造师

    灾难到来,为了人类的未来,改造吧,成为超人一样的存在!
热门推荐
  • 斗罗之初心回首

    斗罗之初心回首

    中考来临,初中毕业。这是一部纪念初中同学的小说,毕竟小心还很年轻。不走主线,是斗1的剧情。新的七怪,与史莱克的传说对决,与武魂殿的纠纷。不一样的成神之路,谁能挡我!
  • 太极之神魔死灭

    太极之神魔死灭

    本小说是《太极之》系列的第二部,但是对于第一部来说,并没有任何的联系。本小说讲述了太古大神独孤败天十世轮回,觉醒前世记忆,神魔合一成道,走上了真正的征天之路的故事!
  • 两界之山

    两界之山

    两界的辗转轮回,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看似带不走任何东西,但这样我就没办法了吗?本书不猪脚光环,不套路文。
  • 失落晨曦

    失落晨曦

    当太阳系被宇宙中的神级文明盯上,为了探索宇宙间独一无二的存在——人类这个群体中“爱”的奥秘,神级文明将整个太阳系重组成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打乱其运作规律,以考验和审判末世下的人性。人类该何去何从?人类的命运究竟会怎样?人性究竟能发挥多少力量?一切都是未知数……
  • 星灵能士

    星灵能士

    一场入学时的意外,少年再苏醒却已身在大陆的另一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游戏设计师

    大游戏设计师

    从七八十年代游戏进入了大众视野起,电子游戏就变成了一种新的艺术。从雅达利,到任天堂,再到索尼微软,霸主的不断更替预示着电子游戏变成一个新的朝阳产业。而游戏设计师也变成了一个让人趋之若鹜的职业。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单纯的游戏设计师的故事!欢迎来到新的游戏世界!!
  • 栀子花的恋情:tfboys

    栀子花的恋情:tfboys

    “你爱我吗?”“…………不爱!”“为什么??”“因为你是我表哥啊,而且你也说过不准我爱上你!”“啊叻?!反正!你,我要定了!”
  • 无尽之时间刺客

    无尽之时间刺客

    陆萧烨是个见义勇为的热血少年,和同学撕逼,结果两人都死了,接着他发现他还有重置时间的超能力?接着经过几次重置时间,他找到了一个古墓。。。。。。
  • 少年足球:胜利的王冠

    少年足球:胜利的王冠

    热爱写作的伪球迷一枚,热爱生活的吃货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