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14

第14章 “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哲学(1)

名家哲学是先秦哲学中很有特色的一派,对道家和魏晋玄学有较大的影响,其旨在于从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方面,理清名实关系。名家哲学分为两派:惠施一派的“合同异”和公孙龙一派的“离坚白”。惠施设定了一种绝对的参照系,把世间万物放在其中,昭显出它们相同或相异的相对性,由此推出一种人生观:天地一体,泛爱万物。公孙龙对语言有更精致的分析,得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相契合的“指物论”,认为名词指示了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一个共相世界,而且是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存在。基于这种学说,他提出了一些乍闻之下非常怪异的辩论,比如“白马非马”之类。虽然“指物论”多有可驳之处,但确实表现了极其高超的思辨能力。其他辩者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命题。

名辩之风

名家的人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名家的人提出一些怪论,乐于与人辩论,别人否定的他们偏要肯定,别人肯定的他们偏要否定。

在先秦哲学中,名实关系是一个争论热烈的问题。名是语言中的一个称谓,如“君、臣、猪、狗”都是“名”,表现为文字的字形或言语的声音。一个抽象的“名”对应着的一系列具体的实际的个别事物,那就是“实”。在社会变化缓慢的年代,比如夏商西周,更不用说三皇五帝了,名实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假如在尧舜时期编一部汉语词典,它在周平王东迁之前可能需要一些增补,但大量修订是用不着的。这时人们会相信,语言中的名称再现了永恒不变的现实。语言秩序代表了恒定的社会秩序。

社会大变动给语言也制造了麻烦。新阶层的兴起,旧精英阶层的没落,会导致社会、文化关系的全面改组,原来天经地义的名实关系可能颠倒错位,正因如此,现实的混乱常常引发思想的混乱。澄清混乱局面要靠两种人的协同努力。政治、经济的精英人物,他们直接干预社会生活,重组利益和力量关系;思想家,他们通过构建理论语言来改造日常语言和思维意识,描绘新的社会蓝图,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得以确定自己的位置。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这样的社会巨变时代。比如“君子”一词,原本指的是贵族,它的背后联系着一套特殊的“礼”。后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富裕阶层,他们原本是为“正宗君子”所不齿的“小人”,这时因有了几吊钱,要同穷亲戚划清界线,也摆谱自称“君子”,穿上燕尾服学斯文。这样一来,“君子”和“礼”的名实关系都错位了。所以孔子大动肝火,说“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再不“正名”就斯文扫地了。据孟子说,孔子正名的办法,就是“作《春秋》”,褒扬合礼的人事,贬抑非礼的人事,从而“使乱臣贼子惧”,恢复名实秩序。

到战国中期以后,惠施和公孙龙等辩者把名实关系问题发展成更抽象的理论问题,涉及认识论、逻辑学和本体论。这就是形成了“名家”。名家的称号是汉代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提出的,但冯友兰指出:司马谈、刘歆所说的“名家”所包含的内容很杂乱,除了辩者之外,孔子的“正名”、法家的“循名责实”都混入其内,实际上三者之间既没有继承的关系,又没有逻辑的关系,搅在一起很不妥当。

关于名家的起源,冯友兰《原名法阴阳道德》一文认为:“名家者流,盖出于讼师。”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公布法律条文,这些条文不免文字简约,含义丰富,可能存在多重解释。有少许聪明人,对语言和逻辑比较敏感,也熟悉法律条文,他们就教人论辩,咬文嚼字,或者直接替人打官司,这就是讼师。比如郑国的邓析,他被荀子列为惠施一派,当时就是一位名律师。大概他把法律条文当做面团来捏,板刀面、拉面随心所欲,大法官和他辩无可辩,动口斗不过,只好动手杀了他。

公孙龙也善于解释条文,他曾长期在赵国平原君手下当食客。有一次秦国进攻魏国,赵国要援救魏国,但秦赵之间有“约”在先:秦国所要做的事,赵国支持;赵国所要做的事,秦国支持。秦国一见赵国要救魏,就指责赵国背约。赵王不知所对,问平原君,平原君问公孙龙。公孙龙说,赵国也可以质问秦国:我们要救魏,你们干嘛不帮忙?

战国时期,论辩的风气非常浓厚,各派之间,都还能以比较平等的姿态相互辩难,有时会使用我们今天称为“诡辩”的手法。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意地利用文字歧义。《吕氏春秋》记载:有个齐国人,他的家主有难而死,他为人臣仆却不愿尽忠死节。在路上遇到故人,故人责问:你怎么不死节?齐人说:我效力于人是冲着利益去的,死无利可图,我就不死了。故人说:那你还能见人吗?齐人说:难道您认为死了还能见人吗?今天我们可以把这类故事当成笑话来读,而论辩和幽默正表现出语言和思维的成熟。在这种氛围下,语言和逻辑分析的智者就呼之欲出了。

名家是先秦思想中最富思辨性和理论性的,特别是公孙龙,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最有资格被称为“哲学家”。他们暂时绕开了现实世界,单刀直入到日常的语言和逻辑中。虽然公孙龙也声称自己立说的宗旨是“正名实以化天下”,但仍然不合于俗。试想:其他学派开口即言大是大非的实际问题,名家独执著于名理之论,似乎显得琐碎、不着边际,而且爱唱反调,别人说是,他偏说非;别人指东,他偏向西。这还不惹人讨厌吗?所以名家没得到几句好评。战国诸子不消说了,司马谈、刘歆也认为他们因小失大、缠夹不清,似乎无所取材。

为什么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倾向如此强烈,以致一星半点的纯粹理性的火花刚刚燃起,就被众口吹灭了?这大概关和春秋战国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原本繁荣昌盛的统一王国,渐渐分裂为各自为政、相互为战的诸侯国,社会冲突十分剧烈。思想家难免以社会问题为焦点,他们本来都是有志实干救国救民的良才,只因“立功”未遂,才退而求其次,收徒著书立说。名家既出于讼师,他们咬文嚼字,也是职业习惯使然,与主流思潮似乎不相类。可以说,中国士阶层刚一出世,即为沉重的“忧患意识”所累,无力超拔出来,在语言、逻辑的形式系统中别开生面。与此相对,古希腊相对和平富庶,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阶层,构成社会文化的精英,他们的权威没受到什么挑战。所以,希腊文化的精神气质与中国差异甚大。

言归正传。传统上讲名家,一般将惠施的“合同异”和公孙龙的“离坚白”混为一谈,不加区分。冯友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率先主张把名家一分为二,“合同异”是一派,“离坚白”是一派,双方的哲学观点是彼此对立的,惠施可称为“实的相对论者”,公孙龙则是“名的绝对论者”。这种说法至今已成为不移之论。

惠施的相对论

万物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不同,绝对的界线。万物一体,因而应当泛爱万物,不加区别。

惠施相传是宋国人,大概也有些傻气(先秦文献中的宋人形象都有点儿“愚”,比如,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是宋人,孟子“揠苗助长”的也是宋人,宋襄公不中用的“仁义之师”受尽天下讥笑)。惠施与庄子为友,常相辩驳,“知不知鱼乐”的“濠上之辩”就是非常有名例子。《庄子》中,对惠施多有调侃,连惠施担任魏惠王宰相的事也不放过。据说庄子到魏国都城去,有传言说将要顶替惠施为相。惠施大惊,搜索全城三天三夜,要逮捕庄子。庄子登门对他说:“先生您知道吗?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鶵(凤凰一类的鸟),从南海飞往北海,途中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鹞鹰(‘鸱’)抓获一只腐鼠,恰值鹓雏飞过,鹞鹰仰头怒喝一声:‘*(左边口右边赫)!’现在您要拿您的魏国*(左边口右边赫)我吗?”(《庄子·秋水》)其实庄子这只凤凰从惠施这头鹞鹰那里很受启发,所以惠施死,庄子痛哭,以为再无人可以相与磨砺思想了。

惠施著作今已失传,他所提的一些命题,仅《庄子·天下篇》有录。历数十条孤立的结论,没有任何论证。既然一条结论可以从不同前提推出,要弄清惠子命题的原意实非易事,若凭空臆断,岂不形同猜谜?冯友兰认为庄子思想与惠施的思想颇有契合之处,从《庄子》书中,寻求惠施命题的解释,料想不致厚诬古人。

惠施命题一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至大之物必然(或者说应当)囊括一切,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在它范围之外,这就是无限大;同样的道理,至小之物必然不可分割,不复有内容之物,这就是无限小。有一点数学常识,理解这个命题毫无困难。惠施在此只是对无限大、无限小做了合乎逻辑的定义,完全没有言及实在世界。天下是否确实存在这种至大、至小的东西,他并不关心,虽然其他命题似乎暗示它们确实存在。

普通人目力所及,仰观天地,俯察品物,不免以为天地为至大,而毫末为至小。然而依逻辑推理,谁能断定天外无天、而毫末之内非另有天地呢?这个命题现在看来平淡无奇,但在当时是反常识的,而且它为惠施的其他命题设定了一个参照框架:有限之物被置于至大和至小的坐标系内,就会显现出它的相对性。

命题二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庄子·养生主》曰:“刀刃者无厚。”“无厚”是战国时期学术界的一个时髦问题,可能与几何学的发展有关。“无厚”是至薄,像几何学的“面”一样,至薄就不能累积出厚度来,平面叠加在平面上,还是一个无厚的平面。无厚不可积,但却可以延伸,面积可大至千里。因之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发现巨大的差异。

命题三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放在至大之域观之,天不为高,地不为卑,山不为崇,湖不为深。如果使用不同的衡量尺度,有限之物的高下差异可以抹平。

命题四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天空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个东西刚生出来,同时就开始死亡了。事物处在变化之流中,兴衰起灭,只在倏忽之间。生与死一正一反,彼此对立,但生存的过程即是死亡的过程,生死因而又是统一的。这听起来很玄,好像证明了所谓的“对立统一规律”,其实是混淆了语词的不同意义造成的。“生”有两种含义:作为一个时间、时刻的“生”,出生;以及作为一个时间序列、时间线段的“生”,生命过程。“死”也有类似的两种含义。相互对立的是时间的生死和过程的生死,这里不矛盾也不玄奥,简直平淡如水。许多高深的哲学命题,往往是误用语言造成的,我们得提防着点儿。

命题五说:“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笼统地说,这句话说明“同”和“异”的相对性;但其准确意思难于索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也只是求其大意,没有细致的解析。《中国哲学史新编》引《吕氏春秋·有始》的一句话作为线索,以天地为大同,一人之身为小同,未免有拘泥之嫌。《中国哲学简史》与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的解释应该较得原意,不过也有费解之处。综合起来,大致可以陈述如下:大同即某些东西处在一个大类之中,这个大类又包含一些小类,即“小同”。无论大类还是小类中的东西,既同为一类,即有相同点,这是“小同异”的“小同”;大类和小类中的东西相比,既各为其类,即有相异点,这是“小同异”的“小异”。“小同异”就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的。万事万物都包含在“至大”之内,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类,由此可以说“万物毕同”,这是“大同异”的“大同”。但万物又都是具体的、个别的,蕴含了各不相同的“至小”,自为一类,因此“万物毕异”,即“大异”。“大同异”是全体的、无限的、绝对的。

命题六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引证当时的地理知识来加以阐明,恐未恰当。这样的逻辑命题,并非要对经验世界有所断言,而是意在显示名词间的逻辑关系。南方一望无际,所以无穷;但既为“南方”,就可能会受到“北方”的限制,就不能将“北方”容纳其中。这样,“南方”与“至大之域”比较起来,也是有穷的了。哲学家们说,这表明无穷和有穷的“对立统一”。数学家不会玩弄这种玄虚,在他(她)们看来,一条直线是无穷的,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分成两条射线,任一条射线都和直线一样无穷,包含了一样多的点,不多也不少。

命题七说:“今日适越而昔来。”听起来像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箭头逆转了方向。其实这不过是条诡辩,今、昔只有相对于同一参照点,才有意义。

命题八说:“连环可解也。”冯友兰的解释是这样的:连环本身不能解开成一个个完整的环,但是当环毁坏的时候,自然就解体了,瓦解了。他还讲了一个典故作为佐证:有外国使臣给齐威后一个玉连环,请她解开。王后拿了一把锤子,把玉连环打碎,然后告诉使臣:连环打开了。

同类推荐
  • 沉思录Ⅲ

    沉思录Ⅲ

    本书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热门推荐
  • 雾色阴阳

    雾色阴阳

    【文笔诙谐,不失人间大爱,绝美爱情,书写不同的东方玄幻】至阴之神,这世间最早出现的神。却因阴阳回转被不停的撕碎。所谓世间拥有最强大力量的神,却从未能有过真身。女大学生方慕是在至阴之时出生的至阴体。至阴之神就化为了方慕的一魄寄存在她体内。一人一魄,一朝达成协议,至阴之神出世,引六界震颤!既为神,必有责!为了天下苍生,方慕舍弃自己的爱情,嫁于冥王。天下苍生祸,儿女情长愁。这天地阴阳,谁为主宰,谁又为谁所怅?
  • 暖流撞寒洋

    暖流撞寒洋

    当千岛寒流遇上日本暖流,整个海域都会变暖。后来,这成为我唯一记住的地理题。当暖流装上它,这缘分便早已注定了?
  • 不是好人

    不是好人

    跻身于都市,沉浮与世事,看世间冷暖
  • 世界倾斜

    世界倾斜

    是偶然吗,还是说这只是一个梦,我不知道为什么从未体验过那种痛
  • 投胎是门艺术

    投胎是门艺术

    天命所归,归到一个截瘫儿身上,我的后半辈子怎么办呀?老天你想玩死我啊。
  • 海贼王之不服就干

    海贼王之不服就干

    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苏兰特表示压力有那么一丢丢
  • 夏夜晴云风烟逝

    夏夜晴云风烟逝

    只一眼,让他无法忘记她的身影;也是只一眼,她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般。他俩人放佛就在一瞬间在彼此的心上烙下了一颗朱砂痣......然而究竟是劫还是缘?“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我三世的恋人,但你一定是我今生的爱人。”“夜云风,你是我的劫……"
  • 北京寂寞部屋

    北京寂寞部屋

    她是那样美好的女子。她连笑起来都不快乐。沉静,淡定,优雅,遇到熟人与狂欢,也许会发疯。可是她在最年轻的时刻,遇到了终北北。她就像舒淇演的笑笑,而他却不是完全的方中信。她等了他三年零三天,他的手臂却永远弯不成她的终点。
  • 游侠异闻录

    游侠异闻录

    嗯,先写巫师,再写游侠,反正先占着没错——
  • 吻安,陆太太

    吻安,陆太太

    豪门天之骄子pk帝都声名狼藉大小姐。胜者为王!祁大小姐将某人逼近角落,“你是我的!”“哦?是吗?”勾唇一笑,陆少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地位,“记住,你是我的!”吃瘪大小姐恶狠狠喊道“离婚!离婚!”但当他心头白月光回来…真的离婚了之后,为何心中却倍感失落……陆少跟您解说什么叫做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