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6700000049

第49章 甘肃三线企业发展问题研究(1)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重要的一页,指从196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国家生产力布局由沿海向内地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三线企业是战略转移的重点,是基于国际形势及国防建设需要,在“三五”到“五五”计划时期集中在内陆省份投资建设布局的一批企业。三线企业的内迁,使内陆西部省份资源配置、经济结构、工业布局、技术人才等方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曾为内陆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创造了辉煌。历经40年,由于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这批企业历尽沧桑,成长曲折,发展前景各异。深入研究三线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战略,对于借签历史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发挥三线企业的作用,加快三线企业的发展,为工业强省再立新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国家统计局甘肃省企业调查队和甘肃省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联合在全省范围内对三线企业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旨在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宣传、振兴甘肃三线企业献计献策。

甘肃三线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调研采用企业、企业负责人分别填写调查问卷,走访企业翻阅资料,组织企业负责人及职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本文以在甘的94户三线企业中被调查的69户企业信息数据作为实证研究,从甘肃三线企业的建设及其历史作用、甘肃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成果、甘肃三线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甘肃三线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甘肃三线企业的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一)甘肃三线企业建设的总体布局

甘肃三线建设的布局是按照中央对西北地区的总体布局展开的。196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西安召开西北地区迁厂工作和“三五”规划会议,明确了西北地区三线建设的总体安排,要求西北地区在1964年后的若干年内,建立起一个以酒钢为中心,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具有相应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能力的工业基地,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相适应的、比较完整的巩固可靠的战略后方。

第一,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力争在西北地区形成一个品种较全的冶金工业体系,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工业。主要任务是建设以酒钢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增加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国防工业急需的钢铁、有色和稀有金属的品种,建设铜、铝、锌、镍、钼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积极采用新技术,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第二,用五到七年的时间,以酒钢为原料基地,以兰州、西安地区为中心,西至西宁、北至张掖、石嘴山,南至汉中,连结豫西等地区,由华北、东北对口支援,建成西北机械工业基地。第三,为保证酒钢的建设和生产,适应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的需要建成陇海、兰新铁路运输网络。在“三五”期间,除将西北地区主要铁路干线上的电气路站闭塞方式改成半自动闭塞外,还将对能力薄弱的区段采取加固桥梁和局部改造,增加站场设备等措施。第四,争取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在西北地区建成一个小而全、少而精的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体系。第五,利用当地资源,在天水、武都等地配套建设一批轻工业、纺织工业基地。第六,建设与其配套的建材工业。新建酒泉水泥厂,规模50万吨;恢复建设兰州玻璃厂。第七,重点满足以酒钢等三线企业为中心的煤炭供应,并保证三线建设各方面用煤需要的窑街、靖远等煤炭工业。第八,石油工业主要是加强油、气资源勘探,重点开发陕西、甘肃、宁夏地区的长庆油田。第九,重点安排甘肃刘家峡的水电站等电力工业建设。

(二)甘肃三线企业的建设规模及特点

“三五”到“五五”的时期,国家投资2052亿元,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建成国有企业近3万个,其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2000多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有特色的新兴城市。军事工业是三线建设的核心,投资280多亿元,建成企业480多个,科研院所92个,从业职工135万人。配套民品工业主要是为军事工业直接或间接服务的产业,既是战略大后方基地建设的支撑条件,又是军事工业的基础。

1965年甘肃三线建设全面展开,集中在国民经济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是续建收尾。这17年时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65年和“三五”时期(1966年至1970年)为第一阶段,甘肃基本建设投入资金52.99亿元;“四五”和“五五”时期(1971年至1980年)为第二阶段,甘肃基本建设投入资金102.54亿元。这两大阶段甘肃新建、迁建、扩建三线企业单位146个,其中:工业企业110个,占到总数的八成左右,主要分布在军工、兵器、航天、航空、军用电子、核工业、机械、电子、交通、通讯、能源、地矿、建材、有色、冶金、化工、印刷、轻纺等行业。

三线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依据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以行政手段调动全国经济资源在内陆建设的。增量投资占新增投入的三分之一,存量上内迁关键企业,形成甘肃三线企业的“五主体”特点:一是以军工和重加工工业为主体;二是以装备、人才、技术密集企业为主体;三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四是以中央、省属企业为主体;五是以自我服务的企业群为主体。

(三)甘肃三线企业建设的历史作用

1.形成了甘肃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高速成长阶段。历史资料分析,甘肃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项重要建设项目中,在甘肃分布了16项,拉开了甘肃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奠定了甘肃工业的基础。如兰炼、兰化、兰石、西固热电厂、永登水泥厂等,在我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为“三五”到“五五”的时期,甘肃三线企业的大规模建设,使得生产要素急剧集中,迅速建立了一批颇具规模和水平的精密仪器、机械、航空、航天、冶金、电子以及军事工业等急需产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提高了甘肃工业的整体水平。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经90年代中期,各种经济成分工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以国有工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工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体系。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加快发展,使主导产业更趋丰满;围绕资源开发,关键产业和后续产业逐步形成,突破了传统的区域分工格局;一大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为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成为甘肃工业发展的生力军。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一。第四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工业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甘肃工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2.改善了工业结构,形成了新的工业布局。三线建设使甘肃工业的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布局在甘肃的军工企业,形成了可生产航空电动机、仪表、计算机部件、火炮、军火、核燃料等军工产品。工业框架开始形成,工业种类逐步齐全,为甘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为甘肃工业发展引进和储备了大量人才,在调查的69户企业中,43户新建企业平均有职工1171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2人,中级技术人员53人,26户迁建企业平均有职工991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1人,中级技术人员44人,加上一批北大、清华、哈军工等各校毕业生陆续分配来甘,改变了甘肃的人才结构,为甘肃工业发展引进和储备了大量人才,奠定了甘肃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

4.形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当时甘肃省大中型企业中,三线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0%左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甘肃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甘肃工业的第二次辉煌,天水市是我省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三线企业达40余家,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电子电工、轻工纺织三大行业,其工业产值占地方区域工业总产值的55%—60%,最高时达到78%,为国家及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是现在,这些企业仍是天水市工业的支柱,其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都占到天水市工业的六成以上。

(四)甘肃三线企业建设的主要成果

甘肃省经过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初步建成了以酒钢公司为中心,能生产常规武器,并具有相应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工业的基地;建立起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与此同时亦奠定了甘肃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基础。1965年到1980年,甘肃省全民所有制企业总数由1964.年的6000多个,增加到1975年的13000多个,增长1.16倍。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由1964年的28.67亿元,增加到1980年的137.21亿元,增长3.8倍。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由1964年的15.42万人发展到1980年的64.1万人,增加3.1倍。全民所有制的工业总产值由1964.年的15.82亿元,增加到1980年的75.95亿元,增长3.8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980年与1965年相比,原煤增长2.9倍,原油增长2.3倍,钢增长16倍,发电量增长5倍,铜增长3.6倍,水泥增长1.8倍,石油设备增长6.8倍,化工设备增长03倍,水泥增长1.8倍,到1980年新增化学纤维11800吨,生铁48.65吨,铝98100吨。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使甘肃工业结构趋于合理。三线建设改变了甘肃省的生产力布局,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改善了甘肃省交通运输的落后状况,开发了能源与原材料等优势资源,形成了冶金、有色金属、机械电子工业等比较雄厚的实力,成为甘肃省重要的产业支柱,在全国也有重大影响。1965年以前,甘肃冶金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三线建设开展后,相继建起酒泉钢铁公司、西北铁合金厂、兰州炭素厂等企业,1970年达到年产钢3.64万吨,年炼铁100万吨的生产能力。有色金属工业相继建起西北铜加工厂、西北铝加工厂、兰州铝厂、连城铝厂、甘肃铝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等企业,1970年达到年电解铜0.08万吨、年电解铝0.33万吨、年电解镍0.72万吨的生产能力。甘肃省机械工业三线建设期间开工建设项目共128个,搬迁了25个企业,3个研究所,总投资达8.1亿元。1965年重型机械制造业达到年产0.98万吨生产能力,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门类较为齐全的机械工业体系。1965年至1980年,甘肃省新建的铁路支线有嘉镜支线、白宝支线,计183公里。新建公路5752公里,比1964年增长75倍。国防科技、电子工业甘肃省也是从无到有,建立了常规武器的基本体系,并具有卫星上天的航空航天的高尖端科学技术。推动了甘肃省的城市发展,形成了“镍都”金昌、“钢城”嘉峪关、“铜城”白银、“石油城”玉门、“煤城”靖远等资源型产业城市,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绝对优势。2002年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平凉6大资源型产业城市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41.37亿元,占全省第二产业的平均比重为77.70%。

二、甘肃三线建设调整改造

三线建设奠定了内地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善了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对甘肃来讲,大大加强了甘肃省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一批包括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军工、机械和电子等行业的骨干企业,有利地促进了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三线企业是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国防战略布局的需要由国家通过行政指令组织兴建的,属行政性资源配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军品任务的大幅削减,大批军工企业已转为主要生产民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三线军工企事业单位很难同其他企业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处于竞争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国防T业的生产能力,只能发挥50%左右;民用机械的设备利用率,一般占60%左右,相当一部分三线企业由于受到交通不便、能源短缺、信息不灵、自身条件每况愈下、外部环境差、人心思走、管理体制僵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面临着一个如何维持和继续发挥现有生产力作用的问题。

1979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地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给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新的任务。1983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并于1984年1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成员会议,研究和部署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问题。1984年7月第16次甘肃省人民政府会议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调整改造,发挥作用”方针指引下,进行甘肃三线企业调整,1985年3月第一次三线建设规划工作会议提出了三线企业调整方案和实施步骤:

(一)“七五”的调整改造

“七五”期间国家调整的重点是厂址存在严重问题,布局分散,产品无方向,生产科研难以维持下去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确定调整项目11个,实际完成投资2.32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7.78万平方米,搬迁职工近3000人。

(二)“八五”的调整改造

“八五”期间,三线建设调整主要是对少数存在险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脱险搬迁和就地调整。甘肃省列入国家“八五”三线调整计划的16个项目,概算投资9.03亿元。截至2003年底,“八五”调整项目实际完成投资9.7亿元,竣工建筑面积75.2万平方米,调迁职工1.9万余人。目前已竣工验收9户企业,验收资产54780万元。

(三)“九五”的调整改造

“九五”期间三线调整改造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八五”结转的建设项目,同时安排有严重灾害性隐患、在原址生存有困难、非搬不可的少数新项目。全省列入“九五’调迁计划的有8项,投资1.2亿元。

(四)“十五”的调整改造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体制问题有时候是政策问题。大的体制一般由国家来制定,小的一些体制则由我们自己根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制定。也就是说在国家既定的体制之下地方上仍然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探索、研究、确定和解决,即制定符合地方教育发展的体制,或者说存在着如何把国家好的体制变为符合基层实际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政策体制的问题。
  • 揭开青春期的奥秘(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揭开青春期的奥秘(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中学生阶段,在生理的发展上,正是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年人。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人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有快有慢,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在科学上叫它们为“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除此之外,生理发育的速度比较缓慢。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在文化事业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持人已不仅仅是受众与节目的纽带和桥梁,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他们需要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其中,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是一切成功的关键。这种节目驾驭,是主持人节目主持艺术的集中体现。
热门推荐
  • 我的灵界女友

    我的灵界女友

    我在工地挖出一具棺材,却没想到是一具棺上棺的重棺。棺叠棺,上棺不吉下棺凶!我也因为这个碰到了棺中女鬼,跟我产生了命运上的纠缠。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这个女鬼,还是我的工友,都不像表面的那么简单。我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具重棺而发生了改变,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鬼神世界朝我打开了大门。
  • 青龙大传

    青龙大传

    华夏大陆,四国鼎立,千年古派,门下争锋。一个天生武者、青龙神兵;一个兵家鬼神、多智近妖;一个不死强人、妖乱苍生;一个利欲熏心,权倾天下……冤家路窄斗奇谋,狭路相逢比武艺。
  • 魔囚天道

    魔囚天道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魔主失踪,众神列位,人间一片沉沦。苍生迷茫,天下谁主沉浮!吾心不改,欲九步碎天!
  • 荡世欺天

    荡世欺天

    穿越年年有,今年到我家……可为什么别人能穿个富家公子永享富贵或是杀神证道长生永存……管穿越你给解释一下穿越成一只狗是几个意思?打个商量再穿一次呗……
  • 窒爱

    窒爱

    她是一个被囚禁的疯子,为了心中挚爱的人拼命逃出牢笼,谁知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句淡若清风的对不起。当爱情遭遇绝望,谁又能将她拉出绝望的深渊,他喜欢她,看着她心碎看着她失神,心也跟着碎裂,如果你肯给我一个机会,此生我定不负你!
  • 如七而遇

    如七而遇

    表面强A,对内傻萌的科幻女作家VS对外霸总,对内甜宠的计算机天才。人间万象,爱你如一。
  • 商业真经

    商业真经

    本书甄选了中国不同领域极具影响力的10位商界巨咖:马云、雷军、柳传志、任正非、马化腾、刘永好、高德康、董明珠、俞敏洪、郭广昌,从创业故事、商业模式、竞争理念、经营智慧、企业文化、领袖魅力、经典语录、成杰智慧点评多个维度对他们的商道智慧进行了剖析,帮助传统企业管理者抓住后互联网时代机遇,完美蜕变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用大师们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为万千有志于问鼎商道的后来者磅礴赋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谁在包围中国

    谁在包围中国

    21世纪中国崛起,美国焦虑。两个世界大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正面的摩擦、冲撞,而背后的暗战却在悄悄进行。一张围堵中国的大网正在亚洲形成,并逐渐收紧。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借力用力,对美“重返亚太”战略实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中国面临自己的战略抉择。这是一本分析和还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所包藏的深层次意图、策略、起因、可行性,以及它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书。美国战略转向的真正意图,就在于遏制中国崛起。这是一本回击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揭露美国威胁的书。旨在揭示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才是当今世界乱源的始作俑者,才是亚洲乱局的背后策动者,才是中国之困的真正幕后编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