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025

第25章 杂文(8)

造成驴的不公正待遇,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驴长期生活在马的阴影中。如果驴有思想的话一定会萌生“既生驴,何生马”的感慨。仿佛驴的存在就是要来衬托马的丰功伟绩似的。所有的好名声全让马给博去了,即使在教科书中对驴的解释也是:“一种家畜,像马而比马小,耳朵和脸都较长,毛多为灰褐色,多用做力畜。”长期以来,人类社会也总是愿意把比较的目光投入到驴和马身上,越比较,越觉得马伟昂、挺拔,马日行千里,气宇轩昂,俊秀飘逸,越觉得驴委琐、不堪。但这正是驴的优点,社会需要拉磨,就把磨拉得一圈又一圈,务实,不好高骛远,不用那些建立丰功伟绩,志存高远,胸怀大志的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来折磨自己。虽然不能到边关、到战场去驰骋沙场,但前方将士吃的粮,就是驴一圈一圈推出来的,建功立业的马的草料,就是驴一站一站驮运的,难到这还不够吗?我倒非常认同有个作家的观点,是颗白菜,就当个瓷瓷实实的白菜,不要被渴望花的芳香四溢的梦想折磨自己,做人就做实实在在的自己,要有个性,不能人云亦云,失去了自我,也不能被不切实际的目标终日把自己煎熬。

驴子的遭遇,有时就是芸芸众生中许多人的遭遇。如果是马,还可以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喟叹,而作为毛驴,他只能郁郁独行于这样的景遇中了。这可能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很残酷,有时,人类社会看起来也很无奈。

猫狗之争

——没有解不开的怨

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这是民间给狗和猫的评价。

狗不嫌家贫,主人无论再落魄,狗决不会抛弃主人而去,而是始终不离左右,有作家云:“不论怎么说,一个老妻、一条老狗是寂寞岁月中不可或缺的……”而猫如果主人生活状况不好,则会不知所踪,或许不久发现猫出现在生活条件较好的邻人家中,见了原主,人也若无其事,并没有丝毫的惭色。

狗的忠诚造就了它的忠臣之名,而猫的善变,也成就了它的奸臣之名。

自古黑白分明,忠奸分明;自古忠奸势不两立,忠奸水火不容。

乡村中,狗见了猫必定是狺狺然,激烈地扑向猫,做大打出手,痛咬一番状,恨不得撕碎以解心头之恨。然而这种争斗往往以猫灵巧地躲开,或者在狗的穷追猛赶下,猫敏捷地跳上一棵老树,狗徒然地在树下汪汪大叫而告终。有时狗在汪汪大叫的同时,会采取蹲守策略。

遇到这种情况,猫会悠然地蹲在树杈上很轻蔑、不以为然地跟狗玩起蹲守这种耐力游戏。

这种游戏最终的获胜者是猫,最终会以狗的告退而结束,蹲守毕竟不是狗的强项,有时这种游戏还会得到人的帮助——农村人发现狗的企图后,如果有时间,他会饶有兴趣地看看猫狗斗的好戏。当这种好戏时间太长,人也会失去耐心,人会斥责和驱赶狗,如果恰好猫和狗不是同一主人,狗还会挨驱赶者的石头。

毕竟狗的这种行为不得人心。强壮的狗面对灵巧的猫,很容易让人站到猫的立场上,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抑强扶弱,保护弱者的英雄气概。人类驱赶狗,解救猫的偏向举动,估计狗的愤怒会更甚。

站在狗的角度揣测,猫狗的这种积怨来源于生活待遇差距的巨大——同是人类豢养的动物,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做动物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苏东坡家中有一大一小两只猫,盖房子时,特意在屋子留一大一小两只供猫进出的猫洞。苏东坡令猫各得其所,各行其道的直线式思维令人忍俊不禁,至少说明主人主动给猫在房中是留有一席之地的,是允许猫自由出入住在房间中的。猫可以和主人同处一室,猫可以在主人的床尾有一席之地,家中老猫要生小猫,家人会在床角给猫留个竹篮,会垫上松软的皮毛、旧衣服做个猫窝,而狗就不会有这种待遇了。狗被人类誉为朋友,它可以成为保护主人生命财产的朋友,成为打猎追赶兔子的朋友,成为看家护院的朋友,但主人一般不会让狗和人同住一室的,一条铁链失去自由不说,不要说住在主人房中,能有一个像样的狗窝就不错了。唐朝著名打油诗人张打油写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底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过去狗的生存环境的信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狗是卧在冰雪中的。对待狗的住处,勤快点的人家,会给狗搭个狗窝,修个狗洞,令狗在看家护院的同时,夏天能避避酷暑,冬天躲躲严寒。而对懒惰的人家,连个像样的棚子也不搭,一条铁链子令狗失去自由不说,夏天散热全凭舌头,冬天御寒全凭皮毛,面对优哉优哉的猫,忠诚的狗没想法才怪。至于吃的方面,过去不管吃的内容如何,但在吃的次序上,一贯是人吃过后,将残汤剩羹才给狗吃,而猫由于便利条件,不管吃的内容如何,但在吃的次序上绝对是和主人同步进行,有时还会早于主人,猫有时在主人还未吃饭时,出于饥饿大声地叫,好心的女主人还会提前给它照顾,丢它一块吃食。主人在餐桌上面吃饭,猫会在餐桌底下进食,当猫吃饱喝足在主人的床上惬意地唱起它的呼噜歌时,狗还在眼巴巴地等待主人的残羹剩饭。对狗最不能忍受的可能是人对它和猫的态度看法,猫白天在主人的眼皮底下睡多长时间主人也不责怪,顶多就说说是“懒猫”。猫的天职工作是抓耗子,由于抓耗子的工作都是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主人没法考核抓耗子的数量,也没法考核工作的质量,可以说,猫的工作全凭自觉,自由到极点,是个自由职业者。狗同猫相比,工作时要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而猫偷吃了鱼,人类的认识是“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猫”,不去责怪猫,反而会去责怪女主人没有把鱼保管好,这分明带有开脱和理解,带有对其的纵容,甚至对于抓耗子这个神圣职责,人类也给予了充分理解,认为“借来的猫不抓耗子”。对于猫的背叛,人类不讨伐责备,相反地,人还说猫来去自由,没有媚态,至少在人类的用词库中,因狗引申出来的贬义词要比猫多。

猫条件的优越,也不能代表对狗没有意见,如果站在猫的角度看狗,意见最大的可能是来自于狗抓耗子这个举动,因为这个举动给猫至少带来以下损失:一是道义上的,传统意识上鸡司晨、牛耕地、猫抓耗子,如果狗抓耗子,要么说明了主人家中是老鼠成灾为患了,要么说明是猫失职了,以狗的勤奋,映衬了猫的失职和懒惰,陷猫于不义;二是精神上的,狗在看家护院之外,又发掘出了超值能力,兼起了第二职业,这相当于一个员工在本职工作之外干第二份工作而不要求加薪,这样的事,老板当然喜欢,但这会给其他人带来压力,尤其会给猫带来压力;三是资源之争,中国过去长时间处在农耕经济时代,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看,老百姓富足的时候不多,大多是为了肚皮而终日劳碌,历朝历代发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人相食的情形很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常态,食物的短缺,能吃点肉对老百姓也是件奢侈的事,何况猫狗乎,而老鼠无疑是在食物短缺,吃不上肉时猫改善伙食的最现实的选择。由于食物的短缺,估计老鼠也不会太多,狗凭借灵敏的鼻子,抓耗子是一抓一个准,老鼠是抓掉一个少一个,狗抓得多了,猫肯定少了,猫能不着急吗?着急还不提意见?

按照这种情形,狗和猫的关系应该是势不两立,但现在的现实不是这样:

浙江一村民,家中老猫死于非命,哺乳期的母狗当起了几只小猫的“妈妈”;一副名为“猜猜我是谁”的趣味图片中,一只猫用爪子蒙住大狗的眼睛,在做快乐的游戏;街头宠物狗和宠物猫一起跟主人上街、闲逛,彼此其乐融融;海滨沙滩上,狗带着太阳镜跟主人一道晒日光浴……不可思议的是,在美国,一条小狗居然喜欢上了海上冲浪,每天跟主人一道玩上几个小时……现在狗和猫之间和谐相处,没有了彼此的明争暗斗,没有了见面那种仇视的眼光,所以猫和狗没有解不开的怨、唐僧师徒四人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和谐图景的出现,来源于猫和狗生活境遇的改善。来自于生活差距的缩小——猫拥有的一切,狗也可以拥有,狗不必猫口夺食,狗不必羡慕猫物质生活的丰富。

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不但受益于人本身,人类的动物朋友也可以惠及。物质生活的丰富,可以填平许多沟壑,鸿沟,人类生活差距、收入差距的缩短,动物都可以惠及,就让我们做更多增收人、缩差距、促和谐的事吧。

车如人生

衣、食、住、行,概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丰子恺《座车》中写道:“车内纷纷攘攘,有些人早上迟下,有些人迟上早下,上车后保管好自己的车票,下车后各自回家……”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的今天,以俯视的眼光看这个情景,依然充满着鲜活灵动的气息。

车马舟船劳顿,车作为交通工具,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交通,就有了交通需求。

人类行为总有目的,坐车也不例外:或载物、或旅游、或探亲、或访幽、或归家……没有目标的道路最遥远,没有目标的人生最迷茫。孔夫子驾车周游列国,是想传播他仁行天下的政治理想;苏秦、张仪奔波于各国诸侯之间,行合纵之术,是要闻达于诸侯,求得青史留名和自身的荣华富贵。余秋雨先生记述魏晋名士的散文《遥远的绝响》中写到:“我们只知道,阮籍喜欢一个人驾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缸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终于,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在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了尽头了,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

魏晋名士的仙风道骨,特立独行,现在看起来也难懂。没有目的的道路最漫长,没有目的的出行真怪异。我辈凡夫俗子真达不到那个境界,只能从余先生穿越千古的文章中看到那个时代名人深深的寂寞。说穿了,坐车就要有目的,否则,不是离家出走,就是浑噩游荡,别人真是有点看不懂的。

车不单单是交通工具,代步工具,而是地位身份的象征,是礼的需要。《礼记》记述:“子八乘……”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死了,置不起棺材,有人要孔子卖车为颜渊买棺材,他坚决不干,理由是他一个大夫,按“礼”的规定,出门就应该坐车,不好步行的。在中国古战场上,一辆车和四匹马组合成一个整体,叫“乘”。“千乘之国”“百乘之国”,是由车和马组成战车的多少,形容国力的强弱。时至今日,官员的座骑以排量来控制,级别越高的官员,允许的排量也越大,与驾车的马的匹数来显示身份地位的古代规定有异曲同工之妙9虽然都是乘车,坐车人的表现却各异:晏子身为宰相,坐在车上却谦虚谨慎,而为他驾车的马夫却得意洋洋,以致他的妻子都鄙夷他。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如老牛喘气式地颠簸在山路上,车内尘土飞扬,令人窒息,而一对恋人却兴致勃勃地看着远处的光秃秃的山包,谈兴正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游船上,也有人对漓江的美景视而不见,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摄像机却是呼呼大睡……如果是车如人生的话,那车上人的表现就是人生的表现,乘车人的态度,就是人生的态度。有些人上车就倒头呼呼大睡,车内其他人,车外风景概与自己无关。或者,他不关心窗外山清水秀,他不关心邻座是张三李四,他坐车的终极目的就是快点到达终点。就像生活中的一个人,他一出生,终极目的就是走完人生这个从出生到老死的这个过程,整日浑浑噩噩,纵情行乐,到人世来过了,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记忆,就如同在风景区来过,他呼呼大睡了一场,什么影响也没有。

有些人坐车,是有备而来,提前到车站、码头,详细了解要坐车的情形:车次、车型,几点几分开,大约几小时到,车辆是新的,还是旧的,都要打听清楚,还早早到车站去耐心候车。乘车时洗漱用具、生活用具全部准备妥当,一应俱全,点心、瓜子、茶叶、防晕车药、感冒药,拖鞋、睡衣全部准备到位。有些人坐车随意性很大,他们的印象中,反正车有的是,提起行李直奔车站,他们选择最近的车次去座,挨上那趟坐那趟。有些人却慢慢腾腾,吊儿郎当,那最著名的“差不多”先生,就是一例;有些人在车要开时,拎着行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车来……坐车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人生就是一次次选择,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完成了或精彩或平凡的人生。

人生的过程,有时就像是乘车,没有人知道哪辆车该座,哪辆车不该座,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上错了车,人生最大的幸运是搭上了末班车。为了避免上错车,现实中,会有话务员开车前一次次提醒,即便如此,还有人搭错车,本来目的地在西,他却搭上了朝东去的车,而且对提醒充耳不闻,以致造成南辕北辙。

搭错人生列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愣懵无知,坐错了车,有些人选择错误,上错了车,等发现人生的列车不合自己意愿时,这趟车已开出很远,想回头,已受到时间之惩。有些人混混沌沌,上了贼车(船),想换乘却是回头无岸;有些人明明知道是贼车(船),却也欢呼雀跃,因为那儿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以暂时快意恩仇,有一种说不出的刺激,明知不长久,还是让它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同类推荐
  • 周立荣歌词选

    周立荣歌词选

    读歌词的感觉,犹如聆听音乐之后产生的内心感觉,触动了心灵的弦。周立荣的歌词,是我相当熟悉的一种声音,取材广泛,内涵丰富,风格鲜明,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色。背篓人生无尽头,写满沧海变桑田。这其中浸透了他对于生存和生命的理解,对于历史和未来的认识,对于故乡和故土的爱恋的感情!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50年来,石嘴山市的经济文化不断地繁荣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新型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迅速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嘴山市的文学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门类到多门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光荣历程。
热门推荐
  • 龙源于野

    龙源于野

    龙,神话故事里的传说。龙,神奇人物的象征。龙天翔,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修真界。本想踏踏实实修真,偏偏恰逢乱世,且看这草根人物,如何走上强者之路!
  • 邪魔的伪天使

    邪魔的伪天使

    她们,集齐美丽、高贵于一身的公主;他们,妖媚、冷酷各有所在的王子。圣域皇室,赫赫有名的贵族学校,在这里她们与他们相遇。她,化名倪静露,身穿着紫色华丽校服,戴着一顶鸭舌帽穿越在皇室。冷漠、淡然、喜欢安静是她的所好,正因为如此,她的身上才有着众多的谜团,当谜随着时间解开,她早已陷入了不懂得爱情迷雾中。三个男生,三个都闪着耀眼光芒的太阳都围着她转,都只为得到她的心。那么---她该如何是好?她,化名李孜欣,身穿紫色小巧校服,戴着属于六大家族的戒指,跟随着她在皇室玩转着。调皮,恶作剧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可是她遇见了他,本以为这样就好,但是有一天,厄运伴随而来,一直当做哥哥的他说他喜欢他,一个漂亮的女孩说要与她争斗,呵呵,真是天大的笑话……
  • 喜你入骨爱你如命

    喜你入骨爱你如命

    夜,出奇的黑,苏小染坐在床上,脸色阴雨交加,手里握着一根验孕棒,鲜红的两条杠触目的提醒着什么……
  • 诺亚奥特曼格斗

    诺亚奥特曼格斗

    紫云天在地上要被怪兽杀死的片刻,就被一道黑影跟紫云天融合到了一起,那道黑影就是诺亚奥特。紫云天看着了赛尔号里的雷伊,一步小心自己居然变成了雷伊,但是是雷伊奥特曼……诺亚一步步变强大……紫云天被异次元空间给传送到了迪迦的世界……紫云天为了找黑暗扎基,要是不找的话,世界就该被占领了!第一个世界是迪迦世界,后来紫云天找到了扎基但是,紫云天打不过扎基,扎基跑到了另一个世界……世界好多呀!紫云天把扎基打死了。后来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 三国争霸赛

    三国争霸赛

    古装打扮的小萝莉还没开口,陈俊就一脸严肃地抢先开口了:“试问,你就是我的Servant吗?”“啥!?”
  • 要杀大魔王的我被大魔王攻略了

    要杀大魔王的我被大魔王攻略了

    凌君悦是一个十项全能型穿越者能屈能升,有勇有谋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打得了老鼠,灭得了蟑螂背得了诗文,耍得了刀枪吹拉弹唱样样行,拍须溜马也不弱前期,凌君悦每天都在想怎么杀了大魔王后期,凌君悦每天都在琢磨着怎么把大魔王拐回家凌君悦表示:大魔王每天都只能吃得下我做的饭大魔王每天都要听我弹琴才能睡着毁灭之主(大魔王)他的武功深不可测,他的性情难以琢磨。他一手创造,另一手毁灭。他给予希望,亦给予绝望。他挑起战争,制造杀戮。他信奉不臣服,就毁灭。他狂傲自大,亦心思缜密。前期,他恨意滔天,恨不得喝凌家的血,剜凌家的肉后期,他放了自己的血,割了自己的肉“悦儿我愿意放下所有的恨只要你陪在我身边”
  • 琅邪王妃

    琅邪王妃

    她是江南泸水村的少女孟央,飘萍于乱世之中,为报恩身入琅邪王府,成为冒牌王妃。步步为营,谨言慎行,只因她的命掌控在枕边人手中。想活命?除非赌获他的心,想要赌获他的心?除非先交出自己的心。王府宫斗、朝堂纷争!江山谁主沉浮?
  • 花心小鹿:妖孽美男怀里来

    花心小鹿:妖孽美男怀里来

    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是一辈子。
  • 蔷薇季节

    蔷薇季节

    本书是一部青春校园小说,讲述了一所民办私立中学艰难的办学历程,以及该校学生趣味横生的校园生活和勤奋进取的青春风貌。故事既富有趣味性,又能给人以向上的激励,是一部优质的校园题材小说。青春质朴的高一学生张国豪,因为学习成绩平平,中考落榜后来到一所民办高中继续学业,开启一段十六岁花季、十七岁雨季的旅程。校长胡书明以商人灵敏的嗅觉,积极响应政府的办学政策,投巨资办学,然而摸着石头过河并非易事,经历了磕磕绊绊的办学过程,胡书明是否能得偿所愿?班长付文强性格沉静,乐于助人,有点文艺小细胞,没事时总爱写点小豆腐块,内心似乎有着青春的萌动。快乐的体育男生陈朝晖,校运会上总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还总是拿奖拿到手抽筋。他搞不懂,为什么班长会有那么多的心事。有时候他甚至想帮帮班长,却又觉得爱莫能助。还有林晓晴、刘咏波、历史老师“弓长张”……时间如流水,转眼同学们纷纷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十年后再聚首,已物是人非,然而往昔那激情洋溢、虽苦亦甜的高中生活已被时间淘洗成一幅抹不去的青春剪影,珍藏心底。
  • 小王子

    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