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2900000026

第26章 在磨砺中前行(2)

钱卫曾经回忆到他与管德的一次交谈:

1994年管老师的《气动弹性手册》出版,形成了二代机的气动弹性分析体系,但国外已经是三代机、四代机了。

他的《气动弹性手册》在我们做试验的时候,有很好的参考、指导作用,但使用中也存在问题,我们就出现了争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气动弹性手册》上没有说到的,如果年轻人想用、想提出问题就有困难,管总《气动弹性手册》中没说,你怎么能随便弄呢?有这个问题,这也是学术领域常见的问题。

譬如颤振模型,用的是缩比弹性相似模型。飞机是薄壁结构,是蒙皮加梁组成的,缩比以后,《气动弹性手册》里面是把蒙皮去掉,用一个骨架来替代刚度分布。我们当时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1997年引进苏-27,我们去俄罗斯看了,人家的模型是带蒙皮的,俄国人告诉我们,模型最好带蒙皮。回来以后我们就争论这个问题,我们光用梁可能不行。争论中有人就说我不尊重老同志的成功经验。

我就去问管老师,我说管老师你的成功经验弄得我想弄蒙皮都弄不成,我说你这是什么成功经验呀!

我跟他熟悉以后,说话顾忌也就少了。你肯定想不到他说

了些啥。

他说:“我当年是因为没找着好的胶,模型的蒙皮粘不牢,一下就给吹掉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搞的,我整这么个破事你们怎么就当成功经验了。”

我觉得发生在管老师这里的有些事很有意思,这是他自己说的,说我粘的蒙皮,没买到好胶,粘不住。

——钱卫访谈(2012年3月)

在青年一代面前不摆大专家的架子,没有故作深沉,也不显得高深莫测,这是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

《论语·为政》中有“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多数学者断为:“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为:“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是对知的态度。’”但也有人将其断为:“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也随之改为:“孔子说:‘实践教导你,以此而有智慧啊。依智慧而进一步实践,以此而有新的智慧;不依以实践而有的智慧进一步实践,就不会有新的智慧。这,就是最根本的智慧。’”

以上解读,国学界自然会有赞同和不赞同的争议,但两种释义却正好对管德光明磊落的德行操守做了一个诠释:“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依智慧而进一步实践,以此而有新的智慧。”

管德在科学知识面前实事求是的态度,恰恰是最根本的智慧,唯有大家,才有这样的大度。历史实事求是地记录了管德的贡献:

“由于飞机外形和流动特性复杂,完全依靠计算是有困难的。完全用静气动弹性模型试验,由于风洞尺寸太小,模型承载能力不够等原因,也难以实施。对此,管德采取了以刚体模型风洞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静气动弹性计算和必要的静气动弹性试验,推求弹性飞机空气动力的基本思路,并且提出了对于各种不同的空气动力载荷情况和操纵性、稳定性导数的具体推求方法。经过歼7、歼8两种飞机的飞行试验验证,除操纵效率导数外,结果是良好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管德》)

歼13飞机

1971年底,601所提出设计一种歼6后继机更新部队装备的设想和方案。经过两年多时间去空军、海军部队征求意见和所内组织技术人员反复论证,于1976年1月正式上报歼6后继机战术技术要求,同年4月由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批准,定名歼13飞机。

歼13飞机设计指导思想是突出中低空机动性能,采用一台涡扇6加力涡扇发动机,全机总重8078千克,最大平飞速度马赫数为2.0~2.45,最大航程2340千米,最大爬升率254米/秒。采用固定翼传统的正常式布局,两侧进气。

601所对机翼平面形状进行了8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的选择,共3000多次高低速风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展弦比3.2,根梢比5.08,前缘后掠角40°,平均相对厚度为4.6%的中等后掠小展弦比薄机翼。这种平面形状的机翼可望在高亚声速和跨声速时有较小的诱导阻力,而在超声速时又不会带来波阻大的问题。同时,采用中等翼载,起飞重量时翼载为345千克/米2,作战时为300~320千克/米2,使飞机在格斗时有较好的机动特性。

在这一段时间里,管德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歼13的气动弹性计算与试验工作方面。他记得很清楚:搞歼13的时候有计算机了。他说:

搞歼13我们没少干活,歼13的机翼不是******,挺不好弄的。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管德的工作是有成就的,但歼13飞机却由于多种原因下马了。

歼13飞机研制中进行的飞机气动力布局研究,采用了不少新技术,进行了包括机翼抖振特性在内的多项试验验证工作,在近10年的气动布局研究中,累计风洞试验达1万多次,这对于以后新歼击机的设计研究无疑是一个贡献。

“7210”专业组

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空气动力研究的机构和科研队伍。以后国家决定发展导弹、航天事业,航天系统也组建了空气动力的基地和研究机构。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空气动力的发展主要由航空、航天工业系统的科研、生产、使用和院校4个方面。

1961年,组建六院以后,为适应航空科研需要,组织发挥四方面专家的作用成为航空气动力研究的重要措施。1963年成立的航空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委的咨询机构,办公室设在六院)下设空气动力专业组,组长为沈元、副组长为王培生、庄逢甘,王南寿为学术秘书,负责统一规划气动力研究课题和风洞建设。1964年,国防科委成立空气动力学专业组,负责全国气动力学研究的规划和风洞建设,钱学森任组长,沈元、庄逢甘、马明德、徐舜寿任副组长。

1966年的“**********”中断了专业组的活动,直到70年代初,六院根据当时飞机设计对气动力研究的迫切需要,对分散了的研究机构和新成立的设计机构进行了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于1971年8月30日在四川绵阳召开了“气动力研究工作座谈会”。

在中国航空科研史上,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尽管当时“**********”还在进行中,但与会人员还是专心致志地讨论了气动力学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当时首先急需解决的课题。会议还做出一个决定,翌年召开专门会议,把航空系统各单位技术力量组织起来,安排落实气动力研究任务。

1972年10月,会议按预定计划召开。会上提出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组织专题研究,确定把这个会议日期——“72年10月”作为任务的代号,称为“7210”任务,并起草了《“7210”任务暂行工作条例》。办公室定名“7210”办公室,隶属于六院。1973年4月,“7210”办公室成立会议在北京召开。

根据“7210”办公室的任务,成立了3个专业组,即手册组、数据组和直升机组,分别负责《航空气动力手册》的编写和出版、国内风洞试验数据使用与修正的研究和直升机气动力专题研究(含《直升机气动力手册》的编写)。

随着“7210”任务工作的开展,从事飞行力学和气动弹性专业的一批技术骨干积极要求成立专业组,纳入“7210”轨道,开展科研工作。1977年,“7210”第四专业组——飞行力学组成立。

1979年7月,“7210”的第五专业组——气动弹性组成立,管德担任了组长,副组长卢奇正、赵令诚。至此,“7210”所包含的业务范围已扩展到气动力计算、气动布局、风洞试验和试验技术、飞行力学、直升机气动力学以及气动弹性等整个气动力学研究范围。

“7210”任务办公室成立后完成的任务和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

“7210”办公室对成果的推广较为重视。为使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能尽快用于实践,曾组织过跨声速差分计算方法巡回讲课;亚声速有限基本解计算方法短训班;气动弹性力学专题讲座;飞行品质学习班等。

“7210”任务办公室成立以来,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有明确的方向任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外,与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

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第一次气动力数值计算方法会议,听取了汇报,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做了多次具体指示,他对大力协同编写气动力手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这项工作是非常可喜的事情。国防工办副主任叶正大也曾指出,“7210”任务很重要,是一项航空气动力研究工作的基本建设,应坚持下去。三机部副部长徐昌裕在领导六院工作中,也为“7210”任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六院副院长许明修对这项任务非常支持,经常参加“7210”任务活动,检查工作。总之,“7210”任务办公室的成立对航空气动力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协作攻关及学术交流活动,是难能可贵的。

潘一心对管德在“7210”工程的气动弹性专业组的工作有很深的体会:

我认为首先在气动弹性专业建设方面,从飞机设计的工程应用方面,管总是一个创始人。第二就是学术方面。我们气动弹性是一个边缘专业,不管是在601所,还是在全国其他单位、院校,都是非常薄弱的。通过管总的努力,在“7210”任务中成立了一个气动弹性专业组,这对我们这个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从“7210”任务可以拿到一部分经费,这个专业领域里要搞一些课题,管总可以用这个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两年一次开技术交流会,把全国各研究所总结的经验进行交流,看看取得了什么成果。

这个作用很大。因为气动弹性力学研究内容涉及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和大气层飞行动力学等方面,是一个边缘科学,专业面比较窄,很难得到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及时地解决相关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有了这个专业组就不一样了。管总想法很多,对专业发展的下一步应该做一些什么,把握得比较准。

还有一点,“7210”任务还有一个成果评定,专业组有这个权,不需要请其他的专业来评定了。有了成果,我们气动弹性专业组里就可以评定。

所以我认为,他对我们这个专业的发展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这确实靠管总。

——潘一心访谈(2012年3月)

潘一心认为,将一个发展历史较短、与多学科相关、研究的范围相对比较窄的专业发展起来,能够在外国技术封锁很严重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水准,系统、科学地解决了当时高空高速作战飞机设计中的颤振计算等问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管德通过“7210”任务,为气动弹性专业的发展争取到了难得的机遇,他做出的努力“功不可没”。

当时,航空学会下设有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等专业组,而气动弹性力学介于上述两个学科之间。同时,从事气动弹性力学的人员很少,不可能在航空学会下再设立一个气动弹性力学专业组。为了气动弹性专业的发展,管总奔波于上级机关和有关厂所之间,终于在“7210”任务办公室下设了气动弹性专业组,并于1979年10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第一届气动弹性技术交流会。在会上选管总为该专业组组长。他在主持气动弹性专业组的工作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

(1)人员培训

当时,从事气动弹性工作的人员都来自不同的专业,缺乏气动弹性专业的系统知识。为此,委托北京航空学院办了一期气动弹性专业的短期培训班。随后,通过定向培养气动弹性专业的在职人员,学校已培养出许多硕士。管总是北航的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了多名气动弹性专业的博士。这些硕士、博士已成为各单位气动弹性专业的带头人,有些已成为总师一级的人才。

(2)课题研究

气动弹性专业的课题一般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比如需用大型计算机、高速风洞等。管总采用两方面的工作,对于有型号任务的单位,以型号工作带动课题研究。对于高等院校,争取“7210”办公室给予经济支持,开展了非线性颤振、跨声速非定常气动力等课题的研究。

(3)技术交流

两年一次技术交流会,及时总结各单位型号工作中的经验,介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气动弹性专业的发展方向等,对提高我国气动弹性专业的技术水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气动弹性专业组可以评定本专业的科技成果,把成果评定结果直接上报上级机关批准即可。这样,激发了本专业人员从事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管总是我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开拓者和带头人,实至名归!

——潘一心访谈(2012年3月)

同类推荐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是女性修心的随笔集,一本揭穿人生的启示录。这是26个女神的故事,她们真的得到过一切。张幼仪林徽因唐瑛江冬秀宋美龄孟小冬胡蝶潘素孙多慈……她们在民国军政界、商学界最出色男子的呵护下,做了一辈子美人、才女、传奇。愿她们的命运,成为你的良药。愿这本书成为女孩最靠谱的人间指南。《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是一些最让人羡慕的女人,她们有最精彩的人生,而且征服了各个领域中最出色的男人。这里不光写风光的一面,更写她们风光背后的心酸与沧桑。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
  •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本书从财富产生、膨胀的角度,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民族实业家如何从一无所有、普普通通,凭借个人的才智,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奋斗历程;展示了一幅幅挑战自我、走向灿烂的动人传奇,是当代人追逐财富持续增长的指南。每个故事都记述了主人翁的辛酸、痛苦和遭受打击的情节,同时也贯穿着成功者自豪和振奋人心的喜悦。换句话,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能让我们与成功者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励我们向困难挑战,迈向成功之路
  •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介绍了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颇具传奇的一生。《梁漱溟传》通过梁漱溟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展示其一生之中的追求和境界,这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盖世无双威名扬:韩信

    盖世无双威名扬:韩信

    本书记述了韩信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描述了他少年贫穷与凄苦,父母死后,他衣食无着,甚至连街上的“恶少年”也欺负他,逼迫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后来,韩信得遇伯乐,使他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他百战百胜,无人与之匹敌,他的战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惨遭小人陷害,虽然身死,但他却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奇宝贝之轮回

    神奇宝贝之轮回

    大家,消失了这么久大家还记得,很高兴呢,那么,轮回过后,大家是否还记得呢?纯属原创,走暗黑路线,不喜勿喷
  • 今天的陆大佬追到老婆了没

    今天的陆大佬追到老婆了没

    (1v1小甜文,穿越爽文,女主妖艳贱货,男主占有欲超强,带玄幻)都说夏国商业霸王陆九爷是个认真严肃可怕不近女色心狠手辣如同魔鬼一般的太子爷!其实……他的真实面目是这样子的……“你这究竟是在拔猪毛还是要拔火罐?”某女:……脸色一黑,一把扔掉手里面最后一个火罐。一脚踩上男人身上“陆晏深!老子就给你拔个火罐,你叫什么叫!”卧室大门突然被撞开,一群记者蜂拥而进……第二天,帝都新闻头条被一条消息占据!惊!帝都心狠手辣的陆九爷竟是一个在家里面可怜无助而凄惨的妻奴!九爷:呵,妻奴个鬼!老子让她往东她不敢往西!苏美人脚踩凳子,妩媚一笑,手中鸡毛掸子狠狠一拍桌子!噗通……听,那是搓衣板碎了的声音行了。九爷:……瑟瑟发抖……说好的温柔善良可爱呢呢?这个魔鬼是谁?
  • 致良的日常

    致良的日常

    中二男主经历的一系列又沙雕又有神奇操作的故事。
  • 玥光漫漫

    玥光漫漫

    校园里,他看着她身边的追求者,开启了手动式掐桃花;她看着他的篮球赛,手里拿着要给他的水。长大后,她是他的骄傲,他是她的光。
  • 好巧你也在

    好巧你也在

    同样是闹绯闻。别人家的粉丝:是谁?快把那个狐狸精交出来!林与知的粉丝:就他,他追不到女孩!散了吧散了吧!林与知还以为他隐藏的很好,悄悄潜入粉丝群,向粉丝寻求“追妻之法宝”却不曾想早已被看破粉丝孜孜不倦的教他各种“追妻大法”“撩妹技能”奈何他不中用啊!易清满心以为是自己好不容易追到的林与知,直到林与知官宣之日,才发现满屏的评论皆是“哟,追到手了!”“哇,这也太难了吧!终于追到手了”这才恍然大悟,指着林与知说“原来你暗恋我”“原来你不知道啊”
  • 挺随便的

    挺随便的

    曾经说过的话,可能会忘记!但记录下来的心情,只要不删除,那样的感觉依旧还在。
  • 苍岭搜仙记

    苍岭搜仙记

    小时候,我天真地认为,如果世间没有我,天就塌了,地就陷了。成仙后我才明白,确实如此!所以,我必须认真地做下去,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 说不尽的大槐树: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

    说不尽的大槐树: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问题,是个真正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话题。即使是在历史上,它也是个士绅和民众都非常关注,并且为之付出许多努力的问题。对于理解历史上文化之共享与互动,了解山西以至华北历史,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更值得探讨的是,大槐树移民传说和广东的南雄珠玑巷移民传说、客家的石壁村移民传说等等传说,所反映的地方历史变迁的过程。这个问题牵扯到历史时期区域开发的问题、宗族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士绅的问题、族群的问题,特别是军事制度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或者比较准确地理解这类传说的产生和流布。这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正体现了作者关于区域社会史或者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的思考和阐述。
  • 灵之启示录

    灵之启示录

    圣灵师:吸收天地灵力转化为自己的力量,然后通过自己的修炼来实现各种能力的一种奇迹般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