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8400000044

第44章 青灯有味忆当年(5)

叔河先生是岳麓书社的创业人之一,他在任职岳麓书社总编辑时,有过许多开创之举。他主持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享誉遐迩,已有几种不同文字版本,真的是“走向世界”了。他负责编印的《凤凰丛书》,专意于旧籍新刊,旨在文化积累,贡献甚大。他率先刊印曾国藩、周作人等人的著作,不惧风险,有胆有识,在读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我想“岳麓”今天在社会上的声誉,应该说与叔河先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好几年前,有位专治中国近代史的学人,同我谈及《从东方到西方》一书(即钟叔河为《走向世界丛书》所写的多篇前言结集),对作者其人佩服不已。另有一位我认识的学人,亦是研治中国近代史的专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盛赞《走向世界丛书》,认为该丛书为研治近代中国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叔河先生实不愧为当代大陆出版事业的有功之臣!

叔河先生虽于数年前已卸去总编辑重任,我则以为这对他似更有利,大可静心致力于编书著书。我觉得他编书著书,以及他写在“书前书后”的文字,虽颇见“雅趣”,但决不是“自娱”性的,而是用心良苦,不乏“为往圣继绝学”的心志,客观上起到了传递文化薪火的作用,叔河先生已刚过“耳顺”之年,按中国传统的说法,六十为一甲子,有周而复始的意思,因此也就又拥有了一片新天地。去年闻说他承担了一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忙于著作研究,我寄函致贺。他在复函中说:“事实上还并没有完全‘投入’。”我是真希望他能“投入”,而且企盼着能够先睹他的著作为念为快。

(一九九三年五月四日香港《大公报》)

致舒芜书(节录)

程千帆

重禹兄:

叔河先生文及兄所补谊,甚精辟,可算是给风派君子一鞭,然不知有效否也。世人竞选高大全之今人,祸延古贤,久已忘却“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之教导,于是乎只知李白的人民性加浪漫主义,白居易则人民性加现实主义矣。封建地主阶级要其妻妾婢妓提供性服务,虽文天祥亦视为当然,且在其心目中,上阳白发、浔阳商妇固可同情,而杨枝、骆马亦当留恋,事或并行而不悖也。故白居易从不自称为现实主义的人民文学家,亦从不因有人加此封号遂竟掩盖其不伟大的一面。世人欲以高大全之帽子赠之,又拉起一块遮羞布,名曰“历史的局限性”,宜其林锴先生之呵也。

弟帆,一九九六年十月五日

重禹尊兄:

叔河先生文,若如尊示,实王船山《读通鉴论》《宋论》之嗣章。古人颂天声振汉,大业昌唐,亦有臭汉脏唐之诮,大概超人之私生活亦复超人。近人有以此议则天皇帝者,陈寅老叹曰,若想到她是皇帝,则自可不必如此云云。令人齿冷者要既为妓女又立牌坊,古难圆光,以欺后世耳。肇仓积学可佩,然其思路沉实而不灵通,或是邵西老人之传也。辨乐天事,弟所谓欲以文献学解决文艺学问题。尊意云何?

千帆拜,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二〇〇三年七月《闲堂书简》初版)

钟叔河先生的散文

徐雁平

《钟叔河散文》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名家散文系列中的一种。钟先生的散文能自成一家,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阴。集中的文章基本上是八十年代以后写成的,是成熟的心智对现实与历史的点点滴滴的观照,因为那场劫难的扼杀和折磨,他的文章被迫省略了那种风花雪月的抒情阶段,而直接从思考与回忆开始,故而文章的气息显得老成,好像有些灯下闲坐,细说前尘旧事的味道。另外一点,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钟先生的很多散文,明显是有周作人散文的流风余韵。但愿我没有误读。

近些年在散文的分类中,是有“学者散文类”一类,它的特点可能是注重散文的学理品位,而在抒情描写上更加节制,如果这一名目能立得住脚的话,钟叔河先生的散文当然可以列入其中。钟先生生于一九三一年,十八岁起做编辑,他在这方面的成绩,最为人称道的是《凤凰丛书》《走向世界丛书》和周作人散文的系统整理,这些工作在今天看来意义或许不很明显,但将其置入改革开放之初的语境中,它们有令人震撼的影响。他从整理旧籍中发掘出新精神,以与时代的潮音相呼应;或者以旧籍新刊弥补中国当时贫弱的精神世界。这种有规模的整理,并不是一夜就做成的,钟先生在此之前就潜心准备过多少年,思索的结晶就是《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等研究近代思想文化史的著作。这些著作连同后来结集的《书前书后》,都是编辑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字,因写所知、所感、所想,故绝不浮泛。按钟先生的想法,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编辑应用文”。说到编辑应用文,可真不能小看,要写得好,有思想,不落俗套,绝非易事。看看宗白华为《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写的编者按语,以及叶圣陶先生为开明书店图书写的广告,岂等闲之辈能为之!好多年前,我就读过《〈凤凰丛书〉总序》《〈走向世界〉后记》这两篇短文,感觉之好,以至到今天在同类作品中仍没有一篇能超过它们,它们好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文辞和思想的收放都恰到好处,忍不住要抄录《〈凤凰丛书〉总序》中的几小段文字:

《凤凰丛书》专刊旧籍,不收新作。它的宗旨是宽容。入选之书,着重在史的价值和文的趣味,不一定代表编者和出版者的观点和立场,不必都打上五爪金龙的印记。

西方传说中也有所谓“凤凰(phoenix),活满五百岁时,聚香木以****,从火中而新生。可见一件东西只要真有人喜欢,人们就不会愿意它永远死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也是如此。

《凤凰丛书》切盼得到大家的帮助,欢迎大家提供选题,参加编辑,使它能活得稍微长久一点。******神话中的西摩尔格也是一种神鸟,“上帝把它创造得十全十美,但后来它变成祸害并被杀死”(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希望我们的凤凰的命运会比它好。

也就是从这两篇稍早的序文中,我隐约感觉到钟先生的文笔是受了周作人散文的影响,后来在他不断编辑整理周作人散文的过程中,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耳濡目染,受影响是情理之中的事。再后来在《书屋》上读到一封钟先生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写给周作人的信,谈他对周氏散文深到的感受,更证示他对周氏散文的喜爱并非泛泛的崇拜偶像,三十年后,他用十年之力重编“周作人散文全编”,收散文近三千篇,共分十卷,第一卷是《中国气味》(思想·社会·时事),第二卷《千百年眼》(国史·国粹·国民),第三卷《本色》(文学·文章·文化),第四卷《人与虫》(自然·科教·文明)……单看这种以主题为中心的编排方法,也稍能窥见钟先生对周氏散文的整体性把握。他对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的笺注,曾与周氏的诗、丰子恺的画并称三美,他的笺注方法主要是以周氏之文(有时也引鲁迅之文)笺注周氏之诗,并辅以他的日记或其他杂著,七十二篇笺注就是七十二篇隽永的小品文,实在让人感受到民俗之美和逝去的平民生活的境况。

我也有点相信除文笔和审美趣味之外,钟先生对底层生活的关注和那种亲切的感受,也是受了周作人的熏染。如《汉口竹枝词》《西关古仔》《黄鸭叫》《血门的风俗》诸篇就是这方面的佳作,它们是过去生活的记忆与知识的融贯,其中《黄鸭叫》写的是湘江中一种很贱的野生小鱼,在文中我们能嗅到鱼的鲜美,感到民风民俗的点滴和社会的变迁,文末还有一段小小的考订与感想,它几乎是一幅世俗生活的风情画,那种闲淡的笔调最似周氏晚年的“《亦报》随笔”。

(二〇〇〇年三月十二日《深圳特区报》)

读《偶然集》随想

卫建民

我接触周作人的作品,按先后次序是:《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郁达夫选的一组;上海书店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采辑的几种;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周作人早期散文选》;最后,就是钟叔河先生编的《知堂书话》《知堂序跋》,以及随后出版的一大批“钟本”知堂文集。

八十年代中期,我才二十几岁,正是叔河先生在“******”时期致函苦雨斋索书的年纪。不同的是,我正处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年代,且有稳定的职业;读文学书,只是工作之余的爱好。叔河先生当年读知堂的书,却是以戴罪之身,白天拉板车养家糊口,夜晚就着油灯,紧闭门户读禁书,连给苦雨斋写信,也是“特到附近小店中买了几张那种一面粗一面光的极薄而省的红色横格‘材料纸’,一小瓶墨汁和一支一角二分钱的毛笔”。知堂思想的力量和文章之美,大大地安慰了这位年轻的“楚囚”。

二十几岁时,知堂的文章使我从浮浪转入沉静;“苦雨斋”的声音,充实了我无数的假日和夜晚,我读知堂,主要是不满于当代文学的轻浅浮嚣,才从当代折返到现代。从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自信有了新的眼光,不会跟着浪潮盲目走了。在对知堂作品的搜集、整理、出版上,叔河先生耗费的精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目共睹,不必费辞。虽然做这些他自己愿意做的事一度给他带来麻烦,但他真是“痛并快乐着”,从不在麻烦中退缩。有人批评说:“这个人不是出刽子手的书就是出汉奸的书,从不出马列的书!”叔河先生笑着说:“我是个古籍出版社嘛,怎么出马列的书?”

在整理出版知堂文集,特别是中国人最早出使外国的书籍,间或作点小考证时,他更像个老顽童,始终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获得一点新知,解破一个疑团,校正个把错讹误植的字——从他的文章看——他就手舞足蹈,满心喜悦。他的文章,有花更有刺,常惹得一些人不高兴,但那不过是童心未泯,童言无忌。他少年时本想考北大的考古或地理系,结果,由于多重叠合的“偶然”,掉入坎坷之途。对自己的命运,他常有荒诞滑稽之感:“离休老干开会,和老红军、老八路、地下党老同志们坐在一起,不免自惭后进,因为我之所以成为离休老干,完全出于偶然。”

春节刚过,我收到叔河先生寄赠的新著,书名就叫《偶然集》。以个人的命运现象为新集命名,倒也相宜。

《偶然集》的大部分文章,我在他过去惠赠的集子中已读过。这册新集新收入他近年偶然出游写的游记,还有它集漏收的《柏林寺访书》,以及他当年以记者身份写的访问记。不知为什么,《柏林寺访书》,总给我悲壮之美的感觉。几篇游记,也是“传达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思”,难能可贵的是情绪饱满,兴致盎然,不像一位望七老人的文章。他是满怀憧憬的中学生时就偶然“参加革命”,他的心境永远保持在中学时代。“建民先生:此册不堪持赠。只因扯了原封面及官们的序,似稍有‘版本价值’也。”这是叔河先生题写在《偶然集》作者照片下的话。我也当编辑,仔细翻检,明白了作者的整容术:《偶然集》,原本列入什么“文库”,是节约成本、一个书号出一大套的那种。原来的封面是什么样,不得而知,反正作者不喜欢。因此,凡送朋友的版本,作者都换成了浅灰色、素雅的封面,并在封三勒口印了勘误表,且声明:“本书因作者未能终校,留有下列错误,乞改正并恕罪。”据作者手迹影印的诗,因有一个错字,也用圆珠笔改正。更特别的是,一位地方长官为“文库”写的“总序”目录,作者用涂改液覆盖,生怕它污染素面。文人的洁癖一至于此,真使我感叹不已!

当代的出版物,真还有什么“版本价值”吗?如有,那么《偶然集》就是。另外,我还想说,喜欢读周作人文章的人,一定要读“钟本”。

(二〇〇一年四月二十九日香港《大公报》)

独有书癖不可医

张国功

还想读的有出版界长者钟叔河先生的几册集子。钟先生蛰居湖湘,八十年代的《走向世界丛书》《凤凰丛书》和编订的周作人、曾国藩文集开一时先河,更难得的是,钟先生自己亦擅文章,笔致老辣,意蕴深刻。这有他的《钟叔河散文》为证。记得去年得到先生赐寄的一本《偶然集》。此书原名《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散文方阵·钟叔河卷》,有趣的是先生“不识抬举”,径自将样书书装换去,印了一百本《偶然集》。他在勒口上印上:“作者本怯于‘投军’,插在‘方阵’中有点怕跟不上队,于是把留着送人的几本书换成这个封面。取名‘偶然’,是因为写写文章本出偶然。”先生在信中说该书“有一点版本价值”,我就像集邮者得到一张错票,在书架上瞄一眼就心喜不已。

近年先生写得多的是“学其短”系列,弘扬百字以下文字的好处。在书友间广受好评的,还有他以千百字文所作的《儿童杂事诗笺释》,不仅装帧让读书人大开其眼,行文亦雅致蕴藉,书话大家黄裳先生叹为“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致”。假期里正好可领略一番。

同类推荐
  •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卷一“小说卷”精选马竹中短篇小说25篇,如《红尘三米》《芦苇花》《荷花赋》《竹枝词》《父亲不哭》等多部作品在《长江文艺》《芳草》等刊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小说精粹》《传奇文学选刊》等多家刊物转载并先后荣获多个文学大奖,社会影响广泛;卷二“散文卷”精选马竹散文随笔作品56篇,大多可谓美文,被较多读者形容为“下了猛药”的言情文字;卷三“诗歌卷”精选马竹诗歌作品30首,是从马竹开始文字生涯以来数百首诗篇中遴选而出;卷四“文论卷”包含思想随笔、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影视评论共22篇,对热爱文学艺术的读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红色旅游之长征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红色旅游之长征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长征,是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的壮丽史诗,而红一、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正是中国奇美的风景地带。作者从旅行见闻与历史回溯的角度,展现了长征将士们在中华大地上所谱写的人类英雄主义的壮歌。
  • 图文版中国经典名胜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名胜故事

    《中国名胜故事(英文版)》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继承和传递丰富的历史宝库的经典故事。继承和传递丰富的历史宝库的中华民族,已积累了几千年。《中国名胜故事(英文版)》是一本值得我们参考的书籍,适合大众人群阅读。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热门推荐
  • 青叶错爱

    青叶错爱

    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就像漫天绚丽的繁星,你总能找到一颗属于你的,总有一颗最闪亮的,在点亮你昏暗的生活。
  • 血洗星河

    血洗星河

    他,本是一统天地的世界之主——神帝帝天,在一次阴谋的叛乱之中,他将计就计,转世百生,只为看清人性的真面目,突破自己最后一次的瓶颈,经历过长达千万年之久的一劫后,达到大圆满。转世之后的他,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造就了一个我主沉浮,谁敢不服的霸者心态。一路上他踏碎仙神路,血洗星河海,再造乾坤门,宣扬三藏行,让世界从此清平,永享太平。
  • 符修系统之封召界

    符修系统之封召界

    东方有仙玄奥万象,西方有神奇幻万千,仙神相争,无恒强亦无恒弱。乱世浩劫起,灭世仙神再临,凡界苟延残喘。召唤祖龙之灵携五灵龙神反穿而来,力挽狂澜,弑神伐仙,平末世危机。东方众仙、西方众神孰强孰弱?其实都太弱了~
  • 超级悍匪

    超级悍匪

    不能杀人越货、绑票勒索、偷香窃玉,悍匪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 从来没离开

    从来没离开

    一直以来,都是你先离开的。这一次,我想先离开。尽管我始终没有离开
  • 风幽阁

    风幽阁

    乱世萧亡家国破,莫道红尘痴恨多。劝君莫做荒冢客,云门山下风幽阁。大启末年,启太宗司马锦冥昏庸无道,诛杀忠臣洪天冽,护国将军冷浓率军出征,虽殊死抵抗却无一生还,大败不得归,烈国大将哈刺巴领兵直逼大启帝都宛平城,启太宗被迫无奈只能议和,倾其国本最终换得烈国罢兵,国本动摇,赋税递增,致使国内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百姓食树而饥,步不能移,天下大乱之时,便出现了所谓的江湖。
  •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肉狗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肉狗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这套图书为农家书屋必备书系—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篇。
  • 北冥的蝴蝶

    北冥的蝴蝶

    北冥从未有过鲲鹏。北冥只有散落的蝴蝶。北冥,梦想!
  • 我是你曾流浪过的地方

    我是你曾流浪过的地方

    成长路上都会有一些故事,或是别人的,或是自己的,在某一瞬间都会不经意感触到自己,慢慢的看故事,慢慢的看自己,然后记录下来,把它风干埋于地下,然后,在秋末时候再来收获它
  • 残界之殇

    残界之殇

    大世将起,万古的修行,只为在这一世颠覆苍茫,去抽取你存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