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000000003

第3章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2)

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自知之明”。曾国藩认为做人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而且对自己的短处要勇于向别人承认。他给曾国荃的信中就说:“弟谓余用人往往德有余而才不足,诚不免此弊,以后当留心惩改。”曾国藩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检点,常常以一种自责的心态来要求自己,体现出了他严格的自律精神。

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要着手去改变、去完善。曾国藩的做法是从一开始就开始注意结交名家,向名家多学习,使自己向他们看齐。他当时比较推崇的有两位,都是当时的理学重要代表人物。一位是大理寺卿唐鉴,曾国藩结识他以后,经常向他请教,并写信告诉友人说:“我最初治学,不知根本,自从认识了唐鉴先生,才算从他那里学到了一点学问的门径”;“听了唐先生的话,我就像瞎子见了光明一样。”

另一位是著名理学家倭仁。倭仁每天从早到晚,言行饮食,都有札记。凡是自己的思想行为有不合乎义理的地方,都要记下来,以期自我纠正。为了学习倭仁,曾国藩也效仿对方:每天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记下来,以便随时检点自己;他还为自己规定了12门课程,每天照着执行;将所写笔记定期送倭仁批阅。

另外,曾国藩还与当时的一些京师名流学者结识,学习他们的长处。如,何绍基擅长书法诗词,使曾国藩一生都很重视写字和做诗;吴嘉宾学有专长,告诉曾国藩治学应专攻一门。曾国藩非常佩服,写信给几位弟弟说:“读经要专守一经,读史则专熟一代……诸子百家,但当读一人专集,不应东翻西阅。一集还没有读完,就绝不换读他集。”

在这些人的影响和自己的努力学习下,曾国藩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他逐渐养成了沉稳凝重的个性,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够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可见,一个人只有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有正确判断其他事物的基础。所以先深刻地认识自己才是进步与修身的基石。

国画大师张大千很有自知之明。徐悲鸿曾经称赞他可以领五百年画坛之风骚,然而张大千说了一番话:“当代的我国画坛,人才辈出,我侧身其中,常感得益良多。真的,不是说客气话,能把山水竹石画得清逸绝尘,我不及吴湖帆;论气韵的刚柔相济,我不及潘心畲;明媚软美,我不及郑午昌;画瀑布山岚,我不及黄君碧;论寓意深远,我不及陈定山、谢玉岑;画荷菱梅兰,我不及郑曼玉、王个簃;写景入微,不为方寸所囿,我不及钱瘦铁;画花鸟虫鱼,我不及于非闇、谢稚柳;画人物仕女,我不及徐燕荪;画鸟鸣猿跃,能满纸生风,我不及王梦白、王慎生;画马,则当数你徐悲鸿先生,赵望云当然也是佼佼者;还有汪亚尘、王济远、吴子深、贺天健、潘天寿、孙雪泥诸道兄无一不在我之上。徐先生说我能领五百年画坛的风骚,我哪里担当得起啊!”张大千一口气能说出二十多个画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特点、风格,一连都说“我不及”,想必一定是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深刻认识才能做到,而绝非虚情假意的自谦。

因此,儒家认为,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不看低自我,更不看高自我,发挥自己之能又不强己之难,便是一种明白、一种聪明、一种精明。

一日一心得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变、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知之明是修身养性的前提和基础。

可以有傲骨,不可以有傲气

曾国藩语录: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于此字致于颠覆。

咸丰十年(1860)九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道:

“弟军中诸将有骄气否?弟日内默省,傲气少平得几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交勉之。”

写这封信的背景是:他的弟弟曾国潢和曾国荃时常有骄傲的姿态,特别是曾国荃,他在为朝廷建立功勋之后,几乎是目中无人了。这样的处事态度让曾国藩十分担心,于是多次借由书信训勉告诫曾国荃,期望他能有所省悟改进。

关于懒惰、骄傲的告诫,在曾国藩的整部家书中俯拾即是。曾国藩曾说:“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又说:“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更多的则是自我检讨:“余在军多年,岂无一节可取?只因傲之一字,百无一成。”

孔子曾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更把“骄乐”归于损者三乐之一。因为傲慢会使人自以为是,处理不好周围的关系,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因此,无论是什么时候,做人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是一个不败的法宝。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气”和“傲骨”虽一字之差,实际上却相去千万里。傲骨,是不动声色,“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的真实写照;傲气,则是哗众取宠、盛气凌人的绝妙表演,是“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最好注释。傲气是人心浮气躁的表现,而傲骨则是人品性顽强坚毅的反映。

“介子推傲骨拒晋公”、“张良傲骨归山隐”传为美谈;“项羽傲气失江山”、“罗成傲气命不长”让人惋惜。人应该有傲骨,而不应该有傲气,因傲而致败的例子,真实不胜枚举,很多事情都坏在“傲气”上。

张说是唐玄宗时的宰相,既有智谋,又有政绩,很得唐玄宗的信任,他也就恃宠而骄,目中无人,朝中百官奏事,凡有不合他的意的,他便当面斥责,甚至加以辱骂。他不喜欢御史中丞宇文融,凡是宇文融有什么建议,他都加以反驳。中书舍人张九龄对他说:

“宇文融很得陛下恩宠,人又有口才、心计,不能不加以提防!”张说轻蔑地说:“鼠辈,能有什么作为!”

偏偏张说自己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人,他贪财受贿,终于被宇文融抓住了把柄,向皇帝奏了他一本,朝廷派人核查,果然如宇文融所说。这一来张说神气不起来了,吓得在家待罪。当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去看望他时,他蓬头垢面,坐在一块草垫子上,一只粗劣的瓦罐中,盛的是盐水拌的杂粮,算是他的饭食,等待着朝廷给他的处分。唐玄宗知道了这个情况,倒颇同情他,想起他毕竟是有功之臣,便只撤掉了他的宰相职务,并没有另加惩处。

一个最得宠的大臣,他的傲慢在人际关系中主要体现为三点:对上司越发恭顺,以保其宠;对同僚排斥倾轧,以防争宠;对下属盛气凌人,以显其宠。曾国藩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作法,这样一来势必树敌太多,使自己陷于孤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权势者都有自己薄弱的环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恩宠而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一尊打不倒的金刚。

谦逊是医治“傲慢”的良药。曾国藩不仅自己“谦逊”,还常常以此来告诫、约束部下。有一次,手下大将鲍超因功晋职时,曾国藩告诫说:“阁下当威望极隆之际,沐朝廷稠叠之恩,务当小心谨慎,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前次曾以‘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相劝,务望牢记在心。”他还经常以“谦逊”二字教导鲍超说:“观古今以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若径情一往,则所向动成荆棘,何能有济于事?来示所谓尽心竭力,做得一分算一分,此是安心妙法。”又说:“勤而不自言其劳,廉而不觉其介、谦而出之以真朴之气,乃不犯人之忌,亦即保身之道”,“臬署专以刑幕为重,公事繁琐,不如专心论兵。阅历较实,名望亦隆。文移体制,外任与京秩不同,自宜以谦。”

此外,曾国藩晚年在总结为人之道时,把“傲慢”与多言看作是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认为为官傲慢轻则会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重则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他一再要求为官必须戒傲,只有这样才是保全自己之道。

谦逊并非自我贬低、自我否定,而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自我肯定。只有那些肤浅而又短见的人,才喜欢在大家面前粉饰、吹嘘自己。他们总是陶醉在自我营造的一种浅薄、自命不凡的感觉中。这样的人即使得势也不会长久的。

如果说傲骨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人格、一种素养、一种知识和道德综合后的存在,是人格的至高境界;那么傲气就是一种浅薄、一种庸俗、一种偏狭、一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是人性中极为低劣的恶习。

让我们记住老子的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一日一心得

“骄傲使人落后”,当一个人被傲气支使的时候,那这个人的处境是很危险的,他失去的不光是已经拥有的名誉、地位,还可能是生命。只有彻底放弃这种庸俗、浅薄的恶习,才能放低姿态,放平心态,以谦逊的态度来督促自己学习,才会以不知为耻。

管住自己的嘴巴

曾国藩语录: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多言生厌,多言招祸,多言致败,多言无益。

《朱子家训》有言: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意思是说: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曾国藩家书》中说:“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满口大道理的人,不一定是亲身证得的。一个人做事要有头脑,而不是夸夸其谈。人,一口二手,所以,要少说多做。

言多必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古人尚且对此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渠道众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多加注意了。现时社会中言论虽然较之古时有较多自由了,但谨言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认识来源于实践,这是至真的道理。多言,被曾国藩列为三戒之一。这是因为曾国藩年轻时候也是个多嘴多舌的人,经常因为言语刻薄而得罪人。有几次,他在席上取笑别人,不但自己遭到了别人的讥讽,还让他很是尴尬。还有一次,上早朝时,他随口说了几句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引起了同僚们的纷纷猜忌,结果搞得大家都疏远他,让他很孤立,也很狼狈。遭遇过多次这样的情况后,他决心戒除自己多言的毛病。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七日,曾国藩决定从谨言着手,加强修养。他说:“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习惯一旦养成,戒除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三天,好友冯卓怀来访,他们于是一同到陈源兖家为其母拜寿。席间曾国藩和友人交谈甚欢,忘记了谨言的决心,又犯了多言的毛病。据他自己说:“席间一语,使人不能答,知其不能无怨。言之不慎,尤悔丛集,可不戒哉!”事后他感到非常的后悔,同时也对自己愤恨不已,他在日记中写道: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立崖岸,唯当往还渐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唯当谈话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此二习痼弊于吾心已深。(要紧!要紧!)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在不断的修炼中,曾国藩认识总结出了多言的害处:

1.多言生厌。话太多了就容易让人讨厌,有事没事总在不停地说,好像自己什么都懂,别人都是傻瓜一样。

2.多言招祸。俗话说“祸从口出”,说得多了难免就有不该说的说了,不能说的说了,或者主观臆断,说出的话就好像挑拨离间一样。

3.多言致败。所谓“守口如瓶”,一个多言的人必然是缺乏警惕性,没有保密意识的人,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全图一时口舌之快,导致给自己埋下失败的伏笔。

4.多言无益。话多了伤气,说话太多,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由此可见,多言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与其多言,还不如多行。我们常说“少说多做”,实干才能出成效,夸夸其谈永远是不可能有成绩的。

孔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讷”,是言语迟钝,结结巴巴,不善表达。“敏于行”则正好相反,敏是敏捷,手脚勤快,反应迅速。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要谨慎地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把思想化为行动,切忌空想,说空话,或说了,想了,却又不去做,不去行动。聪明的人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他们在说话前都会深思熟虑,才不至于流于胡言乱语而招惹是非。相反,他们做事却从来不会拖泥带水的,以养成雷厉风行的性格。所以,《曾子·修身》曰:“行欲先人,言欲后人。”

曾国藩谨言的效果是显著的,他多言的毛病也确实改掉了。他从中认识到了慎言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还告诫身边的人也要慎言。

曾国藩经常告诫兄弟和手下要戒多言。曾国华为人刚烈,说话苛刻。曾国藩特地给他取字为温甫,让他说话温和些,少得罪些人。后来曾国华性情果然大为改观。

曾国华战死,曾国荃成了曾国藩的左膀右臂。一开始,不懂得官场规律,总是多嘴多舌,言出无状。曾国藩看到这些后,接连数次给他写信,甚至当面加以责备。咸丰十年(1860)九月,为了是否北上援解北京之围一事,曾国藩一直以“缓”字应付。而曾国荃不明其中道理,说了很多的话。曾国藩斥责道:“弟只管安庆战守事宜,外间之事,不可放言高论,毫无忌惮。”经过几番苛责,曾国荃收敛了很多,曾国藩很是高兴,在给两个兄弟的信中说:“沅弟以我切责之缄,痛自引咎,惧蹈危机而思自进于谨言谨行之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

曾国藩对幕僚和部下也以谨言相要求。他在给叶光岳的批牍中教导说:“第一说话要谨慎,不可随口编凑谎话。”吴汝纶是桐城派古文家,做文章之高手,1866年入曾国藩门下,与黎庶昌、张裕钊、薛福成并称四大弟子。他刚入曾门,曾国藩就告诫他要谨言。吴汝纶在日记中写道:

《三代世表序》中“盖其慎也”,“慎”为立言至要之义。余初见曾文正公,公告以立言宜慎,因自举其箴戒之询,有云:“慎尔毁誉,神人共鉴。”《史记》全部皆以慎为主,班氏亦能守其遗法,后之史书所以为秽者,由其不能慎也。

很多时候,一个人说得越多,错误和漏洞就会越多。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多说话,好像他们博古通今似的。这样的人,以为别人会很佩服自己,其实,只要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会不以为然。古希腊有一句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叫:雄辩是银,倾听是金。

一日一心得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得多自然出问题的几率也就高,错误和漏洞也就多,给自己、他人带来的祸患也就更多。一个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两只手,所以,我们要少说、多听、多做。成绩来自于实干,而不是夸夸其谈。

有先见之明才能抓得先机

曾国藩语录:人不概之,天概之,天不概之,自概之。

做事有先见之明是很重要的,先见之明能够对事情的发展有预见性,能够提前判断事情发展的方向,从而即使采取应对措施。这样就可以减轻危害的程度,甚至避免危害的发生。

同类推荐
  • 思维决定成败

    思维决定成败

    通过换位思维,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换位思维,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
  •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本书揭示了快速告别“穷忙族”的18个秘密。人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个空有才华的穷人,人人都想摆脱穷忙成为富闲一族。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显然,任凭命运摆布的人是不能成为富闲族的。只靠辛勤劳作而不知道思考的人也不能摆脱穷忙。本书阐述了一些让你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的方法和技巧,那就是:首先要有成为富闲族的想法,运用潜意识的力量,相信自己能成为富闲族,从而在心里形成财富暖流。其次是,要培养财富智慧,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敢于冒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马上行动……另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测验。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
  • 人生的资本全集

    人生的资本全集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它挖掘了不同背景、不同条件下客观存在于人们身上的每一种资本,以我们身边和大家熟知的成功人士的真实故事来说明这些资本对人生的重要性以及运用这些资本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借鉴一些经验,为每位渴望成功的人士指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的起跑线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的起跑线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实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行动的作为(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行动的作为(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你的周围到处都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就会捕捉到它们的踪迹;那些渴求帮助的人呼声越来越弱,只要你善于倾听,就一定能听到那越来越弱的呼声;你不会仅仅为了私人利益而工作,只要你有一颗仁爱之心;高尚的事业就徘徊在你的周围,只要你伸出自己的手,就永远有机会去开创。本书引导您发掘潜能,心动行动,战胜自我,荣获成功!
热门推荐
  • 末日龙盟

    末日龙盟

    流星雨来袭,其上携带着未知病毒,病毒在地球上肆意蔓延,一夜之间,病毒就变成了灾难,摧毁了地球上的整个行政体系,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类变为丧尸,末日来临……
  • 相思不过是朵花

    相思不过是朵花

    像谢灵说的那样,向安和刘晓琴无论再怎么分分合合总归是爱人,那么为向安付出了全部青春的自己呢?也不是没想过再爱,只是因为之前爱的太深太满,心里已经没有空余的位置去爱别人了.谢灵曾面对沈迹咄咄逼人的问题:如果向安死了或者他从来不曾出现过,你会不会给我或者陈楠一个机会?回答沈迹的不过是几行清泪和一句因哭泣而模糊不清的话语:我宁愿自己没有出现过,也希望他活得好好的.
  • 丹圣武神

    丹圣武神

    一代丹帝楚天遭奸人暗算万年之后重生天恒大陆手握绝世丹方,一路高歌!天骄不服你给我跪,苍天不服那便破!待我凌云日,只手掌乾坤
  • 魔戒龙

    魔戒龙

    在最原始的世界,混沌之初始,当时在遥远的大海之上还漂浮着五个岛屿,分别生活着五个互不相容的魔法种族——金、木、水、火、土,五个族群之间战争不断,严重影响了新世界的诞生。最终五个族群的劣行触怒了神域,天主耶和华命蝴蝶天使下凡,将宇宙生生地分为六个部分,并祭出神域的五枚魔戒,将五个岛屿分别封在五个平行宇宙中,且消除其记忆。无魔法人族继续留在主宇宙。魔戒散落世间,无人知晓其去向。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好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好习惯

    本书从孩子的快乐学习习惯的培养、自我完善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阅读写作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思维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八个方面对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了阐释。
  • 雪山遗孤

    雪山遗孤

    十六年前的一次政变使她和孪生兄弟身份发生了巨变本应是古漠罕国公主的她如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本应是古漠罕国太子的他如今却只是富家公子他们终究能否相遇是否能重新兴国?……
  • 我不是当男主的料

    我不是当男主的料

    男主有的我没有,比如凄惨的身世坎坷的经历!男主没的我全有,比如家财万贯妻妾成群游手好闲吃香喝辣!哈哈哈我自仰天得意笑!男主:死炮灰笑什么笑,再得意也只能给我做配!本炮灰呵呵一笑:你辛辛苦苦一本书才能得到的东西,我系统自带!男主卒!
  • 谋世剑神

    谋世剑神

    奇特断剑,一乘古棺,天显异象,流传千年的传说也悄悄开启了十万年的布局。身载谋世之命,手持灭邪阳阴两焰。废柴少年,四圣之剑,乱世红颜。丝毫没有关系三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反套路,不同于升级似的修为提升的背后是命运的巧合,还是煞费苦心的安排。主宰众生的幕后黑手又是什么?身临异世的他如何破局,举世攻伐,谋世之战,一触即发。世道之争,救世与灭世,究竟鹿死谁手?
  • 笑得深刻

    笑得深刻

    本书搜罗中外笑话,汇集成书,包括名人笑话、生活笑话等,让读者在欣赏笑话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