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0800000038

第38章 第三封 用鲜血浇灌在大地上——塘溪沙村·沙氏兄弟(下) (4)

1946年10月31日,沙耆乘法国邮船桑对号(Sontay)回国。徐悲鸿先生时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闻讯沙耆回国,十分关心,即约聘他为该校教授,而他那时的精神病已经复发,1947年回归故里,由母亲照料,从此埋没乡间。

时代、革命、艺术与自己个人的命运,在沙耆身上,有着更为激烈的显现。

沙耆唯一的儿子沙天行是1937年5月出生的,此时沙耆已经在比利时画室中追随他的缪斯去了。7月抗战全面爆发,8月上海沦陷,沙天行的母亲带着他逃难回到沙村。战争造成大批无家可归的难童,成为当时一大社会问题。沪甬一带有竺梅仙先生募捐成立“国际灾童教养院”。由沙仔甫负责筹建工作,选址在奉化楼隘“泰庆诗”内,沙天行的母亲在校内当兼课老师。

1939年底教养院有一位老师离开教养院参加了革命,影响了沙耆夫人。她把房子留给了祖父母,只身去了上海,找到沙文汉,要求介绍她去延安或皖南参加革命,沙文汉要她先学点技术再说,否则去了没人要,为此她报考了上海无线电工程学校学习收发报技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沙耆夫人参加了新四军,分配在报社电台部接收新华社新闻电报,后来给家里人硬找了回去。1943年沙仔甫离世。临终前他把家业托给了年轻的媳妇,说不管沙耆今后是死是活回来还是不回来,一定要把孩子带大。但媳妇想参加革命的愿望越来越迫切。1945年,她回到沙村藜斋,安顿好婆婆和孩子,又回到上海。这次他找的是四哥史永,她要他介绍她去根据地。这样,1945年6月,经史永介绍,沙耆夫人带着自己的妹妹一起投奔皖南新四军革命根据地。

动乱的年代,革命的洪流,呼啸前行的浪潮中,多少人的命运被冲击得离开了自己原有的轨道。1945年3月,沙耆夫人在在上海友人家中发现沙耆准备回国办画展的信,这才知道丈夫要回来了,为此给沙耆发去一封信,信中说:“……记得在欧洲战争初期时曾有很多信经红十字会给你,同时由红十字会收到你的来信。只有仅仅的二十五个字,以后就没有了消息,到现在又快四年了吧!大家在相隔万里的路程中,各尽各的本位,做各人的工作,但是世界是在不断的进步,这次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在这样的时代中,我希望您也还在跟追着时代进步,用你的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希望你是一个进步的富有革命性的艺术家,不是平常的艺术家。

“我现在工作与文元和道希一起,你一定可以猜想我是如何工作了。天行我已把他带到我工作的地区,那边有理想的小学和美好的教育,在过去十年前您也曾憧憬过、曾同情过的环境。我们现在是很快活地在过着。

文元、道希和文溶都巴不得您早回国,他们会代您布置您发挥艺术的地方,保证您可以满意。大哥和大嫂又重新回到了南京,大哥还有信寄给您,要您回来,但是我却盼望您走向文元的地方……如果走向大哥的地方,我们间一定是越来越距离远的,到那时除了离婚不足以解决一切……“

这里的文元和道希,即沙文汉和陈修良;文溶即史永;大哥即沙孟海。当时正值国共两党谈判,沙孟海回南京意即走向国民党,沙耆夫人自然站在共产党一边。在南京和延安之间,她毫无疑问地选择了延安。

1946年10月,多年没有音讯的沙耆突然回国了,当天就接到史永家住。此时的沙耆已入天主教,拿着圣经做祷告。晚上吵闹得很厉害,把东西敲得很响。引起周围邻居的注意。当时史永的住处是地下党的一处重要联络点,同志们感到这样下去会引起敌人的注意。通知乡下派人把沙耆接回故乡沙村。又把儿子沙天行送回他的身边。

1949年12月14日,孩子的母亲终于提出协议离婚。并于同年12月23日在《解放日报》登了离婚启事。沙耆虽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盖了章,但他不承认自己婚姻失败,并一辈子拒绝再婚。

关于父母的婚姻,他们的儿子沙天行有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我父母的婚姻结局,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因素。他们那一代人有他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当命运需要他们选择的时候,我父亲选择了走向艺术,我母亲选择了走向革命。他们让我感动,值得我尊敬和爱戴。他们活得不容易,但都活得精彩。

说到沙耆发病的原因,固然有着家属史上的原因,小时候他发过癫痫,艺术家的个性亦非常鲜明,但19岁时的被捕入狱,对他的精神打击非常之大,在他以后的日记中,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这为他日后得病埋下种子。他不止一次地画过这样一幅画:一只用绳子捆住双脚被倒挂在墙上的鸡、一只滴着血的碗。——倒悬的鸡代表谁?滴在碗里的又是谁的血?梵高最后的遗言是对心爱的弟弟特奥说的:“悲伤将永恒。”而沙耆对儿子沙天行一再重复的一句话是:“我很痛苦……”

沙耆又是幸运的,他得到了沙氏兄弟一家最好的照顾,尤其是沙孟海的手足之情和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沙耆为此还专门画过一幅油画《双马图》,画旁的题字是:沙耆一九九二年双十节。这天正是沙孟海先生的忌日。这是他得知沙孟海过世的消息后画的。画中一匹色彩斑烂的亮马,恋恋不舍地回过头去,看着另一匹朦胧之中的灰马慢慢远去。这幅画寄托了他对这位敬如父辈的兄长多么深厚的情意,隐寓着那样丰富的内涵!这是任何美好的口头语言和文字都替代不了的……

尾声:年关将近了,这是中华民族雷打不动的习俗,举国同庆万家团圆的日子。而在这一年的岁末之际,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在年关前完成,我要到沙氏兄弟长眠的地方——鄞州东钱湖畔沙孟海书学院去探访。

1991年,当时的鄞县县政府在风景秀丽的东钱湖畔青山岙建立沙孟海书学院,又称万柳园。上为展厅、藏室,下为学术厅。前院则为6年前所建之楼宇,有沙老工作室、小展室、图籍室之设,诚为寰中书学交流之基地,书家向往之圣城。

江浙一带,无论名山胜景,还是村陌街巷都能寻访到沙孟海书迹,特别是家乡鄞州一地,尤其如此。沙孟海85岁时,曾为家乡大蒿区题词:“我爱祖国各地各乡,更多爱所生长的故乡”。学院落成后,沙老不仅将90件书法篆刻精品及有关文献、照片等送给了书学院,还将县政府颁发给他的六十万奖金捐赠给了家乡,用于发展文化事业。

沙孟海是去参加沙孟海书学院的开幕典礼时,失足受伤,继而去逝的,他回到家乡来告别人间,离开人世的时间,为1992年10月10日10时10分。

沙孟海的骨灰安葬于万柳园西边小山上,陵园名为“砚镜台”。砚镜台台阶九十三,当喻沙公之年寿。陵台前先是一巨型石雕,作书籍展开状,居中有水池,池中耸以方砚,大及乒乓台,此喻陵主为学者、为书家,而用淡色彩石砌就的陵墙上,以红石镌刻放大的,则为沙公生前常用自篆印三颗。

陵侧山坡有四墓葬,此为沙氏其余四位兄弟之墓。登高而望远,沙氏兄弟长眠在此,英雄无悔,他们的理想,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实现。

这轮廓如蝴蝶一般轻盈的故乡版图,这被称为“五山四地一分水”的锦乡河山,这汉代至南朝为大县,唐时为上县,宋时为望县,元时为上县的令人自豪的故里,这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漫长时代仍保持着始置时原名的家园,如今有了自己日新月异的面貌——位于宁波市区南端的鄞州新城区,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城市雏形已经形成,鄞州政治中心已经确立。一个百年梦想:实力鄞州、生态鄞州、文化鄞州、富裕鄞州和平安鄞州,正在后来者的指日可待之中。

英雄们,站在故乡山坡,来眺望你们的理想果实吧。你们一生浴血奋战的,正是人民的幸福安康,而这一切,不正在你们的故乡大地上遂一实现吗?

……

母亲,此刻,我就站在砚镜台前,告慰沙氏兄弟们的英灵。

如果说百年家国,我们的民族选择了革命道路,终于走向了胜利,那么中国革命就是寻求真理之路。

如果说,十八年前,我是把中国革命视为唯一的近现代历史长河的波涛浪涌的话,那么,今天,我把中国革命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的主流,它和众多历史的大江、小河,乃至于涓涓细流,共同汇成了我们民族呼啸前行的长江黄河,滔滔东去,直奔大海。

如果说,当年我笔下只有把鲜血洒在大地上的以革命救国的沙氏兄弟,那么今天,沙氏兄弟不再孤军奋战,在他们的身边,还有用毛笔把箴言写在宣纸上的教育救国的“一门五马”,还有把理想写在蔚蓝色天空的以科学和实业救国的“翁氏家族”。

百年家国,中华儿女,无论以何种方式,都在以拳拳之心,报家国之情。他们各自以他们各自的姿态,矗立在上个世纪初的历史平台上,以他们的精神品相,凝固成一群雕像。

母亲,您和父亲,亦以你们当年投身革命的青春热血,构成了那些群像中的一份。作为儿女,无论如何,此刻我是骄傲的。

冬日的砚镜台,一片寂静,一派祥和。瓦雷里《海滨墓园》中的诗行不禁再一次涌上心间: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同类推荐
  • 不死的纯文学

    不死的纯文学

    本书对中国当下的文学变动趋势进行颇为独到的阐释,对当前“纯文学”面临的那些困境以及超越困境的可能性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关于当代“纯文学”被图像与媒体霸权边缘化的问题;在后现代视野中如何面对现代性的困扰;沉重的中国本士性如何获得后现代的表达方式;以及“纯文学”写作如何在自我更新与历史开创方面寻求新的法则……等等问题,都涉猎到当代文学的一系列疑点与难点。作者不作抽象的理论表述,而是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通过具体现象与文本分析来揭示当代涌动的文学/思想潮流。
  • 红楼实梦:秦可卿之死释秘

    红楼实梦:秦可卿之死释秘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独辟蹊径,用“脂砚斋评语”诠释《红楼梦》中的“秦可卿问题”等,得出颇多独到的与众不同的新解。作品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并被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誉为“二百年来红学沉滞中之大突破。”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编辑小语

    编辑小语

    本书为“鄞州作家文丛”之一,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在《梁祝》担任编辑工作的七年中所写的编辑后记、编辑随记等;另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应人应时的应约之作。本书是作者对自身编辑工作与文学生涯的一次梳理与总结,富有真知灼见,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热门推荐
  • 三生倾月

    三生倾月

    宿命的使然还是命运的捉弄,现代毒医的她穿越异世,成了北辰世家的废物大小姐。琉璃美目流转着绝世的风华,集齐灵珠,解开封印,收灵宠,炼丹药,炼神器,煮美食。傲天大陆第一炼器师宗师,第一丹药宗师,出神入化的第一绝世毒医,九幽殿的第一王妃。据说她离开这片大陆时全民来送行,据说她曾一人入魔鬼森林捉到几十只圣兽以及数不清的高阶魔兽送予自己的手下,据说…………他是南华的修罗王爷也是九幽殿的王。对任何人特别是女人都是无比反感,唯独对她他只想一点一点费尽心思的的去靠近。宠她,爱她,包容她,保护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他三生三世永不变得责任是他乐意之至的事
  • TFBoys无畏爱你成疯

    TFBoys无畏爱你成疯

    不剧透,自己看。反正就是三个女孩子(只有一个是四叶草),然后就是一段虐恋。结局会很甜。
  • 只做你的守护星

    只做你的守护星

    当她们魂穿至w星球,遇见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口中寻找之人又是谁?为什么不能相爱?当一切谜团浮出水面,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黑暗笼罩整个宇宙,他们能唤醒行星女神,守护住宇宙吗?
  • 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遇到低谷期,你就得努力克服,而且还得一路走过来。在一路走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问自己:低谷期是否含有某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低谷期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我们要怎样去理解和尝试呢?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把脚步放慢点!干任何事情,实际上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决策一个比一个英明,措施一个比一个得力。该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路平坦的,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和困难,若不去正视与克服这些关隘,就会彻底地堵塞通往成功的大路,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自己争气,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 其实心很痛

    其实心很痛

    将自己的心连同记忆封存于岁月,以为自己已足够坚强,以为自己以足够坚定,可是在微笑和冷漠的背后,其实·······那是无法割舍的心痛!!!
  • 难受的初中

    难受的初中

    说一个人被朋友嫌弃,被欺负,他很孤独。他很心痛
  • 娱乐圈之被曝光

    娱乐圈之被曝光

    何希被上司坑了,混进娱乐圈里。遇上一个“蠢”男人,陷入了许多无节操的混乱中。事情却总不那么简单,渐渐地,许多秘密开始浮出水面……
  • 异世天寒

    异世天寒

    从那晚起,异世的天气变得有些寒冷,众人紧紧了身上的衣服,互相说着该变天了……
  • 弹指今夏

    弹指今夏

    2005年秋,15岁的岩永晴,在百般犹豫后,决定回到村子里的学校升初中。次年的暑假,一位当地大学生办起了初中补习班。然而岩永晴就在那,遇见了沐婉苏。一次暑假的融洽相处,岩永晴准备好了,在最后一天,要对沐婉苏说些什么。望尽那条路的南尽头,沐婉苏一直没有出现。让岩永晴深深的记住,是沐婉苏答应的一件事。岁月流长,发生了多少故事,也许这不是结尾。
  • 七星龙王

    七星龙王

    小叫化又叫元宝。元宝叮叮咚咚将破铜烂铁洒了一地。“这就是你的金子?”田鸡仔带着可怜地看着这个孩子。元宝却还是一本正经的说:“这就是我的金子,因为我有一颗星。”“天降福星,点铁成金。”那是颗怎样的星?元宝又是个怎样的孩子?田鸡仔看着这五角星形的木板,脸上突然露出种奇怪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