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3900000005

第5章 追朔童年,他乡求学(5)

由于看了大量杂书,一方面,他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他为祖国的弱小担忧,对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横行感到气愤。但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思想日益趋向保守,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愿采取变革现实的激烈行动。同学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老太婆”,后来又叫他“道德经”。正是在改良思想的指导下,陈果夫与同学吴一峰发起,在学校办了一张小报,取名《励言》,其宗旨是勉励同学一心学习,不受外界影响,学好知识,以救国家。“这张三日刊,也办了三四个月,可以销售到40多份,起初3个人办,后来他们两个都有别的事情忙,无暇兼顾,只好由我一个人独立经营,仍旧保持原来的销路。”当时学校中还办有其他好几张小报,因鼓吹反清、排满、革命,因此无一例外地遭到校方查禁。“我们这张报纸,对学校当局也有不满的话,因为我们的态度是忠告,是劝励,所以他们不来禁止。”《励言》这种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正是陈果夫内心世界的反映。

在对待革命的问题上,陈果夫不仅言论上是温和的,在行动上也是迟缓的。他不愿与旧的思想观念作决裂,对旧制度、旧思想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908年,剪辫风潮波及陆军小学,学生们受革命影响,纷纷剪辫,以示反清的决心。陈果夫见大家都剪了,怕自己不剪,又会发生像旅宁公学那样的遭遇,因此,他还是忍痛剪了辫子。但剪下的辫子又舍不得丢下,而是“结成一条辫,常常随带在箱子里,一直到辛亥革命的时候,还是带着”。

陈果夫的思想尽管如此保守,但全国革命的形势却是在急剧变化,这些不能不对陈果夫发生影响。再加上他二叔陈其美对他总是不断给以教育和鼓励,这也使陈果夫的思想不可能一成不变。后来,一件偶然的事情,竞促使他参加了陆小的一次学生风潮。

陆军小学本来是3年毕业,但1910年,皖系军人为了安插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的毕业生,竟无理要求陆小延长一年的修业期限,当时陆小的张总办却答应了这一要求,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愤怒。陈果夫便将这位总办平时吸食鸦片、腐败不堪、欺压学生的所作所为写成文字,告诉在上海的陈其美。陈其美看到这篇文字后,认为是揭露清朝官僚统治的好材料,便在他主办的《中国日报》上刊登出来。这样一来,陆小的学生犹如火上加油,决定集体罢课。事情越闹越大,陈其美专程来校指导,上海学生也给予支持。结果,学校总办被陈果夫虽掌握一部分的金融,可他的财力与孔祥熙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撤职,斗争取得胜利。从此,陈果夫成了学生领袖,他再也没有理由瞻前顾后了。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他只得往前走。后来,他与一些同学合办了一个革命性的秘密组织“襄义社”,吸收社员30多人,鼓吹反清革命。

1911年4月,陈果夫从浙江陆军小学毕业,6月,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这样,他离开西子湖畔,再返石头城。这时,他已是20岁的青年了。南京的学习十分短暂,以至他还没有来得及游玄武湖、登紫金山,领略十里秦淮的美丽风光。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陈果夫便结束了学习生活。这短短的几个月,陈果夫革命的热情进一步勃发,并且填具誓约,正式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革命党中的一员。这对陈果夫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果夫后来回忆说:

这时候,个人的人生观比以前有进步,革命情绪一天高涨一天。在中学所上的功课和以前差不多,觉得无聊,便联络同学做组织和宣传工作,武汉起义后,更是积极进行。阴历九月初离开了学校,参加武汉保卫与支持的工作。我的学校生活从此可以说告以结束。

陈果夫时而在湖南、时而在杭州奔走求学,陈立夫十分羡慕,他也想外出闯世界。但父亲不让两个儿子都外出,另外,继祖母又特别宠爱陈立夫,所以陈立夫在沈氏塾馆一直念到了11岁。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更加向往。此时,辛亥革命发生,上海光复,二叔陈其美正受任革命军沪军都督之职,便一再来信催促,希望陈立夫来上海读书。正好,三叔陈其采在上海,陈果夫因患肺病也在上海养病,为了阖家团聚,陈立夫一家,除父亲陈其业因商务上事情还留在吴兴外,其他人都来了上海。

在上海,陈立夫一家住在英租界跑马场附近的马霍路。一个乡下孩子,第一次来到大城市,高高的洋楼,宽阔的马路,飞驰的汽车,都使他感到新奇。但同时,在租界,经常可以看到英国人侮辱中国人的举动,印度巡捕当街踢打中国同胞,这些都深深刺伤了陈立夫内心的人格尊严。他感到了国家的落后和民族的积弱,暗暗下定决心,学好知识,拯救自己的国家。

陈立夫虽在湖州念完了小学,但要考进上海的中学,并非易事,因考试科目中有英文一项,而陈立夫从没学过英文,必须进行补习。于是,陈立夫首先进了湖州旅沪公学,专门补习英文。这所学校是当时居住在上海的湖州商人所设,专招湖州子弟学习,陈立夫进校后感到如在家乡一样,乡音乡俗,十分亲切。教英文的老师叫沈阶升,此人教学态度十分认真,不厌其烦,循循善诱。陈立夫在这位沈先生的教育下,英文学习进步很快,而且,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师生关系,后来,陈立夫当了国民党大员后,一度聘请沈阶升先生担任自己的私人秘书。

在旅沪公学补习几个月后,陈立夫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上海南洋路矿学校。这是一所西式学校,校长林兆禧长期生活在国外,英语相当好,治校严谨。由于陈立夫从没接受过新制下的小学教育,而且又无文凭,只能先读预备班,学习以前没学过的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

南洋的教材几乎都是英文原版,这对只读过几个月英文的陈立夫来说,真是苦不堪言,刚开始英文考试竟不及格。但陈立夫聪明,且能刻苦,一年下来,成绩名列前茅,数学还考了第一。

1913年,陈立夫正式开始了在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的4年课程学习,这所西式学堂,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天地,陈立夫一下子竟爱上了自然科学,对采矿技术尤感兴趣,心中立下志愿,将来当一个采矿工程师。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孜孜不倦地看各种书籍,再加本身的聪明,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不久,二叔陈其美前往东北大连筹设奉天革命党机关,离开上海,但他在经济上给予陈立夫全力资助,为他在上海安心读书解除了后顾之忧。此时,陈果夫也因百无聊赖,便与三叔陈其采还有杨普竹等人,一起拜刚从国外回来的经济学家薛仙舟为师,学习德文。每天早晨7点钟,便在上海阿瑞里王亮畴先生的家中听薛仙舟讲课,遇到星期天,陈立夫也来到这里,跟着他们学习两句德文。上完课后,陈果夫与陈立夫便拉着三叔陈其采一起去逛街,或到豫园去游玩。这段时间,兄弟俩第一次有较多的时间呆在一起。他们学习、玩耍、交谈,过从甚密,这使兄弟之间更加亲密,一时间,他们经济上有陈其美的支持,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生活得无忧无虑,真可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陈立夫到上海上学后的第三年,即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二陈在上海失去了强大的经济后盾,陷入十分窘迫的境地。无奈,陈果夫只好回浙江。陈立夫也想辍学,他的学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如果丢下,将前功尽弃。因此,三叔陈其采坚决不允许他回家,并答应今后的生活费用一概由他负责。因陈其采此时已进入上海金融机构,负担一个人的生活与学费还是有能力的。这样,陈立夫便留下来继续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只是,经济上不如原来宽裕,再加陈果夫也不在上海,平添了许多孤独,但却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南洋学校对学生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学生必须全学期的成绩分数总平均85分以上,而且全勤,没有一次缺课请假,方可拿走学校颁发的奖状。陈立夫在校4年,8个学期,平均都在95分以上,数学成绩好几次满分,但由于有一次为参加哥哥陈果夫的婚礼,请了两小时假,只拿了7个学期的奖状。

4年的中学学习很快过去,陈立夫家中经济情况愈见艰苦,父亲陈其业的生意陷于低迷,明确表示没有能力供他继续升学。三叔陈其采自己有子女3人,另外因二叔陈其美遭袁世凯枪杀,还得负责二婶家的生活,也希望陈立夫能立刻就业,分担家计,他到处托人,在京沪铁路局找到一个随车检票的工作。但陈立夫求学心切,根本不想就业,他考虑到家庭确实困难,便报考了天津北洋大学,因这里每学期只收学费10块大洋,并免费提供课本和实验设备。但由于是名校,报考学生很多,当年在上海只录45名,而报名学生达六七百人。陈立夫没跟家里讲,便偷偷报了名,并偷偷参加了考试。

终于到了发榜的时候,陈立夫怀着紧张而焦急的心情来到榜前,只敢从榜尾看起,一个一个往上看,但总不见自己的名字,内心已经开始失望,直到最后几个名字,终于看到了“陈立夫”三个字,他竟然考了第五名。此时,他才敢把消息告诉家里人,父亲来信严厉责备了陈立夫,说他不经许可,自作主张,并说无钱供他读书。三叔默不作声,因他知道陈立夫成绩好,应该深造,但自己又无力资助。只有哥哥陈果夫最为高兴,因自己没有机会再学习,真诚希望弟弟能上大学,并给了10元钱,鼓励他好好读书,专心求学。

为了筹措学费和去天津的盘资,陈立夫返回湖州,他的二婶母、四姨母及其他一些至亲都分别或多或少给了一些钱,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正当陈立夫苦恼万分的时候,父亲叫了他去,拿出25块大洋,交给陈立夫,十分恳切地说:“这些钱是我多年的积蓄,也是我尽可能给你的学费,从今以后,一切就要靠你自己了。”接过父亲的钱,听了父亲的话,陈立夫潸然泪下,一方面感激父亲的爱子之情,另一方面也考虑今后要节省,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1917年8月底,陈立夫坐上了一艘上海驶往天津的海轮,站在三等舱的甲板上,望着海天一色的远方,他心中虽有一丝天涯孤旅的愁怅,但更多的则是心想事成的惬意,以及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第二章为胜利欢呼雀跃,十里洋场翻云覆雨

愿意从当兵做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迅速取得胜利。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迅猛发展,革命的浪潮激荡全国,反动的清王朝面临灭亡。

陈果夫为武昌起义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但又不知如何响应。这时他二叔陈其美从上海来到南京,准备在南京发动起义,带动东南各省,以响应武汉的革命。陈其美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了陈果夫,陈果夫也深受鼓舞,表示愿随陈其美一起行动。于是,陈果夫首先将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的同盟会员联络起来,大约有三四十人左右,由陈其美统一指挥。他们“每晚在操场中开会,筹划在南京起义之事”。为了便于领导,他们成立了陆军第四中学同盟会分部,并积极进行起义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但不久,他们的行动为满清官吏所发现,清军对四中加强了防范,并采取了一些行动,如将原储藏在这里的子弹运走,枪械也锁了起来,将与革命党人有联系的第九镇军队也陆续调往城外。而此时,陈其美又回上海去了,陈果夫一时束手无策,只好和另外两名同学赶往上海请示办法。但不巧陈其美刚离开上海到杭州去了,陈果夫只好找到黄兴、宋教仁等人,向他们汇报南京的情况。黄兴等人认为,既然清军已加强防范,南京革命可以暂时推迟。现在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支援武汉革命,发动起义是支援的一个方面,还可以直接动员大批同盟会员到武汉去参军参战,保卫武汉。

一席话激起陈果夫满腔热情,他认为黄兴说的有道理。当时,清政府正调动大军围攻武汉,首义之城危在旦夕,“我革命策源地有动摇的趋势,如果我们能支持武汉这个据点,可以待各省响应,能多支持一天,形势就会好转一天。若是武汉根据地失了,各处就很难响应”。想到这些,他立即决定不回南京,转赴武汉。

青年陈果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腔热血,赶到武汉。此时武汉已是三镇烽火,满城硝烟。袁世凯派冯国璋出动全军,向汉口进攻,革命军奋力抵抗,伤亡甚多,退守大智门,汉口岌岌可危。

蒋经国在赣南不仅大有作为,而且培植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势力,为自己之后与CC的对抗奠定了基础。陈果夫在民军军务部找到了部长孙武。孙武向他们介绍了武汉的战事,说汉口战事不利,汉阳前一天也发生兵变,情况也很危急,他表示欢迎大家支援武汉的战争。陈果夫急于参战,请求安排具体工作。孙武说:“现在汉口可能不保,而且一时难以恢复,而汉阳必须守住,你们愿意去汉阳吗?”陈果夫回答:“我们为赴难而来,任何危险的地方都可以去。”孙武十分赞赏陈果夫的勇气,即给他发了护照,命他到汉阳去报到。

汉阳的情况十分不妙,原守在这里的民军听说汉口即将失守,军心骚动,几乎都哗变而散。陈果夫报到后,被分到炮兵排当了一名士兵。本来,按他陆军中学的程度,可以当一名下级军官,但陈果夫并不计较这些,他倒愿意先从士兵当起。炮兵排长姓邱,也是从南京来的,他对陈果夫很是信任,常常带着他到长江边巡逻,有时,到龟山上让他试炮。陈果夫原来在学校就学过放炮,但一直没有派上用场,这一次能够直接为革命服务,他心里觉得十分自豪。

蒋氏父子联手,在扫除着他们建立政权道路上的障碍。当兵的生活是艰苦的,特别是晚上睡觉,几乎就是受罪。没有铺盖,大家都穿着衣服,挤在一起,随地躺一下。有时遇到紧急情况,还得在战地上睡觉。每当这时,陈果夫总是睡不着觉。他望着遥远的夜空,听着江边传来稀疏的枪声,头脑里构制着一篇篇有趣小说,心想,将来反满成功,一定做个小说家,但又认为这太浪漫,自己的学识太少,怎能写出传颂千古的小说呢?

陈果夫的思想能够适应这艰苦的环境,可他瘦弱的身体却难以适应。本来,他的肺病刚刚有所好转,吐血已愈。但来武汉后,白天紧张的工作,晚上又睡不好觉,极少休息,渐渐身体支持不住了。有一天晚上,他与部队一起运子弹到黑山,回来时,摇铁道上用的手摇车,十分吃力,但他还是坚持摇,忽然觉得天旋地转,倒在地上便不省人事,长达10余小时才醒过来。他醒来后,二话没说,即投入工作,同伴们见他身体如此虚弱,都劝他回去休息,但他不肯,与大家一起,坚持下来,使其他士兵深受感动。

同类推荐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们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们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热门推荐
  • 天降贤夫

    天降贤夫

    钟翊作为一个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厨房重礼节讲廉耻正直谦逊洁身自好的好青年,遇到苏有友以后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这是一教你如何把古代土鳖变成忠犬的教程。
  • 灵梦桥魂

    灵梦桥魂

    事事无常,永为三界,始终生灭,灯火不息,视为轮回。一个稀奇古怪的梦,伴随着我成长。千年老石桥居然也会有灵魂,一颗老柳默默守候着石桥。一个瞎子,一段不寻常的人生际遇,牵扯出三世情缘,三个女人。古墓/灵尸/鬼魂/幽灵/将臣,古老湘西巫术,阴险狠毒的九菊一派。成为地府的代言人,我穿行于阴阳两界。
  • 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他死了吗?别急,哥可能能救他,别忘了我的身份
  • 穿越异界当皇帝

    穿越异界当皇帝

    我,秦戈,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游戏的标准宅男,穿越到了异世界,居然当上了皇帝?
  • 故人已殡非情深

    故人已殡非情深

    她,一介大家闺秀,城中姑娘学习的典范,却义无反顾踏入深宫,迷惘,失落,哀怨渐渐成为她的代名词,从前的温婉不复存在,她想变,却再无办法。
  • 旅行者2号的孤寂旅程
  • 财富管理员

    财富管理员

    来自地球股神的传承,带你一起改变命运。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你将重新认识整个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遥望追仙

    遥望追仙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追求,或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力,或追求富可敌国的财富。再不济呢,也梦想着内有温柔佳人陪伴,生活无忧;外有知心好友相知,酩酊一场。但王政非,一个伶俐中带点小腹黑的男同胞,却陷入一场虚无缥缈的追仙之旅。遥望前路,艰难追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