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9500000016

第16章 禀赋效应:敝帚为什么自珍(1)

一个在“禀赋效应”影响之下的人是有其可爱之处的。他们就像一个个盲目而又充满爱心的父母,总是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比其他的同龄孩子更优秀。但在事实面前,父母们可能经常会感到失望。

我们生活在一个热衷于购物的时代,逛街、买东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习惯。我们只需稍稍注意一下大街上往来的行人,看看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手里提着某个品牌的购物袋,就会明白购物行为是如何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生活的。除了那些自发的、有明确意图的购买,我们还会“无意”或者“冲动”地购买很多东西,比如一款商场打折时购买的皮包、一次心血来潮在家居用品店购买的心形抱枕……我们购买的东西数量之多、种类之杂,恐怕我们自己平时并不清楚,只是到了搬家整理物品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积累物品的能力是多么惊人。看来,购物也有令人痛苦的一面——要整理、搬运、处理自己买下的这么多东西,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在美国,有企业提供个人储物空间(self-storage space)租赁给消费者,美国人用这些空间来盛放自己生活中暂时不需要用的物品。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的时候,美国消费者一共租用了大约22亿立方英尺(约6230千万立方米)的个人储物空间。这个空间有多大?大到足够把美国的男女老少一齐打包装进去。租用这样的个人储物空间花费并不低,但美国人宁可多花钱,也不愿意把这些现在不需要,而且将来也很可能不会再需要的物品卖出去,或者是处理掉(送人或扔掉)。

是什么样的心态促使他们这样做?为什么人们会固守着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放弃?在人们得到一件东西、成为它的主人时,它的价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要解释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禀赋效应”。

回国卖车的经历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8年后,我决定回国工作。很多东西无法带回国,于是我决定赶紧卖掉,首先就是我的车子。我上了著名的kbb.com网站(Kelley Blue Book“凯利蓝皮书”,美国新车和二手车评估的权威网站)查询我的车子的价值。美国的二手车交易市场非常大,而且大多都是在私人之间进行,这样对买家和卖家都比较实惠,而不用有第三方中介再剥削利润。kbb.com就是一个非常受买家和卖家欢迎的网站。卖家可以在上面登出自己要卖的车的具体信息(包括品牌、型号、里程、配置等),而kbb.com将会根据这些信息给出相应的市场平均价供买卖双方参考。

我在kbb.com上查了一下,发现自己的车的市场平均价是4500美元。我觉得这个价钱有些偏低,因为6年前它是新车时,我可是花了2万美元买的啊!而且,这6年来,因为在纽约的原因,我的车开的里程较少,而且我一直对车进行全面的定期保养。于是,我在网上登出卖车的广告,要价5000美元,比kbb.com建议的市场平均价高一些。

过了两天,有买家和我联系,出价就是“凯利蓝皮书”的市场平均价4500美元。我坚持要价5000美元,于是交易没有成功。在后面的两个星期之内,不断有买家和我联系,不过居然没有比第一个买家出价高的,甚至有不少出价还低到4000美元。于是,我决定花200美元暂时将车存放在曼哈顿上城一个较为便宜的露天停车场,先回国办理工作报到等相关手续,等下次回纽约时再卖车。

过了一个月,我在国内的工作手续办妥后,回到纽约,一看自己的车,吓了一跳。长时间没有开的车子经历了风吹日晒,积了厚厚一层灰,鸟粪、树叶落得满车都是,要不是还有车牌在,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车子了。这时我才认识到,这车是不得不卖了。我去洗了车,然后打了一些电话给以前和我联系过的一些感兴趣的买家,决定接受他们中最高的报价。

一个星期后,这辆车以4000美元的价格卖出去了。我虽然并不情愿卖车,但比起让它随着时间不断地锈蚀、贬值,卖掉它的确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是什么让我在一开始犹豫不决,不肯以4500美元卖出这辆车,即使权威评估网站告诉我它的市场平均价就是4500美元?这就是“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在发生作用:拥有一件东西会让你高估它的价值。在人们拥有一件东西之后,要主动放弃它并不容易,人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拥有的事物比别人拥有的同样的事物更有价值。对于卖车这件事,虽然市场平均价告诉我它值4500美元,但因为我是车主,我就会认为自己的车应该不止值这个价钱。

相反,如果卖车是由我的朋友(或者第三方中介)来代为完成,事情就会容易得多了。因为没有了“禀赋效应”的影响,我的朋友或中介会更容易接受这辆车的市场平均价。

禀赋效应

可见,有时候拥有一件东西并不见得是多么明智的事情。所有权会改变我们对这件事物的价值的主观认知,对它难以割舍,难于放手,并让我们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除此之外,“禀赋效应”还可以诱导我们做出各种不合乎理性的判断和决定,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现在,有两件东西供你选择,一件是一块400克的瑞士巧克力,另一件是一只白瓷的咖啡杯,它们的市场价格基本是相同的,你会选哪个呢?我经常听到的回答是“无所谓”,或者是“随便”。那么就让我们假设人们对这两件商品的偏好是一样的吧。这时我把巧克力和咖啡杯分配到你和其他人的手上,然后问你,是否愿意将手里的咖啡杯或巧克力和别人的相交换,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人们对巧克力和咖啡杯没有明显的偏好,那么交换的概率应该是50%。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杰克?奈奇教授(Jack Knetsch)就做了上述的实验。他把样本随机分成3组:其中一组得到咖啡杯,另一组得到巧克力,而第三组样本则可以自由选择是要咖啡杯还是巧克力,结果第三组样本中56%的人选择咖啡杯,44%的人选择巧克力(近似我们原先的假设,也就是对两种选择的偏好接近1∶1)。

奈奇教授的实验数据表明,在得到咖啡杯的人中,只有11%的人选择用咖啡杯去换巧克力;而在分到巧克力的人中,只有10%的人愿意去换咖啡杯。显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手里的东西比别人的更好,所以不愿意去交换。

可就在刚才,我们不是认为它们都一样吗?正是“所有权”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事物价值的认知,引入了新的偏见。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顾客在买了东西之后很少拿它们回去退货,即使他们可以在三个月内随时退货(在美国,有不少商店承诺无条件退货)。人们经常会把这解释成懒或者怕麻烦,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人们购买了一件东西,成为它的主人之后,它在人们眼中的价值增加了。

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让获得咖啡杯的人(卖家)和没有咖啡杯的人(买家)分别给咖啡杯标价。他发现卖家的要价(中位数)是5.25美元,而买家的出价(中位数)是2.25~2.75美元,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是卖家不近情理吗?还是买家太小气?这个实验用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价值”的主观性:一件东西究竟值多少钱,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一个位置上。不用责备卖家总是索要高价,如果换作我们自己在他的位置上,恐怕也会和他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都扮演过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也一定曾经为彼此的利益而喋喋争吵不休。而这些不同的角色和经验是否有利于我们更公平地看待周围的事物?是否会让我们变得更通达、更善解人意呢?“禀赋效应”让我们自私,而了解“禀赋效应”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自私。在很多时候,这是一个走向成熟的开始。

北京的“牛市”与波士顿的“熊市”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北京为例,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房子从2000年左右的三四千元/平方米上涨到了今天的五六万元/平方米,房子从必需品变成了奢侈品。

我的一个朋友,原来在北京的一所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在2001年的时候出国攻读博士学位,那时他工作的大学为了挽留他,提出要分给他一套房子,当时的价格是3000元/平方米。为了出国,这位朋友放弃了那套房子。现在,这套房子所在小区的房价早已天翻地覆,涨到60000元/平方米了。这位朋友现今居住在纽约,2012年年初他回国探亲的时候,才认识到北京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之凶猛。朋友打趣说:“你看,国外一流院校的博士文凭,终究赶不上国内的一套房子啊!”

北京的房价为何会如此之“牛”?除了外界普遍分析的“全国大量有钱人涌入北京”、“北京的土地是稀缺资源”等之外,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心理因素,那就是“禀赋效应”在起作用。

在房地产市场中也存在着“禀赋效应”,而“禀赋效应”会给市场带来两种影响:第一,卖家舍不得卖。有时人们不仅不卖,甚至还会进一步囤积。这样一来,多数的房产资源就会在少数人手里积压。这就进一步助长了市面上对“房屋是稀缺资源”的看法。人们越是认为房屋稀缺,就越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抢购它。

第二,虽然在“禀赋效应”的影响下,业主会舍不得卖房,但如果真的要卖(毕竟一个人住不了几套房子,而管理几套房子的成本也很高),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售价必须够高,高到足以抵消“禀赋效应”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房主在转手卖出时,都会开出比买入价高得多的价码,下一个买家则会把自己多掏的成本,以及“禀赋效应”的溢价等叠加在一起,继续转嫁给后面的买家……如此层层累加,房价也就跟着一路高歌猛进了。同时,因为“禀赋效应”代表的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价格,必然会高于市场的平均价,也高于该房屋的实际价值,于是,房价中的泡沫也就越滚越大。

房价的疯涨不单单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就在20多年前的美国波士顿,也出现过类似的“炒房”风潮。长期以来,波士顿是美国东海岸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继承了新英格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同时也是美国最自由开放的思想文化前沿地带,这正是波士顿的吸引人之处。

由于四周高校林立,波士顿也是美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这里居住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从事法律、咨询、IT和艺术行业的“雅痞”,而这些“雅痞”的共同特点,便是喜欢城市生活:他们爱热闹,喜欢在城里上班,在城里住。他们依恋并享受着城市的节奏、便利和繁华,不愿搬到郊区去过那种“中产阶级式”的闲散生活。于是,位于波士顿市区的高级公寓(condominium)就满足了这些雅痞人士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从1985年年初开始,位于波士顿市区的高级公寓价格一路攀升。仅在1985年这一年间,房价就上涨了38%。这种突如其来的房价上扬一时间让人不知所措。在当时的波士顿,整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有大批的高级公寓项目破土动工,同时,一些高科技公司也纷纷在波士顿落户,带来了充足的投资项目和人才。对于眼前的这些变化,外界普遍认为,波士顿将成为美国新兴的电子和信息产业“心脏”。这当然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投资机会。于是,不少人开始在波士顿市区购置房产,期望着在几年后能大赚一笔。

在今天看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波士顿房价突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地产泡沫之一。这股泡沫在1989年的时候达到了顶峰,这时波士顿城区的房价已经跃升到1985年以前水平的2.5~3倍。但进入1990年之后,形势急转直下。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衰退,海湾战争已露端倪,投资者们都放慢了脚步,而人们期待的技术革命却始终不见踪影。这让那些在1986年、1987年之间买房的业主感到很失望,他们开始考虑卖掉公寓,搬到风景更优美、价格也更实惠的郊外居住。

如果说,在房价上涨的时期,人们顺势在购入价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润,再把房子卖出去,是可以理解的现象,那么在房市不景气的时候,业主应该没有理由继续涨价了吧?可是,现实中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在1990-1997年的房地产萧条时期,波士顿高级公寓的业主们不但没有降价,反而在原有的买入价基础上继续涨价了25%~35%。他们也知道,这样涨价会让房子根本卖不出去,但在感情上,他们却选择坚持涨价。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卖家即使面临房市大萧条,还是选择继续涨价呢?“禀赋效应”的作用不可低估。虽然市场已经明确放出信号,告诉业主和投资客们,房价已经开始往下掉了,作为主人的卖家却还是认为,至少自己的房子总比别人的要更值钱一些,所以,即使波士顿的其他房子都降价了,我的房子也不会贬值。这种拒不接受现实、逆势涨价的心理其实是“禀赋效应”的典型反映。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一个细微但十分重要的差别,那就是在自住还是投资这两种情况下,“禀赋效应”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虽然二者都会表现出“禀赋效应”(逆势涨价),但买房自住的业主涨价的幅度要比投资者的涨价幅度更大一些。有数据表明,前者的涨价幅度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交易现象,仅仅用“贪心”并不足以解释它。事实上,当人们在一套房子里住上一段时间之后,确实会相信,自己住的这套房子比市面上同等的房子要更值钱一些。但是,除非买方也在这套屋子里住了一段时间,否则,他是不会理解业主的“禀赋效应”情结的。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房子无法卖出去,地产危机进一步加深。

同类推荐
  • 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丛书)

    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丛书)

    通过精辟的范例和个案分析,作者阐明了董事和董事会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培训欧洲一些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所获得的丰富经验,作者在书中论及了:·公司管理的重要性·董事和董事会不断变换的角色·跨越经理与董事的鸿沟——培养过程·开拓眼界,提高领导艺术·怎样培养新的思维方式、观点和行为·培训的价值无论你是新当选的还是资深董事,本书将使你深刻意识到,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宽是你事业成功的关键。
  • 四大名著看管理

    四大名著看管理

    本书从中国四大名著中,总结出一系列思想、智慧和方法,并将之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相对接,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管理理念及具体管理方法。
  • 创业时代的六堂必修课

    创业时代的六堂必修课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创业者的人生观、如何看待成功、成功是一个历练的过程、经营事业的智慧等。
  • 管人语录

    管人语录

    对人的管理,如果不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那么也肯定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既然说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那么,是什么人将这种结合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呢?毫无疑问,正是那些在管理实践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过来人。
  • 管理学知识全知道

    管理学知识全知道

    社会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管理学也逐渐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各种学科不断融合,管理研究的层次在不断深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更多的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能够实际操作的、简便的、高效的组织管理原则。企业的管理涉及人力资源、财务、组织、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管理学知识全知道》介绍了企业管理的常识、战略决策、制度执行、成本利润、识人用人、市场营销、权利使用、团队精神、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管理学知识全知道》具体阐述了企业管理人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为读者展现了全新的管理知识大全。本书由静涛主编。
热门推荐
  • 瓷骨:大明第一女督陶官

    瓷骨:大明第一女督陶官

    明朝成化年间,宦臣掌权,暗险蛰伏。一起误杀,令她从景德镇不谙世事的少女,变为淮王府寄人篱下的孤儿。原想埋头钻研瓷业,却是意外卷入情仇纷争。她秉持理想步步攀升,倾心揭幕陶瓷盛世,终成明朝唯一女督陶官。本以为未来已然在手,怎料一夕之间,世事倾覆,爱恨翻转……“沈瓷?呵,这名字漂亮是漂亮,就是脆得很,容易碎。”她抬头,从染泪的睫毛下看他,一双眼亮得令人心惊,徐徐地、静定地开口:“这又怎样,经得起火炼。”
  • 这个道士也是鬼

    这个道士也是鬼

    张子良失忆之后,每天晚上都被师傅逼着穿寿衣睡在棺材里,问师傅为什么要这么做,师傅只是说‘在你的记忆恢复之前,你必须要睡在里面,否则你的性命不保!’。张子良不信,但又不得不如此,一天张子良忘记了这么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筑梦: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思考

    筑梦: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思考

    本书以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视角,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解读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建议,内容涉及科技、“三农”、民生、环保等诸多领域,真实地记录了新时代作者的思考,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正能量。
  • 指隙间的阳光

    指隙间的阳光

    伤心的那段日子,星星依然很亮,风也依然清香,天空依然蔚蓝,水也依然透亮。可是,这个故事,只有然后,没有最后。
  • TFBOYS梦中遇见你

    TFBOYS梦中遇见你

    大家好,夏珊第一次发文文,写的不好请大家不要介意。他们是在舞台上的金星,她们是活在父母中的掌上明珠。当三小只遇到三位千金时,会擦出怎样火花呢?尽请期待。
  • 我们这一代该如何面对婚姻

    我们这一代该如何面对婚姻

    我写这本书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三姐解决她的当前的婚姻状况,但后来发现,不光是我姐需要改善婚姻状况,有太多的年轻夫妻需要改善。我们这一代人正值结婚年龄,有的刚结婚几年,有的刚结婚,有的准备结婚,有的正在热恋,然而我们这一代在面对婚姻时有太多的不和谐,在不和谐面前又有多少人选择了逃避。所以我希望写一点东西能够改变现在这个社会的婚姻现状,我只希望那些相爱的人笑着走进结婚登记处,然后幸幸福福的过日子,而不是吵吵闹闹、冷冷清清的混日子,闹着走进离婚登记处。
  • 魔王之歌

    魔王之歌

    魔王,魔界之王。它通常被用来指代黑暗与邪恶,它通常被当作人类的死敌。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千百年来死在魔王手中的人类,或许还到不了死在其他人类手中的亿万分之一。更何况传说中的那位魔族之王,其实它原本也就是个人类而已。所以人类的死敌从来就不是魔王,而是人类。诱人堕落的魔王之歌,本也不过人类的无尽欲望所幻化。最可怕的魔王从来都不住在魔界,而是住在人类的心中。
  • 末世之巅峰进化系统

    末世之巅峰进化系统

    一块普通至极的黑色物体,却是亿万年前震惊”四海八荒“的无上系统神器。一颗神秘的流星,却是导致地球末世来临的主要原因。且看主角岳腾在得到系统之后,如何一步一步在末世里度过危机,建立自己的国度。继而强大,探索地球末世的真正原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