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23400000025

第25章 陶诗的深度——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层冰堂五种》之三)

注陶诗的南宋汤汉是第一人。他因为《述酒》诗“直吐忠愤”,而“乱以庾诗,千载之下,读者不省为何语”,故加笺释。“及他篇有可发明者,亦并注之”。所以《述酒》之外,注的极为简略。后来有李公焕的《笺注》,比较详些;但不止笺注,还采录评语。这个本子通行甚久;直到清代陶澍的《靖节先生集》止,各家注陶,都跳不出李公焕的圈子。陶澍的《靖节先生年谱考异》,却是他自力的工作。历来注家大约总以为陶诗除《述酒》等二三首外,文字都平易可解,用不着再费力去作注;一面趣味便移到字句的批评上去,所以收了不少评语。评语不是没有用,但夹杂在注溜,实在有伤体例;仇兆鳌《杜诗详注》为人诟病,也在此。注以详密为贵;密就是密切,切合的意思。从前为诗文集作注,多只重在举出处,所谓“事”;但用“事”的目的,所谓“义”,也当同样看重。只重“事”,便只知找最初的出处,不管与当句当篇切合与否;兼重“义”才知道要找那些切合的。有些人看诗文,反对找出处;特别像陶诗,似乎那样平易,给找了出处倒损了它的天然。钟嵘也曾从作者方面说过这样的话;但在作者方面也许可以这么说,从读者的了解或欣赏方面说,找出作品字句篇章的来历,却一面教人觉得作品意味丰富些,一面也教人可以看出那些才是作者的独创。固然所能找到的来历,即使切合,也还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作者引用前人,自己尽可不觉得;可是读者得给搜寻出来,才能有充分的领会。古先生《陶靖节诗笺定本》用昔人注经的方法注陶,用力极勤;读了他的书才觉得陶诗并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么平易,平易里有的是“多义”。但“多义”当以切合为准,古先生书却也未必全能如此,详见下。

从《古笺定本》引书切合的各条看,陶诗用事,《庄子》最多,共四十九次,《论语》第二,共三十七次,《列子》第三,共二十一次。用吴瞻泰《陶诗汇注》及陶澍注本比看,本书所引为两家所无者,共《庄子》三十八条,《列子》十九条;至于引《论语》处两家全未注出,当时大约因为这是人人必读书,所以从略。这里可以看出古先生爬罗剔抉的工夫;而《列子》

书向不及《庄子》煊赫,陶诗引《列子》竟有这么多条,尤为意料所不及。沈德潜说:“晋人诗旷达者征引《老庄》,繁缛者征引班杨,而陶公专用《论语》。汉人以下宋人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渊明也。”照本书所引,单是《庄子》便已比《论语》多;再算上《列子》,两共七十次,超过《论语》一倍有馀。那么,沈氏的话便有问题了。历代论陶,大约六朝到北宋,多以为“隐逸诗人之宗”,南宋以后,他的“忠愤”的人格才扩大了。本来《宋书》本传已说他“耻复屈身异代”等等。经了真德秀诸人重为品题,加上汤汉的注本,渊明的二元的人格才确立了。但是渊明的思想究竟受道家影响多,还是受儒家影响多,似乎还值得讨论。沈德潜以多引《论语》为言。考渊明引用《论语》诸处,除了字句的胎袭,不外“游好在《六经》”、“忧道不忧贫”

两个意思。这里《六经》自是儒家典籍,固穷也是儒家精神,只是“道”是什么呢?渊明两次说:“道丧向千载”。但如何才叫做“道丧”,我们可以看《饮酒》诗第二十云:“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真”与“淳”都不见于《论语》,什么叫“真”呢?我们可以看《庄子·渔父》篇云: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真”就是自然。“淳”呢?《老子》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王弼注云: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陶《劝农》诗云:“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感士不遇赋》云:“……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抱朴”也是老子的话,也就是“淳”的一面。“真”和“淳”都是道家的观念,而渊明却将“复真”“还淳”的使命加在孔子身上;此所谓孔子学说的道家化,正是当时的趋势。所以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又查慎行《诗评》论《归园田居》诗第四云:“先生精于释理,但不入社耳”。此指“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二语。但本书引《列子》《淮南子》解“幻化”“归空无”甚确。陶诗里实在也看不出佛教影响。

陶诗里可以确指为“忠愤”之作者,大约只有《述酒》诗和《拟古》诗第九。《述酒》诗“庾词”太多,古先生所笺可以说十得六七,但还有不尽可信的地方,——比汤注自然详密得远了。《拟古》诗第九怕只是泛说,本书以为“追痛司马休之之败”,却未免穿凿。至于《拟古》诗第三,第七,《杂诗》第九,第十一,《读山海经》诗第九,本书也都以史事比附,文外悬谈,毫不切合,难以起信。大约以“忠愤”论陶的,《述酒》诗外,总以《咏荆轲》,《咏三良》及《拟古》诗,《杂诗》助成其说。汤汉说:“三良与主同死,荆轲为主报仇,皆托古以自见”。其实“三良”与“荆轲”都是诗人的熟题目:曹植有《三良诗》,王粲《咏史》诗也咏“三良”;阮王禹有《咏史》诗二首,咏“三良”及荆轲事。渊明作此二诗,不过老实咏史,未必别有深意。真德秀、汤汉又以《拟古》诗第八“首阳”“易水”为说;但还只是偶尔断章取义。刘履作《选诗补注》乃云:“凡靖节退休后所作之诗,类多悼国伤时托讽之词。然不欲显斥,故以‘拟古’‘杂诗’

等目名其题”,二十一篇诗就全变成“忠愤”之作了。到了古先生,更以史事枝节傅会,所谓变本加厉。固然这也有所本,《毛诗传郑笺》可以说便是如此;但毛郑所引史实大部分岂不也是不切合的!以上这些诗,连《述酒》在内,历来并不认为渊明的好诗。朱熹虽评《咏荆轲》诗“豪放”,但他总论陶诗,只说:“平淡出于自然”,他所重的还是“萧散冲澹之趣”,便是那些田园诗里所表现的。田园诗才是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钟嵘的评语没有错。朱熹又说:“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这却有些对的。《杂诗》第五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诗第十六及《荣木》诗也以“无成”“无闻”为恨。但这似乎只是少壮时偶有的空想,他究竟是“少无通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人。

钟嵘说陶诗“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应璩诗存者太少,无可参证。游国恩先生曾经想在陶诗字句里找出左思的影响。他所找出的共有七联,其中《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确可定为《和刘柴桑》诗“山泽久见招”、“荒途无归人”二语所本,“聊欲投吾簪”确可定为《和郭主簿》

诗第一“聊用忘华簪”所本。本书所举却还有左思《咏史》诗“寂寂扬子宅”(为渊明《饮酒》诗“寂寂无行迹”所本),“寥寥空宇中”(为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萧索空宇中”所本,“遗烈光篇籍”(同上“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所本),及《杂诗》“高志局四海”(为渊明《杂诗》“猛志逸四海”所本)四句。不过从本书里看,左思的影响并不顶大;陶诗意境及字句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共十五处,字句脱胎于嵇康诗赋的八处,脱胎于阮籍《咏怀》诗的共九处。那么,《诗品》的话就未免不赅不备了。但就全诗而论,胎袭前人的地方究竟不多;他用散文化的笔调,却能不像“道德论”而合乎自然,才是特长。这与他的哲学一致。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都是从前诗里不曾有过的句法;虽然他是并不讲什么句法的。

本书颇多胜解。如《命子》诗,“既见其生,实欲其可”的“可”字,注家多忽略过去,本书却证明“题目入以‘可’字,乃晋人之常”。《和刘柴桑》诗,题下引《隋书·经籍志·注》,“梁有‘晋’柴桑令《刘遗民集》五卷,《录》一卷”。证“刘柴桑”即“刘遗民”。此事向来只据李公焕注,得此确证,可为定论。又“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或以为比酒之酉离薄,或以为赋,都无证据。本书解为比,引《魏书·徐邈传》及《世说》,以见“魏晋人每好为酒品目,靖节亦复尔尔”。《还旧居》诗“常恐大化尽,气方不及衰”,次句向无人能解;本书引《礼记·王制》“五十始衰”,及《檀弓·郑注》,才知“常恐……不及衰”,即常恐活不到五十岁之意。《饮酒》诗第十六“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旧注都以“孟公”为投辖的陈遵,实与本诗不切;本书据诗中境地定为刘龚,确当不易。又第十八前以杨子云自比,后复以柳下惠自比。这二人间的关系,向来无人能说;本书却引《法言》及他书证明“子云以柳下惠自比,故靖节以柳下惠比之”。又如《杂诗》第六起四句云:“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诸家注都不知“此事”是何事。本书引陆机《叹逝赋序》“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乃知指的是亲故凋零。

但书中也不免有疏漏的地方。如《停云》诗“岂无他人”,本书引《诗·唐风·木大杜》,实不如引《郑风·褰裳》切合些。《命子》诗“寄迹风云,冥兹愠喜”,下句本书引《庄子》为解,不如引《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归园田居》诗第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上句无注,似可引《诗·小雅·支页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及《楚辞·九辩》“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其弗济霰。雪雨分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这两句诗是所谓赋而比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末云:“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钟期”明指庞邓,意谓只有你们懂得我,不必引古诗为解。《答庞参军诗序》,“杨公所叹,岂惟常悲”;李公焕注,“杨公,杨朱也”。本书引《淮南子》杨子哭歧路故事,但未申其“义”。按《文选》有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起四句云“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这里的“歧路”只是各自东西的歧路,而不是那“可以南可以北”的了。

可见这时候“歧路”一词,已有了新的引申义;渊明所用便是这个新义。“杨公所叹”只是“歧路”的代语,“叹”字的意思是不着重的。《和郭主簿》诗第一末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本书解云:“遥遥望白云”即“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也。这原是何焯的话,富贵二语见《归去来辞》。

但怀古与白云或帝乡究竟怎样关联呢?按《庄子·天地》篇,“华封人谓尧曰:‘失圣人鹑居而饮,鸟行而无章。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三患莫至,身无常殃,则何辱之有!”《怀古》也许怀的是这种乘白云至帝乡的古圣人。又第二末云:“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本书所解甚曲。“检素”即简素,就是书信;“检素不获展”就是接不着你的信。《饮酒》诗第十三“规规一何愚”,引《庄子·秋水》“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不切,不如引下文“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止酒》诗每句藏一“止”字,当系俳偕体。以前及当时诸作,虽无可供参考,但宋以后此等诗体大盛,建除、数名、县名、姓名、药名、卦名之类,不一而足,必有所受之。逆推而上,此体当早已存在,但现存的只《止酒》一首,便觉得莫名其妙了。

本书引《庄子》“惟止能止众止”颇切;但此体源流未说及。

古先生有《陶靖节诗笺》,于民国十五年印行,已经很详尽。丁福保先生《陶渊明诗注》引用极多。《定本》又加了好些材料,删改处也有;虽然所删的有时并不应删,就如《停云》

诗“搔首延伫”一句,原引《诗经·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和阮籍《咏怀》“感时兴思,企首延伫”,《定本》却将阮籍诗一条删去了。我们知道陶渊明常用阮诗,他那句话兼用《静女》及《咏怀》或从《静女》及《咏怀》脱胎,是很可能的;古先生这条注实在很切合。《定本》所改却有好的,如《饮酒》诗第十八的注便是(详上文)。《诗笺》中四言诗注未用十分力,《定本》这一卷里却几乎加了篇幅一半。

同类推荐
  • 敦煌大梦

    敦煌大梦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 安妮·勃朗特经典小说合集(套装共9册)

    安妮·勃朗特经典小说合集(套装共9册)

    本套书包括《艾格妮丝·格雷3册》和《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6册》共9册。《艾格妮丝·格雷》Agnes Grey is the debut novel of English author Anne Bront & euml; (writing under the pen name of Acton Bell), first published in December 1847, and republished in a second edition in 1850. The novel follows Agnes Grey, a governess, as she works within families of the English gentry. Scholarship and comments by Anne's sister Charlotte Bront & euml; suggest the novel is largely based on Anne Bront & euml's own experiences as a governess for five years. Agnes, her sister Mary, and their mother all try to keep expenses low and bring in extra money, but Agnes is frustrated that everyone treats her like a child. To prove herself and to earn money, she is determined to get a position as a governess. Eventually, she obtains a recommendation from a well-placed acquaintance, is offered a position, and secures her parents'permission. With some misgivings, she travels to Wellwood house to work for the Bloomfield famil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

    我们当然可以爱一个人爱到不要命,但是绝不能爱一个人爱到不要脸。五十七篇文章,来自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亲人、同事、室友、同学、恋人等等,有爱恨情仇、柴米油盐、现实和梦想,充满人间烟火,是普通、平凡、真实的,同时又是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我们谈论或者不屑他们,我们羡慕或者嘲笑他们,同时,我们都是他们。暖小团的文章,简单粗暴、一阵见血、犀利、颠覆、有趣、精准、透彻、真诚。书中的数篇文章在韩寒监制的「一个」APP获得无数点赞,《致未来丈夫的一封信》、《致前任男友的一封信》等文章发表时都曾经刷新「一个」app文章点赞数量,成为当时的历史点赞第一名。
  • 家谱

    家谱

    《家谱》是著名诗人梁平最新的一本诗集,收录了共计150余首诗歌,全书分为“为汉字而生”“蜀的胎记”“巴的血型”三个部分,集中展现了诗人对家族与时代交相融合的体悟,洋溢着浓烈的家国情怀,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诗歌作品集。
热门推荐
  • 盛世帝宠:毒妃万万岁

    盛世帝宠:毒妃万万岁

    本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皇,居然穿越到一个小奶娃的身上。凤若曦很无语,不就是穿越了吗?她忍。可是为什么还被赐婚了?叔可忍婶不可忍,可是,她忍。“皇上,不好了,太子和太子妃打起来了”景文帝老脸一沉,看向小太监“人家小两口打情骂俏,关你什么事”小太监哭“皇上,不好了,太子说太子妃要您这个江山”景文帝“正好,朕也不想要这个江山了来人,拟圣旨”小太监凌乱“皇上,不好了,皇后和芸贵妃打起来了”墨子渊“让禁卫军去给皇后助阵”“皇上,皇后带着太子说要离宫出走”小太监只觉得眼前一花,墨子渊“曦儿,你把人质放下,我投降”
  • 殇生弈

    殇生弈

    混乱的世界,诡异的事件,一个个惊天的谜团正期待一个真正的英雄去解开。全新玄幻大作,绝对不同以往,融合多种元素,恐怖、悬疑应有尽有,迷程带您领略不一样的神奇。
  • 一生疲劳

    一生疲劳

    五六十年代的人是极其艰难的,那一切都是苦不堪言的。说到以前,也只能低下头叹息一声,摆摆手不愿提及。
  • 诡案罪(全集)

    诡案罪(全集)

    染血的利刃,灼热的子弹,永远无法逃离的死亡噩梦。罪案连环,杀机重重,隐藏在背后的真凶究竟是谁?罪恶的双手尚未洗净,监牢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
  • 妃妾

    妃妾

    她是他的妾,却成了别人的妃。他为了她乱了天下,只为她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却因他断了肝肠,再不与他相见,生离死别。他得了天下,却失去了她。纵使血染的江山如画,又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 重生后我成了前夫白月光

    重生后我成了前夫白月光

    1.温太初思慕裴封多年而不得,即使成婚也并未追到他的人,最后落得个郁郁寡欢,难产而死的下场。死后她突然释怀了,裴封有什么好?她本是金枝玉叶,何苦为某个人跌入凡尘?重活一世,她只想好好当一个公主,护天下海晏河清。2.裴封当了一辈子混账,等爱妻去世方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然而斯人已逝,他只能抱着牌位,日日醉生梦死,期盼在梦中看她一眼。后来重新来过,他想好好护着自己的小姑娘,万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3.大雨滂沱,裴封被淋得像只落汤鸡,直直跪在太极殿前,双眼通红,声音沙哑:“求陛下将怀若公主赐予微臣为妻。”门口,温太初在伞下冷冷一瞥,转身进了殿内,“父皇,儿臣不嫁。”——#我把小公主弄丢了我后悔了我想把她追回来好好宠爱##可是小公主她不爱我了还只想让滚远一点#4.先渣后忠犬大将军x温柔倔强小公主5.追妻火葬场/1v1sc/有点甜/私设如山/双重生6.凑个数。
  • 斗罗中的崩坏

    斗罗中的崩坏

    你好孩子,我是穿越之神,恭喜你,你是这一次被我选中的孩子,说吧,你想去哪个世界。呃,随便吧,只要让我帅点,有天赋点就行了。
  • 斗罗之完美女神

    斗罗之完美女神

    作为接受过二十一世纪文化熏陶的富家宅女唐雪因父母在生意场上遭人算计导致破产,以往仇人杀死了她的父母,在东躲西藏后意外坠楼,居然一朝穿越到了斗罗大陆的世界......
  • 难梦霜华

    难梦霜华

    她被一步一步卷进阴谋,却只是因为贪图少年一盏浓茶,饮罢醉了一场芳华大梦,醉了她一辈子欢愉时光,断了她一条命,断了她的痴情,如果可以,她一点也不想重来一次,仙人玉指合扇,青衣卷着和风的温润,手持墨笔挥画整个世间,而她,只不过是落下去的一点浓墨。
  • 不要把我们归属叛逆

    不要把我们归属叛逆

    每一个人都会生老病死,但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个过程特别的艰辛。我们都有一个童年,有些人的童年完美无缺,有些人的童年痛苦不堪;但无论是完美无缺还是痛苦不堪,在十几岁时的心里话都是一样的。各位父母请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