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4700000006

第6章 心法篇(2)

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

这是六度的道场,说明菩萨能广修如上的六度,就能证寂灭的理体。诚如这位妇人如教奉行,欢喜踊跃,后来妇人即升忉利天享乐。

二、从迦旃延点化这位妇人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手持瓷瓶”,就可以布施卖贫,不禁让我们想到那首名为《家家有观音》的诗:

“瓶中甘露常时洒,

手持杨柳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现,

苦海常做度人舟。”

观音瓶中甘露水,以一滴水可以洒遍三千世界,她那闻声救苦之心,她那悲悯之情,正道出了“布施”的最真实的意境。三界十方,万法唯心,善无大小,德无上下,只要与人方便,与世有利,以救世救人为出发点或目的的,皆是善、是美、是真。

三施六度乃为进德修业的指南针,愿人人三施并行,法喜充满,努力于转凶为无咎,转无咎为吉的理想境域矣。

易理

由贫而富,由富而贵,转凶为无咎。孔子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大传》)然致富之道,智慧大开的要方,在于布施。《周易》四十二卦益卦,以三阴三阳,道出世人相遇此卦后为学日益,进而到利益天下群生,故彖曰:“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是因上下二气交感,方能生长万物,方能使品物得以成亨,使人世间之心灵,各正性命,而无远弗届,此其益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彖辞才说,得之此卦,要能达乎“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进而努力于“益动而巽,日进无疆”的境域。

这种布施之法,不但能使人人转凶为无咎,进而能由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研易、修易之人,若能握此“见龙在田,德施普也。”(乾卦九二)努力于行布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臻乎“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天下文明”(乾卦文言)的理想国。明乎此,则知故事中“瓷瓶”“布施”可以转法华的要义了。

拈花微笑道心法

故事

公元前五世纪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灵山会上布道。

有一次,他的传道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他不言不语,只是手拿着一朵花给大众看,一时众僧徒及各居士大德皆面面相对,不懂佛陀的意思是何所指?此刻在座中有位佛陀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似有默契的对佛陀来个会心的微笑,于是佛陀便当众宣布: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同时还把平常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个充满神秘陛的说法,便是学禅中“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开端故事。

启示

一、拈花微笑的传道“心法”。此一示象,乃是大功德,亦是“顿悟”的表示。

唯有洞彻宇宙之奥妙,看透了大干世界的人、事、物,才会自然地孕生微笑。

唯有深知“万物皆空”的三昧,参透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才能智珠活泼,如珠走盘,如鱼之在水,如鹤之在林,心无尘垢,一片“空灵”,到了“四大皆空,大观自在”的境地,自然就会微笑。能够“会心”才会“微笑”。佛之弟子中最无执著之念者,付法藏第一祖为迦叶尊者也。

他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曾受佛陀分予半座,并特尊为“头陀”第一。自佛陀交付迦叶后,乃至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到阿难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证涅槃。

二、又在灵山会上的“破颜微笑”,正呈现出一种内心真正的“悦乐”,是一种“光明”会照亮别人;是一种和煦的春风,会化导他人;是一种真正的力量,会带给人无比的鼓舞;更是一种信念的自然表示,会予人生信心极坚强。

从中体悟出人生在世的法宝,“心喜则笑”、“满足即笑”,所以笑容产生于欢乐,愉快,而欢欣又产生于满足。

笑,只是颊下肌肉牵动,舒展的生理自然动作。一个人,如果乐天知命,一团和气,自然满心欢喜,笑口大开。

笑又能通气消郁,舒肝畅肺,等于是一个脏腑运动,所以对人体有百益而无一害。

然世间的笑,以“微笑”最动人,最自然,最正当。而稚子的天真笑容是最好、最真实、最动人、最可爱、最讨人喜欢的。

人必须保持“赤子之心”,也即是“佛在心头”,没有机诈,才能孕生真诚自然的笑容。

佛陀勘破了宇宙间的奥秘,故以“拈花”示理,而大迦叶尊者悟透了天地间的妙理,以“微笑”回应,就这样“拈花微笑”含有了无穷的禅机。就这样它的故事,至今传诵不绝。

易理

一、佛与迦叶尊者的“拈花微笑”之不言,而能传诵至今,利益天下,正是契入《周易》乾卦文言中的:“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的融通。

这种“破颜微笑”喜在心头,是直入了五十八卦的兑卦,兑者“卦德”为愉悦,内愉悦,外也愉悦,含言而不言,似佛陀与迦叶之间的法喜之法,孔子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性。”(《易大传》)周公于兑卦九二言:“孚兑吉,悔亡”、“信志也”,像佛陀与迦叶尊者“以心传心”的微妙法门。

二、又兑者为“说”,则寄寓法喜充满后要“法音流转”,似佛陀的宣示:“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一语。为兑卦彖辞中的“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一种自然天命不可违。

遂成为迦叶尊者承接“衣钵真传”后的重任,在佛灭度后,迦叶能主动扛起统理大众的重担,结集圣典,避免教团的分裂,有如《周易》四十五卦的萃卦,彖辞“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是“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进而把法传给了阿难,阿难进入鸡足山入定,是彖辞中“利有攸往,顺天命也”之道。是以,佛陀与迦叶尊者的微笑,正是明易、研易者把握兑卦的上六“引兑”,萃卦六二“引吉”的一种心法契应矣。

有用无用中道行

故事

有一天庄子走在山路上,看见几棵巨大的树,枝叶茂盛,可是伐木的工人却站在一边而不动手,庄子觉得很奇异,向前问他为什么?工人说:“这些树虽然很大,但材质不好,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听了,便对随身的弟子说:“这些树就是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么高大啊!”

庄子下了山以后,到了一个朋友的家,他的朋友很高兴,便叫仆人杀鹅来款待他。仆人问主人说:“我们的家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那一只才好呢?”主人答:“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说:“昨天那山中的巨树,因为无用而得以终其天年,而今天这只鹅,却因为无用而被杀了。请问老师,做人到底要做有用的人,还是做一个无用的人呢?”

庄子笑着说:“对啊!人若要立身于世上,就应该学习,做一个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人,这才是最好的方法啦!”

启示

本段故事出于《南华经》一书,庄子借与弟子的对话,以山木不材得终其天年,雁以不材死为喻,言处世之道,应随机通变,过与不及皆非中道。《中庸》一书即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便是说明了通变、应变、达变的用中之道,难守也。这种境界孔子举出“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夫子道出了行中庸于天下者,则必须有智、仁、勇三达德的功夫,而大舜正是智者的代表。他这种“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择其至善之地,采最适当的道理普及百姓,以中庸之德做为百姓的榜样,正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的价值,则是本故事中的“用与不用之间”的结合。

易理

从此段庄子之故事中,得知其理有三:

一、是故宇宙事物,不可一味模仿,应随机通变,把握此诀窍,则能会通孔子的“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的哲学。

因为人生在世,随时随刻都在变,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则已说明了“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大传》)明乎此,则知学易、修易执其一,非道也,不能观其全貌,可能只见八卦之一端,也可能只见六十四卦之一卦,推之,只见到三百八十四爻之一环,这种论易也就会以偏概全,非八卦也,非《周易》心法也。

二、观其本故事中,得知时与位的不同,如就空间言,木处于山中,因无所用,砍伐运输,劳命伤财,故不取也。因而得其天年。

鹅处于平地人家,虽其不善鸣,然其肉美味可口,可做食物,故杀而烹之。因而产生了“无用与有用”,引而伸之,也就有了时与位之不同,庄子这种哲理有如《周易》中的当位本乎是吉、利也。但有时当位却无用,凶、咎也。

如《周易》二十七卦颐卦初九,本乎阳居阳位,当位也,但在此卦,反而是凶、是咎。周公曰:“舍尔灵龟,凶。”是因时位不当也。

不当位是凶、是咎,但有时反而是大用、广用也,如《周易》二十八卦大过九四乃阳居阴位,不当位、不正,但在此时反而是大吉,周公曰:“栋隆,吉。”便是此理也。

所以孔子《易大传》曰:“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三、故庄子最后的哲学精华乃在于“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便是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的口诀,这种妙言,则是《周易》四十二卦益卦的引申:

益者“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彖辞》,益者“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彖辞》便是说明了人生在世,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能把握此理,维持一个“和谐的人生”,那就是三阴三阳的真善美。所以周公才于六三曰:“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虽处阴居阳位,但因能把握“有孚中行”之理,故能得无咎,得吉也。是无用也是大用也。又于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是阴居阴位,时位得当。是大用也;是广用也,故能得大吉。

若能透视《周易》这两爻的变爻,则可得益之六三爻变家人卦,四爻变无妄卦,两爻全变为同人卦,则能有木火相亲的一家之道,也有“动以天理”的无妄之感,更有同人的“先后天同位”之吉卦。

最后则能达乎“与天地合其德”的境界,进入道德之乡时,无用是体,有用是广用;无用也是用,有用更见得大用。易道的妙用,便能无往而不利矣!

轮扁桓公论圣道

故事

在经书上有段轮扁与桓公的对话,相当精彩,意义甚高。

有一天,齐桓公正坐在宫殿上读书,一个做车轮的木匠轮扁正在堂前做车轮。

轮扁放下车轮子的工具,锤子和凿子,向前问桓公说:

“请问桓公,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呢?”

桓公说:“我读的是圣人的经典。”

轮扁问道:“那著书的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早就死了。”

轮扁就叹息道:“那么您所读的书,只不过是古人的糟粕废物而已!”

齐桓公勃然大怒地说:“你胡说些什么?寡人是一国之王,你这做轮子的木匠怎敢随便批评,你说个道理出来,不然就把你处死!”

轮扁说:“暂且息怒,请听我说吧!我是个做车轮的人,就暂且以我做车轮的事作比喻吧!做车轮的时候,刀子下得快,就省力气,但是做的车轮就不圆,不够完好。刀子下得慢,就很费力气,但车轮削得就比较圆。做车轮最好的技术,就是下刀的时候,不快也不慢,得心应手。但这种不快不慢,恰到好处的功夫,用嘴巴也说不出来,我说不能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继承我的手艺。所以我现在已经七十岁了,还在这里做车轮。这样看来,古代圣人所得的‘大道心法’,不能留传下来,不是很明显的事吗?所以我才说你所读的书,只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不是吗?”

启示

诸家经典中,所论每至最高境界时,均无法用语言、文字、图画、戏剧等来形容。老子《道德经》开宗明义以“道可道,非常道。”说明“大道心法”之要,它是“众妙之门,玄之又玄”(《道德经》)。

故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来描述难以传授,最后一章更妙,说明“信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道德经》)的心法之要,它是非人不传。

孔子传一贯之道,子贡慨叹:“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孟子则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佛家更以“不可说,不可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以追求“大道心法”的人,若以为形色声名便是大道心法,那将是“缘木求鱼”一无所得了。

易理

学习任何的一件事情,有如故事中轮扁点化桓公的话。那工匠只能教你方圆规矩,不能把他身上的造诣传给你。教拳剑的师父,只能把招式传给你,不能把他的功夫传给你。会背书的人,不一定会读书。所以孔子于易理中才讲:“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那个微妙之心法,“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大传》),所不同的《易经》以一类万,以无为体,以有为用。这种意境孔子于《易大传》一书中说明:“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是这样吗?他说“圣人立象以尽意”是可以从八卦卦象,六十四卦卦象透视那佛家之心法,道家之妙道,儒家之大道。因此《易经》诀窍中便产生了有“全象”,有“似象”,有“内外象”,有“卦象”,透视了这一境界,也就能了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要旨了。

孔子更引述:“设卦以尽情伪”,便是要我们透视六十四卦的真实意义,便能了解易圣的真情所在。又说“系辞焉以尽其言”是乃深入了《周易》六十四卦,卦、彖、大象、爻、小象及四传的文辞中,就能了解易理不言之时,它如道体,若开口时,便能“言而世为天下则”,又说“变而通之以尽利”,勉励世人研易,参透了易道心法后,一变则能“转凶为无咎”,再变则能“转无咎为吉”,三变便能“转吉为大吉”,四变则“转大吉为大利”,至此境界时,便是乾卦文言中的“以美利利天下”的真善美世界矣。

所以孔子以“极深研几”易理后便能如春天、如泰卦、如沐春风般,充满了一片的祥和,它之一呼,它之一动,则能使万物欣欣向荣,草木皆春,生机盎然,充满了无限的志向与信心,所以孔子引“鼓之舞之以尽神”,来说明“民咸用之,谓之神”的大道心法,是可以参悟的。《易大传》以“初率其辞,而揆其方”便是此中之窍要。

明乎此,则知轮扁对桓公所说的话,乃在于心传之要“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大传》)。

三家一家会易家

故事

从前在深山道旁有一座古庙,不知其名,庙内供养了两尊泥塑像,一者是释迦尊佛(代表佛家),另一为太上老君(代表道家),而老君居右,释迦居左。

有一天,来了一位和尚进入庙内,见释迦佛放于左,便道:“我佛法神通广大,天上地下,唯佛独尊,焉可放于太上老君之左呢?”于是将泥像搬到右边,便走了。

隔日又来了一位道士,入庙即怒曰:“我道教法力最高,而太上尊者乃本教之主,焉可放于释尊之左呢?

又将太上老君搬于右方而走了。道上来往者多,如此一左一右,搬个不停,最后都把两尊塑像弄破了。

于是太上老君便莞尔地对世尊曰:“唉!我们这些憨弟子,不知三教本一理,执着我相,互相诋毁,自打嘴巴,以致两败俱伤,我俩本好好地,却被搬成碎烂。”说完便相对而笑了。

启示

一、从此故事中,得知有如南北朝时的武帝与善慧菩萨的情形。

有一位闻名的傅大士(生于公元497年),是一位出色的禅宗先锋。当梁武帝要问法,要见善慧菩萨。却发现善慧菩萨穿着和尚的袈裟(代表佛家),道士的帽子(代表道家)和儒家的鞋子(代表儒家),来朝见梁武帝。武帝看见他这一身奇异的打扮便问:“你是和尚吗?”善慧指一指帽子。武帝又问:“你是道士吗?”善慧指一指鞋子。武帝最后说:“那么,你是方内之人了。”善慧又指一指袈裟。这就是传说中善慧菩萨的一首诗:“道冠儒履佛袈裟,会成三家作一家”的原由。

后来日本铃木大拙说得好:“禅是综合了儒、道、佛三家,而用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假如这种说法不错的话,那么,善慧早已开了先河。

同类推荐
  • 有一种人生叫平衡

    有一种人生叫平衡

    历史的车轮已把人类带人了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21世纪。而21世纪之初,知识经济便已经初现端倪。在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学习将是一个人生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信息快速流动、更新的数字时代,学校正规教育所教授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我们要保持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学习,将学习当做是终生的挑战。不学习便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没有立足之地。
  • 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

    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无不在生活中运用博弈的智慧。学习博弈的精髓,让你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变通求胜;在权利的争夺里如何进退自如;在感情的烦恼中如何理清头绪……洞悉人性,智慧博弈,在社会的竞争中游刃有余掌握主动,圆润通达,在人生的磨砺里挥洒自如。
  •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一个拥有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商界精英,一个在事业中创造了管理神话的商界领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经历的商界奇才。本书是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相信阅读本书过后,会受益匪浅。
  • 当下的修行要懂得一点放下

    当下的修行要懂得一点放下

    悠悠数十年,生命恰如一次旅行,我们背负的东西越少,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衡量一下怎样做才能简而易行地到达你的目的地。但是,请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舍,什么该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真正地轻松起来。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和统一。
  • 做人不能太死板

    做人不能太死板

    成功的推销很简单,只要掌握一些推销的诀窍和技巧,并努力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推销中去,就能成为一个所向披靡的推销高手,哪怕是刚入行的新手。所以,好的推销员必须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日常的许多成功案例,甚至是生活的点滴,他们都能从中得到启示。本书认真编选了100个非常具有可读性和启发性的故事,供广大推销员们阅读参考。帮你更加深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助你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快,展翅高飞。
热门推荐
  • 也许你我不该相识

    也许你我不该相识

    打拼妹子无意间发现男友出轨,小三居然是自己的闺蜜!原以为错过安再潇遇到一个对的林逸轩,谁知那是自己的亲生哥哥……接受不了的事实居然是别人二十年前设计的阴谋……也许,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错过了当初的青春
  • 深邃夜空

    深邃夜空

    漆黑的夜,闪耀的星光,每一个星光都是不知多久前,那里所记录的。那么宇宙中有什么呢?
  • 皇太后攻略

    皇太后攻略

    16岁那年,我为了维持家族势力入宫选秀,成为了已经可以做我父亲的老皇帝妃嫔。20岁那年,我贵为继后,母仪天下;六年后,我与兰妃联手扶持四皇子登上帝位。我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朝堂之上,称颂的是年轻皇帝的英明决断。深宫之中,隐藏的是一个女人的雄心壮志。至今我还思量着,思量着那些被深宫锁住的时光与青春。面对阴谋诡计,我总是赢了又赢,新的阴谋诡计又开始酝酿,我还会一直赢下去嘛?一切都好像一个梦,从我16岁那年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环形通史

    环形通史

    你一口气就能读完的惊世作品。在这里,我要告诉你宇宙的终极问题,宇宙之前是什么。你一定不会后悔的,保证好看。军事历史,血色浪漫,揭秘军阀军队背后不为人知的生活。你在这里发现也许是真的,其实是假的,生活就是这样。在这里,惊奇的发现,可能会发现你想要的生活。主人公热爱现实世界,为拯救宇宙,不不幸穿越到与现实相反的平行世界,受尽非人生活。
  • 叶罗丽之梦回轮转

    叶罗丽之梦回轮转

    她本是仙境的公主,为人冷漠,却只对一人漏出调皮的性格。因为有些原因,自愿抹去记忆降落到人类世界,当她恢复记忆归来时。她又会如何?(本文颜默恋,不喜就不看)
  • 至尊都市龙婿

    至尊都市龙婿

    三年前意外失忆,慕辰做了冯家上门女婿,一场意外,让慕辰获得了无上传承,神秘魂玉背后隐藏着身世逐渐浮出水面,迷一样的少女柳依依,这因果链条,看慕家三公子喋血归来
  • 虎啸三国

    虎啸三国

    一朝穿越,两世为人,命运的罗盘将他匆匆赶入三国乱世。智才的谋划,武将的搏杀,人性的抉择,时运的无奈,这一切才是真正的三国。时者,命也!天者,斗也!且看吕布温候如何搅乱三国,书写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
  • 龙枪隐锋

    龙枪隐锋

    第二世界,一部璀璨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在这里群雄汇聚,武动乾坤,谁将沉浮?谁会去留?是锋芒万丈的巅峰,还是不动如山的基石,亦或是龙枪隐锋的他?
  • 不朽僵仙

    不朽僵仙

    修仙者,顾名思义,不甘轮回生死之苦,努力修炼达到逆天改命之果。僵尸,集天地煞气、怨气而生,不老不死。在人界以怨为力,以血为食。千百年来僵尸祸乱人间导致大地枯萎灵气流失。正因为灵气的流失,让这片土地上以灵气修炼的修仙者无法生存,所以修仙者和僵尸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千年的大战,大战最后以修仙者大胜告终,而在这场大战中也有少许僵尸逃离,可修仙者常年不断的追杀导致僵尸们只有长年躲藏在极其隐秘之地才能躲过一劫。因为灵气越来越稀薄的关系,修仙者不得不大批量的转移,留下来的一部分因为没有灵气修炼,一代不如一代,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如今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