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16000000024

第24章 对电影的文化解读——意识形态角度(2)

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篇是仰视的毛主席像,栩栩如生。结尾又出现了毛主席挂像,整部影片做大背景是毛主席时代。毛主席时代已经成为一尊石像,而后又成为人们供奉的神位牌符。社会舞台上的中年人,他们的年轻岁月留在了毛主席时代,影片隐喻地批判了20世纪90年代大众集体怀念毛主席时代的怀旧情结。“阳光”无疑是影片中贯穿始终的符号。比如影片中马小军偷偷开锁溜进一户人家,被一张有着灿烂笑容的女孩照片吸引住,此时房间里溢满了阳光,照片女孩米兰在朦胧的阳光照射下,显得那么圣洁、明媚,从此走进了他的心中。还有在水房马小军给米兰洗头的场景中,阳光也是一种符号,阳光照耀下,马小军缓缓地将水倒在米兰的发丝上,他与她这么近,阳光照耀下两个人的气氛也变得温柔,阳光、水滴、发梢,一切都与马小军的此时心理融为一体。而后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发生变化,阳光不再这样柔美纯情,而是变得刺目灼人,阳光这一符号的隐喻生动地体现了人物情感,更让人感觉到导演的独特的艺术构思。

影片《让子弹飞》中,张麻子刚上任之后,黄四郎给张麻子送来了一顶帽子,这就是隐喻一个新官上任时,总有权力集团来请你喝酒,共同瓜分利益。黄四郎企图勾结张麻子,“强强联合”来挣穷人的钱。黄四郎其实是掌握鹅城大权的,他的背后还有更硬的关系,黄四郎可以调动军队,他让胡百去找骑兵来对付叛乱。他制造事端,敲诈两大家族的钱,最后他说:几条人命换我五代家业,值了。可见他的眼中只有钱。黄四郎这一形象摆明就是在讽刺有权力、有靠山,还可以调动武力欺压百姓的人,讽刺那些官权勾结中唯利是图的人。张麻子对黄四郎说:“你觉得对我来说,是你重要还是钱重要?”张牧之也就是张麻子,没有强权,对他很重要,他心中是有正义、平等的理想的,并一直为之奋斗。他把黄四郎和钱比,黄四郎意为权力,就是那些通过权力得到利益的人,这个隐喻就是讽刺那些官官相护、以权谋私的官员,或者依靠权力获得不菲利益的垄断集团。影片中张麻子因劫车而当上了鹅城的县长,掌握政权,汤师爷买官卖官的勾当,使政治变成了交易,这极大地讽刺了当今社会某些黑暗的政治现象。

三、影像符号隐喻存在的虚无

姜文电影通过诸多一系列符号的设置,夸张,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荡漾着魔幻的氛围,而在这些魔幻的符号下,总有其深层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导演深刻的历史观、政治观以及揭示了现实意义。

记忆总把真实和幻觉搅在一起,记忆里发生的事情变成了虚无的。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年马小军的叙述和他不断地推翻自己,成年马小军说:“北京,变化这么快!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电影的叙事者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是一个叙述者,更是一个批判者、修正者。画外音叙述者有时对自己加以怀疑和否定。比如马小军认识米兰的过程是假的,是他臆想出来的,他勇敢地拿啤酒瓶子戳刘忆苦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故事,心理线索都不是恒定的,这大大颠覆了传统的叙事逻辑;又如《太阳照常升起》里,梁老师回忆“摸屁股”事件时站在他前面的女孩长得不一样,往水里扔石子的老太太也不是同一个人,记忆总被幻想干扰,变成另外一个模样,以至于总让人怀疑它真的存在过吗,还是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虚无事件。

在《太阳照常升起》第四个段落中,大漠里两个骑骆驼的女人并肩走着,一个从南洋来的女人走向路的尽头,找自己幸福的爱情,但是她步入婚姻后却出了轨,她在生活的炼狱里,其实是非尽头。一个怀有身孕的女人来边疆找自己的丈夫,她走向了路的非尽头,结果只找到丈夫留下一堆遗物,丈夫早已不在,但她执着的情感一直都在,她最后也只留下一堆衣物,顺河流漂走,其实是尽头。爱到底有没有尽头?而无论选择尽头还是非尽头,结果都是一样,存在的爱也会消失,泯灭的爱也会在记忆里永存,这里体现出爱的虚无主义哲学思考。在电影的最后,太阳跃然而升,疯妈抱着儿子对远方大喊:“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啦……”是的,压抑的年代过去了,曾经的理想与激情,曾经的压制与伤痛,都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淹没在了昨天。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人生总是周而复始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让子弹飞》里,结尾和开始同样是李叔同的《送别》,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哥一个人骑着马,只留下背影,此时此刻大哥的孤单正如歌曲中唱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样的结尾更让人觉得意味深远。张牧之希望打碎枷锁,实现人身自由,但是他奋斗的最终结果却是自己的兄弟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去往上海浦东,他所有的奋斗都归结于零,这是另一个权力与欲望场,这一个黄四郎的消失,那里还会有另一个黄四郎,或许我们本身就是黄四郎,于是,人生变得荒诞起来,存在也变得虚无。正是这种对人生目的的终极思考,姜文的影片让人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充满了符号的隐喻中,了解到没有人能改变永恒的自然法则,也让人反思世界的荒谬本质和人生的虚无。张麻子其实代表了革命英雄主义,一个赴汤蹈火的战士沦落为麻匪,他一心追求正义,给穷人发钱,金钱和权力他都可以不要,但是兄弟情义和尊严正义是不能丢的。“革命”到最后,兄弟们离他而去,寻找他们各自的美好,而只留下他孤身一人,他单枪匹马站在代表历史转折的火车轨上,这是一种英雄的悲壮和落寞,却又是一种革命英雄的无私与伟大。

姜文的电影是激情的、狂放的,怪诞的符号和夸张的情节的设置都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而魔幻的外衣下隐喻的是现实这一本质,它所反映的历史与政治,人性与爱情,都是在激情、奋斗之后归于空荡荡。导演的魔幻现实主义将他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和观点、对人生透彻的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姜文说他拍的电影是酒,希望观众从影片中找到人性的缅怀和心灵奔涌的东西,影片也体现出在历尽繁华之后归于平静,看淡得失的这样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代表影片之二——《Hello!树先生》的符号意指系统

导演:韩杰

出品时间:2011年

青年导演韩杰用黑色幽默的方法让《Hello!树先生》巧妙地呈现了当下社会某一阶层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王宝强在片中饰演的“树先生”,是一个游走在城市与农村的黑色幽默符号。“树”无所事事,到处游荡,被人调笑。懦弱、无作为、邋遢、卑微,在琐碎却充满隐秘色彩的生活中被反复强调。他唯一一次有格调的抗争,却以息事宁人的态度用给“二猪”下跪作结。“树”因为哥哥的死,心里留下了阴影,导致人格不太稳定,经常产生幻听、幻觉。生活中处处不如意,而在高朋的婚礼上被二猪羞辱,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致使他精神彻底崩溃,以至于产生了“活着没意思”的想法。在之后的某一天清晨,当村庄还在沉睡当中时,无眠的“树”独自一人来到村前的山坡上,呆望着对面的村庄,陷入了疯狂的臆想。他幻想成了半仙儿、让二猪下跪、给瑞阳矿业剪彩……在影片一帧一帧的过渡中,一个多余人被勾勒得淋漓尽致,然而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分析下,它将演绎怎样的风景?

一、外延层

这部影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数那片诡秘的红色。那片诡异的红色以及那丧钟似的背景音乐,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作为符号的能指,意指着压抑,一种人性的压抑。除此之外,各种压抑的符号充斥着影片。注意“树”的打扮:凌乱的头发毫无发型可言,戴着与他极不相称的无框眼镜,穿着松垮垮的旧夹克,露着黑色的皮坎肩和老式手工红毛衣,歪着膀子,嘴里总叼着烟,斜着眼看人,一副土里土气的造型,略显霸道的方言恣意流露,迷茫飘忽无精打采的眼神,一高一低散淡而又凝滞的两撇眉毛,灰冷茫然没有生气的表情,闲散拖沓的脚步配合。这些都作为能指,意指着一个浪荡青年的感觉。“树”在经过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后,作为一个无业游民的符号出现在影片中。

之后“树”寻找着自己的友情、爱情和亲情。但是事与愿违,一起长大的伙伴,有人开着好车成了煤老板,有人远在省城办私立学校。父亲和哥哥在“树”小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常梦到自己的父亲,却从来梦不到哥哥。与聋哑女孩小梅(谭卓)一见钟情,相爱过程也颇富戏剧性。他边缘而孤独,像旷野里被人忘记的一棵“树”。整个叙事符码结合在一起作为外延层的能指,指涉着一个在社会转型中失魂落魄、被世人遗忘、被社会遗弃的下层小人物,这是一个机会沦丧、价值破碎的社会边缘人;指涉着处于社会基层的民众,相对于社会的上层来说,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甚至生存都受到影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给予他们许多压力。即使这样,他们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有尊严地活着。例如,“树”看似痴痴傻傻,但他是一个极度敏感与自尊的男人,在影片中,“树”在高朋的婚宴上被逼下跪,自知惹不起的“树”最后还是选择屈辱地跪下,但“树”并不是在外面下跪,而是选择人相对较少的屋里下跪。足以说明“树”不是傻子,腌臜的外表、傻傻的表情与动作后面是一颗敏感而自尊的心。

二、内涵层

在影评的内涵层面,正如导演韩杰所说,电影想表现是一种挤压,像魔方一样在扭动的社会对人格形成了一种挤压,从而产生了扭曲的人格。电影在表现时代变化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在面对社会巨变时的精神痛苦与压抑。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挤压作为影片在叙事过程中力图表现的内容被处理成了外延,它指涉的是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转型期,城市化的过程中商品意识形态的介入与相对贫穷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一种的张力。它符合了后工业消费社会的特征:“就是这样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方式。”当今的中国处于转型的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导致社会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经历着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向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寒冷的东北小镇,农家大院的温馨,现代工业的发展都在金钱的诱惑下变得扭曲。通过对影片内涵系统不同层面的分析,一个在中国转型时期下挣扎的边缘人形象被勾勒出来——在符号结构的层层指涉下,不再把眼光局限于一个衣着邋遢,“能掐会算”,孤独而疯癫的农民,而是把他放到了意识形态的背景中去审视,去思考,正如巴尔特所言:“意识形态是内涵所指的形式。”当然,将他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只是符号游戏的一段旅程,因为客观性是在元语言和内涵系统的相互博弈中的妥协状态,符号学的客观性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绚丽……

代表影片之三——《看上去很美》的符号意指系统

导演:张元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意大利

上映日期:2006年2月15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又名:小红花/LittleRedFlowers

《看上去很美》是张元导演的一部作品,改编自王朔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3岁男孩方枪枪的成长故事。影片通过描述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眼中的世界,借用光荣的小红花作为一个隐喻的象征符号,表述了一种压抑的社会秩序。小红花这一象征符号既适宜于《看上去很美》故事讲述的一面,同时也无处不在地体现了符号学的相关理论。“LittleRedFlowers”是《看上去很美》的英文译名,这样翻译的理由是因为“小红花”这一隐喻中国教育制度中特有的象征荣誉与奖励的符号贯穿了整部影片。方枪枪所在的幼儿园里有着几百个三四岁的孩子,是一个建立在奖惩体制下的集体主义小社会。

幼儿园,尤其是全托,是孩子们第一次进入社会,是真正的社会,因为终于开始有人管着你了。比如方枪枪在幼儿园里就被教导了很多东西,吃饭、撒尿、拉屎,都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甚至有规定的内容。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乃至一朵小红花。李老师就真诚地表扬了某某小朋友已经学会拉屎,更促使大家对于获得“小红花”的渴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简明扼要的管理体制:不听话的小朋友会被扣小红花,不乖会被扣小红花,就连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前不洗手,都要理所当然地被扣小红花;再递进下去,代表幼儿园最高意识形态的园长下令:“实在不听话就关他禁闭,告诉其他孩子,都不要理他,孤立他,看他再不听话……”

在这个小社会里,孩子们都努力遵守幼儿园里各种由成人制定的纪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小红花,这是因为获得更多的小红花意味着成年人的赞许和同龄人的羡慕、认同。孩子是天真的,是单纯的,在孩子们的眼里,小红花的意义仅仅是别人的赞许和认同,除此无他。然而,在这个本应该是最为单纯和公正的小社会里,不公和令小主人公不理解的事情却又赤裸裸地存在。家长当官的、听话的、遵守“纪律”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的小红花,而那些爱说话的、好动的、有着那么一点点叛逆的孩子,则不被老师喜欢,甚至被边缘化。小主人公方枪枪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尿床这一件他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就被剥夺了获得小红花的权利。方枪枪哭了,愤怒了,反抗了,但他最终只能选择逃避现实。然而,刚刚逃出“小红花”世界的方枪枪,眼前却是长长的“大红花”队列,此景与幼儿园内的景象别无二致。此刻,影片中的小红花的隐义被巧妙地从小集体扩展到了大社会,让幼儿园的故事获得了无限延伸的空间。

本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大概还在“文革”时代,接近《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段不用上学的美好时光。和后者一样,影片在叙事中淡化了当时的现实政治环境,而以青春记忆——甚至是童年记忆——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乃至意识形态。可以说,《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是一部表达自由的电影,导演张元利用多数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去争取过的“小红花”,以异常独到的视角探讨了孤独与自由的问题。小红花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是暗淡的。

方枪枪代表了我们本性中的纯真,或许还有点小坏,但是他注定要面对老师、园长、规章制度,还有那朵朵小红花的威逼利诱。老师们都是大灰狼,方枪枪这么想,他在小朋友们中间散布谣言,并带领小朋友们试图捆住大灰狼,起义当然失败了,老师正在严刑逼供别的同学,方枪枪怒喝一声:“操你妈的!”这句话把老师们吓住了,“谁教你的?”“没人教我!”小流氓方枪枪理直气壮。“没人教我”,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血性,可是慢慢地,这样的血性到哪里去了?方枪枪扔掉了小红花,可是影片的最后,他看见大队的解放军叔叔排列整齐地走过,人人胸口都有一朵大红花。

无论是童话还是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孩子的世界往往是大人的世界的寓言。晶莹剔透的纯真,终有一天被揉搓成沟壑纵横的世故,有的时候想想,成长真是一个残忍的过程。

同类推荐
  • 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理想

    本书中著名设计师、插画师威廉·斯莫克阐述了包豪斯的设计主义如何对当代艺术,不论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方面,还是在工业设计、现代美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 古印趣话

    古印趣话

    古玺印章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和地方政权的权柄,同时它又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古玺印章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中国历代古玺印章的精品,荟萃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罕见的图片。作者融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文博工作经历,从古玺印章的内容、质地、型制、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古代玺印的发现与研究及断代辨伪的方法。作者又治印二十多年,书中穿插诸多轶闻趣事,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表现手法创作此书,使广大金石爱好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近距离欣赏和研摩各时代的古玺印章,陶醉于古玺印章的魅力之中。同时这部书也是中国古玺印收藏的专用参考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记忆红楼

    记忆红楼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策划、拍摄、制作长达三年之久。这部鸿篇巨制既承载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也是上百个演职人员对那段青春岁月……
  • 说影

    说影

    《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唯一影评集,导演张艺谋作序推荐。本书是作者对80年代以来中国多位重量级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的评论和访谈录的集结,同时也是对中国20年电影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在解玺璋的文字中,在他所描述的电影画面中,我们再一次回望,跟30年来中国的电影之路交错,重逢,跟20位最具代表性的导演的生命相遇、叠加。
  •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热门推荐
  • 契剑豗神

    契剑豗神

    他是一个没有烈气的武者,师门每个人都看不起他,并且连同整个大陆中的所有武者都认为他是一个废材,面对家族歧视,他该何去何从?但在这个大陆中,还有一种体质,但是却是万中无一,百年难得一见,是否他能崛起,扭转黑暗的局面呢?
  • 重做后娘

    重做后娘

    这辈子活得太失败,追悔莫及……然而苍天垂怜,死了之后我竟然回到了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今生我要重新做人!好好教导儿子,挽回丈夫,支起家业……
  •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都要瞒住她

    我们都要瞒住她

    深入骨髓的自卑,对命运的不甘,某人的人生开启了戏剧化的转变,一步步揭穿扑朔迷离的身世。生命只有一次,不要留有遗憾,抓紧眼前人。谁都生命的主角
  • 宰执星空

    宰执星空

    地球进入新异能时代,人类的体能被极限开发!武,可移山填海,撼动苍穹,碎裂星辰。念,可通灵万物,控制人心,幻化世界。每个强者,可以拥有垃圾的天赋,却不能拥有垃圾的内心!欢迎来到,宰执星空!欢迎来到,一个疯子,才能崛起的世界!
  • 或许你喜欢林西吗

    或许你喜欢林西吗

    林西直到和萧渝在路上相遇,惊奇的发现原来他们在同一所大学可他是一个喜爱玩电竞游戏的少年,一窍不通的林西也开始玩起游戏,直到有一天学校的活动,她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过去,“你可以……教教我怎么玩吗?”林西以为只要玩游戏就能和他更近一步,直到她游戏技术越来越好……(喜欢都市文的可以去看看淡淡然的《世界很冷你很暖》,文笔不错)
  • 王爷难缠:公主不愿嫁

    王爷难缠:公主不愿嫁

    林舒语,三十有五,事业成功,有房有车,明明是成功女性的典范,却彻底被“剩女”二字取代。在老妈的威逼利诱下,不得不前去见她的第36个相亲对象。不想在餐厅遇到了恐怖事件,无端丢了性命,正暗骂老天不长眼,没想到魂魄竟穿越到了祈雨国花痴公主的身体里。林舒语无奈的拄着下巴,重重的叹了口气:“咳!既来之则安之,先帮你把那个渣男处理掉吧,谁让我是个渣男清理专业户呢……”
  • 为你风光霁月

    为你风光霁月

    沈霁也许不知道,他是顾筠在人生最灰暗的那段岁月中苦苦追寻的那道光。沈霁,既然你已经闯入了我的世界,那就求你,不要离开。——顾筠顾筠,你说过,风光霁月,注定拥星光璀璨,但是,我只想唯你一人。——沈霁
  •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本书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视角研究职工参与制度,通过对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所依赖的产权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职工参与制度的必要条件。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