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4800000015

第15章 半路上的库车(10)

五、坎土曼的事情

去库车文物馆,想找一把出土的坎土曼,却没有。只有一把据说是汉代的镰刀,朽成好几截,看着比现在的镰刀小一些。怎么至今没出土一把坎土曼呢。在克孜尔壁画中绘有坎土曼和二牛抬杠铁犁,说明两千多年前,坎土曼已经在西域广泛使用了。据此推断克孜尔千佛洞那些佛窟应该是坎土曼挖的,坎土曼非常适合挖洞窟。尤其高大的佛窟,人站在里面,挥动坎土曼很如意。后来,毁佛窟用的也是坎土曼,在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坎土曼挖痕。坎土曼适合挖佛头、毁佛身。可是,对付佛窟壁画,就显得无能为力,一坎土曼下去,只会在画上砍出一道印子。也许正是坎土曼这种工具保护了佛窟壁画。要是换成铁锨,顺着墙皮铲,早把壁画全铲光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坎土曼,我认为坎土曼和铁锨原是一个东西。在我正创作的以龟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凿空》中,对坎土曼和它所面对的世界有深入的书写。从直观上看,坎土曼和铁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农具,但是,如果把铁锨的头向正面折九十度,就变成坎土曼。或者把坎土曼的头掰直,就变成了铁锨。至于谁先谁后有待考证。或许是西域的坎土曼传到中原,被当地人掰直变成了铁锨。或者相反,中原的铁锨传到西域,被折弯变成坎土曼。

一种东西,只是把它的头掰了一下,转了个角度,变成两种劳动工具,从此就不一样了。两种工具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劳动姿势,以及生活方向和态度。

我在库车见过挥砍土曼的维吾尔族人,把坎土曼举到天上,然后落到前面的地上,深挖入土,一拉一提,向后甩去,一大块土就飞到想去的地方。然后坎土曼顺着回势又朝天举起,举过头顶,眼看要落向身后,砸到脚后跟了,突然停住,沿来路急急奔回去,又一下挖入土里。使铁锨就没这么夸张了,铁锨让劳动变得柔和,不张扬。锨刃轻轻插在地上,脚一踩,入土,然后锨把向后一压,端起一锨土,扔到一个地方。入土深浅由干活人自己决定,想省劲就入浅点,挖薄点,扔慢点。扎扎实实地干,就不用说了,这个谁都会。

如果汉族人和维吾尔族人同在一块地里劳动,就能看出两种工具的差别。挥坎土曼的维吾尔族人前进着干活,坎土曼挖的土朝后甩,干的活都在后面。拿铁锨的汉族人后退着干活,铁锨挖的土向前扔,干的活都摆在前面。挖坎土曼只是上身用劲,用胳膊和腰上的劲,动作大开大合。铁锨手脚并用,先用脚把锨刃踩进土中,再用杠杆原理把土撬起,这个过程中全身都用劲。铁锨的操作比坎土曼复杂。坎土曼仅用双手挥动朝后刨土,是一种相对原始的动作,有动物性特征。铁锨把土往前扔,大不一样。由此可见坎土曼这种工具更古老。人类先发明了坎土曼,然后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启示,把坎土曼的头扳直,变成了现在的铁锨。但库车人为何把坎土曼这个古老工具坚守到今天,使用几千年,其间龟兹-库车人的信仰改变了几次,从最早的萨满教到佛教到伊斯兰教,手里的坎土曼却一直没改变,修佛寺用它,毁佛寺用它,盖清真寺还用它。似乎信仰可以转移,但坎土曼不能丢掉。这使我对坎土曼这种工具敬仰不已。它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劳动工具了,几乎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西部的汉族人也用坎土曼,但头是圆的。库车的坎土曼头是扁长的,刃部尖长,像维吾尔族人的下颚。那些坎土曼就是一个个维吾尔族人的脸谱。在铁匠铺里一把一把敲打出来的手工坎土曼,大的小的,一个个都打成了他们自己的样子,成为一种不能改变的脸谱记忆。我在和田玉店看到好多玉雕的毛主席像,粗看是毛主席,细看全是维吾尔族人的轮廓相貌。那是长得像维吾尔族的毛主席。我相信这不是当地工匠有意识的创作,当他们怀着敬仰之心雕刻伟人时,内心不由自主浮现出的却是本民族人的脸谱记忆,就像他们把坎土曼打造得像自己一样。

我用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铁锨,手工打制的,方头,像秦人的脸。后来用一种较轻便的圆头锨,像中原人脸。再后来的铁锨全由工厂大批量生产,谁的脸都不像了。机器没有感情。不能像人,一锤一锤地精心打造一件器具时,心灵深处的一些东西会被唤醒,会不由自主打造出一种内心图景来。

如今南疆的坎土曼依旧是铁匠铺手工打造的。几十年前,工厂生产的坎土曼也曾大批运到南疆,试图取代铁匠铺的手工坎土曼。可是,那些坎土曼没卖出几把,哪来的,原回到哪去了。铁锨却完全变成了工业化产品。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一把手工打制的方头铁锨了。

铁锨更像是一件兵器,《西游记》中沙和尚的铲,就是一把铁锨。猪八戒使的耙子把齿变成刃就是坎土曼。唐僧的原型玄奘到过龟兹,在昭怙厘大寺住了数月,他的两个虚构的徒弟――沙僧和八戒,分别操着铲和耙子这两个近似铁锨与坎土曼的工具。坎土曼以前叫砍头曼,也是兵器,后来把“头”换成“土”,还原成了地道的农具。不过,农民手里的铁东西,哪件不是兵器,坎土曼、镰刀、铁叉,连木棍都能打死人。农民很少用农具打人。在历史上,农民一次次地把兵器还原成农具,又一次次地被迫揭竿而起,把农具变成残酷的兵器。历代统治者安抚农民的方式大都是:让农民手中的农具有活干,有事做,不能闲着。同样,我们现在面临的依旧是,如何让农民手中的铁锨和坎土曼有事情做。我在新长篇《凿空》中写到一个村长,为村民的生计四处奔走,到哪都是一句话:有坎土曼干的活吗?库车有数十万把坎土曼,握在农民手里。我们不能让它闲得生锈。坎土曼的活在哪里。

中原人为种地发明制造了数不清的手工农具。龟兹人只用两件农具:坎土曼和镰刀。前者种,后者收。两种都是手工打造,镰刀像他们的浓黑眉毛,磨开的刃像他们的目光。坎土曼像他们的脸。龟兹-库车人用这两件工具面对世界。他们不改变。我们变来变去,最后被这些不变的东西吸引,来到它们身边,想问一句:你们为何不变。突然又有一个更大的疑问悬在头顶:我们为何改变。

六、祖先坐的驴车

我离开库车时正是晚上10点,隔着火车窗口,看见灯红酒绿的库车新城,看见城外荒野上朝天燃烧的油气火炬和遍野的灯光火光。这片古老的龟兹大地已经被石油点亮,老城是它最暗的部分,那些街巷里的平常生活,将越来越不被看见。

在库车的几个黄昏,我一个人走到龟兹古渡桥头。我不知道来干什么,仿佛在等一个人。又好像要等的人都来了,全走在街上,坐在街边,却又一个都不认识。我眯着眼睛,等夕阳的光线弱下来,不再耀目,等太阳落到桥西的清真寺后面,等清真寺的影子漫过大桥河滩,我有一种莫名的怅然,又觉得内心充盈,被一个馕填得满满。在夕阳对老城的最后一瞥里,一个人的目光也迟缓地移过街道。什么都不会被照亮。看见和遗忘,是多么的一样。街上只有我一个汉人,我背着相机,却很少去拍什么,只是慢慢地走、看、闻,走累了蹲在路边,和那些老人们一溜儿蹲着,听他们说话。一句也不懂。在他们眼里,我肯定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天黑了还没找到去处,在街上乱转呢。

记得上次和古丽去热斯坦麻扎(墓地)旁的民居采访,麻扎就堆在头顶,有半个老城大的一片,和民居紧挨在一起。古丽问麻扎边玩耍的孩子,那里面埋着死人,害怕吗。说不怕。为啥不怕。说死人死了没劲了。死人没劲了。这是孩子对死亡的看法。库车老城还活着,但它也快没劲了。

老城是活的历史。仅有大峡谷、烽火台、苏巴什的库车,是僵死的没有灵魂的。老城里保留着依然鲜活存在的古老生活。一个有老城的城市是幸福的,就像一个有爷爷奶奶的家庭。而老城如果没有了满街的毛驴车,其魅力也会逊色。我这次来,看到老城街上的毛驴车明显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电瓶三轮摩托车。问知情人,说这是政府提倡的,许多农民也情愿接受。因为三轮车的价格三千多元,不太贵,跑得又快,当地人也愿意坐。不用的时候,停在院子,不像毛驴,用不用都让人养,如今喂毛驴的饲料都贵,人都养不起毛驴了。

但是,还有好多人家习惯养着毛驴,三轮车再好,停在院子也是一个死东西,不像毛驴,会叫,会向主人打招呼,会用眼睛看人。还有,赶毛驴车不要执照,不用操心驾驶,躺在车上睡着了,毛驴也会把车拉回家。三轮摩托能这样吗,乌恰乡一个农民,开新买的三轮摩托,在公路上打了个盹,就把命送掉了。再说,毛驴会生小毛驴,不断繁衍。三轮车不会生小三轮车嘛。

老城之老,之旧,之落后,之乱糟糟,也许正是老城的魅力和财富。老城人有必要坐着三轮摩托去追赶这个时代吗,已经追不上了,不如坐在毛驴车上慢悠悠地等,等满世界的毛驴车都换成了汽车,等人们把汽车飞机都坐烦了,等驴和驴车成了这个世界上的珍贵事物。事实上,许多到老城的人,都想坐一坐毛驴车,没有哪个游客对三轮摩托感兴趣。驴车是我们千年前的祖先坐的车,我们还能坐在上面,真是福分。但愿我们不要失去这已经稀有难得的福分。

最后,我要感谢在库车期间给我提供帮助的库车县委宣传部张国领部长,做过我的翻译和向导的克尤木、古丽和小张主任,帮助我拍照的我可爱的女儿刘倚均,还有,给我的文字提供素材和灵感的那些老城的手艺人、农民、无业者、乞丐,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2006年9月12日完稿

同类推荐
  • 世界我知道·亚洲——朝鲜

    世界我知道·亚洲——朝鲜

    本书中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朝鲜的风光与民俗。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历代游记

    历代游记

    本书精选了先秦——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部分游记,并予以赏析。
  •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 波西米亚楼

    波西米亚楼

    华语文坛重磅新作,中国小说排行榜首奖得主严歌苓华丽转身,点滴心情记录一场魅力无限的非洲之旅,演绎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波西米亚传奇。
热门推荐
  • 神之梦旅

    神之梦旅

    手执权能的梦旅者们穿行于梦境之中,在每个不为人所记忆的睡梦之中交织出独一无二故事——在深眠的彼端,你又是否曾游历自己创造的那个世界?
  • 混世魔王的奇遇生活

    混世魔王的奇遇生活

    看一个人间小混是如何进入魔界,又看他是如何在魔界叱咤风云,获得美人心。在回到人间之后,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他又是如何在人间利用自己的异能把一个个的美女玩弄于股掌之间,可当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在回首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人间的情意是如此盘根错节;他是一个胜者,但更应当时一个生活的解密者。
  • 校园驱鬼令

    校园驱鬼令

    七月十五,鬼门打开,猛鬼回魂,生人回避,急急如律令!
  • 孤月魔后

    孤月魔后

    魔界混乱,魔君不知所踪!魔界企图造反之人称霸之人控制魔界,下令六界追捕魔君。她是人,他是魔君,人魔殊途,师父让她顺从天意,她偏要逆天而行。遭遇天谴,修仙成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的小可爱萌妻

    总裁的小可爱萌妻

    宁小琳从小到大就没什么怕的,混世魔王见了她都怕,为什么?因为她比混世魔王更混。她有一个宠女狂魔的爹地,还有一个宠妹狂魔的哥哥。家庭美满幸福,从小就没什么怕的。却唯独见了一个人就栽在了他的手上——欧华辕。三大家族之首欧家家主,欧氏集团总裁。宁小琳见欧华辕第一眼就心动,欧华辕见宁小琳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女人很奇怪。“说,你是什么时候爱上我的?”“我对你一见钟情。”宁小琳托着下巴,眼睛直视着欧华辕,从薄唇中吐出这几个字。欧华辕俯身,吻住了宁小琳的嘴。
  • 蜀愤

    蜀愤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三国梦——三国一统之后不久,即是五胡乱华。如果“汉”字大旗仍在,又怎么会让胡人肆虐?蜀汉也是汉。蜀汉灭亡之际,姜维、赵广、诸葛瞻、诸葛尚、李球、黄崇……无数人以身殉国,军中更是“将士咸怒,拔刀斫石”,我们尚在为国奋战,为何君主却降?得人心如此却难逃败亡,怎能不让人愤懑。历史上的刘禅,何尝不是个可怜人?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若不是赵云,连他自己都差点死在乱军中。他有聪明才智,可惜却没用在治国上。
  • 奥特曼激斗传

    奥特曼激斗传

    带着神秘辅助系统,化身奥特曼穿梭在各个时空拯救世界,不管倒下多少次,也决不放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忘记人类心中的光。
  • 陌上今宵寒

    陌上今宵寒

    ”这一次换我等你,你不来,我不走。“”就算他们都离你而去,我不会走,我会一直陪你......等你,回头。因为这是我们的约定。“经年之约,你是否还记得?三年之痛,我们的成长。陌上今宵寒。
  • 修真录之破天缘

    修真录之破天缘

    一场宿世之战,一片惊天阴谋!后辈修真者竟只是太古上仙的布局棋子!他们究竟意欲何为?修仙界中不见太古仙迹,他们又去了何方?那一场天域之战,为何天界荡然无存?后世中的仙神二界究竟有何关系?天地六界谁主浮沉?道无止境谁定乾坤?少年本就生涯坎坷,是否能够破天成道?他!夜天雨!能否护其所爱?揭晓阴谋?他的道又在何方?本书给读者塑造了一个不一样修练世界,穷言将带你见证浩瀚星空。书中爱恨交加,兄弟情义,无一不触动人心!万般详细精彩剧情,敬在文中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