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5000000003

第3章 从青果巷到纽约(2)

考大学很有意思,我们那时候考大学要考六天,8点钟到,真正考试是上午9点到12点,三个钟头不能停,下午1点到4点,一天六个小时,笔不停挥。考试的范围早已告诉你了,学校招考的小本子写明要考什么书,可以说没有舞弊,为什么呢?题目多得不得了,六天当中只有一天用中文,其他都用英文,题目多得你要笔不停挥。你想打稿子,不行,一打稿子,题目就做不完,舞弊是不大可能的。已经告诉你材料都在这里面,不要叫你猜,不捉迷藏,现在考试是捉迷藏。题目很多,就是叫你秉笔直书,写不快,就不行,怎么考,都公开的。而且很奇怪,每年招考多少人是没有数目的,七十分及格,及格的都收,哪年没有及格的,一个也不收。所以跟今天的考试方法完全不一样,没有名额,我们那一年,凡是及格的都收,宿舍不够,就把另外一些房子临时改成宿舍,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考上不难,只要把指定的那些书搞清楚就行了。

还有一个笑话,上圣约翰大学报名要照片,我的同学关照我:“你最好拍一张西装照片。”因为我在常州不穿西装,土得很,也不知道西装怎么穿的。到照相馆去拍照,照相馆有西装准备拍照用的,照相馆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样打领带、领结。闹了一个笑话:他给我戴了一个领带,再戴一个领结。照片寄到上海,我的同学大笑,赶快寄回来,要求重拍。

1923年,我从苏州坐火车到上海。从火车站下来,坐电车到静安寺,静安寺再往西,就是田野了。租了独轮车到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在上海梵王渡,今天就是中山公园那边。独轮车是什么时候有?大概九百年,所以坐独轮车上圣约翰大学在文化上跨过九百年。古老的中国要到教会学校学外国的东西,文化历史跨过九百年。

有趣味的事情是,进大学第一次去报到,给我一个卡片,把我的名字打在卡片上。上面有中文,也有拉丁字母,我一看,是用上海话拼的罗马字,这是学校规定的标准,在学校每一个地方签名,都要按照这个标准。学校的管理就按照罗马字来管。我一进学校就懂得什么是罗马字管理法,这是科学管理,到今天中国人都不懂,圣约翰的总务部是没有几个人的,管理起来好得不得了。这件事情印象很深,这就是外国文化跟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到美国去工作,可以说,我在工作当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每一个环节都是高效率。人家问:“为什么美国人比别的国家富?”一天的工作要相当于好几个外国人,财富是这样来的。我到美国才知道,日本有一个调查团,调查美国人的办公效率,调查了几个月,写成一个报告,结论说:一个美国人可以抵十五个日本人。真是不一样,那时候电话当然还没有今天好,我才知道用电话的方法跟中国人不一样,在中国根本不重视效率,中国人办公的方法远不如他们。我训练到这个习惯:做事情一定要讲效率。

圣约翰大学的专业跟今天不一样,现在进大学就要分专业,圣约翰大学是外国规矩,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都是基础课。专业分得粗得不得了,现在是根据苏联的办法,专得不得了。圣约翰大学本部只分文科、理科,医科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们不大碰头。一年级不分文理,二年级才分文理。我一年级进圣约翰大学,学基础课,三面墙上都是黑板,黑板可以拉上拉下的,好多学生可以在上面做题目,数学的水平比较高。我的数学很好,一个外国数学老师就劝我:“你就学理科吧。”可是,我的同学都跟我讲:“你不要学理科,要学文科。”为什么呢?圣约翰大学有名的是文科,不是理科,到了圣约翰大学不读有名的文科,而读理科,吃亏了。我就学了文科。实际上,我当时偏重经济学方面。

我那时候学经济,主要是学经济的技术,中国是一个大国,要做国际贸易,要办银行,要有一套学问,不像现在乱七八糟一下子几千万被人家骗走了,没有这么傻的事情。资本主义如果这么搞,早就垮掉了。国际贸易要有一套技术,我主要是学这方面的东西。

可以说,大学里所有的功课都很有意义,是英美的做法。比如大学里有一本小书,客人来了可以看,这本小书讲:我们这个大学不是培养专家的,是培养完美人格,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成为专家。一到圣约翰大学,每一课都有课外阅读材料,常常要看百科全书。学会了自学,学会了独立思考。这种教育方法从教师来讲,并不费事,可是可以给我们一个方向。

那时候鼓励学生自学,上课的时间并不多。有的时候,老师的几句话,会给学生一生影响很大。那时候的教育跟解放后苏联教育不一样,苏联教育是强迫性的“填鸭式”教育,效果不好。

在圣约翰大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看报,主要看英文报。一个英国教师问:“你们天天看报,是怎么看的?”我们说:“看报就看报,没有什么。”他说:“看报有看报的方法,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第三个问题:‘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赶快去查书,查书是首先查百科全书。”我们按照他这个方法来看报,兴趣就大大提高。

圣约翰大学重视基础的教育,我读基础的文学、世界史,这很有用处。我进的中学是中国人办的,可是中学的世界史是英文的,世界地理、化学、物理是英文的。我们能够用英文,基础培养今天办不到,今天的中学生、小学生许多时间浪费到莫名其妙的课程上面,应当学的东西学不到,人又苦得要命。学生累得要死,搞得父母也累,睡觉都没有时间,结果学问学不好。我们的教学没有上轨道。

英文很容易学好,你重视它就会好的。我们的英文教师都是教会学校毕业的,我们中学能用英文演讲比赛,英文不过关不能毕业。实际上是中文、英文、数学三门课放了工夫,旁的都不放工夫,好多课不用考的。那时候比较轻松而学得好,今天把学生的时间都浪费掉。还有一个关键,那时候中学都是住读的,没有走读生的,一走读,走来走去,把精力都走光了。今天的学生到大学再读英文,那大学的课程怎么能读呢?大学是用英文了,不是学英文了。现在的青年苦得要命,这个办法不对,我们的教育要彻底地改变。

圣约翰大学在政治方面特别注重外交,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代,外交界都是我的同学,顾维钧是比我们早的最有名的同学。我毕业以后,人家好多次请我到外交界去做事。张允和是断然反对我参加政治,我想是对的,假如我参加政治,就麻烦了。

圣约翰大学的校园美极了。现在上海的中山公园就是我们的校园,校园里原来都是大树,外国人对园林很重视。今天来看,我们学校是规模小,园林大。园林从前叫兆丰花园,现在叫中山公园,把树都搞光了。资本主义的管理学是值得钦佩的。

光华大学

事情出乎意料。我在圣约翰大学只读了两年,遇到“五卅惨案”。1925年,上海有一个日本工厂,老板把一个工人打死了,这个工人叫顾正红。首先是上海商业界起来抗议,后来整个上海出现抗议,后来是整个江苏,后来扩大到好多城市,全国抗议,反对帝国主义。“五卅惨案”在全国闹得非常厉害,上海是中心,学生都罢课,要出去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教会学校,就跟学生发生矛盾。所有学校都游行,我们学生也要去游行,校长说:“你们在校内开会都可以,不要出去。”学生一定要出去,为这个事情就闹翻了,圣约翰大学的老师中一大半是外国来的,一小半是中国来的。中国老师和学生就离校,“离校事件”闹得不得了,这不仅是中国的大新闻,也是世界的大新闻,当时不仅是我们,好多大学都发生这种事情。

中国学生和中国老师排了队,拿了铺盖离开学校,怎么办呢?出来以后社会各界就支持我们,南洋公学也支持我们,就办一个光华大学。当时许多有名的教授都有爱国心,愿意到光华大学来教书,也请了外国人来,一度办得很好。新造的房子主要是华侨捐的钱,可是后来跟日本人打仗,日本人就把光华大学还有两所反对帝国主义的大学炮轰光了。

我在光华大学读了两年,最后在光华大学毕业,光华大学在二战以后不行了,没有钱,没有房子,什么都困难了。后来共产党来解放了,所有私立大学都取消了。历史的变化很大。

光华大学实际上还是按照圣约翰大学的方法来办学,当时教育部没有命令大学要这样搞、那样搞。光华大学请了中国有名的学者来上课,譬如教文学的有徐志摩,徐志摩是北京大学教授,又兼光华大学教授,从北京到上海跑来跑去,结果飞机失事死了。徐志摩的作品、作人的风格影响学生。我到过徐志摩家里,他和原来的夫人离婚,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也是很有文化的,张幼仪是小脚,他们是家里面订婚的。后来他跟陆小曼结婚,在上海住,一幢房子三层楼,下面一层是英国式的,第二层是日本式的,第三层是印度式的,三层楼三种文化。那时候老师跟学生,校长跟学生关系很好,像朋友一样。很多人很钦佩徐志摩的,他是一代风流。有人说白话诗到徐志摩时成熟了。

我没有听他的课,我那时候快毕业了,可是他的东西我都看过,很钦佩。我想徐志摩的文章今天也值得青年人读,他非常有才华。

大学毕业了,有人劝我:“你在上海待得太久了,不要老待在上海。”当时有一个思想说: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要超过三年,为什么呢?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麻木,没有新的刺激,所以当时的教授跟大学要订合同的,不超过三年,三年以后换一所学校,换一个地方。这跟解放后的思想不一样,解放后是在一个地方,一生就不要动了。那时候要动,才有发展,这个思想影响很大。

本来我大学一毕业就要到外国去读书,因为穷,没有去,我的同学十个有九个到美国去留学了。因为虽然是光华大学毕业,却都是圣约翰大学来的,而且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我因为没有钱,所以拖了好几年才到外国去。

那时候大学生出路很好。我们的校长张寿镛对我特别好,我读书的时候,校长室缺少一个秘书,就在本校里面招考,我考上了,业余帮校长当秘书。这样,我跟校长关系就很好,我毕业了,他就劝我:“你不要出去了,你就在本校教书吧。”我一边就在光华大学附中教书,同时帮大学校长做一些工作。不久,就在大学里面教书。

张寿镛原来是清朝末年的大官僚,可是很有学问,他来做校长,做官方面是牺牲。为什么请他呢?当时大学校长很重要,能够搞钱,还要有声望,这样的人不容易,上海各界就推他,他能搞钱。宋子文是财政部部长,张寿镛做过财政部副部长。他的学术地位也很高。

可是不久,我的一个老师孟宪承--解放后他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说:“你在光华大学工作当然很安定,我劝你出去别的地方工作,不要老待在一个地方,老待在一个地方不知不觉当中就没有朝气了。”他是懂外国思想,人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待长时间,要换工作,增加你的阅历,增加你的经验。他说要到无锡乡下一个新办的江苏民众教育学院,这个学校根据一个新的理论来办。那个学院的院长走开,要请他去当院长,想把我带到那边去。去了不久,浙江也在办一个民众教育学院,他又把我带到杭州,我都跟他走。那时候是新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人物。这是一种资本主义国家里新的理论,是面向群众,不是面向贵族,本来的教育都是面向贵族的。

我到了杭州不久,浙江和江苏的军阀打仗,把铁路打断了。张允和在苏州没有办法到上海读书,苏州和杭州的路没有断,就到杭州之江大学去借读,之江大学也是一所教会学校,那个校长我也认得。当时的教会大学校长跟学生像兄弟一样。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不是学生上街那么几天。清朝末年思想激荡很大,现代化的思潮到“五四”达到一个高潮。五四运动在全国影响大,范围广。我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对我们来说,有几个概念,一个概念是要搞白话文,一个概念是要爱国,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是老师引导我们,出去反对帝国主义。一个人拿一根旗子,上面写“同仇敌忾”几个字,我们都不懂,老师叫我们写就写。我到茶馆去演讲,茶馆里的人都停下来听我演讲,看不见我的人。我个子长得很慢,当时很矮小,一个客人就把我抱起来站在桌子上面讲,茶馆里面的人起劲得不得了。

五四运动是相当普遍,小地方都有活动。五四运动的确是广泛的思想活跃的时候。我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高潮。“五四”提出的口号“民主”“科学”完全正确,解放后要抨击“五四”,这是错误的。仔细研究,“五四”时的文章没有整个否定传统,对儒学也没有完全否定。有人考证,“打倒孔家店”不是“五四”时提出来的,是后来提出的。

五四运动的先锋是白话文运动。这个现象好像非常奇怪,后来胡愈之的解释非常好,他写过一篇文章,说:西欧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语文运动为先锋,中国的启蒙运动也是以语文运动为先导。

拉丁化运动

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语言感兴趣了。一到圣约翰,就发现语言生活完全改变了,因为圣约翰一天到晚都讲英语,只有中国文学、历史课用中文,其他一概用英文,用了英文,就知道英文的方便、字母的科学管理方法,一系列的事情都不一样。不仅仅是字母的问题,管理学的重要条件,汉字不行。

我毕业后在学校教书,同时参加银行工作。我参加拉丁化运动,起初不是主动参加的,我当时写的文章今天看起来很幼稚,可是他们认为有新意义,这样我才参加拉丁化运动。参加以后,我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提出几个要改革的方面,拉丁化运动今天来看明白了,当时也不是很明白。提倡方言拉丁化,是因为瞿秋白在苏联受了影响,苏联是许多民族拉丁化,瞿秋白把中国的方言看成是民族语,他反对国语运动,提倡方言拉丁化,可是方言拉丁化在中国推不动。在上海,有上海话拉丁化,同时有北方话拉丁化--“北拉”。你推广“北拉”,人家来,推广上海话拉丁化,人家不来。上海人不需要上海话拉丁化,这一点可看出上海人已经有民族意识,不是地方意识了。

拉丁化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是倪海曙,倪海曙全力以赴,是主将。我参加以后,就觉得有几个地方不对,要搞方言是可以,可是不能各归各搞,相互毫无关系,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我提出方言拉丁化方案要相互沟通,这一点对拉丁化运动有影响。我们推广北方话拉丁化有人听,上海话拉丁化人家听了就完了,没有人来,说明中国人需要国语。

我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陈望道认为我的意见有新意,后来我对文字改革的兴趣跟陈望道的鼓励很有关系。后来他是复旦大学的校长,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的教授。

同类推荐
  • 致亲爱的自己

    致亲爱的自己

    "我们始终流连于某个故事,某段记忆,某个Ta。只是因为那里有曾经还不够坚强的自己。我们为了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改变着现在的自己。也在怀念,过去的自己。那些曾经固执地以为放不下事情,终在时光的年轮中被渐渐淡忘。仰望,是要让嘴角上扬。而我们,终于学会了爱自己。"
  • 假面(下)

    假面(下)

    在段佑斯与优异成绩的保驾护航之下,雅子逐渐接近裙带关系复杂的学生会,但随着学生会核心成员接连“落马”,她的行为越来越超乎段佑斯的掌控。
  • 独爱无二

    独爱无二

    三千港中,海龙掌权人盛赞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盛赞心中大事,只有他家那枚呆萌小团子。团子不漂亮,他愁。团子变漂亮了,他也愁。团子对着他哭,他看着揪心。团子对着别人笑,他看着又闹心。团子学习不好,他嫁妆提前准备好。团子话说不清,他明白她说什么就好。这小团子人小鬼大惦记上他,还真是让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到底什么时候起,她将他的心占得满满的?也许,是从她第一次出现在他生命里就开始了。而对团子而言,她要的不多,只要他在她身边,只要他只爱她一个,就好。
  • 刻下来的暗恋时光

    刻下来的暗恋时光

    “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你,但我清楚地知道,只要我活着的一天,我都会踏遍每一个角落,只为找到你。”典型的饶雪漫式青春疼痛小说。孤立的少女邂逅温柔又不乏强势的富家公子,却又念念不忘少女时期的暗恋对象。一段青春时光里的爱与恨,纠结在一起。疼痛之后的蜕变,是一个少女学会爱情,重获希望的故事。
  • 不负如来不负卿:大结局

    不负如来不负卿:大结局

    小春编著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大结局)》讲述了:1650年前的丝绸之路上,龟兹国外的古道正驼铃悠悠。初次遇到穿越而来的现代女子艾晴时,鸠摩罗什十三岁。再次见到她时,他二十四岁,已是名扬西域的僧人。对他来说,她是爱而不得的女子;对她来说,他是注定许身佛门的千古高僧。即使早已情根深种,终究羁绊于那一颗坚定的向佛之心。他们之间横亘着的不仅仅是漫长的千年岁月,更有十六国时代满目苍痍的乱世纷争。他与她相识四十年,用三十六年的寂寞等待,换来与她四年相依。
热门推荐
  • 穿越皇者

    穿越皇者

    陈风,一次意外穿越到了长生界,醒来后,发现自己成为了这里陈家族中废物后辈,受尽同辈欺凌,为了生存,来自地球的他又将如何面对家族中的明争暗斗?
  • 维度接引使

    维度接引使

    重写了,以前的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ㄒoㄒ)/~~……………………………………………………这是一本靠兴趣写的小说,所以更新挺慢的!建议收藏,养肥在宰!群号:610828901
  • 小仙女她总想靠学习致富

    小仙女她总想靠学习致富

    ##新文《将军世家多了个技术宅》开坑啦~希望大家支持呀~##当康:又称牙豚,兆丰年之瑞兽。徐当当作为天地间最后一只当康,最难受的事就是露出原形时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还被人以为是一只猪。刚从山里出来,怀揣着脱贫致富的梦想到大城市读书,用个老年机还被人嘲讽了。没有人知道,徐当当养鱼的叔叔是大佬,做馅饼的婶婶是大佬,卖猪的爷爷还是大佬。至于徐当当自己……众人:我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和当当哥说话。——某位自封灵台的大佬动了动金丝眼镜:早已布下了抓当康的网……徐当当的叔叔婶婶爷爷们:瞧我这控制不住想打人的手。——本文原名:《我,神兽,大佬必须打钱》甜宠萌文,HE,舒爽打脸、欢迎食用哦~
  • 炎黄子孙异空间争霸记

    炎黄子孙异空间争霸记

    地球3086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强盛的帝国。大中华帝国。最伟大的科研学府。。终于完全破解了人类的基因。。。。。。。。。。。。公元3088年帝国最先进的宇宙飞船发射场。一艘飞船上载着有科学家培育成最强联合基因人的。超强完美人。。。他们36人肩负地球移民外星球实地居住可行性。。。然而。。。。。天哪。。天哪。看来这银河系外真的。真的。有生命体星球。。
  • 精灵也要谈恋爱

    精灵也要谈恋爱

    亡将遗子vs落魄公主误入人间,公主表示自己要回去!某王子:妹,你咋勾搭同桌呢?咱还回去嘛???有一天,公主悄咪咪的拽了拽同桌的衣服:“告诉你个秘密哦,其实我是精灵!”“这么巧?我也是。”互扒马甲,重回秘境,打倒恶势力进来看看?你想要的,这里说不定都有哦![原创,不喜勿喷,欢迎纠错]
  • 三小只的独宠宝贝

    三小只的独宠宝贝

    一个电话,三公主被揪回国订婚,三公主左藏右躲,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订婚对象竟然是六大家族的霸道少爷,是圣伊格林贵族学院里只手遮天的王子............
  • 无赖皇后:皇上,臣妾做不到

    无赖皇后:皇上,臣妾做不到

    某腐女口头禅:“宁毁十座庙,不拆一对基”。听说当朝皇上是断袖?她贼眼一亮:“爹,赶紧把我嫁给皇上!”帝后大婚之夜,月上柳梢头,隐蔽的草丛后,腐女皇后盯着凉亭里两个俊美而立的男人,激动得泪流满面:“皇上,赶紧上啊。”
  • 是毒不是医,老子不娶妻

    是毒不是医,老子不娶妻

    哎呀我去,做个灵魂跳跃居然从科技世界跳跃到魔法世界,好不容易学会了用魔法,还得天天去打仗打的我脑壳疼。小姑娘这一个个都撵上我,我他喵的没带把啊。科技世界和魔法世界开通交流域,作为大使,是不是得搞点事,是不是得来一波开局一条狗,一刀999。
  • 摄殓之你是我的猎物

    摄殓之你是我的猎物

    驱魔人卡&狼约的捉(爱)拿(情)时(故)刻(事)……“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还怪我?”“约瑟夫,你死定了!”具有社交恐惧症的优秀驱魔人竟然失手了,还被狼魔“囚禁”了?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请阅读下文!
  •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最著名的领袖人物事迹,精彩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