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4700000039

第39章 喝茶 (2)

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尽管排在最后,但在苏州,却是一件大事,完全可以排在酱醋之前。苏州人吃酱的时候少,一般都在夏天。我记得一到夏天,祖母会拿一只海碗,描着金边的,碗的四周画着粉彩的缠枝牡丹,去酱油店里买点酱回来,这种酱稀里糊涂的闪烁着湿润的红光,叫甜面酱。切些肉丁,切些香干丁,往油锅里一炒。这是夏天的美食。现在想来,大约是这样的工序,先把肉丁在油锅里煸熟,加入香干丁,略微翻炒几下后,再把一海碗甜面酱倒进去——炒得沸沸的,在湿润的红光四周冒起白色的小汽泡。我那时不爱吃肉,吃到肉就吐掉。我挑香干丁吃。肉丁和香干丁,都切得小拇指指甲般大小,被酱渍透,是很难分辨的。后来长到八九岁,才有了点经验:炒在甜面酱里的肉丁,它的色泽比香干丁深些,而香干丁的色泽是内敛的,像我们的传统诗歌。

香干丁是一首绝句,或者是一阙小令。不到夏天,过了夏天,酱都吃得很少。酱在苏州人看来,是消暑的末事。末事是句吴方言,就是东西的意思。苏州人也不太吃醋,糟倒吃得很多。我原先以为只有苏州人吃糟,就像山西人爱吃醋一样。想不到鲁菜里也有糟,福建菜里也有糟,还有人说糟用得最好的,是福建厨师。苏州人吃醋,也多在夏天。好像夏天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季节。好像苏州人吃酱吃醋是一件蓄谋已久的事。在夏天,常吃糖醋黄瓜,或者糖醋黄鱼,或者蘸着醋吃黄泥螺。苏州人吃醋,出不了一个黄字。也该扫扫黄了。醋什么时候吃,与什么东西同吃,都是适宜的。吃得不适宜,大不了一个酸溜溜么!在苏州,只有茶什么时候吃,与什么东西同吃,像醋一样,也都是适宜的。我就见到一个人边吃稀饭边吃茶,他把茶当作了下饭的肴菜,不是穷,是仿古——颇有些宋代人的气息。

一大清早吃茶,在苏州人那里,已成了神圣的仪式。一个人在家里吃,冬天守着火炉,夏天守着树荫;几个人在外面吃,春天望着鲜花,秋天望着巧云。几个人在外面吃,也可以在巷口,也可以在茶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茶馆很少见了,只在公园里有,叫茶室。茶馆改名为茶室后,总觉得少了味道。像把潇湘馆改成潇湘室似的,有点局促不安,有点捉襟见肘。在苏州,每个公园里都有一个茶室,有的甚至还多。大众一点的,是大公园、北寺塔里的茶室,大公园茶室兼营早点,一碗爆鳝面味不让朱鸿兴。朱鸿兴是苏州的百年面馆,按下不表。高档一点的,是拙政园、沧浪亭里的茶室。其实大众一点也罢,高档一点也罢,言说的是周围的环境,茶钱以前是一样的,近几年略作调整,开始买卖环境了。2000年夏天,我回苏州,一位朋友约我怡园吃茶,这么好的环境,一杯龙井茶也只要五块钱。当然这龙井并不正宗,但还是比花茶滋味长兮兮的。我在北京地坛吃茶,一杯盖碗花茶也要二十五块,还没坐多久,女茶博士们就催下班了。去公园吃茶是苏州便宜,下馆子喝酒是北京便宜。

苏州人把吃茶当家常便饭;北京人把喝酒当家常便饭,如果价格偏高,哪能常便呢?我与朋友把两支藤椅从茶室搬出,搬在了长廊上,面对面坐着,吃茶,此刻正是中午,阳光浇银,怡园里没一个游人,我与他打起赤膊,一声不吭,听水边的两三棵柳树上蝉鸣阵阵——像隔壁大姐烧饭烧焦了,用饭勺刮着锅底。怡园的假山石,积重难返,堆叠得太多了,一直为人诟病。有人觉得怡园有暴发户气,但我却不这么看,我觉得怡园像位博学者。

怡园是苏州在辛亥革命之前所建的最后一座私人园林,因为它年代在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等等之后,造园家就想做个集大成者,这里集来一点,那里集来一点,大成肯定没做到,博学的样子是有了,像给老杜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作笺作注,笺注一大堆,略过它,就能听到夜雨的响、看到春韭的绿、闻到新炊的香、想到黄粱的空,前梦吃茶,后梦吃酒,梦醒后吃醋。我的这位朋友是位画家,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最早从事现代艺术的那一拨,由于地处苏州——受到四面皆山山堵山围的局限,他的名声不大。但我觉得他没有行尸走肉。这么多年来一直画着,画到快下岗了。他的妻子已经下岗,他的儿子把米把糖悄悄地藏起,说以后怎么办呢?那天,他没说这些,只说着王羲之、米芾,像说着自己的家务事。在他身后,假山石体上皴出的阳光,使怡园成为一个白热化的园林。

怡园的假山石在夏天中午,白得密不通风,这是我以后想到的。

生命里美丽的风景——逛伊朗茶室

/尤今/

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人像伊朗人一样,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泡茶的全神贯注,喝茶的心无旁骛,好茶好水因此未被辜负。

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全国各地,奢华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简陋得令人望而却步的;铺陈得花里花哨的,摆设得古色古香的,都有、全有。每到一个城市,我便到处去探听当地最具特色的茶室在哪儿,而按图寻骥的结果,往往是趁兴而去,尽兴而返。

全市最美丽的茶室

每个不同城市的茶室,都有与众不同而让人津津乐道的特点。

印象最深的,是坐落于伊斯法罕(Isfahan)的茶室。

伊斯法罕是伊朗的故都,位于中部,是目前的第三大城。这儿没有破坏景观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全城弥漫着一种悠闲恬淡的气氛,洋溢着一种古雅朴实的气息。

全市最美丽的茶室设在那道历史长达300余年的朱瑞桥梁(JouiBridge)下。一迈进门,我便大大地怔住了。哇,那布置,简直是“超级夸张”——天花板和墙壁,密密麻麻地吊着、挂着、贴着、钉着各式各样的画作、毛毯、铜塑品、陶质品,还有许许多多盏棉质而绘上不同图案的圆形吊灯。最最奇怪的是,尽管装饰品如此密不透风地排列着,连半寸的空隙也没有,然而,坐在这个面积不大的茶室里,却丝毫没有局促的感觉,反之,有一种恍若置身于古老博物院的雅致感。

到此茶室来的茶客,很明显地有着一定的文化水平,有者全神贯注地遨游于书中世界,有者若有所思地对着本子振笔直书,有者对着窗外景色浮想联翩。那些结伴而来以享受闲谈之乐的,也识趣地把说话的声量调得很低很低,尽量不干扰及他人。轻风徐来,河水潺潺,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暮色是傍晚8时过后才一点一点地从窗子里渗透进来的,然后,然后呢,茶室里吊着那棉质的灯,一盏一盏好似着了魔一样地亮了起来、亮了起来,当灯亮起时,绘在灯罩上的图案也清晰地显示出来,每盏灯都有一个不同的图案,整间茶室,霎时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着实美得叫人魂飞魄散。

入夜之后,我到伊斯法罕另一间设在皇家广场(ImanSquare)店铺顶层的露天茶室去,却又领略了另一番全然不同的风情。整个广场,无数灿烂而又密集的灯火不断地闪烁颤动,像情人的眼波般飞出了致命的诱惑。茶客三三两两地坐着,啜茶、观赏夜景、话东道西。

当他们快活地喝着茶时,我却快活地看他们喝茶。

伊朗典型的茶室风光:茶客啜茶、抽水烟、闲聊、交朋友、谈生意。

伊朗人喝茶,有个很奇特的方式——琥珀色的茶,盛在小巧玲珑的玻璃杯子里,喝茶时,糖块不是放进茶里搅和的,而是直接放入口中,再去啜茶。伊朗的糖,呈现不规则的结晶体,一片片薄薄的,晶亮的黄色,轻轻一咬,“卡卡”数声,糖片分崩离析,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中和,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涟漪。有些糖片还镶嵌着柠檬皮,一咬,满嘴生津,这时,赶紧将略带涩味的茶灌入口中,以舌尖略略搅和,那种甘醇已极的好味道,足以使头发“轰”的一声全都直直地立起来。当然,一般较为简陋的茶室,并不备有这些薄片糖晶,仅仅只供给一般化的方块白糖,伊朗人惯常的做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拈着糖块,蘸了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舌上欲融未融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坦白说吧,我最初对伊朗人这种喝茶方式觉得很不适应,有一种“脱裤放屁”的感觉,可是,后来,入乡随俗,竟也爱上了——同一杯茶,竟能品尝到不同层次的甜味,层层推进,渐入佳境,好像是我们所期待的人生。

一天十五六杯茶

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许多伊朗人告诉我,一天十五六杯是最起码的。有位伊朗朋友说得好:

“伊朗禁酒,我们便以茶代酒,提神、健身、醒胃、清肠,全靠它。”

茶室,对于大部分伊朗人来说,是以茶会友的地方,也是谈生意的好场所。几乎每间茶室都出租水烟,握着水烟管咕嘟咕嘟地吸食的同时,一宗宗生意也就不知不觉地谈成了。

有些茶室,名气极响,但却未能留给人名副其实的好印象。

在南部古城设拉子(Shiraz),有个占地极阔而又设计极美的陵园,纪念的是伊朗举国著名的诗人Hafaz,陵园附设茶室,在我想象中,茶室既设在诗魂缠绕的陵园之内,必定是清静幽雅的,结果呢,恰恰相反。茶室中央,有个方形的水池,水池上面俗里俗气地托着一个巨型水烟壶作为装饰品,水池四周,摆满了桌子,桌边坐满了人,抽水烟的,以浓浊的烟味严重地污染了原本清新的空气;啜茶的不专心品茗,却以响亮得令人生厌的声音制造语言的垃圾,这里那里随处抛掷,整个地方,乌烟瘴气,噪声充斥,我只坐了十分钟,便飞也似地逃走了。严格说起来,让人受不了的,其实不是那间茶室,而是那一堆没有妥善地利用那间茶室的人。

男女必须分开坐

倾心喜欢却又曾经让我生气不已的,是伊朗北部大城大不里士(Tabriz)那间桑葚茶室。这间别具风味的露天茶室,就设在成排桑葚树下。正是果子成熟季节,一串一串丰满多汁的桑葚自得其乐地荡在茂密的枝叶间,一步入茶室,悦目的绿,便像骤然降下的雨,深深浅浅而又斑斑驳驳地落得满头满脸都是。

正欢喜难抑地走着时,冷不防有人暴喝一声:“止步!”一位白须老头僵直地立在眼前,冷冷地说:“女人,去另一边坐!”另一边?哪一边?我狐疑地看着他。他以手指了指另一个隔了一堵矮墙的狭窄通道。我好奇地探头看了看,那儿,疏疏落落地放了三几张桌子,半个人影也没有。白髯老头一脸固执地说:“根据我们这儿的规矩,男女必须分开坐。”规矩?这是哪门子的规矩?我生气了,冷冷地应道:“我是游客,我想,我不必受这道条规的约束。再说,我已经逛过了伊朗7个城市,上了无数次茶室喝茶,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伊朗有这么一条规矩的!”白髯老头气得涨红了脸,正气势汹汹地想要反噬时,其他茶客却七嘴八舌地开腔代我说话了,白髯老头粗声粗气地反驳,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时,我觑了个空儿,迅速跨着大步走了进去,找了个位子,安安稳稳地坐了下来,“嘿嘿,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呢”,我一面想,一面快乐地对自己微笑。

白髯老头站在原地,满怀不快而又无可奈何地瞪着我,口中喃喃地动着,仿佛在咬碎一些恶毒得出不了口的话。其实,说起来,我也不是真的想喝那杯茶,只不过是想争那一口气罢了,而今,当真争“赢”了,却又觉得捧在手里那杯茶特别可口,特别香醇。拂面的轻风夹杂着桑葚成熟了的那一股甜香的气息,仰头看时,颗颗桑葚宛如粒粒小巧玲珑的绿玉,在午后温煦的阳光里闪着一圈一圈可爱绝顶的笑影。站了起来,摘了一串,吃,哇,甜入心坎!

那天,在那间露天茶室,足足坐了三小时,喝了整十杯茶,以自助方式吃了无数无数桑葚;啊,那种什么也不做、“时而千思时而无思”的感觉竟是如此难忘而美好。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伊朗人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

同类推荐
  • 菜花黄时

    菜花黄时

    《菜花黄时》是著名作家王海椿的作品自选集,所收作品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清雅婉转,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选入作品集的多数文章是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经典篇章,历久弥新。作品的题材涉及成长、情感、励志、传奇、世态,情节扑朔迷离,结局出人预料,在挑战读者想象力极限的同时,更能引发读者的心灵的震颤和久久的回昧。
  • 草叶集

    草叶集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3》就是以日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述了这样一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留学上高三直至顺利高中毕业前前后后的学习、生活经历。优美而朴实的文字中无不透露出美国的高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高中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作者和接待家庭一起快乐的生活等等。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进行深刻的剖析,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独辟蹊径,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读出了新鲜的内容。
  • 沈从文精读(全2册)

    沈从文精读(全2册)

    《沈从文精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形象:“得其自”的文学家、痛苦的思想者和处在时代边缘却进入历史深处的实践者。通过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这三种形象之间的过渡、转换和内在关联。作者立意不在重复和固化已有的关于沈从文的叙述模式,而试图拓展阐释的空间,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沈从文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热门推荐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行动的作为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行动的作为

    你的周围到处都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就会捕捉到它们的踪迹;那些渴求帮助的人呼声越来越弱,只要你善于倾听,就一定能听到那越来越弱的呼声;你不会仅仅为了私人利益而工作,只要你有一颗仁爱之心;高尚的事业就徘徊在你的周围,只要你伸出自己的手,就永远有机会去开创。
  • 甜心女孩的专属骑士帅殿下

    甜心女孩的专属骑士帅殿下

    有人问我活在这个世界开不开心,我说如果可以,我宁愿不要来到这个世界,可是竟然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我就要快乐的活下去,只因为那个可以照暖她的心的男孩。
  • 妈妈没有在原地等我

    妈妈没有在原地等我

    这是一段挣脱不去的尽孝宿命,果儿爸为救女儿葬身车轮底下,果儿妈为保住女儿漂亮的眼睛作为一生的秘密满着女儿做了活体眼角膜移植。才貌双全出落大方的蓝果儿从上大学的那天起,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对爸爸的愧疚换算成双倍的孝心,追加到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成人的妈妈身上,她的学习工作生活爱情等等一切的标准都建立在为妈妈谋取幸福的要求上,为减轻妈妈的负担偿还债务,寻找课外兼职工作,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徘徊在复杂社会的边缘。毕业后,蓝果儿把对事业的极致追求作为赢取妈妈幸福未来的物质保证,很快成长为DF集团最年轻的副总。果儿妈从女儿离开自己的那一天起,女儿的一丝一毫都令她牵肠挂肚担惊受怕,就在这种没完没了的煎熬的思念中,一天天的垂垂老去。当蓝果儿彻悟到“欲养亲不在,尽孝要趁早”的人生伦理时,她赶紧买了一套大房子,准备把妈妈接到省城在自己的陪伴下颐养幸福的晚年,妈妈却孤独而意外的走向了外一个世界。
  • 闲散闲说

    闲散闲说

    悠闲的处世,陌然的对待,是害怕?又或者是QAQ
  • 我才不要当宠妃

    我才不要当宠妃

    各位抱歉,因为两本有点写不过来,这本暂时停更。暂定明年再见。“娘娘您醒醒啊,醒醒啊!您这样叫奴婢怎么活啊!”嘤嘤嘤嘤嘤,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谁XX的电视开那么大声啊,还让不让人睡觉啊?明天不要上班啊?烦躁!受不了了!老娘抓起被子猛的坐起来,发起我的猛汉之力一拳头砸在隔壁墙板上。“哎哟”我疼得叫出了声,在下的猛汉拳头剧痛无比,不是出租屋的木质隔板墙吗,什么时候换成了砖的。????????让我睁开眼看看我可怜的的小拳拳,嗯?我盖着个什么玩意儿?这大红大绿的锦缎被子是怎么回事????三个小问号跑进了我的小脑袋。我转头一看。我滴妈,我是睡梦里被人绑架到剧场里演死尸来了吗?满宫殿都跪着穿白衣的宫女太监。哦,还有个背着药箱花白胡子的老头,我懂,太医嘛。????????只是你们都瞪大着眼珠子看着我干嘛?喂,那位小太监,你张着的嘴口水流下来了!
  • 后悔,晚了!

    后悔,晚了!

    天真的职场女孩儿,为了所谓的爱情选择了迁就男友家的状况,嫁进来了不足六十平方的婆家,她是幻想着,面包虽然没有,可是她有爱情,殊不知这样的婚姻生活让她历尽了苦楚,几乎成为了单亲妈妈
  • 神级王者

    神级王者

    他是拥有天眼通的医道圣手、地下世界的一流兵王,因为娶了一个极品任性的美女老婆,他重返都市成为护花高手!看看病,泡泡妞,打打高富帅,踩踩黑二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魂祭

    乱魂祭

    王朝末年,兵荒四起,匪患横生。受战乱之祸,百姓流离失所,四散逃亡,一路上哀鸿遍野,叫苦连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值多事之秋,一些身怀诡术的尸精鬼怪却偏偏在此当口上纷纷出世,为祸世人。自古以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乱世之下,虽有妖魔祸世,同样也出现了一些能人异士,他们身怀异术,在仙家的帮助下将那些尸精鬼怪重新驱逐,封印,甚至消灭。于是,乱世间便拉开了一场善与恶,正与邪的殊死较量。
  • 絮夜记事

    絮夜记事

    她似乎从未离开过,他还能嗅到她存在的气息,他就知道,她不舍得丢下自己一个人。
  • 七月的鲸鱼寄住大海

    七月的鲸鱼寄住大海

    导师的得意门生陈以默从没有认真研究过哪个女生,如果非要说一个,大概就是乔慕。他和她从同一个小镇走出来,不同的是,他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踏进大学校门,而她却走了艺术生的擦边球。疼爱她的父母葬身火海,他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他对她好奇,他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最后却以不一样的方式生活下去,他冷漠,她热情。是不是因为她曾经被人爱过,所以才能毫无保留的去温暖别人?作品描写两位孤独的年轻人蒙胧的爱情表达,有甜蜜的爱情、安静的校园、残障的身体、艰难的成长和迟来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