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01900000007

第7章 人人皆可成佛(4)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地噩噩虚掷生命,它能有智慧的目光,扫除人生一切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有人怀疑佛教是悲观的,因为它提倡“苦空无我”认为人生充满着许多许多的苦恼,认为眼前的世界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

其实佛教只是不“讳疾忌医”而已。并不是真正悲观的。你看人生不是充满着许多苦恼吗?你瞧这个世界那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不是吗?连孔子都有“逝者为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佛教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宗教,它先要我们认识这个人生是个苦恼的人生,然后进一步地分析这些人生的苦恼都是人自己的无知贪欲招来的,因此人人都可以自己克服这些苦恼。最后指出人生的幸福之道,希望人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多为别人服务。佛教深信:自己要想快乐,一定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只有全体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的。

佛教认为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劝人不必太贪恋,太贪求;相反地劝人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要能挣脱这些名枷利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充实与否,只有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才能欢度心安理得的人生。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

佛教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刻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然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地劝人改邪归正。这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和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2、佛教倡五戒

有时我们看报纸,头版的社会新闻,总有些触目惊心的消息:抢劫、偷盗、吸毒、嫖娼……真令人浩叹人心不古!

如果你想笃信佛教,至少要严守佛教的“五戒”的基本戒律:

1、不杀生,不残害生灵。

2、不偷盗,不偷、不抢别人的财物。

3、不邪淫,男女关系要正当。不拈花惹草,不红杏出墙。

4、不妄语,说话句句真实,不虚伪,不说谎。

5、不饮酒,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因此必须戒绝。《论语》中孔子亦有“不为酒困”一语,不过酒在当药用医病,暂可通融。

这五戒刚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信(不妄语)不谋而合。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陷囹圄,饱尝铁窗滋味。佛教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

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淫邪,就不会有男盗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且能健康长寿。

为此,这个社会便宁静、安乐、显而易见,这便是佛教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3、佛法与人生

佛教认为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在人之上没有一个可以操纵我们生死,成败、福祸的神,人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主宰。只要自我奋发努力,一定有光明灿烂的明天。

人要想真正的快乐,无非就是要求心情平静,不生烦恼。对于眼前的苦恼,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对于宇宙、人生种种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对于未来——来世或人死后的最后归宿能有满意的答案。自己的前途,命运、归宿、以及成败、苦乐不操纵在别人的手中。于是便会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佛教劝人知足常乐、学习禅定、乐观进取、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一般人就好象一个三岁的小孩,丢了一块糖就会焦躁不安,大哭大闹;而佛教教徒就好象懂事的大人,不会为这些小事烦恼。这是因为观念、智慧、境界的层次不同。佛教认为眼前不如意事,都是以前自己做的因所结的果,所以要勇以忍受,敢做敢当,不可怨天尤人。

佛教所有的经典不是在显示佛的权威与能干,而是完全而彻底地解答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能使人得到合理的解答。

佛经上说:“佛以一大因缘出现于世。”这一大“因缘”来世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能转速成悟,从苦难中解脱,永远享受自由和快乐。

释迦牟尼降生人间,贵为王子,抛弃了功名富贵,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实在是一个具有广大慈悲心和智慧的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人类的生、老、病、死不能得到解脱,食不甘味,席不暇暖,而出家求道。他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说法四十九年,栖栖惶惶,夙夜匪懈,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真理与训诲,是黑暗人生的一盏不灭的明灯,是汹涌苦海中一只不沉的慈航。谁象佛有这样的悲心,立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誓愿,在众生度尽以前绝不歇息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佛永远以爱心和耐心来教导弟子,不认为有愚笨到不可教育的人,有凶恶到不会悔悟的人。佛一生贡献出他的智慧和慈爱,详说了无数伟大的真理,教导了无尽的众生。但他永远不以“教主”或“主宰”自居,他认为他来到人间,只是尽到了承先启后的责任,发扬过去无数佛所发现的真理,启发后知后觉的人。他本身是佛,而佛确知宇宙的所有众生,将透过他们本身的努力与磨炼,而达到和他自己一样睿智、伟大的境地。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每一位众生都是未来的佛,他们之间并不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也不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而只是一种暂时的“师生”关系。

迷的是众生,一旦开悟了的时候,就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佛了,那已经昏暗十年的漆黑的房间,只要点燃起一盏灯,就可以驱逐十年的黑暗,而带来了满室的光明。快点燃起你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光明就在你周围,幸福就在你身边。

佛称他自己是“无依道人”。因为从修正到正果,没有别人能够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佛教肯定每一个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奴仆,不必仰赖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样可以成佛。这可以鼓舞我们的自信与自尊心,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驾驭人类,可以奴役人类,人的成败福祸全在乎自己,而修行正果,自我完成伟大的人格——成佛。这是人类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援,而是众生自救的。

佛不主张人为“神”而活,人类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神”的功劳。不认为人是“神”创造的,人的智慧,力量是“神”赐的。佛认为人人是为“自己”而活着,为”一切众生”而活着,为了使宇宙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一切努力是自己奋斗来的,荣耀归于人类自己,如果失败了,这是自己努力不够,还要更加勤奋不怠,朝目标迈进。

佛教这种思想,使人从上帝的束缚中释放,从“神”的权威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我负责,不能归罪于天,埋怨别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的奴仆,于是人才有决定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权利,人才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谈到自尊和自信。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佛如光”、”把握因缘”、“忏悔的法门”、“人生的助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无限生存玩家

    无限生存玩家

    【欢迎来到无限生存游戏】【你们,所有玩家,都将迎接由我发起的挑战!】【而你们要做的,就是在保证自己存活的情况下达成游戏规定的获胜条件】【游戏的最终赢家可以在这个世界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甚至是......通往真实世界的门票!】影子逃杀、血族来袭、智械危机、星际虫群、人猿崛起......“生存,是少数派玩家才配拥有的权利!”
  • 超级软件

    超级软件

    众所周知,电脑只有装了软件,才会有各种功能,办公、上网、游戏、影音娱乐等等;如果人的大脑也能够安装软件,安装计算器,就能心算;千千静听,就能够歌唱;QQ、浏览器、暴风影音、WOW……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春色韶华

    春色韶华

    她说: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回答:我命里缺你一个世家闺秀与古代富二代的故事看阴谋如何步步紧逼……
  • 觉醒者

    觉醒者

    神秘杀手冒名进军统,打鬼子,除间谍,美女相伴,破坏特高科惊天阴谋,揭露不世之密。
  • 吞天剑帝

    吞天剑帝

    为拯救大陆四海苍生,天下第一战帝龙彻,携吞天剑,八荒镇妖塔,屠戮千妖,封印万魔,却在耗尽战帝之血时,遭遇暗算,重生在百年之后。而这时坠落的妖魔,再度苏醒,伏龙大陆,暗流涌动,风起云涌!战帝归来,必将再掀狂潮,战破苍穹!
  • 农家娇女有点甜

    农家娇女有点甜

    一朝穿越,沐云歌从一个待业青年变成了农家幼女,幸亏老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使出十八般武艺赚钱买房……温暖治愈又努力的日常生活,美食和美男缺一不可一“没想到云歌妹妹倒也是个伶牙俐齿的,这样看来我们也算是同道中人,要不你也来竹里馆,日后我罩着你?”宁昼磬道。读书?笑话,老子学高八斗!“那不然你拜我为师,你入不了师父的眼入的了我的眼”宁昼磬灵光一闪。“你?”沐云歌一脸嫌弃的轻笑一声,“我还是多种点地赚钱吧”“诶?你什么意思,看不起我?”沐云歌没再搭理他,转身进了厨房。“我会吟诗作对,我可是老师的学生!”宁昼磬跟在沐云歌身后不服的说。“我会弹琴!平沙落雁!”“下棋我也会!”…二“待会儿我要试试葡萄酒是否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使,不然…”苏辛晃了晃手中的酒杯,抬眼看着沐云歌。“不然怎样?”“不然你就是在骗我。”“骗你又如何?”“骗我就是蓄意抹黑我们客栈,私了也是要赔偿的。”“怎地?还要精神损失费?”“何为…精神损失费?”“你这是敲诈”“我这是学以致用”三“呵,女人,再敢出去拈花惹草,我让你走不出这个门!”“嘤嘤嘤,那小女子只好红杏出墙了”“你敢!”
  • 传奇执法官

    传奇执法官

    不是小白文!不是后宫文!建议初中以上的学历观看本文!希望有人能理解和欣赏在下拙作
  • 云上圣域

    云上圣域

    她是女神,世间最后一个神;他是恶魔,世间最后一个魔;她也是天使,世间最后一个拥有圣剑的天使;他也是神,堕入魔道的神。三滴天使之泪封印着她的记忆和力量,五滴禁忌的恶魔之血是束缚他的枷锁,还是他对自己的惩罚?千年前,他爱上了她,千年后,她爱上了他,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天使之泪落尽,当禁忌之血流干,命运之书重新书写,千年前的挽歌是否会重现?
  • 素手翻天:冷王枭妃

    素手翻天:冷王枭妃

    她有倾世美貌、绝顶智慧、苍穹胸怀,抬手间便是江山如画。为了他,她甘心将自己拱手献给别的男人。十年斡旋,百场混战,千般痛苦,万种历练……最终她将万里山河双手奉送,只为一句“爱过”。回首来时路,已是百年身。但,爱你,是我唯一可做的事;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傅青绾从不信命,但遇到顾陌白之后她信了,并愿意为他信到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