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300000067

第67章 废相揽权 —— “胡惟庸党案”始末(4)

早在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初二,朱元璋就下诏罢免了李善长的丞相之职,令其致仕回乡。为了安慰这位开国丞相,朱元璋同时宣布将临濠地区的一大片土地赐予他,并为其配置佃户一千五百家,守冢户一百五十家和仪仗户七十二家。公道地说,这种退休待遇其实相当不错,但是,李善长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在他看来,自己的权势和尊荣刚刚开始便草草结束,心中实在不甘。

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朱元璋回乡扫墓。李善长抓住这个机会,鞍前马后,恭敬侍候,令朱元璋颇为动情,回想起这位老伙计当年的勤恳忠诚,心里还有几分愧疚。当时正值兴建凤阳中都,数万工匠民夫云集工地,加之大批江南富户被陆续迁发到此地,千头万绪,局面十分混乱。朱元璋灵机一动,索性委派李善长督建中都,如此,既能利用他为工程出力,又可安慰这位老伙计的情绪,一举两得。李善长也未辜负皇帝的恩遇,连续数年,督工甚力,把整个工程调度得井井有条,令朱元璋颇感满意,多次遣使前往凤阳对其慰劳。

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李善长之弟李存义担任太仆寺丞,总理全国马政。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朱元璋又将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此乃朱元璋第一次招驸马,其排场可想而知。皇帝此举,使李善长的心里升起了被亲家翁重新起用的希望。可是,万没料到临安公主嫁到李家才刚刚一月,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等人就上表弹劾“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朱元璋览表,心中十分不爽,下令将李善长的岁禄削减一千八百石。这个处罚决定好比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李善长自此“意忽忽不自得”。

从此以后,朱元璋也不再特别重用这位老臣: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曾派李善长到北平查点树木;洪武八年(1375年)春天又打发他到陕西汉中清理茶政……总之,都是些临时性的跑腿差事,弄得李善长牢骚满腹,愈发心灰意冷。

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朱元璋曾诏令李善长和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大事”。这个差事听起来大得吓人,实际上,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这些衙门都有各自的主官,李文忠其时还以大都督府左都督的身份一手把持着大都督府,而无职无权的李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位荣誉顾问而已。设身处地,我们不难想像李善长深藏于心的抑郁和怨恨。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胡惟庸谋逆案发,满朝文武都知道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并且还有很多口供直指李善长参与该谋逆事件。然而,当群臣“请诛善长”时,朱元璋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朕初起兵时,善长来谒军门曰:‘有天有日矣!’是时,朕年二十七,善长年四十一,所言多合吾意,遂命掌薄书,赞计画,功成爵以上公,以女与其子……此吾初起时腹心股肱,吾不忍罪之!”

其实,纵观朱元璋平生之所为,他可不是那种情义至上的人,之所以暂且先放李善长一马,道理与对待陆仲亨等武将一样,个中涉及到朱元璋处置胡案的计划和层次: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李善长虽已下野,但他德高望重,故交党徒众多,尤其是在淮西武臣集团有着深厚的根基和颇高的威望。如若此时给李善长治罪,则“胡惟庸党案”势必将会演变成“李善长党案”,届时,整个淮西勋臣集团将会产生强烈震荡,从而影响政局乃至国体的稳定。朱元璋素来谨慎持重,绝非意气用事之人,断不会去为这等不靠谱之事。

胡案初起之际,李善长相当紧张,简直惶惶不可终日。可是,年复一年,大祸始终没有降临到自己身上,李善长也就渐渐放下心来。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善长之弟李存义父子再度被人检举为胡党,朱元璋诏免其死,流放崇明。这事表面看起来是朱元璋顾及李善长的情分,实则是时机尚未成熟,眼下还不宜对李氏家族下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四月,征虏大将军蓝玉率领明军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捣毁北元政权的大本营,北元国主脱古思帖木儿仅以数十骑逃脱。同年十月,脱古思帖木儿被也速迭儿缢杀。至此,明朝的宿敌北元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再也无法对中原构成威胁。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朱元璋或许已经在考虑动手解决淮西勋臣集团尾大不掉的问题,而恰在此时,李善长又自动将口实授予朱元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初,时年已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顾年事已高,扩建自家府第,指望为儿孙多置一些产业,为此,他私下向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名卫卒,准备作为劳力之用。孰料汤和竟然对这位过气老丞相发飚,当场责问道:“非奉命,太师敢擅发兵邪?”尔后,汤和又在第一时间向皇帝作了密报,朱元璋暗骂这老头儿太不识相。

当年四月,李善长有位名叫丁斌的亲信牵连到“胡党案”,被判流放边疆,他亲自出面找皇帝说情。朱元璋派人一查,原来这个丁斌曾在胡惟庸家做事,其义姐经胡惟庸做媒嫁给了李善长的另一个弟弟李存贤之子李神舍。朱元璋大怒,下令严刑审讯丁斌,丁斌又再度供出当年胡惟庸曾勾结李善长之弟李存义共同谋反之事。

有了丁斌的口供,朱元璋决定起网捕鱼。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从流放之地取回京师,严刑拷问。期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也站出来指控主人有谋反之事,并且讲得有鼻子有眼。同时,陆仲亨的家奴封帖木也揭发称自家主人曾与韩国公李善长、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等人,勾结胡惟庸谋反……所有证词的指控都对李善长不利。恰在此时,老天也赶来凑热闹——职掌天文的钦天监向皇帝奏报,说星象有变,须杀大臣应灾。如此一来,李善长注定是在劫难逃!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朱元璋下令将李善长及其弟侄妻女满门共计七十余口斩杀正法。当然,也有诸如《明太祖实录》、《国榷》等史料,称李善长系自杀而死。总之,李善长是因“胡惟庸党案”才非正常死亡的。至于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因为是附马的缘故,被流放到江浦,并在那里了却残生。李祺的两个儿子李芳和李茂——也是朱元璋的亲外孙,朱元璋看在女儿的情分上未将他们坐法,算是给老李家留下两条根苗。

李善长被判定的罪名是——“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明太祖实录》综合诸多案犯的供词,归纳了李善长谋反的前后过程。说胡惟庸谋反之初,曾让李存义前去劝说其兄一同举事。李善长听后大惊,训斥道:“尔言何为者?若尔,九族皆灭!”李存义挨了一通责骂,灰溜溜地往告胡惟庸。胡惟庸清楚李善长素来贪婪、“可以利动”的禀性,过了十几天,又让李存义前去做工作,并许诺:“事若成,当以淮西地封公为王!”在如此巨利的诱惑之下,“善长虽有才能,然本文吏,计深巧,虽佯惊不许,然心颇以为然,又见以淮西之地王己,终不失富贵,且欲居中观望,为子孙后计,乃叹息起曰:‘吾老矣,由尔等所为’”,终于默许了这件谋逆大事。胡惟庸得知李善长的态度转变过来,亲自到李府拜谒,商谈具体事宜,当时“惟庸西面坐,善长东面坐,屏左右,款语良久,人不得闻,但遥见颔首而已”。 得到老首长的支持之后,胡惟庸更有底气,“使指挥林贤下海招倭军,约期来会;又遣元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请兵为外应”,同时,胡惟庸还将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以及因受皇帝斥责而心怀怨恨的陆仲亨、费聚等带兵武将也拉了进来。正当胡惟庸为谋反之举积极筹划和准备阶段,发生了“占城使者朝贡不报”之事,胡惟庸入狱,涂节反水,导致谋反之事东窗事发。

以上就是永乐皇帝朱棣所钦定的关于李善长卷入“胡惟庸谋逆事件”的经过。李善长被杀之后,为其鸣冤者不在少数。就在李善长死后的第二年,文人解缙伙同工部郎中王国用,两人出于邀名之目的向朱元璋呈递了一篇替李善长辩护的奏折。因其文辞机辩,现照录如下:

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富贵无复加矣。籍令欲自图不轨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夫人情爱其子,必甚于兄弟之子,安享万全之富贵者,必不侥幸万一之富贵。善长于胡惟庸则犹子耳,于陛下则亲子女也。使善长佐胡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且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取天下之百危?当元之季,欲为此者,必有深仇激变,大不得已,父子之间或至相挟以求脱祸。今善长之子祺备陛下骨肉亲,无纤芥之嫌,何苦而忽为此?若谓天象,大臣当灾,则尤不可,天下闻之,孰不解体?臣亦知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

这份貌似雄辩的奏折一经面世,立即博得普天下民众的情感认同,甚至直到今日,绝大多数所谓明史专家和研究者,仍以它为蓝本在文章中替李善长鸣冤辩护。

笔者对上述观点颇不以为然。诚然,若以理性的眼光来看,李善长的确没有必要去参与谋反,奏折对个中道理已分析得十分透彻。但是,从实践经验来看,绝大多数的违法犯罪活动,却往往是不曾通过当事人的理性思维的,比如:片刻的淫欲、细碎的口角,皆可导致人们做出强奸、杀人等犯罪之举,然后遭受牢狱之灾,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所谓的利令智昏。此类案件,古往今来,多如牛毛,何止一个李善长!

再说了,李善长也并非完全没有谋反的理由。读者想想看,李善长很早就追随朱元璋打天下,论年龄和资历,差不多能算是老大哥。革命成功之际,小弟朱元璋称王称帝,他自己也入相封公,位极人臣,好不得意!开国以后,作为淮西勋臣的老大哥,李善长不过才五十几岁,真正尊崇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丞相的宝座也刚刚焐热,孰料当了皇帝的小弟就勒令他退休回乡养老!这个打击对“外宽和,内多忮刻”的李善长而言,不啻是一种“敝帚乱抛”式的羞辱!在这种心境之下,其亲弟弟和心腹亲信等人主动找上门来图谋皇帝——其实也是替他雪耻,难道他能在理性考量之后将其告发?换了谁都不会这样做!一句“吾老矣,由尔等所为”,乃是最符合情理的选择。

最后再强调一下,解缙以文人的机锋,择其一端写奏折为李善长诡辩,尔后再托王国用呈递给皇帝。行动之前,二人就曾评估,此乃买名之举,事后他们果然达到目的。可叹后世一些所谓专家学者,读史不透,视野狭隘,著述立传全凭寻章摘句,一味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误人子弟众矣!

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始,“胡惟庸党案”前后析连了十四年之久,依据《明史》的记载,此案前后共计诛杀案犯三万余人,公、侯级别的勋臣多达二十二名!其中,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延安侯唐胜宗、河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荥阳侯郑遇春等开国大将,在韩国公李善长案发期间被同时处死;另有申国公邓镇(邓愈之子)、淮安侯华中(华云龙之子)、宣德侯金朝兴、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永城侯薛显、靖海侯吴祯、六安侯王志、巩昌侯郭兴、永嘉侯朱亮祖、南安侯俞通源、汝南侯梅思祖、临江侯陈德等,这些公侯死因不一,但皆在死后被追坐“胡党”,革除爵位。此外,陈德之子陈镛、顾时之子顾敬、朱亮祖之子朱昱、大将李伯昇、毛骧等人也是被论坐“胡党”处死。

“胡党”死亡簿上这一连串熠熠闪光的名字,令人十分感慨。虽然笔者并不认同“胡惟庸、李善长谋反案为冤案”的说法,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桩惊天血案源自于朱元璋的有意纵容。换个说法,它是朱元璋利用人性的弱点而提前设置的一个巨大阴谋。看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老话不仅只是对开国君主功成见弃的谴责,而且还是对创业君臣相互关系的一种趋势性概括。从这个意义来说,朱元璋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人性如此。

同类推荐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翻译家周作人论

    翻译家周作人论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他60余年的文学翻译生涯中,曾与其兄鲁迅一起提出并倡导过先进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且躬行译业,成就卓然。本书运用文本分析与点线结合等多视角研究方法,对周作人的译事和译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莎士比亚普希金

    莎士比亚普希金

    本书主要是对普希金和莎士比亚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是一代大师梁实秋最经典散文作品集,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梁实秋自传,由其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经典文章辑录而成。在书中,他一改平时幽默、诙谐的文风,用细腻而又真挚的语言深情回忆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包括儿时的家庭生活,清华八年的求学生涯,赴美留学的学习经历,全景展现了一代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轨迹,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志满中年,立志交游,他写下赴台前后的见闻、感想和游历;离开故土,家国之思,他回忆人生最重要最快乐的时光,对故友至亲的深切缅怀,饱含浓郁的怀旧情调和人生哲理,让读者看到梁实秋闲散恬淡、幽默风趣外表下更真实、感性的一面。
热门推荐
  • 七罪君主

    七罪君主

    迷雾之中,沉眠的诸王自黑暗之中渐醒!浮世之间,命运就此迸裂,通向两个相反的结局。苍穹之下,神与人之间的斗争从未止歇。故事由此而始……
  • 全世界不如你一个

    全世界不如你一个

    一个是相貌平凡的大学生,另一个是全校的公认校草,一段爱恋开始了.....大一新生迎生晚会的相遇,无意间的一个吻,在校草的内心深处萌生发芽。大一即将结束,高冷帅气的校草是沦陷在了这场爱恋的爱河,爱情进入高潮的同时,被同校校花所阻拦,那个平凡的大学生是否能够挽救这场爱情....这场爱恋很难,见不了一点阳光。最后,一场班级聚会,他向子翔表白,面对这样措手不及的表白,最终子翔接受了他。子翔说:“全世界不如你一个。世哲说:“你若为受,我必为攻。
  • 霸道男神是女生

    霸道男神是女生

    一朝重生,以为自己有了男儿身,结果竟是女扮男,成绩差?情商低?开什么玩笑,让晨哥重新教你做人,原本不想沾花惹草,但遇到千年冰山男神,本想挑战一下自己魅力,却不巧深陷其中……“男神,做我女朋友?”“呵,胆子真不小,女扮男,嗯?”“我错了,大神,我做你女朋友?”“哦?”“错了,错了,老公~”“嗯,没问题”【1v1高甜,不虐,疯狂撒糖】
  • 大佬的诸天之行

    大佬的诸天之行

    穿越异界,命如草芥。生不得生,死不得死。好在系统终于开启,能穿梭万界,能完成任务获得奖励,击败(击杀)对手可获得经验值,经验值可提升属性或者技能。终有一日,吾将成为诸天万界独一无二的至尊大佬————秦天如是说。
  • 原乐

    原乐

    三起无脸女尸引起了新闻的注意,就一个案子,开学之前应该可以写完
  • 乐郊私语

    乐郊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世奇才

    万世奇才

    大家好,我是鬼面才子,谢谢大家支持《灵斗神陆》,
  • 至尊重回

    至尊重回

    圣心大陆一代天骄文谦,成为圣心大陆的帝王后,却为情所困。在成为帝王后的千年,文谦突破了神级,选择了重生之门,回到过去,只为一人。可是却发现过去的一切都不一样了。看他能否守护自己没有守护好的人,以及能否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触我逆鳞者,死;挡我保护者,也是死!
  • 我家影后是全能大神

    我家影后是全能大神

    “震惊!某影后竟然是国画圈国宝级教授的关门弟子!”“小道消息!某影后竟然是某畅销书作家”“惊奇!某影后竟然是某游戏的技术流大神”“不敢置信!某影后竟然是钢琴界的金手指”“吃瓜!某影后竟然是某天王的御用词曲人,浓浓CP感啊!”许正雅转头看着正在看“蜡笔小新”的自家“某影后”顾千影,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哪里有一点大神的样子啊?许正雅:大佬,你的马甲被扒了。顾千影:崽,抱紧本大佬大腿,带你装啤带你飞。
  • 养生食用主义

    养生食用主义

    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的营养补充,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的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就要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充足,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