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88800000005

第5章 亲情未移民(3)

忘不了家乡的父老兄弟;忘不了北京城的老街坊;忘不了已故的李慕良老师和师娘;忘不了铁哥们儿杨力强、庄涛兄弟、艳梅姐;军乐团的傅晶大哥与嫂夫人;中央乐团已故的郑律成大哥、健在的老谷大哥、老阎大哥、曹蕾、清湖和小五子姐姐;北京京剧团的何顺信老师与师娘、郝友、蒋元荣、张学海、李德贵大哥、郝淑荣女士……

还有我们街道的民警叔叔。在丈夫只身来美的第三个年头里,有天上午他进了我家,一脸难色地开口了:“能让你丈夫快点回来吗?他去美国的事,上面没问,我也一直没上报。我不上报,他的粮票、布票和油票你可照常去领。我若上报了,你们娘俩,两个没有户口的‘黑人’,还怎么活呀!”

听罢此言,我脸忽地发涨:“我是见您就躲,怕您把我们娘俩轰出北京城。敢情,敢情您一直在暗中保护……”后面的话全都融进了感激的泪水中。

细细数,救助我的好心人不是几位,而是几十位。我把他们的恩情都写在了自己的书里。

提到写书我就乐。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文登人,以往最大的能耐就是会写信,现而今竟在美利坚的国土上,尽情地敲击键盘,把横平竖直的中国字组成文章数百篇,出版成书好几本。人说,文字是最高的心智活动。庆幸,知足,参与此种“活动”我大可随时随地。

从二十年前的处女作《无言的呐喊》得缘在台湾地区的《中央日报》副刊连载仨月之多,直至今日,我依然笔耕不辍,还在可着心儿地用汉字来书百感,话百态。

只因为写书,我就获得了挺大的荣誉。1997年6月30日晚,我以美籍华裔女作家的身份出席了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和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庆典活动“北京祝福你——香港”。这不是一般的活动,这是见证中华民族百年兴衰的伟大时刻;这是雪国耻、振国威的大日子;这是我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祖国,我华夏儿女就此扬眉吐气的现场记录。

我激动、我兴奋,我把那张印着金字的淡绿色请柬当作一份厚礼,代故土献给了我的母亲。

怕忘,却真忘了

爹的忌日,我不能忘,因每年的那一天我都要祭拜他老人家。晓亮上无兄长,下无弟。我长大后,为舒缓世俗因二老无子所特赐的压力,便自告奋勇地要充当他们的儿子。我不想食言而肥,爹在世,我给老人邮寄的生日贺卡,其落款永远都是:您儿,亮子。除形式上的慰藉,爹的生活费用,我也一肩扛起。也曾默默承诺:“只要我活在世上,宋家的烟火就永不熄灭。”

然而,在过往的13个年头里,我竟两次没有按时给老爹“烧钱”哪!

公元1999年阴历十月初三,阳历11月10日,爹与世长辞了。2002年,在爹的忌日临近前,我一连三宿都梦到了他老人家。头两次没往心里去,那第三个梦,清晰得令人惊讶!

我曾用文字记录过:爹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式上衣,面料是涤纶的,前襟上还绣着带蔓儿的小红花。爹脱掉上衣,噗地扔在了我的床头柜上,就在那一扔一落间,我竟闻到了爹的味儿!清晨,我跑到厨房连忙查日历。坏了,2002年的阴历十月初三乃阳历的11月7日,比我要祭拜的日子早了三天。爹生前凡事都按阴历算,我怎会忘得一干二净啊!抱歉有啥用,赶紧祭拜吧!那夜也有梦——爹抱着一盆从白菜根上长出的小黄花送给我,在山东老家的院子里。

2012年阴历十月初三,午夜时分,我一觉醒来,两眼倍儿亮,且异常精神。

我一直引以为幸:什么事都影响不了我呼呼大睡,沾枕头就着乃亮之“特异功能”。可这一次,怎么忍,怎么劝,怎么催,我是豁出去地不肯入睡了!

我抬眼一看:天哪,立在斜对面小电子钟上的那几个透红的阿拉伯数字,已蹦过凌晨4点啦!这一看,我不禁心热心慌,心跳也猛然加快。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强迫自己的思绪在故乡的田野上漫步;在故乡的河水里畅游;在故乡的山脊上眺望……

入睡了,入梦了……

在老家房西头的自留地上,我指着三棵在美国买来的小灌木,对身旁的丈夫说:“种得太密了,都挤在一块儿长不好,赶明儿给挪了。”说完,我就朝家的方向迈步了。已故的二姐在我前面径直地朝街口走去。我则右转,右拐,拐到了老家的大门前。两扇黑色的门板前,立着一个正方形的白纸牌,上面写着我在美国的事。字迹很端正,只是蓝色的墨水,像是被弄湿了,把头两个字给模糊了。我随手拿起,抱在胸前,后面就跟来六七个女女男男。

我推门进院,但见老爹坐在床尾上。床上铺着乳白色的鲁绣工艺床单,淡藕色的棉被和枕头干净整齐地码在褐色的床头前。床头是椭圆形的,木纹清晰美观,甚是好看。

爹,穿着一身黑灰色的衣和裤,左手放在右腕上,右腿搭在左腿上;爹,坐姿款款,特帅,特风度;爹腰不弯,背不驼;爹开口问我:“你后面那些人是谁呀?”

“文学界的好朋友。”我说。

人在梦里,梦在继续:一间空旷的大屋子,一个棕色的大立柜背靠西墙,方位偏南。立柜后面,聚集着几个影视演员在商讨一什么奖项。

爹跟我说:“你问问濮存昕,这个奖是不是给了朱时茂?”

我醒了。我走出梦境,就塑在了日历前。

阴历上仿佛映出了爹的笑脸:“别难过呀,亮子!你都看见了,爹过得挺好的。”

我冲进车库;我跑到后院;我蹲下身子,瞪着自己刚为爹烧过的那堆纸灰……

风,吹动了纸灰;纸灰在风中轻扬。我抬头追视,想亲眼看着纸灰向天国飘去。

爹在那里。

就爱过大年

一提过大年,那抵挡不住的魅力就不加商量地把我吸进童年的欢乐中。于是,远在西半球的我,便一头扎进山东半岛的庆年氛围中,如痴如醉地回味着,享受着……

儿时过大年,最高兴的莫过于穿新衣服,吃好饭,跟姐姐们到集上去看人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耍狮、扭秧歌。人多的时候,姐姐们就换着班儿地让我骑在她们的脖子上,我双手抱着姐姐的脑袋,安享坐得高、看得远的特殊待遇。

记忆里,像是最喜欢看我大舅踩着高跷演节目。妈说,大舅是方圆几十里的大学问人。的确,大舅总是利用踩高跷时给乡亲们唱一出自编的山东吕剧。大舅所唱的戏词儿也就成了妈妈在疲劳时的解乏曲。星移斗转中,妈妈的“解乏曲”又变成我思念她老人家的“乡恋”了。

过大年的另个难忘,当属祭拜祖先。老能记住,一到大年三十下午,爹就把东、西两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后,搬出用红木雕刻的大条几,将它安放在东院的堂屋里,再踩着凳子把一幅又长又宽的家谱挂在后墙上,请出祖先的牌位,以备家人前来磕头跪拜。

再看西院里的妈妈,围在灶间,又蒸又煮,又洗又切,又煎又炒,又烹又炸……

看着妈在炸好的鱼,炒好的菜,炖好的肉上,交叉放上被烫软的长葱叶儿,我就凑上前去问妈这是为什么?妈说:“不搭上绿葱叶儿,祖先们不敢动筷儿夹。”可等初二晚上送走祖先,我又极其好奇地问妈:“搭上绿葱叶了,为什么所摆放的贡品半点都没少?”这时,妈妈的回答是这样的:“爷爷奶奶那是舍不得吃,想留给亮子吃。”

别梦依稀,故乡啊……

屈指细数,在美利坚的国土上,我已过了28个大年了!记得,1994年我回山东出书时,出版社的徐大哥问我:“你们在美国过大年吗?”我的答复竟是:“也过,也不过!”这叫什么话呀?这叫大实话!

在华盛顿居住的近10年里,过大年的全部含义,就是一个日期的提醒,一个年轮的转动。因没有法定假期,佳节的气氛便不够浓厚。但一家人还是要凑到一块儿,包顿饺子,炖条鱼,喝杯红酒,碰个响儿。在那“当”的一声中,相互间说几句吉祥话,放下碗筷,年就跑了。

然而,自1996年我搬进印第安纳州,再提过大年,那可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啦!

是年,我家买了一个可收看中央电视台4频道节目的“小耳朵”。它一进院儿,我便一跃“精神扶贫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大富婆”。

感觉美极了!透过电视屏幕,故乡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宝岛台湾所拥有的山川美景,风土民情;佳节时的喜庆场面,可大胆地使用“依山缩地在君怀”来作比呀!

尤其是一进入腊月,那过大年的喜庆气氛会把我团团围住。从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到月中返乡回家过大年的人潮涌动……

看那些在外面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大包小包地背着,扛着,前呼后拥地挨着,挤着,巴破眼地盼着,等着,不辞辛苦,排除万难地往家里赶哪,奔哪……只为,与家人团聚;只为,把这一年一度的大年给过热闹了,过红火了!

尽管我独在异乡为异客,可从央视所播放的画面中,我仿佛就是那个抱着一年的积蓄回家送给妻儿老小的赶路人;仿佛是那个做好饭菜,跑到街口,踮着脚尖,翘首以待儿女回家过春节的老娘亲……

再说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不在乎那台节目的质量非常棒,还是特别次,身在异乡的人,所看中的是那份熟悉,那份亲切,那份心灵的共鸣,那份我也拥有了回家过大年的美好感觉。

美好的感觉在扩散,美好的感觉在延伸……

几年前,我所居住的美国中东部小城也有了过大年的意味。随便走进一家超级市场,一个个写在小白牌上的绿色春字,插遍商店的四面八方。

去年的腊月二十八,我到家附近的超市去买菜,一位白人老太太指着一个插在货堆里的“春”字,问我怎么念,是什么意思?我耐心教她发音,并告诉她:这个字是春到的预报,是农历年的岁首,也是中国人一年中要过的头一个节日——春节,又称过大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她象征着美好,兴旺,对未来充满希望与寄托的团圆日。

料想不到,我口中的“过大年”竟把她老人家给深深地吸引了。老太太边赞叹边请我用中文把“过大年”写给她。理由是:她那个读高中的孙子正想在自己左臂上刺几个中国字,但又不知刺什么。听罢我言,老奶奶当即拍板儿:就刺“过大年”吧!

正月十五躲花灯

在山东老家过正月十五,花灯尚未高挂,我家的炕头儿上常会坐着一个躲灯的新媳妇儿。尽管我上无兄长,下无弟。

家乡习俗:十五不躲灯,“si”她公。大过年的,我故意把引号里的那个字,用汉语拼音取代。但那字的含义我就不能含糊不清地一带而过了。往明白里说:正月十五晚上,新媳妇若在夫家又吃又喝又观灯,她的老公公就要“撒手西去”了!

人命关天,事态严重!

恒久的传统习俗,像是被黏在了地球上,有轨道,有方向地运转在太阳系里,随意逆反,万不能!如此这般,哪家媳妇有此胆量敢拿公公的性命与陈旧观念对垒?抗争?俯首认输,乖乖地听从习俗,方为上策。

基此,凡家里有儿子的爹和娘,恨不得儿子刚满月就给未来的媳妇张罗出个正月十五能让她躲灯的人家来。

于是乎,生儿者便四处交涉,八方结对:等我儿子有了媳妇,正月十五就到你家去躲灯。成,就这么说定了,我儿如能娶到个媳妇,正月十五就不用吃自家的饺子了,儿他爹的性命也就算保住了。

然而,这种携手“保命”的互惠活动,讲的是门当户对,按等级分。严格地说,家境赤贫和祖上无德的人家,到了正月十五的那一天,那个新媳妇怕是“望门投止”都无人肯接。

像是惯例,凡无处躲灯的新媳妇,几乎都往我家奔。每逢正月十五,我家就成了她们的“急救站”。我的妈呀,只要有人找上门儿,除个别人家祖宗八辈均道德败坏、奸诈透顶、害人成性、且屡教不改的,余者,全是妈的座上宾。

往事,在时光的隧道里掉头折返;历史的画卷已越过浩瀚的太平洋,在美利坚的国土上向我铺展……

在灾荒肆虐神州大地、乡亲们惯以树皮草根充饥年间,前街寅大爷的儿子、双目失明的保哥哥有幸娶到了一个盲媳妇儿。寅大爷的贫穷是通里到外的,即便是丰收年,三十晚上到我家“借”白面包饺子的记录,亦逐年叠加。试想,如此家境,保妻若想找个允她躲灯的人家,何止“难于上青天”!

不忘那一年,正月十五的傍晚时分,寅大娘把新媳妇儿领进了我家门。

那晚,妈把过年时特意留下的、家里仅有的白面全和了。二姐又剁了一整棵过年时特意省下来的大白菜,拌上不常见的猪肉丁儿,一盆闻着就口水哗哗流的饺子馅儿,即香遍北屋的各个角落。就连蹲在炕头儿上的小花猫都香得眯着俩眼笑。

妈撂话儿:“吃饺子时谁都不许数。”妈说越数家里的东西就越不禁吃。

没人知道谁吃了多少个,就见两大盖子板儿的饺子全部吃光后,保嫂还说她没饱。

妈栽面儿了!客人在我家吃不饱的记录绝对史无前例!这个记录一旦遭破,那将是她老人家毕生的奇耻大辱!怎么办?怎么办?

拧眉搓手时,妈急中生智了。她命令我二姐赶紧用温水去泡干地瓜叶子,自己便卷起袖子又和了一块黑乎乎的地瓜面。

当妈妈把黑馅儿全部包进黑皮儿里,一锅小黑猪儿似的黑饺子便在沸腾的开水里上下翻滚……

没在意保嫂又吃了几大碗,只知道她饱餐过后,即兴为我们全家人唱了一曲《十三劝》。

《十三劝》的完整唱词我背不出来,但其大致内容是:教人学好,激人向上,劝人行善积德好好生活。最后一句,我倒没忘:“为人学会十三劝,富贵荣华万万年。”

若想富贵荣华万万年,先要学好十三劝!

同类推荐
  •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

    《民国才女美文·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是“民国才女美文”系列之一。《民国才女美文·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部分,收录了石评梅的精品之作。具体有:《心之波》、《弃妇》、《祷告》、《红鬃马》、《叫她回来吧!》、《这是谁的罪?》等。
  • 生死乾坤扇

    生死乾坤扇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感悟宁夏

    感悟宁夏

    告别长白山,踏上贺兰山;淡出白山黑水,融入天高云淡。作为《经济日报》驻地记者,能有幸来西北,有幸驻宁夏,实为人生平添一段不寻常的如歌行涯。五年弹指挥间,走遍了宁北的秀美山水,领略了宁中的大漠雄奇,触摸了宁南的荒岭沟壑;五年光阴荏苒,写不尽宁夏沧桑巨变,诉不完西海固民生福祉,叹不完塞上旖旎风景。用笔写,莫如用心读。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人有无限的潜能,如果能开发并利用它,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朋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带上希望上路,创造我们的传奇人生吧!
  • 莽法师和她的小怂猫

    莽法师和她的小怂猫

    中二病女孩克籁因为痴迷《诡秘之主》举行了小说中令克莱恩穿越的仪式。结果家中的煤气爆炸让她也穿越到了异世界。看腻了龙傲天?那就看本姑娘风傲天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莽夫的吧!哈哈哈可是……“你特喵的就是本喵的马斯特(主人)吗?”一只黑猫舔着爪子,骄傲的的问。诶诶诶!!!什么情况?我的使魔也是穿越过来的吗?
  • 我的她们和他们

    我的她们和他们

    江小月:“程橙我还你一条命,从此我们各不相欠。”刘壹一:“小月,你的以前我没能参与,你的将来我一直陪着你。”谢子于:“阿金这辈子,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认识你。”金庭轩:“子于,对于你我没有道歉。”
  • 绝世少年封鼎王

    绝世少年封鼎王

    本故事发生在南唐建立前,身负绝世武功的美少年古乔生秉承师命:寻找神鼎,寻找英明之主。闯荡江湖,结交文才武略,被动接受众多美女的心诚喜爱,震慑各路豪强,历经种种考验,寻得神鼎、护鼎成功,并被封为鼎王,助南唐立国!
  • 灵封烈时

    灵封烈时

    全新的世界,永恒不变的信念,懵懂到天下无双,弱小到统领整个世界,当时间的流动不在变化,当生存只有一人获胜,亿兆年的记忆中是否还能寻找到你的身影。逐渐逝去的记忆,展现真实的自己,羽毛在虚无中逝去,金色的帝王悄然陨落,伙伴的离去是支撑生存的信念。只为展现时间与空间的魅力。“为了伙伴们的存在,我们只能活一个!”......“小傻瓜...记住...活下去!照顾好她!...这是你答应过我的诺言...”
  • 舌尖上的原始之旅

    舌尖上的原始之旅

    我不知道别人(剩女)是怎么打发无聊时光的,但是我知道我就是喜欢在四下无人的夜里欣赏一下各类美食节目,来安慰一下经常被泡面和它的伴侣(火腿肠)荼毒的胃罢了!但是可,可但是,谁能告诉我对着美食节目舔屏也要被月亮惩罚吗?郑叹站在古木参天,遮天翳日的森林里欲哭无泪,裸露在外的树根像蛇一样穿插在地上,一脸懵逼的郑叹只想回家,可脑子里还有一只抽风的美食节目系统!
  • 狐狸老公的婚礼

    狐狸老公的婚礼

    她一直都是一个人,直到一天一只叫笨笨的狗闯入了她的生活。她终于知道生活没有那么的孤单,为了找回丢失的笨笨她坠入深井醒来时她成了救活自己的酬劳,嫁与揭榜的帅大夫。“睡吧,我叫穆泽清”洞房里的一句话深深的刻在了她的心上。她以为他以是她的夫她是他的妻直到那个娇蛮的公主出现“只要没有青丘的婚礼,你就绝对成不了青丘子民穆泽清的妻子。”····················一次偶然他闯入了她的时空与生活,她的孤单让他心生不忍,但他却无法永远的在那个时空存在出于说不清的私心他将她引回了自己的世界为她割下自己的狐尾都不在乎,又怎么惧怕与她相陪的修行我一定会送你一个真正的属于你我的婚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道何足道

    天道何足道

    书分三卷:仙道,魔道,混乱之止。仙道:我不杀人人便杀我,不得不杀。魔道:我不杀人我还是魔吗。混乱之止:道便是真,便是精诚之至也。这本书就是主角由仙入魔,由魔窥天道进而大成的逆天之作。当然,这要我写完全本后你才能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嘎嘎喜欢本书的人请加群:37545113期待你的参与。
  • 民国悬案实录

    民国悬案实录

    据说凑齐十一颗人头,就能召唤神龙!张小弦:然后神龙一口吃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