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59200000008

第8章 古典主义时期(1)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大约自1750年开始,到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终结,以德意志和奥地利为中心。

工业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又使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音乐等艺术已经不是仅仅供宫廷里贵族享受的专属,更加接近平民的音乐形式和器乐音乐大量涌现。因此,在音乐风格上,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改巴洛克时期那种繁华夸张,追求平易生动,音乐语言质朴精炼,表达纯朴真挚的情感。

受到启蒙运动科学、理性思想的深刻影响,古典主义音乐也具有崇尚理性、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音乐题材宏大,气势宏伟,以严谨协调的形式,强调客观的美感。

在这一时期,器乐音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代独奏奏鸣曲形式得到确立,甚至进一步发展到在规模上接近交响曲结构,奏鸣曲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期。在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器乐体裁中,都占据了支配性的主导地位。

在古典主义时期,歌剧不再仅仅是贵族的专属,也不仅仅限于意大利语。它向各个阶层的公众开放,并灵活运用了各个国家的独特语言。歌剧的题材,是日常生活当中喜闻乐见的事情。歌剧的语言带有对白,曲调质朴动听。古典主义乐派为后世的歌剧留下了许多璀璨名篇。

格鲁克:歌剧改革者

国籍:德国

生卒年:1714-1787

全名: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塔塞斯》、《唐璜》、《帕里斯和海伦》、《埃科与纳克索斯》

生平简介:

1714年7月2日格鲁克出生于德意志南部的埃拉斯巴赫。他的父亲是森林管理员。但他却不愿意继承父亲守护山林的职务,1726~1732年在科莫陶(现属捷克境内)进入耶稣教会学校学习。1732年又进入布拉格大学学哲学,同时师从捷克作曲家、管风琴家切尔诺霍尔斯基学音乐。1736年到过维也纳,并得到那里的贵族资助。1737~1741年寓居意大利米兰跟随G.B.萨马尔蒂尼学习作曲。当时的意大利是整个欧洲音乐艺术的中心,在那里,格鲁克学习了那波里乐派的歌剧风格。

1741年,他的第一步歌剧《阿尔塔塞斯》上演,以华丽的声乐技巧为基础,在米兰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此后20年间,又接连创作了8部歌剧,这些歌剧是格鲁克初期的作品,保持了当时风行于世的意大利风格,依循传统的模式,凭借这些作品,格鲁克很快闻名于世。

格鲁克在1745年前赴伦敦,1746年所作的歌剧在伦敦上演,在这里,格鲁克结识了英籍德国的歌剧创作大师亨德尔,并从他的清唱剧风格当中得到启发。后来,担任了明戈蒂巡回歌剧团指挥,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在汉堡、德累斯顿、哥本哈根之间往返、巡回演出,积累了不少舞台实践经验。

1750年8月,重返维也纳的格鲁克同玛丽亚·安娜·佩尔然结婚。佩尔然出身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个大银行家,但是对女儿的婚姻强烈不满。两人只好在他死后才举办婚礼。佩尔然的财产给予格鲁克事业上很大的帮助,婚后格鲁克便在维也纳定居。在维也纳期间,格鲁克担任宫廷乐长及歌剧院指挥,也曾到布拉格、那不勒斯、罗马演出他的歌剧。期间,他创作风格受到法国喜歌剧影响,写了不少歌唱剧与舞剧。后来又为奥地利宫廷创作了一些小型喜歌剧。其中1761年所作的舞剧《唐璜》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他一反过去华而不实的舞剧风格,追求真情实感的表现。同一年格鲁克遇到意大利诗人、歌剧剧本作家卡尔扎比吉,两人尝试着联手对歌剧进行改革。接受了当时激进思想和变革思潮影响的格鲁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创作风格上开始改变。

1762年,革新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奥尔甫斯与欧里狄克》在维也纳进行首演,剧本是卡尔扎比吉根据奥尔菲斯的古老传说改编改编而成,公演之后好评如潮。1767年和1770年,格鲁克又推出了两部改革歌剧《阿尔克提斯》和《帕里斯和海伦》。

1772年,格鲁克来到巴黎,继续专注于他的歌剧改革事业。并遇见了以为名叫罗莱的法国外交官兼诗人。他为格鲁克写了《伊菲姬妮在奥利德》的歌剧脚本,并将格鲁克推荐给法兰西歌剧院。1774年,在法国皇后的支持下,经过6个月的精心编排,《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在巴黎首次演出,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格鲁克在一夜间在巴黎家喻户晓。在取得成功以后,格鲁克又陆续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和《阿尔切斯特》翻译法文在巴黎上演,得到了极高的反响,引起了巨大轰动。其间保守派推崇意大利作曲家皮钦尼,强烈反对格鲁克改革的歌剧,将皮钦尼的作品搬上舞台,要与格鲁克歌剧进行对抗,而革新派则拥护格鲁克,从而引起歌剧发展史上有名的“格鲁克派与皮钦尼派之争”。皇家音乐指导提出,让两位作曲家根据欧里庇德斯的故事各写一部歌剧。格鲁克的《伊菲姬尼在陶里德》就此问世,是在之前的作品《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基础上创作的续集。凭借这部作品,格鲁克大胜。

1783年,格鲁克创作了一部法语歌剧《埃科与纳克索斯》,但反响平平,此时的格鲁克已经功成名就,也便不以为意。退休之后便去了维也纳,在那里度过晚年。

主要成就:

格鲁克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于戏剧音乐。他一生创作的歌剧将近50部,还有5部舞剧。但是他最大的艺术功绩不是他完成的作品,而是他一手推动的歌剧改革,这也是18世纪音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

启蒙主义的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点直接影响了音乐领域,促进了喜歌剧的诞生。这种新形式的歌剧取材来源于市民的普通生活,更加容易被普通市民所接收。相反,意大利正歌剧的创作则陷入了固定模式,停滞不前,没有活力与生命,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种情况下,格鲁克意识到意大利歌剧越来越走向腐朽,提出“歌剧应该简洁而优美”的口号。他创作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音乐质朴优美,去掉了华丽的技巧炫耀,简化了情节,追求歌剧深刻的内涵和真实性,使剧情更加清晰明了,便于观众的理解与接受。

这部歌剧取材于人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歌唱家奥菲欧的妻子尤丽狄茜去世之后,他非常悲痛,他用悲伤欲绝的歌声打动了爱神,去到了地狱。之后,又凭借动人的歌声使妻子死而复生,但前提是在走出冥界之前,他不能看妻子的脸。结果,奥菲欧没能遵守诺言,只回头看了妻子一下,尤丽狄茜便又死了。歌剧没有采用悲剧的结尾,而是处理成爱神再此施展威力使尤丽狄茜复活。

全剧这部歌剧戏剧性强,首次在歌剧中引入了管弦乐伴奏,为了迎合法国观众的兴趣,歌剧最后是表现爱情的赞歌和盛大的芭蕾舞会,以欢乐幸福的场面结束。在本剧中,作曲家大大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差异,使整部歌剧在风格上更加统一。

这部歌剧融合了法国歌剧的合唱、芭蕾,通过意大利歌剧风格融合法国歌剧中的合唱、芭蕾,将典雅的意大利旋律、严肃的德国旋律和恢弘的法国旋律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音乐为戏剧服务的目的,在同一部歌剧当中让观众既能感受到意大利旋律的典雅,又能体会到德国旋律的严谨,还有法国旋律的恢宏壮大,将原来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改为管弦乐,将音乐、戏剧和舞蹈形成了有机的结合。

随后完成的改革歌剧《阿尔切斯特》则更进一步反映了他的美学观点和对歌剧改革的原则。序曲直接引入剧情,管乐队独立于歌手之外,可以表达情感;合唱成为主要角色,主题地位得到体现。换景的次数明显减少,这样更有利于保障戏剧内容情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以使戏剧顺畅进行。

在法国创作完成的《伊菲姬妮在奥立德》,格鲁克在序曲方面更加具有创新性,序曲发展成完整的协奏曲式,英雄主义的主题得到强化,整部音乐更加富有戏剧性。1779年,改革型的歌剧《伊菲姬妮在陶里德》可以算是《伊菲姬妮在奥立德》的续篇,不再以爱情为主线,强调了咏叙调的作用,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深层次感受。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改变了意大利正歌剧流于僵化的音乐形式和繁复装饰的风格,强调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表达,追求真实自然的戏剧性表达。在创作当中,他深入歌词创作,充分发挥了歌词对曲调的表达内涵,给歌剧中的朗诵配上音乐伴奏,提高了曲调的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戏剧本身的高度结合。这种改革,使音乐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为歌剧艺术的蓬勃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西方歌剧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海顿:交响乐之父

国籍:奥地利

生卒年:1732-1809

全名: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创世记》、《四季》、《皇帝四重奏》、《俄罗斯四重奏》、《太阳四重奏》、《月中世界》、《天长日久》、《荒岛》、《奥兰多·帕拉迪诺》、《阿尔米达》、《骑士奥兰朵》、《告别交响乐》、《惊愕交响乐》、《时钟交响乐》、《危难时刻弥撒曲》

生平简介: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边境的一个小镇——罗劳,他的父亲是个车匠,母亲是在贵族府邸的厨房帮工,家境贫寒,子女众多,但是12个孩子中只有6个能长大成人,海顿在家里排行第二。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热爱音乐的父母为海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海顿从小便受到音乐的熏陶,孩提时代就显示了他的音乐天赋。他精确无误地用稚嫩动听的童音将听过的每首歌曲模仿出来,还可以将这些曲调在自制的小提琴上表演出来。过不了多久,海恩堡教会合唱团的指挥弗兰克便发现了他的才华。从此6岁的海顿便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一开始,他在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演唱弥撒曲,同时有机会学习到乐理知识和哈普西科德小提琴等乐器。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罗伊特来到海恩堡,凭借出众的嗓音,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成为一名歌童。

17岁时,海顿到了变声期,嗓音有了变化而被嫌弃,导致被解雇。那段时期的海顿生活十分艰苦,只能依靠教授小孩子音乐勉强糊口。在暂住的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小提琴,这部小提琴给了他精神上莫大的慰藉。生活虽然艰苦,海顿还是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执着,开始自学音乐理论,一有空就练习小提琴和键盘乐器。1754年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波尔波拉。为了拥有学习音乐的机会,海顿做了他的仆人,顺便可以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

1755年,菲恩贝格伯爵邀请海顿参加在伯爵府的晚会,担任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海顿得到了赏识。第二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1759年经菲恩贝格伯爵引荐,海顿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中的乐队指挥,并开始从事室内乐创作。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760年,海顿结婚了,妻子安娜是维也纳假发商人克勒的女儿。但是婚后二人关系并不好,没有子嗣。

1761年是海顿一生当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只好到埃斯泰尔哈济亲王的宫廷担任副乐长,不久便荣任乐长,一直服务到1790年乐队解散。这段时间长达30年,也是海顿一生中最保贵的30年。作为一个贵族宫廷的乐长,他的想象力和创作理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的束缚,他的工作是指挥乐队,训练歌唱者,甚至要保管乐器、抄写曲谱等,这些琐碎的杂务也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另一方面,宫廷又可以给予他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机会,宫廷里有管弦乐队、合唱队的人员配备,还有歌剧院、木偶剧场等场地设施,海顿在这里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并及时将自己的创作搬上舞台,增强了他的实践经验。在埃斯泰尔哈济宫廷生涯中,海顿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大致包括60部交响曲,40首弦乐四重奏,30首钢琴奏鸣曲,5首弥撒曲和11部歌剧等,而且大部分都是质量上乘的佳作。海顿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1764年他的作品在巴黎出版,1765年他的名字第一次现诸报端。

1771年,受到“狂飙运动”影响,海顿写下了豪放而伤感的《C小调奏鸣曲》,终乐章没用一贯的欢乐结尾结束,而是走向激烈爆发的高潮。70年代起,海顿更多的吸收了北欧乐派的音乐元素,作品内容深刻,保留了更多的古典风格,主题既严肃又幽默。例如他在1772年创作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即《告别》,据说是当时是为了暗示公爵让乐师们休假回家而作的。

同类推荐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张爱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说不尽的人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她像一部未完的《红楼梦》一样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有人说她是个天才,才华横溢;有人说她性情孤僻冷傲,不近人情;有人说她无情自私,毫无安全感;有人说她痴心,被人伤害了却不知反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她是文艺青年口中的谈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她的看法,然而却没人敢说自己懂得她、理解她——就像没人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一样。
热门推荐
  • 给孩子不伤害的爱

    给孩子不伤害的爱

    哪个孩子不需要有教育素养的父母呢?每个享受幸福成长的孩子的背后都有充满爱意、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母亲;还有保持理性思考、情绪稳定的父亲。张丽珊老师坚守教育一线20年,帮助近2万名学生,弥合许多走向崩溃的婚姻。这是她专门为女性读者如何教子撰写的,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三个心理互动模式,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是一本实事求是的家庭教育典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妃敲错门:惹上邪帝

    妖妃敲错门:惹上邪帝

    原本是想去调戏帅哥,却敲错了门,看了不该看的,还惹上一个腹黑妖孽的男人。“你惹上我了,必须嫁给我!”他霸道的说。“只要,你不后悔!”她痞痞一笑,主动走了上去。妖妃惹上恶魔皇帝,到底谁能先驯服谁?
  • 星肖巫师

    星肖巫师

    一位商场新贵因意外来到了比尔拉维斯域界,面对奇幻的西大陆魔法,神秘的东大陆法术,诡秘的南大陆法咒,奇妙的北大陆法则,他该何去何从,又能否找到自己心中那条唯一的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地老天方

    地老天方

    在星河的最深处,有着一个万古的存在,那是一块方形的大地,苍老而万古,对应着一片方形的天空,其中千万山脉。方地分离出的尘埃,汇聚成了一个个璀璨的星辰。那里是力量的起源,帝王的归属!
  • 绝世之恋师傅请放手

    绝世之恋师傅请放手

    “师傅,师傅,你看这是一颗仙丹哟~我刚刚从太上老君那抢来哦~”某二货嘚瑟着在夜殇面前显摆着她手里的仙丹。夜殇皱眉,摸摸某二货的头,宠溺地说“这仙丹不用抢~为师帮你去要就好了。”第二天,某货高兴的跑到师傅面前,一脸崇拜的目光,“师傅你怎么那到的?太上老君那个坑,逼怎么会给你~”只见她师傅满脸的淡定……
  • 神路沧桑

    神路沧桑

    据说“玄灵大陆”以前不叫这个名字,那又叫什么呢?天道无情,武道坎坷,纵使你天赋惊人,到后来也不过是一个棋子而已。看主角云天如何在这一片血雨腥风中踏上武道极致之路——神之路,一段沧桑的武道征程即将开始。本书等级:武徒、武者、武士、武师、大武师、武宗、武王、武皇、武帝、武尊、武圣、武神
  • 怪物荣耀

    怪物荣耀

    9102年,一款名为Monsteraglory(怪物荣耀)的游戏横空出世。仅只一周,下载量就达到了十亿,玩家争相踊跃其中。但无一例外,正如其名,游戏里的玩家在现实中都是万人仰慕的天才。隐瞒,诡计……一场属于怪物的荣耀,就此展开。
  • 筷子

    筷子

    曾经我拥有您,但是我忘了你的名字,哦,我爱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