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0100000003

第3章 你相信大陆可以漂移吗(1)

魏格纳的病中遐想

1910年的某一天,德国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1880-1930)病了,好在病情不太严重,他躺在家里休息。在他家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也许是由于卧床养病感到无聊,无意之中,他的视线转到这张地图上,脑子里反复思考着一连串与地图有关的问题,为什么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岸线弯弯曲曲的形态正好吻合--非洲几内亚湾刚好填补上巴西东北角亚马逊河河口的那块突出的大陆;而沿北美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入弧形地带刚好填补上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出弧形大陆。

魏格纳知道,早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法兰西斯?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已经注意到大西洋两岸地理形态的相似性问题。后来,别康作过尝试性的解释:恐怕是大断裂所致,但魏格纳感到,断裂应该是比较挺直的走向,如此大的弧曲拐弯有这种可能吗?1858年,美国地质学家斯奈德在其《地球及其奥秘》一书中也谈到这个问题,不过他的认识比前人进了一步,除地理形态外,他将欧洲与北美的石炭纪煤系及其所含的植物化石的相似性作了对比,断言大西洋两岸是联合在一起的,后来分裂而漂移开来。斯奈德也许是提出“大陆漂移”设想的第一人,而且有地质论据。

20世纪初期,泰勒和贝克也同时提出“大陆漂移”的看法,他们补充了大西洋两岸山脉起源的相似性问题并作了论证。斯奈德(1858年)重建大陆拼接图此时,魏格纳认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并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完全跳出自己熟悉的气像学范畴,深入到陌生的地质学、古生物学等领域中去寻求论证。

第二年,即1911年秋天,在翻阅一本地质学着作时,发现一位地质学家提到一种被称为“中龙”的化石。中龙是一种在淡水中生活,长约30 厘米的小型早期爬行动物,曾在巴西晚石炭世和南非早二叠世湖泊中形成的沉积岩地层中找到过,它们的身体结构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确中龙复原图认为同属同种的动物。魏格纳由此得到启发,这与50年前斯奈德提过的北美与欧洲石炭纪的植物化石的相似性问题如出一辙。如今两边相望的大陆被大西洋的汹涌波涛阻隔着,植物和中龙都是无法横渡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两亿年前,大西洋并不存在,两岸的大陆相连在一起。只是后来,大陆出现分裂,然后漂移,才造成现今的海陆位置……魏格纳沉思在“大陆漂移”的猜想之中。目标已定,继续求证,他更加兴奋了。

你想知道海陆的起源吗

魏格纳经过又一年的地球物理资料搜集工作,“大陆漂移”的设想逐渐明朗化,1912年,他发表了《根据地球物理学论地质轮廓(大陆及海洋)的生成》的论文。到1915年,他终于完成《海陆的起源》这本轰动地质界的名着。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全球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一块完整的大陆,称为联魏格纳(1922年)设想的大陆分裂与漂移合古陆或泛大陆。

当时的大洋也只有一个;并围绕在联合古陆周围,称为泛大洋。自中生代开始,联合大陆出现分裂,并开始漂移,于是形成目前的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以及南极洲等。到新生代,名个大陆终于漂移到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基本上稳定了现在的轮廓形态。随着各大陆的分裂和漂移,裂隙逐渐加大,终于形成大西洋、印度洋这两个新生的海洋,原先的泛大洋也分成太平洋和北冰洋。至此,现代的海陆面貌终于在新生代后期奠定。

魏格纳的设想,基本上根据以下各项资料作为论证的基础:

一、大西洋两岸地理形态及其弯曲的轮廓线,基本上是相互吻合的(如前所述)。

二、从山脉的走向、构造地质的特点以及地层分布的情况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山脉,遥相呼应,同属于第四纪末期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即加里东山系。又如美国阿帕拉契亚山脉的东北端没入大西洋以后,延伸到英国西南部及中欧一带重新出现,也是隔着大西洋遥相呼应的,均属于二叠纪后期的造山运动所致,称为海西山系。再如北美东部与欧洲西部,都分布着泥盆纪的“老红砂岩”。非洲西部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与巴西的同期同类的岩系相接,构成完整的山系。非洲南端的开普山脉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在地质构造与地层方面亦彼此衔接等等。

魏格纳把上述两项论据作了形象的比喻,大西洋两岸大陆好像被撕破的报纸,不仅撕破的毛边可以相互吻合,而且印刷在报纸上的文字也能拼接起来阅读而毫不费劲。

水龙兽(左)与舌羊齿(右)

三、古生物方面的证据也相当充分。除上述中龙化石外,生活于中生代早期温暖地区湖泊或沼泽中的肯氏兽与水龙兽动物群从中国、非洲到大洋洲等地三叠纪地层中均有发现,从生物学特征看,属种都相同或相近。这一耐人寻味的事实,只能认为中生代早期以前确实存在过一个联合古陆,后来出现分裂,大陆的漂移得到解释。再如植物化石的分布也很有说服力,繁荣于晚期古生代的舌羊齿植物群,发现于大洋洲、印度、南美洲、非洲以及南极洲,而这些大陆目前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差甚远。但植物生长的环境必须在相似的气候区域之内,由此可见,只有联合古陆的存在才有可能。现已证明,南半球各大陆古生代时期合拼成一块,即所谓贡瓦纳古陆。由于当时发生海侵,在这块大陆上留下无数无脊椎动物化石,而且门类众多,现散布在南半球各大陆上。

古冰川与大陆漂移的关系

(上)晚古生代冰川在现代大陆上的分布,箭头表示古冰川移动方向

(下)晚古生代冰川冈瓦纳古陆上的分布

四、古气候遗迹的论证。古生代晚期,南半球出现过一次规模巨大的大陆冰川,至今,在南半球各大陆及印度(请注意,它们之中有些处于热带或温带纬度,不可能出现大陆冰川)的晚古生代地层中都能找到这些冰川的遗迹,诸如冰擦痕、冰渍物、羊背石、冰溜面等,特别从冰擦痕的方向上看可以看出当时冰川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凭借冰川的流动方向将各大陆拼接起来,恢复其原先的地理位置,找到当时的南极所在地(今南非)。

除冰川遗迹可以指示气候外,其他如煤炭、石膏、岩盐、红色岩层等也可以指示气候,因为这些矿产或岩石的形成环境均与纬度带有关,或者与气温的高低,潮湿、干燥等条件有关。因此,将各大陆古生代晚期地层中埋藏的指示气候特征的岩石与矿物在地图上标志出来,再进行拼接,很自然地恢复了当时的纬度,也就证明联合古陆的存在。

五、地球物理资料证据魏格纳注意到海陆起伏曲线中的大陆台地与大洋盆地之间存在显着的高差(相差5公里),结合地壳均衡说,他认为大陆高而质轻,海洋低而质重。海陆并不是由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来区分,而是大陆壳与大洋壳有本质的差异。这样,大陆壳就可以漂浮在大洋壳之上,移动的可能性也就存在了。

六、天文测量证据。魏格纳引用天文测量的数据,认为格陵东北与欧洲之间每年以35米的速度漂离,大西洋两岸的距离逐年在增加,说明从古到今大陆漂移未曾停止。

魏格纳还解释了漂移的驱动力来源。他认为有两种;一是地球自转时赤道产生的离极力,阿尔卑斯山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即导源于此,与李四光所讲的极为类似。二是与太阳、月亮的引力有关,即潮汐的摩擦力。出现向西漂移的大陆,如美洲大陆,前缘受太平洋的阻力,于是挤压出科迪勒拉山脉。在向西漂移时,大陆后缘会脱落出一些陆块,如亚洲和澳洲东部的许多岛屿。

“大陆漂移”论什么

本来,地质界在讨论地壳运动时,差不多都认为大陆与海洋的基本位置,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多大变化,地壳运动是以垂直的升降运动为主。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想法,无疑像一块巨石砸到平静的湖水里,掀起轩然大波。一些接受新思想的学者支持魏格纳,而坚持传统观念的反对者当然也不乏其人。于是,在地质界开展了热烈的争论--认为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式为主的活动论者与认为地壳运动以垂直方式为主的固定论者两个学派互不相让。

1924年,以英国颇有名气的地球物理学家杰弗里斯为首的研究者,首先对魏格纳的主张提出异议。他们指出,把漂移说建立在地壳均衡说的基础之上是错误的,假设硅铝质地壳像冰山一样沉浮在较重的硅镁质的岩浆之上是不可能的。他们以地球物理的研究新成果证明大洋底仍然是坚硬的岩石,向魏格纳质问,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大陆壳又怎能在坚硬的洋底上漂移?这批英国地球物理学家们又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地球自转的离极力和潮汐摩擦力都很小,这一点微弱的力量不足以推动深厚而庞大的陆地发生移动。

不久,又有实验证明,硅铝质花岗岩的熔点低于硅镁质玄武岩,如果地球温度升高到足以熔化大陆壳底层的玄武岩层并使大陆壳漂移,那么花岗岩质的大陆壳不可能保持固体状态而漂移,这是不可违背的物理定律,也是魏格纳的假说致命的弱点。

为此,1928年,魏格纳与许多知名地质学家在纽约聚会,共同探讨大陆漂移问题,到会的14名成员各持己见,5人表示支持“大陆漂移说”,7人表示反对“大陆漂移说”,2人则表示有条件支持,况且学术问题又不可能用投票方式以简单的多数决定胜负,双方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反对者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诸如是什么力量推动大陆漂移?大陆是在一层什么样的物质基础之上进行漂移的?原始大陆为什么到中生代开始分裂,然后漂移?石炭纪以前的大陆又怎样分裂?怎样漂移?等等。当时,魏格纳也曾进行答辩,但终因科学资料不足,无法说服对方。会议主持人也只好提议,学术争论不能轻率否定或肯定,应该继续研究,讨论会暂时告一段落。

至于魏格纳提供的天文测量数据,有些学者怀疑当时的测量技术比较落后,所列的数字能否准确到足以说明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至今尚在漂移的结论,为时尚早。每年35米的漂移速度,实属无稽之谈。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的论证,反对者也从其他方面予以解释,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自出笼之日开始,就遭到多方面的责难。更不幸的是,1930年11月,魏格纳在第四次北极探险时,于格陵兰冰原上遇险身亡,这一天,也正是他的50岁生日。此后,“大陆漂移说”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大陆漂移说”有足够的证据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对海军活动时观察到的许多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现象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并引起极大兴趣。许多新的发现又重新点燃了“大陆漂移假说”的火种,而且火焰越来越高。

在许多新发现的事物中,首先是古地磁的研究成果。什么是古地磁?不妨先从火山喷发物谈起。当火山物质喷发到地面以后,逐渐冷却,其中所含的铁矿物就会结晶出来,当温度下降到一定限度时,就开始获得磁性,这个极限的温度称为居里点,例如磁铁矿的居里点是600℃,因此,这个磁铁矿就能在居里点时取得磁性方向,这个方向可以用仪器测出南北极,称为天然剩磁。利用天然剩磁可以测量火山喷发时的两极位置及其当时所处的纬度位置。

后来人们发现沉积岩中含有碎屑磁性矿物,而这些碎屑物就像许多小磁棒,也具有磁场的定向作用。这样,无论是火成岩,还是沉积岩都可以测得天然剩磁。

火山喷发物逐渐冷却会结晶出铁矿物

关于天然剩磁的发现,最早是在1909年法国地球物理学家伯纳德?布伦尼斯测量法国中央地块的火山岩时获得,当时又知道古代火山喷发时的磁场与现在的磁场不一样,并有倒转现象。过了20年以后,日本科学家松山在研究日本火山岩时,也观察到同样的磁性倒转现象。这种反常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解释只能有两种,一是地球磁极的位置在地质历史上曾经改变过,二是取样地点的位置曾经发生改变--漂移。前者称为“磁极游移说”,后者称为“大陆漂移说”,孰是孰非,当时未作定论。

同类推荐
  •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之一。实验动物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活的试剂,是衡量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生物、医学、制药、化工、农业、环保、航天、商检、军工等研究及检测均离不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全新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备受人们关注。
  • 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关于灾难,人人谈虎色变。对于那些切身经历过灾难的人来说,它可能会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梦魇;对于那些已经在灾难之中失去生命的人们,我们活着的人也只能是扼腕叹息,祝愿他们一路走好;而对于那些未曾有过此类经历的人,希望此书能让人们认识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痛和灾难。
  • 在游戏中学科学

    在游戏中学科学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自然知识

    自然知识

    古希腊有个神话传说:很早以前,在现在的小亚细亚和黑海沿岸一带,曾经有一个强悍的妇女王国叫“亚马孙”。1541年至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德奥雷利亚纳到亚马孙河流域探险,经常受到土著袭击,其中一个部族的战士全为女性。后来此事传扬出去,轰动一时,就把这个部族的人称为亚马孙人,大河亦因此得名。
  • 探究式科普丛书-光和热的能量释放:火

    探究式科普丛书-光和热的能量释放:火

    本书主要介绍了火的发明、利用与危害,以及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密切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进步—古人取火与用火知识篇;跳动的精灵—火焰知识篇等。
热门推荐
  • 青春的旅途,没有红灯

    青春的旅途,没有红灯

    青春这个字眼,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形容的轰轰烈烈,又何尝不是呢?“从今天开始,由我守护你。”雯静的嘴角勾起了一个好看的弧度,深黑的眸子一言不发的盯着已经脸红的姚萧。“我雒超男也是你敢碰的?”狠狠的扇了眼前这个穿着暴露的女生,双脚往她脚踝一勾,脸便扑通一下摔在地上,惨不忍睹。“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不要在相遇。”刘晓梦以往的笑脸消失了,她递给了凌南一个笔记本。“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真厉害,我现在都没能忘记你。我还爱你。”李枭颖笑着,眼神却是冰冷的。“叶正南,我真的真的好喜欢你。”林晓静握住铅笔,在日记中写出这样一行字,然后快速划掉......致青春。
  • 我的武魂是落宝金钱

    我的武魂是落宝金钱

    蓝星最后一位修仙者,筑基雷劫下身死,灵魂被一枚神秘铜钱带到斗罗大陆,成为和唐三一起长大的兄弟,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精英崛起

    精英崛起

    叶鹿鸣是一所高级大学的学生,因为和平精英玩的非常厉害,被表妹夏洛洛看上,成为了一名职业电竟选手,然后成立电竞小队,参加各种职业比赛。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 哥谭狂人

    哥谭狂人

    阿卡姆疯人院门外一个身着蝙蝠衣的壮汉扔进来一个男子。“哦哈哈哈,你看我都说了小蝙蝠会将再抓回来的。”一名脸色苍白消瘦头顶绿发的男子开口说道。“哈喽疯子们,我苗月又回来了,让我们嗨起来吧。”被扔进来的男子高喊道,外面蝙蝠衣的壮汉狠狠咬牙。
  • 造纸:知道这些就够了

    造纸:知道这些就够了

    谁没用过纸?谁不知道蔡伦?可谁知道如何造纸?造纸: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全人类NPC

    全人类NPC

    地球破碎,人类无依。宁九在这个新世界,被评为史上最优秀毒奶大王。宁九露出自己的真香表情:“不要拦我,我就小浪一把。”
  • 冰魂奇缘之白骨独

    冰魂奇缘之白骨独

    她叫张辰,是二十一世纪的时尚潮女,她执着叛逆,坚强独立,钟爱研究历史神话!她善良痴情,一枚龙纹玉戒将她带到了唐朝,她成了魅惑众生的蛇族公主。“小独,回二十一世纪吧,那里才是你的家!”他白皙温厚的手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眸中无限深情疼爱。“那大人呢?”她望着他,心中惊诧,亦深深的不安……一朝穿越纵千年,为情执念煎心苦,火郎虽为佳人痴,奈何一心两用之,撕心迷茫绝望际,一影逐渐入心来,他来占据我的眼,你却长在我心底,蓦然回首长相护,真心竟是属金君,神妖奇情天地变,殊途同归天机现,劫后余生天劫至,唯有真命舍真身!
  • 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

    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

    为了追求成功,寻求幸福,你可能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积累各种经验技巧。不过,如果你忽视心灵的作用,那么这种追寻的过程可能失去正面的能量,反而变成了负累。其实通向幸福的道路,最终只是在心灵的深处。我们应该领悟的是“如何转化我们的念头?”“如何把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混乱的念头转化成一个又一个澄澈的念头?”《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教你如何通过转念,化烦恼为喜悦,化困厄为幸福,从而获得平静安宁的人生。
  • 始于火影的旅途

    始于火影的旅途

    当你穿越到了火影的世界并且变成了九尾的时候,你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景行表示很淡定,九尾不九尾的无所谓,只要还活着就行,但是,这个穿越的时间是不是有点儿不对劲啊?穿越到了火影世界之后,成为了九尾的景行看着缠绕在自己身上的金色锁链,以及那个正在结印的黄毛,不禁陷入了沉思……ps:书友群号码:985236836 再ps:这本书并不是单一的火影同人,后面会去其他世界的,无限万界流那种吧!
  • 皇后去哪儿

    皇后去哪儿

    一时轮回,物是人非。女主是重生还是穿越?某侍卫向他家主子报:“主子,皇后娘娘逃跑了。”某美男邪魅一笑:“无妨,让她去玩玩也好。”某萌以为自己逃出狼口,却不料正中美男下怀。不求千万美男归我有,但求一生一世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