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85900000022

第22章 肖像画(2)

巴黎教皇杂志上的一个条目坚称,在8月15日,即圣母升天的宴会之日,教皇将参加在西斯廷教堂举行的宗教仪式。可能他也希望去观看近期在拱顶上揭幕的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两天后,尤利乌斯二世因高烧引起的不适而开始害怕他的生命或热切地盼望即将到来的死亡。然而,在那个月末,他完全康复了,并被报道在教皇殿堂中听音乐。在艾略多罗地下室,尤利乌斯二世被画在《希略多拉斯的放逐》中,他坐在教皇轿子上。然而,在这种情形下,他是以自身的形象而不是以出自历史人物的形象出现的。在《波尔塞纳群众》中也是这种情况,上面的人物都跪在主导整个构造的圣坛上的罗马教皇周围,基于他的官职赋予他高贵和赞誉。在这两幅壁画中,尤利乌斯二世明显被画成“凡尘游戏中的上帝和主人”,即在精神上是基督的代理人,在俗世中是最高统治者或君主。这与他在罗马教皇职位中为自己想象的形象完全符合。

现挂于伦敦国立美术馆的尤利乌斯二世的肖像,起初是为罗马波波罗圣母教堂准备的,换言之,它是一幅贡献或纪念作品。因此,它不像教皇殿堂的其他画像那样拥有同等的官方或“政治”功能。教皇被描绘成一个头戴帽子和身穿带有兜帽披风的人。他坐在一个椅背很高的主教座位上(主教、红衣主教及教皇的官方椅子),上面流苏状的橡实暗指黛拉·罗威尔臂上的大衣(在意大利,罗威尔意指“橡树”)。

画中的他很孤单,陷入了深思,目光投向了下方。在他后面,在一块重新上色的绿色幕布上有金色绣花“十字钥匙”的模糊轮廓,以及象征教皇权利的冠状头饰。背景幕布以光荣旗帜的形式频繁出现在当政君王的画像中。事实上画像的长度延伸到了膝盖,它也是同时代君王画像中的典型代表。画像中最吸引人的特征,无疑也是最有改革精神的,就是拉斐尔成功描绘的主题人物和观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这仿佛是我们从顶端或侧面观察教皇—— 换言之,就像是我们站在他的前面然后慢慢转到他的左边。这种亲近感使这种规划变得很明显。

由肖像画所达到的写实主义是很明显的,它给人一种表现真正自然规律的假象,而且它肯定被拉斐尔的同辈羡慕。瓦萨里指出,尤利乌斯二世在绘画中是“以一种渴求尊重的真实方式出现的,仿佛他依然活着”。结果,这幅画像于1513年9月初被展览在波波罗圣母教堂的主祭坛上。据威尼斯大使维特?利普曼诺(Vetor Lippomano)说,整个城市在那几天都开始赞赏尤利乌斯二世的形象,那时,他已经去世了小半年。

拉斐尔在画像中引入了一些标准图案,但在这里(就像在他描绘的其他重要人物中)他背离了当时官方画像的传统,在教皇的级别和地位强加的限制中,他很明显地尝试着去赋予画中人个性。所以当记录教皇的身体外观和他权威的传统标志时,拉斐尔拒绝使用习惯上常用的“胳膊长度”的画像,它强调了教皇权利的外部装饰。与此相反,他尝试着去创造一个表达教皇“内部优点”的形象。通过去除主题人物身体和心灵间的任何有效距离,他做到了这些。

这种脸孔背离了一种特殊的灵性,即便是在拉斐尔的作品中也很少有能与它匹敌的。教皇在《希略多拉斯的放逐》和《波尔塞纳的群众》中那无情的“帝王”面孔,已经变成对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老者的密切注视,他在感知到自身力量快速退却的同时,仍热切地追求权利。这个形象是非常扣人心弦的,因为它描绘出了教皇的勇气和急躁性格逐渐减弱的感觉,这也明显表现在他那卷曲的嘴唇和紧抓椅子扶手的双手中。

肖像画证明了艺术家和模特儿之间关系的可见转变,拉斐尔似乎是要探索他的赞助商性格和品质上的最深处。他能做到这些,很可能要归因于日益增长的规律性,教皇和画家也借此遇到了1511年初尤利乌斯二世回归罗马的事。拉斐尔对揭示教皇的精神面证明得很清楚。此外,也可能是这种证明促使他去回避传统的绘画,来传达他与主题人物的感情共鸣,以及他对尘世和精神领袖的仰慕(不是喜爱)。在他的整个生活中,他流露出了可怕的力量,但也在最后几年中开始揭示所有人的脆弱迹象。

拉斐尔于1513年2月写给伊莎贝拉?德?埃斯特的一封信,表明他计划开始绘制一幅她丈夫委托的画像,即曼图亚侯爵,贡萨加的吉安弗朗西斯科二世,还描绘了他们的儿子费德里克穿着在拉斯兰特委员会(Lateran Council)开幕会上穿的长袍的肖像。尤利乌斯痛苦地卧病在床。拉斐尔写道,他现在可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了(他已经做了草稿),感到不能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这幅肖像画上。因此,见到后来尤利乌斯的画像,也就不会感到吃惊—— 这幅“理想化的”死后画像展示了教皇在《圣彼得的解放》中的门徒形象和在《西斯廷圣母》的特性—— 它清楚地表达了对死去教皇的虔诚敬仰。

结果,拉斐尔开始为死去教皇的后继者绘制更多的肖像,红衣主教乔瓦尼?德?美第奇,在1513年登上教皇宝座的时候,更名为利奥十世(直到1521年他都是教皇)。利奥十世的生活趣事,就像是西斯廷教堂挂毯边缘的蓝宝石。撇开这些不说,当利奥十世还是红衣主教,站在拉斐尔《格列高利九世批准教令》中尤利乌斯的旁边时,他已被绘制了。如我们所见,在就职后不久,利奥就被画成了利奥一世,骑马去会见匈奴王。在利奥三世和利奥四世的脸庞中,可以清楚地找出他的特征。

尽管如此(不管那些绘画中隐藏了多少明显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拉斐尔都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是真的被委托来给新的教皇画肖像,直到他开始画一幅利奥十世的两侧各有一红衣主教的巨大画像。其中的一个红衣主教是他的表兄朱利奥?德?美第奇(后来成为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另一个是路易吉?德?罗西,他们被描绘成教堂的杰出人物)。利奥十世被画成是对着一个巨大的背景坐着,这个背景是由他身后墙上众多的支柱暗示出的。他前面的桌子上盖着一块红色的桌布,上面放着一本用鲜明图案装饰的书卷,书在开始页是圣约翰福音书的画,画面如此精确,以至于人们能清楚地确定这是现存于柏林的《哈密尔顿圣经》。

教皇左手拿着一块放大镜。紧挨着书本的是一个用白银制造、用黄金装饰的小铃铛。教皇纤弱的白手漫不经心地放在圣经和桌子上,显示出他虽然很放松,但依然很入神。

同时代的人把利奥十世描绘成一个修养良好、举止优雅的人,非常喜欢音乐与喜剧,一个稀有手稿的热心收集者,同时是一个品德高尚、见多识广的艺术赞助商。指代他性格特征的暗喻,在画像中那些包围他的主体上看起来,是很含蓄的。红衣主教朱利奥?德?美第奇站在教皇后面看向观者的左侧,他紧盯着主要人物;在右边,红衣主教德?罗西面向观者,双手紧抓着椅背。

文件记载那幅被刻在木头上的画,于1518年9月初就被送到佛罗伦萨。换言之,本来要在节日期间在餐厅进行展览的事,被改为庆祝年轻的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和法国国王的一个亲戚玛德莱娜·德·拉·图尔·德奥夫涅结婚。新娘的母亲和利奥十世的嫂子在一封信中记载了拉斐尔的画被授给一个荣耀之地,“作为公爵、公爵夫人和其他贵族用餐大厅的墙中央上最美的装饰物”。通过暗指教皇和两个红衣主教的象征,拉斐尔的饰物使节日具有王朝气息,通过提及最杰出的成员,提高了家庭的地位。

事实上,对绘画的刻意使用可能很好地影响了它的构成。对X光线的研究揭示了绘画的微小细节。画被很精确地放置在教皇画像下,但没有延伸至两个红衣主教的画像下。再进一步,一个灰绿色绘画的夹层在建筑的背景下展露无遗,这暗示着在利奥十世后面挂着一个窗帘。此外,红衣主教德?罗西的左手好像是在后来加上去的。发生这些变化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画在没有完成以前就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这幅画最初好像只是单纯地作为教皇的画像而构思的,它在构思上(如果不包括面积)和现存于伦敦国立美术馆的尤利乌斯二世的早期画像是相似的。当绘画的具体功能(以及它被挂的位置)被确定后,没过多久,这幅画就变成了“群组”习作。在此,拉斐尔超出常人的天赋,在他巧妙地把两个红衣主教加入早期绘画中时显露无遗。

不必吃惊,这幅绘画得到了拉斐尔很多同行(某种程度上一些复制品也是快速完成的)的羡慕,特别是因为它通常被看做一幅“暗喻”现实的绘画。画家兼作家费德里克?祖卡里(Federico Zuccari)在一次事件中,回忆起了一件轶事。

当时教皇的秘书,巴尔达萨?塔尼里,被报道带着需要利奥十世签名的教宗法案进入了房间,然后他脸上满是谦卑与崇敬地走向拉斐尔的那幅画像,因为他混淆了画中人物与现实中的教皇。不管这报道是否真实,它证明了拉斐尔把超乎寻常的现实主义引入了绘画之中。

同类推荐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电影疗伤

    电影疗伤

    电影是美好生活的调节剂,不但让你回到浪漫的过去,还是你一位贴心的心理医生,它抚慰你,无论你郁闷、烦躁、孤独、寂寞、自卑还是失落。即使时光易变,而电影一如既往,它可能转化为一个VCD、DVD等多种珍藏形式,随意躺在你工作桌、枕头旁、书柜上的某个角落甚至是压在厚厚的衣物下面,但总有不经意的一个瞬间,你会重新或轻或重地捧起它,重新擦拭上面的灰尘,重温那段关于这个电影故事的某些心灵感动。阅读本书,让我们做一次短暂的、近距离的、光与影上的重合,并同时给自己寻得一段精神愉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静心在荧幕面前感受影片中的波澜壮阔或点点滴滴。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世界摄影艺术下(世界艺术史话)

    世界摄影艺术下(世界艺术史话)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人生有几搏

    人生有几搏

    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热门推荐
  • EXO之明天再见

    EXO之明天再见

    那天,一个女孩闯入了我们的世界,她拥有全世界最美丽的眼睛,和银白色的头发,使我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她,但这份美好,能支持多久呢?希望这份美好不要破灭,我们愿意赌上一切……EXO
  • 曾子

    曾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灵魂实验者

    灵魂实验者

    偶然觉醒魂道异能,纵横都市。魂体武器精神世界魂体融合改造。一种种神奇的能力不断地觉醒。咦你是修真者要和我打,先打赢我的造物三头鬼龙再说吧!什么!幻想即精神,精神即灵魂,我去,张小凡、萧炎,叶凡、石昊你们咋出来了。主角带着自己的造物还有小说中的天骄主角纵横万界。注:老书并没有太监,只是因为成绩太差,所以暂时停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之恒

    剑之恒

    在一次意外中,孙恒无意之中被带入了一个仙魔世界之中,从此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 王妃嫁到之喜气满堂

    王妃嫁到之喜气满堂

    她这小神医以替相府千金解毒为由,住进了守卫森严的晋王府,除了看中丰厚的奖赏外,更打算借机寻找失踪已久的师父,没想到病患却因为爱慕晋王不愿康复,一
  • 赢在办公室

    赢在办公室

    职场不仅提供个人以生存的平台,同时提供的也是个人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依靠团队的力量,运用自己的修养、智慧、谋略,经过拼搏和坚持,是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赢在办公室——用历史名人的智慧学职场生存之道》就是这样一部职场兵书,它收集当今职场人士的成功之道,融汇历史名人的处世法则,两相对应,娓娓道来,精彩纷呈。读者用心领会,得之一二足矣。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职场兵法,活学活用,必能裨益终身。
  • 重生:苍琼传

    重生:苍琼传

    只有能统治三界的人,才能称其为帝王。如今,却是个女人登其帝位——苍琼女帝。她在位时所造就的传奇却因被贬而结束了她才能盖世的圣神之路。失去神力,穿越各世,灵魂散落……她究竟能否重登帝位,再霸三界?“因为世界的层递和奇迹的神力,等于万千的努力和残酷的野心……加上永不放弃,终能看见终末响彻天空,迎来崭新的世界。”
  • 职称二

    职称二

    教书竭尽全力,工作屡创奇迹;为人低调谦逊,始终不断进取;机智处理矛盾,不惧任何挑衅;淡化职称评定,成为全国专心从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