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23800000017

第17章 写诗填词要立意(4)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首怀古诗,其情意是对历史沧桑的感叹。我们写咏史诗,往往容易流入议论过于直露的弊病。而《乌衣巷》这首诗,把“朱雀桥”与“野草丛生”、“乌衣巷”与“夕阳残照”、“王谢庭前燕”与“寻常百姓家”这些意象构成对比关系,在极短的篇幅内,融入了宏大深沉的历史内涵。确实称得上是一篇意象相兼、情景交融的佳作。这比直说“谢安王导今何在,富贵荣华难久长”之类的直白,给人的感染力要大多了。

再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首写景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门外船等,已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是寄予着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黄莺、翠柳象征春天的鲜明色彩和欢乐声音;白鹭青天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山上的积雪蕴含着岁月的悠久,江中的船体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则是一个清新活泼、生气蓬勃、万类春天竞自由的场面,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表达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开阔胸襟,体现了作者开朗、乐观和向往和平生活的思想情感。该诗还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有人可能由“两个黄鹂鸣翠柳”想到夫妻和睦;有人可能由“门泊东吴万里船”想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熟悉杜甫生平和当时处境的人,也许还会从“西岭雪”、“东吴船”、“上青天”中,产生诗人有“离蜀去吴之意”的想法。若不是靠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怎么能包含如此丰富的情思呢?又怎么能产生令人百读不厌的魅力呢?

(二)意趣独特、避免雷同

一首好诗,必须格调清新。格调清新不仅表现在立意上,更要有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由于能表现同一主题的形象是无限的,每个形象又可以多角度去使用,这就可以使用不同的意象去表达类似的主题。

同是写爱情坚贞,有的用“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来表白。有的用“会飞鸟儿不怕高,郎妹相爱不怕刀;为了结对比翼鸟,生在一起死一道”(畲族民歌)来表白。有的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来表达,也有的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来表达。这就保持了格调清新,避免了彼此雷同。

下面这几首都是写女子思念征夫的诗。但格调各不相同,一点也没有雷同之感,而且都可以说是千古绝唱。妙就妙在意象和意境的创造上。

先看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其中“燕草如丝”、“秦桑低绿”、“春风吹罗帏”都是意象,思妇的情感由它们而发。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引起三、四句的夫必思归、妾已断肠。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丈夫迟迟不归的哀怨,也表现了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再看李白的《子夜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人以“长安月”、“捣衣声”、“秋风”三个意象,构成了思妇对征夫无限怀念的意境。全诗由景入情:一片月光笼罩着长安的夜空,秋风四起,不断传来家家户户的捣衣声,人们正忙着准备冬衣。此情此景在思妇心中都化作对边关征夫的无限思念。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议论,表达了思妇的共同呼声: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消除战争,结束动荡分离的生活。这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和平的呼唤。

同样以《春思》为题,皇甫冉的《春思》又和李白的《春思》不同。“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天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在这首诗里,莺啼、燕语暗示与征人分别又增了一年,马邑、龙堆和汉苑、胡天,明示两人相隔几千里,以虚构的意象“心随明月到胡天”和窦滔妻苏蕙思念窦滔织锦回文璇玑图诗寄之的典故表达对征人的思念深情,又以楼上的花枝笑看一个人独睡的形象衬托思妇的伤感可怜,最后两句再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的历史事件”,表示思妇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的心情。正是这一连串的意象使得闺中少妇因春景而勾起对远征边关丈夫思念的意境变得格调高昂,构思新巧,即景抒情,典雅大方。

再看两首更别致的闺怨诗。

一首是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的意境简单,但很别致。一个少妇愉快地打扮之后,上楼去观风景,看见眼前的杨柳,突然产生对夫婿的思念,后悔当初叫丈夫离家去奔前程,落得如今独守空房。杨柳在古诗词中,常寓离别之情。诗中的主人,也正是看见这陌头杨柳才触动离情,而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感触。

另一首是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更别具一格。

这虽然是一首描写闺人想念丈夫的诗,但诗中并没有把丈夫明确写出来,撇开正面的话不说反而从侧面落笔。全首诗短短四句,但每一句都含有启发性。第一句说“打起黄莺儿”,不禁让读者发起疑问,为什么要打起黄莺儿呢?紧接着第二句就把理由说出来,目的就是要教它不要在枝上啼,但又为什么要教它不要啼呢?第三句则用来解释要它不啼的理由,原来黄莺啼叫时会把我的美梦惊醒。那么梦被惊醒有何关系呢?第四句则简单点出全诗的重点:因为我正做着到辽西和丈夫相会的美梦啊!思念良人的感情已自然流露。全诗把会夫的正意隐去,只说了“到辽西”这一半,表现了少妇保守羞涩的心理,更充分表现了他内心想念丈夫的强烈情感,因此语意不露,却反而令人玩味无穷!

以上几首,都说明意象选择和组合的无限丰富性。正因为意象选择与组合的无限丰富性,才使得哪怕是早已为人们写滥了的题材,仍然可以不断地别出新趣。

(三)不尽之意,回味无穷

这里主要讲意象造成诗歌的含蓄性和模糊性问题。

含蓄性、模糊性、多义性、不确定性几个概念,本来是密切相连,紧密难分的。出于表达的方便,这里还是从两个角度来谈:含蓄性和模糊性。

1.画眉深浅入时无——意象的含蓄性

中国古代诗论很强调诗歌的含蓄性,素有“诗贵含蓄”之说,因此古典诗词中含蓄之作很多。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用极少的意象来表现极丰富的思想情感,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给读者以想象的广阔天空。使人回味无穷。

诗歌含蓄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含有“言外之意”。如,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一作《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和前面王建的《新嫁娘词》类似。诗面描写了新媳妇见公婆之前的惶惑不安的情状,诗底却有更深的含义,是含蓄诗的典型。据《全唐诗话》载:“庆馀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馀新旧篇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馀作《闺意》一篇以献。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是朱之诗名流于海内矣。”这种走后门的说法,不一定准确,而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活灵活现腼腆可爱的人物意象,确是可贵的。说这个意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临近科考的紧张心理,希望得到举荐的急切愿望应该也是有道理的。

再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王之涣《凉州词》里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秦韬玉《贫女》里的“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等都含有“言外之意”。

含蓄的另一层意思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来烘托,从而表情达意;或者是一些话不便于赤裸裸说出来,而采取委婉的说法。以韩翃的《章台柳》和柳氏的《杨柳枝》两首词为例。

韩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条,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的《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送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两首词有个故事。据唐许尧佐《柳氏传》载:韩翃少负才名,朋友皆当时名士。柳氏是名士李生的歌姬。因韩李二人过从甚密,故韩、柳亦常接触,进而相互爱慕。李查其意,以柳赠韩。韩柳相亲相爱。次年,韩中进士,不久又被委任为淄青节度使的幕僚,夫妻分离。适逢安史之乱,柳氏陷于长安,恐遭乱兵侮辱,乃剪发毁容,躲入尼庵。长安收复后,韩即派人带着这首《章台柳》和一囊金寻访柳氏。柳氏见词大哭,写下《杨柳枝》回赠。后又经一番周折,柳氏终于又回到韩的身边,二人相偕到老。

这两首词就是通过杨柳这个意象把心里的担心忧虑委婉地讲出来。韩词如果赤裸裸地说:“柳氏啊,年轻美貌、温柔多情的柳氏,你还在吗?即使还在,容貌依旧,是不是由于乱兵蹂躏、生活所迫,不得已而失身或改嫁了呢?”这不仅没了诗意,也有点不近人情了。答词如果赤裸裸地这样说:“哎呀,可恨我年轻美貌的时节,年年都过着痛苦离别的生活,一场兵荒马乱,我已落发为尼,人也丑了,即使你来了,怕也配不上你了吧?”这还哪有什么温情可言呢?

现在再欣赏一下原词,韩词忧心如焚,柳词悲酸伤惨,表现了乱世男女,特别是女子的不幸命运,也委婉地倾诉出他们对爱情的坚贞。篇幅虽小,蕴含的思想却十分丰富。读来为之动情。

用极少的意象来表现极丰富的内容,也是含蓄的一层意思,这方面就不再举例了。

2.庄生晓梦迷蝴蝶——意象的模糊美

含蓄的东西也给人以某种模糊性。这里说的模糊性,首先是指多义性。

【例1】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词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字渲染的是元宵灯节的热闹景象,然而作者主要是为了反衬那站在“灯火阑珊处”的“他”或“她”。“他”或“她”也是作者营造的一个意象。“他”或“她”是什么样子,词里没有说,只有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灯火阑珊处”的意象,有了前面的反衬,给人留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但究竟是怎样的人,留给人的是一个容纳想象的空白,从而使作品具有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魅力。这种含蓄进一步延生了模糊性。有人说这个人“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人”(胡云翼选注《宋词选》)。有的人说他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启超)。有人说这个“他”是作者苦苦追求的恋人。还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作者追慕的一种境界,一种品质。这就是模糊性。

模糊性会形成一种模糊美。模糊美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不确定性,或者说是一种确定中的不确定。优秀的艺术作品,多是具体和抽象、清晰和弗晰、确定和不确定的统一。正是因为作品中有了这种弗晰和不确定性,给欣赏它的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从而使作品具有艺术魅力。如果一个作品只有明晰,没有模糊,那么,就会丧失应有的艺术魅力。有的文学作品,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没有给读者、观众留下思考的期待视野,人们一见开头,就知结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模糊美。

【例2】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一首模糊性非常强的诗。我们能够比较明确的是诗人拨弄锦瑟,思念华年,追忆当时已惘然的“此情”,但“此情”是什么?诗人运用了“庄周梦蝶”、“杜宇化鹃”、“海月映珠”、“蓝烟笼玉”这样几个互不相联的、片断式的意象(典故也是意象),造成了十分朦胧的效果。诗人究竟是在追忆一段恋情,追悼故去的爱妻,还是在追寻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追问已经淡远了的少年志向,抑或是追思政治上的失意和惆怅?读者尽可以驰骋自己的想象去解读。当然由于模糊性太大,也造成读者理解的困难,连古人对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诸如“恋情”说、“自伤”说、“悼亡”说、“咏物”说等等。这也说明,一篇作品缺乏明晰,或者明晰性和弗晰性结合不当,也是有损于模糊美的表现的。如果是写给别人看的诗,太模糊了也不好。同样是李商隐的诗,下面这首《无题》会更好:“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营造了“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蓬山”、“青鸟”等一系列的意象组合,达到了确定和不确定、清晰和弗晰的统一。诗中忠贞不渝之情是确定的、明晰的,但衷情的对象是恋人、爱人、挚友还是另有所托,则是模糊的。它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尤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更是清晰中的模糊。坚贞不渝、死而后已这一点是清晰的,但此坚贞不渝的指向则可以是多方面的,这是其模糊性。正是这个模糊性,可以使其从原诗中脱离出来,成为千秋佳句。中国人只要读过几年书就不会不知道这两句诗。人们不仅用它来比喻爱情的忠贞,而且还将其死而后已的内涵用到一切“无私奉献”的意义上。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模糊性还有另一个表现,那就是,不可言传性。

对一个欣赏者来说,由作品带来的模糊体验,绝不是含糊不清,莫名其妙,而是妙不可言。滕守尧先生在《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曾说过:“这里所说的体验上的模糊,并非是糊里糊涂、茫然无知或一团漆黑。而是在极为丰富多样的意义面前的一种‘目不暇接’状态,进一步说,是由这种目不暇接造成的一种‘醉态’。”我很欣赏这个“醉态”说。当我们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时,就像品尝一种美酒,体验到它的滋味芳香、回味无穷。可你要问我这滋味的究竟,我又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也是言不尽意。真像一个人喝了酒说“我没醉,我心里明白。”这就是“醉态”。我们欣赏一首好诗时,不是也常说这诗的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吗?这就是审美心理中的模糊性。只有产生模糊体验时,才有回味的余地。如果一首诗把什么都讲得明明白白,没有任何模糊性,就不可能使人产生回味。读这样的诗,就不会像饮酒,而是像喝白开水,甚至于味同嚼蜡。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浴血阿拉曼

    浴血阿拉曼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本册将为您展现浴血阿拉曼的那些场景。
  • 诗在

    诗在

    精选诗人、作家汪文勤诗作297首,诗集分中英文两册。中文共分四部分:歌吟、游吟、畅吟、陈吟;英文分为三部分:TheLeeSide、TheweatherSide、TheWind。整本诗集古典与现代结合,佳句与佳篇并重,崇高感与伦理精神阐扬。“世界最美的书”装帧名家朱赢椿倾力设计,中英两册套装,装帧精美。探究书未来的模样。汪文勤的诗透着灵性、朴素、自然之美,诗文源于生活与自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 走过就不会忘记

    走过就不会忘记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本书是小说家弋舟的一本散文集,由“异乡·寓言”、“无远弗届·书与人”、“和光同尘·创作谈”3辑37篇文章构成。内容涉及对历史的哲思、对生活的体悟、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本书的语言极具特色,长短句错杂,耐人寻味。
热门推荐
  • 灵世乱战

    灵世乱战

    手执三动乾坤,脚踏六星明月,身浮漫天星辰,凝望着力量的尽头。
  • 重生之军神嫡妃

    重生之军神嫡妃

    玉馨,玉家年轻一代中的最强者,继承了玉家的传世宝物——玉剑。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却在一次阴谋算计中殒命绝境天涯。重生战国,玉馨只想平平静静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她没有想到,那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师兄竟然是未来的军神!她更没有想到,一群山贼妄自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好吧,那是玉剑出鞘,生灵涂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女神的男神:晗追凯隔层纱

    女神的男神:晗追凯隔层纱

    十年前“小凯,如果有来生,你想当什么?”“那你想当什么呢?”“我啊,我想当蒲公英!”小女孩笑的甜甜的看着对面比自己高出将近一个头的帅气男孩“为什么啊?”“因为,蒲公英可以自由自在地,只要有风,就可以随风到处飞舞,多自在啊!我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十年后“你不是说你喜欢自由自在吗?为什么现在又肯来束缚在这了呢?”“原来你都还记得啊!不过,我现在更希望做一颗大树,这样,只要根在哪里,大树就会一辈子都会在哪里!不用再和最爱的人分开,不用再承受分离的痛苦!”“呵,你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大树可以永远扎根在一个地方不离开,可并不代表周围之前一直陪伴着它的其他的不会离开!!”
  • 生命谎言

    生命谎言

    一份“代母”合约,暴露了惊天的秘密;一个连环杀人案,牵涉了黑白两道;谁是隐蔽的杀手?谁才是幕后的元凶?……光荣与罪恶,亲情与法理,在这部小说中非常迷离地展现。
  • 惊世皇谋

    惊世皇谋

    权倾天下,位高权重,却无论如何也护不了爱的那个人?宁负天下不负他。这世上,又有谁能比的了那个翩翩少年?天下人责他,她杀尽天下人!有他的地方,便是天下!
  • 明航东西

    明航东西

    万历四十二年,朱由学魂穿四岁皇孙之体,王才人三子,朱由校胞弟。如此身份,意味着中年前后,他将与大明朝共生死。只是不知死于农民军,还是清军手里。自救,你个藩王能干嘛?继天启的位子,天启落水死,你以为水性好就能活?厚照兄表示不服。好在,朱由学还有个水分十足的东南亚史学位。嫡脉皇子,发配式的之国琼中小岛。之后数十年,他将在大洋、巨舰、铁炮里,为汉征下块大大的土地。为啥他不救中土。呵,对外的原始罪孽,我来抗。对内,沉默的因果,与我无关。
  • 重生之吸星大法

    重生之吸星大法

    生在修真的仙魔异界,他本来是天之骄子,由于被二弟舒炎暗害成了修行的废人,重生后的舒烽在美女佳人的相伴和帮助下,重新修补这个曾经天才的身体,焕发修行第二春的舒烽,用《吸星大法》横扫仙魔两界。
  • 微故事:与你同在

    微故事:与你同在

    每一对情侣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结果是爱还是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大佬复活后快穿

    当大佬复活后快穿

    天降惊喜吗?穿越这种事怎么砸到我的头上~初入异世我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