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23800000009

第9章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6)

因此可以说曹丕的“文以气为主”、“不可力强而致”,强调的是诗文写作主要是由作者本身的个性(包括情性)决定的,不应强加给别的什么。这显然不同于荀子的必须体现“圣人之志”的观点。但曹丕也并没有否定“言志”说,而只是强调个人的“气”对“志”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或如刘勰所说“气以实志”。所谓“气以实志”就是以“气”来充实“志”,也就是以“情性”来充实志。充满“情性”的“志”,才是诗文中的“志”。

陆机的“诗缘情”

不少人以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作为否定汉儒“诗言志”的旗帜。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歌因情而生,所以要求文词优美精致,赋是铺写其事,所以要清楚明确。由于这里没讲“诗言志”,只说“诗缘情”,有人就以为是对言志说的否定。这样的推论也是不准确的。

“诗缘情”是说诗缘于情,由情而生。他的《文赋》一开头就把文以情生,情因物感作为诗文创作的起点。所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等即是。意思是:循着四季的变化而感叹时间的流逝,观看万物的变迁而思绪纷呈。深秋时节,悲伤树叶的飘零;芳春时节,喜悦枝条树叶的柔嫩。(有时候)肃然敬畏,如霜雪在胸;(有时候)志意高远,如上临云霄。于是慨然放下(前人)的文章,(自己)执笔进行写作,把心得感受表现出来(“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这里既有“悲”“喜”,也有“思”“志”。陆机把它们都概括为“情”,从而得出“诗缘情”这个命题。陆机在这里强调的只是诗文的创作因情而发,并没有说诗不可以言志。唐代文论家李善在其对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注释中就认为:“诗以言志,故曰缘情”,直接点明二者的统一性。但陆机这里所说的“情”已经和《毛诗序》等所说的“情”不同了。它是由个人之感所得的个人之情。如果说它是对以《毛诗序》为代表的“诗言志”的否定,还是有道理的。《毛诗序》也讲诗“发乎情”,但与之连在一起的还有“止乎礼义”。陆机则只谈诗由情而生而不提“止乎礼义”,也不提“先王之泽”。这是对以《毛诗序》为代表的“诗言志”的突破。正因为如此,后来的“言情派”才都以陆机的“诗缘情”为旗帜。

刘勰的“为情而造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更加明确地主张:“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情采》)用现代语言说,就是:诗人的诗篇,是为了抒情而创作的。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诗经中的“风”和“雅”的创作,都是由于作者“志思蓄愤”而后,把情感咏唱出来,讽刺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情而造文”。不过在刘勰那里,可以把“情”称为“志”,也可以把“志”称为“情”,还使用了“情志”这个概念。他说:“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征圣》)“以情志为神明。”(《附会》)在刘勰眼里,诗歌创作要表达的,既不是狭义的“圣人之志”,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情”,而是情志合一的“情志”。

钟嵘对抒情的强调

南朝的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则比较明显地强调情感在诗歌中的作用。他在《诗品序》中写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是说,气候使景物发生变化,景物又感动着人,所以被激动的情感,便表现在舞咏之中。这是讲诗歌产生的原因。《诗品序》中还有这样一段话:“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情?”大意是:四季物候如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都可激发人的情感而成诗。“嘉会”时写诗以寄托亲爱,“离群”时写诗以寄托哀怨。至于如屈原被逐,昭君出塞,或者如骨抛原野,魂葬乱草,或者如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如士被罢官,女被入宠。凡此种种,使人感情激荡,如果不咏诗就很难把情感抒发出来。这几乎把所有的诗都看成是情感的抒发了。

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缘情”乃至“诗言情”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

“缘情”说对唐人的影响

到了唐朝,强调诗歌抒情性的诗人或诗论家就越来越多了。

唐人的诗中在涉及到诗文创作时,不少人使用了“缘情”这个词语。如孟浩然的“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高适的“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钱起“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江行无题一百首》);权德舆的“缘情词律外,宣力庙谋中”(《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等。唐人的文章中直言诗缘于情的也不少见。如权德舆讲过“缘情比兴”、“缘情遣词”和“缘情放言”(《全唐文》卷四百九十);白居易讲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晚唐孟棨更明确地说:“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怨思悲愁,常多感慨;抒怀佳作,讽刺雅言,著于群书。虽盈厨溢阁,期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本事诗序》)“诗缘情”的提出和为诗人所自觉地实践,应该也是唐诗重情的原因之一。

五、两宋和明清的情理之辩

从宋代到清代的思想领域中,理学占据主流地位。理学亦称“道学”,它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某些观点,使儒学发展到新阶段,有人也称之为新儒学。其中派别不一,观点互异,但都强调“理”的重要性,也都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理”和“气”两方面。关于理学的是与非,这里不作评论,对于理学的思想体系,也不作全面介绍,只讲和言志言情有关的内容。情、志问题属于心性论的问题,所以简单介绍一下理学的心性论以及它对诗学的影响。

(一)理学的心性论及其对诗学的影响

理学的心性论主要是讲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包括心、性与理、气的关系问题;心与性,心与情,性与情、情与欲等关系以及如何养性克欲的问题。这些问题,自宋至清,各派一直争辩不休。当今学界对他们的观点的看法也不一致。下面做一些简单介绍。

几乎所有的理学家都主张:性不离情,情不离性;性是善的,是天理的体现,情则有善有恶,尤其是和情绑在一起的“欲”,其恶的部分更是完全违背天理的,所以要以性统情,以理制情。甚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如何以性统情,以理制情乃至如何存理灭欲,理学家,特别是朱熹提出了“格物致知”、“读书穷理”等途径。关于“格物致知”,古人解释不尽一致。按程颐、朱熹的解释就是通过“穷推至事物之理”而通晓“至极”之理(天理)。因为在他们看来,“物皆有理”,而所有事物的至极之理,就是天理。这样就可以通过具体事物的推究而感悟普遍存在的至理。这些就是理学关于心性论的基本观点。

如果说以往儒学人性论体系的核心是以“礼”制“情”,以“礼”克“欲”,那么理学心性论的核心则是以“理”制“情”,以“理”克“欲”。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1.理学对诗学观的影响

理学的这些思想必然反映在诗学上。本人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既承认“诗缘情”的必然性,又强调“止乎礼义”的必要性。如朱熹在《诗集传序》中一开始就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此诗之所以作也。”既如此,则诗不能不言情,但所言之情必须正,必须无邪。这里的所谓正,所谓无邪,就是不违背封建道德伦理,如符合“三纲五常”为正为善,不符合“三纲五常”为乱为淫。朱熹在评论《诗经》时,就认为其中的变风“多是淫乱之诗”。他批评《毛诗序》的变风也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说法。指出:“如变风《柏舟》等诗,谓之‘止乎礼义’,可也。桑中诸篇曰‘止乎礼义’,则不可”;“大序只是拣好的说。”(《语类》卷八十)

朱熹所谓的“淫诗”是什么样的诗呢?被他点名的有《静女》《将仲子》等24首。这些都是男女相爱、相思、相戏的作品。譬如《静女》本来是一首男女约会的爱情诗,朱熹却说成是淫乱之诗。因为理学家认为,男女婚嫁都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都是“淫诗”,在朱熹的眼中,地位也不一样。比如他虽然认为“郑卫之乐,皆为淫声”但又因为“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诗集传》四),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卫诗尚可,犹是男子戏妇人;郑诗则不然,多是妇人戏男子,所以圣人尤恶郑声也。”(《语类》八十)这就进一步说明,理学家所谓的“无邪”“情正”的标准,完全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谓“淫乱”与否,主要是针对女性而言的。

谈到诗应表达何种情时,朱熹还主张诗所表达的应该是温厚之情,反对《毛诗序》的“刺诗”说。他言道“‘温柔敦厚’,诗之教也。使篇篇皆是讥刺人,安得‘温柔敦厚’”;“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语类》卷八十)

另一位理学大师邵雍也有个衡量情正与否的标准,他在《击壤集》序言中曾有如下言论:“近世诗人,穷戚则职于怨憝,荣达则专于淫泆。身之休戚发于喜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殊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者,故其诗大率溺于情好也。噫!情之溺人也,甚于水。”好像他是完全否定言情的,其实不然。他否定的只是那些贫穷时,表现都是怨恨、憎恶,荣华显达时,反映的又都是淫乐、安逸或只与自身休戚、时运好坏相关的喜怒爱憎而不言天下大义的情怀。《击壤集》就是他的诗集,里面的诗绝非不含情感,只不过多是“山水之乐”“风月情怀”,“乐道安贫”,“乐知天命”之情。

邵雍的这种情志可以称之为“孔颜乐处”和“曾点之志”。这种情志在理学家诗作中是较为普遍的。所谓“孔颜乐处”来源于《论语·雍也》中孔子的一段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所赞扬的颜回精神,是一种“安贫乐道”的情志。所谓“曾点之志”也叫“曾点现象”,来源于《论语·先进》篇。篇中有孔子问弟子们各自的志向。子路以“使国强兵”为志,冉有以“使国富民”为志,公西华以“国有礼乐”为志。轮到曾点(曾参之父)时,他却说:在温和的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服装,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边洗澡,到舞雩台(祭天祷雨之处)吹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学生们的话后,唯有对曾点表示赞同,感叹说:“吾与点也。”曾点之志,是一种超脱了个人功名利欲的志向。它表现出的是一种随缘迁化、自然处世的人生境界。

“孔颜乐处”和“曾点之志”是理学家津津乐道的精神境界。所以理学家“吟风弄月”“自得其乐”的诗很多。这也是他们克服“人欲”,格物知理的重要方面。

其二,十分看重《诗经》的修身养性作用。和汉儒不同,理学家对《诗经》的着眼点不在于“以诗为政”,而是把《诗经》作为修身养性的经典。他们读“诗”注“诗”解“诗”都着重“诗”的教化作用,将《诗经》纳入“诚心正意”然后“修、齐、治、平”的修养体系。突出地体现在《诗》对人性、人心的“兴起”作用。理学大师如张载、二程、朱熹、游酢、谢良佐等都曾说过《诗》能“兴起”人性、人心之善。以朱熹为例。他对《论语》中孔子的“兴于诗”的解释是:“兴,起也。《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所以读诗的目的是养性情之正,或者说是使人的善良本性回归。那么对于《诗经》中“邪诗”“淫诗”又怎样看呢?朱熹对“诗无邪”的解释是《诗》可以使人无邪。即读《诗》者通过《诗》“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诗集传序》)。也就是说,对诗中好典型可以学习,坏典型可以引以为戒。

2.理学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理学作为一种思潮,一种舆论,自然会对诗歌创作产生影响。综观后人对宋诗的评论,似乎可以用“尚理”“崇德”“抑情”“克欲”来概括。

“尚理”是指“以理入诗”。不少诗论家批评宋诗“好议论”,对“以理入诗”不以为然。其实“以理入诗”别有一番境地。宋人确实有不少理趣诗句受到普遍的赞扬。如王安石的“莫谓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不都是妙趣横生,给人以启迪吗?

“崇德”就是强调诗的思想性,强调道德修养。

与“崇德”关系密切的是“抑情”和“克欲”。理学虽然非常看重“情”,也不一概地排除“欲”,而且承认“诗本性情”,但目的是把“情”“欲”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什么是合“理”,朱熹有个“当”和“不当”的说法:“喜怒,人心也。然无故而喜,喜至于过而不能禁;无故而怒,怒至于甚而不能遏,是皆为人心所使也。须是喜其所当喜,怒其所当怒,乃是道心。”“食其所当食,饮其所当饮,乃不失所谓‘道心’;若饮盗泉之水,食嗟来之食,则人心胜而道心亡矣。”(《朱子语类》卷七十八)其实,朱熹所谓的“当”和“不当”的标准,说到底,还是是否符合封建的伦理道德,尤其是“三纲五常”。这样就把许多本来属于正当的情、欲说成是不正当的,甚至是淫乱的。其结果是,使宋诗比起唐诗来,言情的程度和范围都减弱和缩小了很多。

当然,这只是就总体倾向而言,其实,宋诗中优秀的抒情诗还是大量存在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至于宋词那更是言情的一统天下。

尚需说明的一点是,在多数理学家那里,“情”的内涵不但包括“志”,也包括“意”。朱熹就说:“性是不动,情是动处,意则有主向。如好恶是情,‘好好色,恶恶臭’,便是意”;“志是心之所之,一直去底。意又是志之经营往来底(的),是那志底(的)脚。凡营为、谋度、往来,皆意也”;“情又是意底(的)骨子。志与意都属情,‘情’字较大”(《朱子语类》第98卷)。这种“性”是心不动,“情”是心动,“志”是心动的方向,“意”是“志”的脚,“情”是“意”的骨子的比喻,形象地道出了心、性、情、志、意的关系。所以在宋人那里,言志、言意也属于言情。

(二)明清时期情、理之争

到了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逐渐扩大,要求冲破礼教藩篱、主张个性解放、抒情自由的思潮也不断发展。但过度地张扬个性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自然又会引起传统派的反对。下面分别做些介绍。

1.李贽和公安派

明中叶的李贽和“公安派”提出了和理学相反的解放情感的主张,是要求人性解放、抒情自由的突出代表。

李贽有个“发乎情性,由乎自然”的观点。他不承认人外还有个“道”或“理”,认为“人外无道,道外亦无人”。把人世之道(包括情欲)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他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家,若无私则无心矣。”(《德业儒臣后论》)“势利之心,亦吾人之禀赋自然矣”(《明灯道古录》);“富贵利达所以厚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矣。”(《答耿中丞》)由于他肯定了“私”“欲”为自然之势,也就否定了压制人的“私”“欲”的封建伦理关系及其道德信条的合理性,因此他提出让人的情性自由发展的要求:“好恶从民之欲”,使“千万其人者,各得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千万人之欲”(《明灯古道录》);也主张写诗文“不必矫情,不必违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志心而动,是为真佛。”(《失言三首》)

同类推荐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梁实秋的自在人生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梁实秋的自在人生

    本书遴选66篇梁实秋先生的经典散文,在这本书中,梁先生用诙谐幽默的文笔把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写出深刻的哲理性,并用这些哲理阐述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以及如何在无常的世界中发现平凡小事的趣味性。在梁先生看来,有趣的生活不假外求,而是源于内心的幽默与从容。梁先生用他的文章告诉我们:世事虽无常,但只要保持心之清净如常,则眼过之处便觉世间一切都有趣味。
  • 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有没有一种方法让我们每一天都保持快乐呢?很多时候,我们会迷惘,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爱过当下正在做的这件事。如果你真的喜欢它,你自然就会找到明确的方向。无论结果成败,无论他人如何看待,仅仅因为自己喜欢。
  • 做个自在人

    做个自在人

    本书第一部分叫故土集,是李子胜在家乡百里滩行走的所见所闻,具有渔盐文化价值;第二部分园丁集,是李子胜作为教师作为人父的一点思考心得,对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有积极意义。李子胜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可谓十分成功,他的儿子2007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将远赴伦敦大学继续深造。第三部分行路集,是记录李子胜作为一个教师作家的人生经历的碎片式的感悟。第四部分是李子胜与文学活动有关的一些文章,记录了李子胜文学创作的历程。这本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作家作为教师身份的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的系列文章,具有向广大家长的推广价值。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三幕喜歌剧,另译为《乐天的妻子》,莫森塔尔编剧,奥托·尼古拉谱曲,1849年3月9日在柏林宫廷歌剧院首次公演,由作曲家亲任指挥,大获成功。可是只指挥3次后,在5月11日因急病去世,享年只有39岁。1900年3月9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初次演出。尼古拉在寄给父亲的信中表示说:“我的新歌剧在作曲中便已经制造出无数的快乐。”事实上,他已经把所有获得的经验注入到了《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
热门推荐
  • 九灵刀祖

    九灵刀祖

    以天地为基,万物为源,一刀雕五行,两刀刻风,三刀刻雷,四五练生死,六七掌阴阳,八生万物,九九归一。天地九灵,以雕纹入刀。一个骨根被挖的少年,为寻骨根,一人一刀独闯剑道世界,面对冷眼,选择无视,面对挑衅一刀砍了。天地之间,亘骨难容,自费自立,与天争,与地斗,逆天改命,主沉浮…
  • 无上剑姬

    无上剑姬

    注定将死又如何?我必逆天改命,要这苍天再困不住我!重生女身又如何?我必一剑西来,修得天帝傲诸天!
  • 战天王者之神皇

    战天王者之神皇

    上天给了我从生的机会却关闭了成神的机会,我!不!服!罗凌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食物链的顶端。……看我如何战天神……看我如何成战神。
  • 创世荣耀

    创世荣耀

    不是打怪升级!不是时空穿梭!不是帝国争霸!同样不是星际战争!没有高人指点!没有前世经历!没有鬼魂跟随!更没有捡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他所依靠的,是那与生俱来被神赐予的极高天赋,是那让自己在危险之中化险为夷爆棚的幸运值。因为一次偶然,站立在异能等级金字塔顶端的少年真实等级暴露,他的平静生活至此终结。但是也因此开启了他与好基友在机缘巧合之下解救联邦于外星人与叛军的阴谋诡计之中节操满满的成长历程。
  • 一杯红酒与一杯开水

    一杯红酒与一杯开水

    肖冰说,“”你算什么东西?在这个社会上混,没有一点本事,怎么能够?若没有光,又何来的黑暗呀?”“我只是想养家糊口而己”……“可是呀,有的人他就是没有家”,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人都不容易,无论贫穷与富贵,他是好是坏,什么职位,什么地位,都只是为了生活,就像一杯红酒,一杯白开水。生活好的人不一定喝的都是红酒,生活不好的人,也不一定喝的是开水”肖冰说了一些话…
  • 窃明物语

    窃明物语

    赵峰,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异处,身体也已不是自己的身体,没想到昨天只是同学聚会,喝多了酒,睡的晚了点,结果自己今天一觉醒来就到了大明,真是无语......看林空凡如何在这大明朝成就大业,叱咤大明!成为那最能撼动大明的一人!
  • 幻音众尘

    幻音众尘

    关于经历和回忆,遗失和追寻。看到的是所愿的,未看到的是已埋葬的。前尘如幻,后事随尘。
  • 刺客列传之动心忍性

    刺客列传之动心忍性

    自己看着办,这些内容是番外,我纯属自编,想看就看不看就不看
  • 末世之传世玉葫芦

    末世之传世玉葫芦

    诸葛玄重生一世,有空间,有美人,有兄弟,看他如何在末世里创建自己的基地,万能加工坊要什么都不是问题,空间升级随机奖励让人惊喜,异能如同修仙可以增加生命,武器不止十八般,你见过一把巴雷特一枪就轰掉一栋楼吗?每天更新!!!
  • 最善良的大佬

    最善良的大佬

    “年轻人...行行好吧!”“这位少爷,请您帮帮忙...”“唉”在被拒绝了第n次后,老乞丐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