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3800000034

第34章 点击影视小说之真貌(1)

潘金莲和武大郎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但你可曾想到,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居然是身材高大的帅哥,潘金莲也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居然也没有上梁山……

潘美不是害死杨业的大奸臣

许多戏曲、小说,如《杨家将》、《潘杨讼》、《佘赛花》中有一个反面角色——潘仁美,它们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也把潘仁美塑造成了一个大奸大佞、阴谋害死杨业的人。随着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潘仁美的反面形象也深入民心。

潘美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个人,其实这个角色是以宋朝名将潘美为原型塑造出来的。

开封市里至今还有两湖,一清一浊,西边是杨家湖,传说是宋朝杨家将天波府旧址,东边是潘家湖,传说是宋臣潘美府旧址。杨家湖水色碧绿清澈,潘家湖混浊污臭,据说就是因为杨家将世代忠良而潘美是个奸臣。

这似乎已经成了定论,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查阅《宋史》等一些正史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潘美是个奸臣”的记载,相反,《宋史》对潘美的评价很高,潘美也不在其专门列奸臣之名的《佞幸列传》之中。

对于杨业的死,戏曲、小说中都说是因为潘美与杨业关系不和,他嫉妒杨业,是他陷害了杨业。其实这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据《宋史》记载,雍熙三年,宋太宗下旨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兵分三路进行北伐: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当时监军王侁邀功心切,主张强攻,但杨业不同意,说:“今敌锋益盛,不可与战。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悉兵来拒,即令朔州吏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他刚说完,王侁反对说:“我们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这样胆小怕事!应该走雁门关北面的大路,向朔州行进,然后攻打寰州。”他还讥讽杨业说:“你平素号称‘杨无敌’,而今见到敌兵,就停滞不前,不肯打仗,难道你有其他想法吗?”杨业无奈,只得率本部人马出击。

出兵前他与王侁、潘美约定,请他们在陈家谷口安置伏兵接应。王侁等在陈家谷口设置了伏兵,但一直到中午也没见到杨业,以为他取胜继续追击去了,便带兵撤离。《宋史》中说:“(王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说明潘美虽加阻止,但态度不够坚决。

此时杨业与辽军作战已伤亡大半,原以为有人接应,谁知到了陈家谷口却空无一人,最后被俘。杨业被俘后叹息说:“朝廷待我甚厚,本当讨敌安边,以报国家,不料被奸臣所逼,致使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即拒绝进食,三日而亡。他死后,宋廷给潘美贬官三级,将王侁、刘文裕罢官。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

王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为什么潘美“不能制”?这是因为王侁是监军。监军和通判一样,是皇帝的亲信。“监军”既不是副职,也不是属官。监军代表皇上对在外将帅的行动进行监督和挟制,他还有权处死有不轨之举的将军。监军王侁代表皇上对将帅的挟制,既对杨业,也对潘美。在与杨业的争执中,是监军王侁“语激杨业”,在陈家谷是监军王侁擅离谷口,史籍上记载得非常清楚。如果说,对杨业之死非要去找一个所谓的陷害者或“主谋”,那自然是王侁,而非潘美。

潘美在此事中能负什么责任呢?他应负有领导责任,责任就在他身为统帅,未能有力节制王侁的轻敌妄动,但不能把全部的过错推到潘美的身上。

潘美的奸臣形象最早出于一本无名氏撰写的《杨家将演义》中,将潘美(书中用了假名“潘仁美”)刻画成通敌卖国、残害忠良的大奸臣。此后,潘美的形象被慢慢丑化,《杨家府演义》等小说不仅把潘美写成了奸臣,还让潘美死于忠臣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

包拯没有当宰相

在传统戏曲中,包拯经常被尊称为“包相爷”,相爷就是宰相、丞相,事实上,包拯从未做过宰相。

包拯29岁中进士后,因为他孝顺父母,竟辞官归里,颐养双亲,以终天年。直到先后给父母送完终,并且守孝满期后,包拯才出去做官。先任天长县知县,后又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

端州出产一种名砚——端砚,作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由于官吏大量贪污,每年进贡端砚数不断增加,人民不堪重负。包拯上任后,下令只按规定数进贡,任何官员不得加码、贪污,一扫往日贪风,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包拯自己后来离任时,连一方端砚也没有带走,当地百姓均赞他廉洁无私。

此后包拯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三司户部副使,知谏院,瀛洲、扬州、庐州和池州知州,江宁、开封府知府,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

包拯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务是枢密副使,也就是枢密院的副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宰相管理政权,枢密使管理军事,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因此,虽然包拯没有担任过宰相,但其担任的枢密副使也可称为副宰相级别的官职,因此,被后人称为“包相爷”也是恰如其分的。

宋嘉祐七年(1062)五月,包拯在开封病逝,终年64岁,死谥“孝肃”。“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刘墉不是罗锅儿

刘罗锅因为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刘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镜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在剧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贪官和珅成了死对头和欢喜冤家。和珅在他面前总是显得笨手笨脚,经常弄巧成拙,想算计人却反遭算计。乾隆皇帝对他又爱又恨,又有点无可奈何。这个人物寄托了中国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愿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义的化身,甚至连他的罗锅儿也让人不但不觉其丑陋,反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

其实,历史上的刘墉不可能是罗锅儿。因为,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即字要写得工整漂亮,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另外,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全是以貌取人,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胖瘦适中,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才有中选的可能;“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清朝选官如此重视相貌,若刘墉是罗锅儿的话,又怎有可能被选上?由此可以推出: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但也不至于是个残疾人。

史书上记载,嘉庆帝的确称过刘墉为“刘驼子”,但是刘墉当时已经年届八十,80岁的老头难免会有些驼背弯腰,但是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或者以为他生来就是个“罗锅”,那就不准确了。

才貌双全的和珅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在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影视剧中的和珅老是被刘罗锅和纪晓岚捉弄,只会油头滑脑、阿谀奉承,观众受剧情的影响,渐渐把和珅归入不学无术、无才无能的庸人之列。

但历史上的和珅真是这样的人吗?

和绅

《清史稿》本传中称和珅“少贫无籍,为文生员”。他童年时家境并不富裕,母亲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父亲常保长年戍守在外,无暇照顾他和弟弟和琳。据说,和珅年龄稍长一些,就经常让家人刘全驾车带着他到处去借贷以度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小小年纪的和珅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在读过几年私塾后,十余岁即被挑选到咸安宫官学读书。咸安宫官学坐落于皇宫西华门内,主要招取内务府及八旗官员的俊秀子弟,可以说是一所重点学校。和珅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儒学经典和满、蒙、汉文字的教育。他熟练掌握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并练就一手堪称一流的书法与绘画,除必修的功课外,他还有意搜集乾隆皇帝的诗,模仿皇帝的字体,这一切都为他的将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767年,和珅顶替父亲在宫中担任三等都尉,一天偶然发生的事,改变他的命运:一日,乾隆出宫,在轿中阅边报有奏犯脱逃者,乾隆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时随从诸校尉及期门(官员,掌护卫)、羽林(皇帝护卫军)之属,皆惊愕相视,不知所措;继互相询问,帝语何意?和珅应声曰:“典守者(县尉,掌缉捕和狱囚)不得辞其责。”乾隆为之惊异,问其出身及所学。和珅应对如流,颇令乾隆满意。

随后,和珅在极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从一名普通的侍卫,如同坐直升机一般升入权力高层,成为乾隆的亲信重臣,这种升迁速度是极为罕见的。

能得到乾隆皇帝的重视与宠爱,当然不排除和珅深谙溜须拍马之术,但是没有一些真本事是不行的,他本身的才干和机敏是其得宠的主要原因。

史籍记载,和珅除长相俊俏、气度不凡外,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而且以理财、敛财专长。在他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总是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盈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一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

而且,和珅记忆力惊人,过目成诵,聪明决断,办事干练,就连嘉庆也肯定他“精明敏捷”,这些正是晚年的乾隆所需要的。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曾特别提到和珅“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藏文)颇通大意”,乾隆五十六年(1791)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这些才干都很令乾隆满意,和珅成为他不可多得的助手。

牛皋没有气死金兀术

《岳飞传》自古深受百姓喜爱,当中最令人悲愤的就是岳飞屈死风波亭,最让人拍手称快的就是“牛皋气死金兀术”,由于岳飞屈死风波亭是信史,所以,很多老百姓把“牛皋气死金兀术”也当成了真正的历史。于是,不知不觉中误解了历史。但历史上二人的真实情况是:

牛皋是南宋将领,一生戎马生涯,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被誉为抗金名将。1129年,金兵入侵中原,牛皋聚众抗击有功,被提拔为中军统领和荥州刺史。1133年,牛皋加入岳家军。在以后的抗击金兵中立下汗马功劳,被提为岳家军副统帅。岳飞遇难后,秦桧于1147年密令都统制田师中在杭州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害死牛皋,牛皋死前悲愤地说:“恨南北通和,不能以马革裹尸!”死后埋在杭州西湖栖露岭北的剑门关畔,墓前立一碑,其碑文为“宋辅文侯牛皋之墓”。

金兀术,本名完颜宗弼,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1126年,金兀术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徽钦二帝,灭掉了北宋。同年五月,康王赵构继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史称南宋。1140年金兀术还朝,兼监修国史,以功拜进太傅;七年,为太师,令三省事,都元帅,独掌军政大权。1149年病死。大定十五年,谥“忠烈”。这些在《金史·宗弼传》中都有专门记载。

据史料可知,牛皋于1147年被秦桧派人毒死,而金兀术于1149年病死,牛皋死后两年金兀术才死,何来的“牛皋气死金兀术”呢?

武松并未上梁山

大家都知道,武松是个英雄,功夫也十分了得,他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每一个故事都脍炙人口,让人拍手称快。他的行侠仗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是一部小说,所以大家可能会把武松当做小说中的人物,认为武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他的英雄事迹是作者杜撰出来的。

其实不然,历史上确实有武松这样一个人,但只有其人,却无其事。

《临安县志》、《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中都有关于武松的记载: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就邀请他来知府当督头。不久,因有功被提升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得力助手。后来,因高权得罪权贵,被奸人诬陷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百姓怨声载道,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蔡虎”。武松对这个“蔡虎”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

一日,他身藏利刃,藏在蔡府附近,等到“蔡虎”前呼后拥回来的时候,便箭一般地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这个坏蛋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住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从这里可以得知,武松除害后在狱中“遭重刑”而死,并没有上梁山。

杭州的老百姓“深感其德”,为了纪念这位好汉,将他葬于杭州北山街西泠桥畔,面对着秀丽的西湖。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施耐庵通过艺术加工,将他塑造成了《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至于武松最后的结局,《水浒传》也写到他成了清忠祖师,得享天年,实在是一种符合老百姓心愿的、美好的艺术处理。

武松之墓

包青天没有三口铜铡

大家都看过《包青天》,戏里面的包拯、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公孙先生、展昭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一帮人马团结一心,神通广大,铡贵戚、铡国舅、铡一切贪官污吏,包公手握上方宝剑,甚至连皇帝的圣旨也可以对抗。什么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什么阴阳镜,连阎王老子也要退让三分,妖魔鬼怪更不在话下。人们看了心情舒畅、扬眉吐气,贪官污吏看了胆战心惊。

据说当时的包拯,因为惩治有功被皇上连升数级,成为开封府知府。皇上为了保证其在执法过程中的公正、迅捷,更赐予了上斩昏君、下斩奸臣的上方宝剑与先斩后奏的利器:龙头铡、虎头铡与狗头铡——上管君王不正,下管朝臣不忠。死在包拯铡刀底下的有当朝国舅、东床驸马以及数不尽的贪官污吏,还有自己的亲侄子……当时京城甚至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

铜铡

同类推荐
  • 我是中国人汉斯

    我是中国人汉斯

    “汉斯,你为什么要选择背叛?我们是德国人,你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德国人,而你却为了这些中国人,选择背叛祖国。”“不,你错了,我现在是中国人,自从我来到这片,我就是中国人。虽然我一副白人面孔,但是我的灵魂早就成了中国人!”
  • 大痞臣

    大痞臣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每一天,就有将近一百个传说故事消失,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的父母越来越忙,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跟小孩子讲故事;也有人说,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相信传说,更加不相信传说中的英雄。
  • 圣唐时代

    圣唐时代

    唐末藩镇林立,民不聊生!从他喊出这句话起一切都改变了!从朕出生那一天起!朕的是朕的,你的也是朕的!
  • 把我们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把我们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山河破碎,惟有抗战到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永恒的、坚实的根据地。
  • 我为大唐做贡献

    我为大唐做贡献

    大唐贞观,山河壮丽,风景秀美,唐太宗治世兢兢战战,群臣更是忠心辅佐,然就在这贞观之治之下,在长安古都外,一位少年郎却是愁眉不展的盼着……秦叔宝快点病……太子快叛变……李治快上位……
热门推荐
  • 神级打脸系统

    神级打脸系统

    神武大陆人力逆天,陆扬帆武源溃散沦为废物。但得到〔神级打脸系统1.0〕之后,虐武道天才、抢高富帅的未婚妻、收冰山女神当小弟,就成了他唯一的兴趣爱好……
  • 暗仙法则

    暗仙法则

    养了半年的金鱼死了他很伤心决定把它火葬谁知道这东西越烤越香越烤越香最后...他掂了瓶啤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唐方与GY

    唐方与GY

    来自晨星铸造的唐舰长将进行跨位面旅行,他的系统得到来自GY组织至高者的亲自更新。
  • 步兵战车科技知识(上)(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步兵战车科技知识(上)(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太极剑尊

    太极剑尊

    诸天万界,至尊大陆。人妖并立,武道盛行。妖皇当空,至尊镇世。一位来自地球的灵魂穿越到此。他说:这一生,我不求来世,不问前生,只为踏上那至尊路。(书群:313959245)
  • 校草大人的ACE女佣

    校草大人的ACE女佣

    纳尼,她啥也没干啊,为啥一夜之间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惹上了最难缠的人物,还被神秘的外国王子盯上。不要啊,小声滴说,她可是有未婚夫滴哦~~~她那个冰冷倨傲娃娃亲的校草大人未婚夫,可是会吃醋的哦~~~~校草大人一吃醋,她的人生就悲剧了~~~~变身女佣各种各种啥啥你懂得~~~呜呜
  • 英雄成长日记

    英雄成长日记

    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书友讨论群:556221175)
  • 高冷影后也追星

    高冷影后也追星

    高冷影后居然追星,追的还是个流量明星。一次综艺,顾颢被路人当场骂:“离我们女神远一点,你个只有流量没有演技的,别蹭我们女神热度。”楚漾一点点蹭过去:“小哥哥,我教你演戏怎么样?”……“顾颢,说好的我教你演戏~”“没事,床上教。”“不要!我不教了!”“话已经说出去了,就没那么好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