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14100000070

第70章 印光大师恭敬受持净土法门论

印光大师恭敬受持净土法门论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念佛一法,是上圣下凡、若智若愚共修通行之法;以其专仗佛力,利益殊胜,不可与通途一法相类比。这也是印光大师一生所尽力弘扬与躬身实践的。印光大师是自知时至的往生者,是修持净业的实证者,同时带给末法时代众生莫大的信心,只要遵循印光大师的开示,努力实践,即能往生净土。大师圆寂后被追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因大师生前的种种行迹,佛教徒深信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相关记载)。可见印光大师悲愿之广,度化之众。

大师文钞围绕净土信愿行有诸多开示,恭敬、诚敬之心感人至深。

一、赞净土法门超胜。

印祖是净土法门的倡导和实证者,在《文钞三编卷四·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阐述了“持佛名号,求生西方”的是救末世众生同出苦轮的便捷法门,不管职业、根器、贫贱和忙闲,各人只要“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辅以“众善奉行”“闲邪存诚”,现世自然身心安乐,临终无一不往生者,并希望大众共同发心恭敬受持净土法门,普为流通,同生净土,实为大幸。谆谆之心、切切之意,字字体现了大师的智慧与悲心。文曰: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果能如是,万无有一不往生者。净土经论,文义显明。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其为乐也,何能名焉。愿见闻者悉皆修持。各怀自利利他之心,共发已立立人之愿。恭敬受持,随缘倡导。展转流通,令遍国界。俾一切同伦,同沐佛恩,同生净土,实为大幸。”

大师还用了一个通俗形象的譬喻,盛赞受持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别于通途法门的殊胜功德,如世之王子堕地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大师临命终时往生,语真达师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永思集》)进一步印证了佛言祖语的真实不虚,足见“至诚”之心在修持中的决定作用。

二、劝生信发愿。

大师在《(正)复顾显微书》中,阐述了“须致恭致敬,唯诚唯恳”,恒常修持持名念佛一法在消业障、去疑生信中的关键作用,并且进一步强调“欲见实相之相,当竭诚于此法,必有大快所怀之时矣”。从而令学人生信发愿。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学愚夫愚妇,颛蒙念佛。须致恭致敬,唯诚唯恳,久而久之,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此种疑心,彻底脱落。则佛之有无,己之有无,入佛之门径,彼岸之确据,何待问人?若不专心致志念佛,而于别人口里讨分晓,亦与看金刚经,而不知实相,看净土文、西归直指,而不生信心。以业障于心,不能领会,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见光相,与未睹时无异也。倘复其明,则一睹即见光相矣。念佛一法,乃复明之最切要法。欲见实相之相,当竭诚于此法,必有大快所怀之时矣。

大师还指出了修持从世间法行善起修,“竭诚尽敬修持性德,以行世善”,“又须竭诚尽敬,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以修出世之法”。并且进一步勉励净业行人要“奋发大志”“打起精神”,还强调了修德,即从“性德”振奋自拔起修的重要性。“今以具缚凡夫,即欲于现生中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可不奋发大志,打起精神而能得乎?一切众生,具有性德,殊少修德。今既发心学佛,是由性德而起修德。虽有此心,若不竭诚尽敬修持,则修德不能大著,性德仍旧被烦恼恶业所障,不能显现。如日在云中,了不见其光相。故须振起精神,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行世善。又须竭诚尽敬,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以修出世之法。世间学一材一艺,皆须振起全副精神,方能有成。今以具缚凡夫,即欲于现生中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可不奋发大志,打起精神而能得乎?德振之义,如是如是。倘能振拔,则名实相应。否则,有名无实,是自己不振拔之咎,非佛法之不能利人也。”(复崔德振居士书五)

三、示念佛修持。

1、开示专修杂修。

大师在开示专修杂修时,强调了“生死心切,诚敬肫挚”,肫挚:为真挚诚恳之意,即念佛求生西方,须以了生脱死之切心,真心诚意发愿为要。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汝祈我决,我与汝说其所以,汝可自决。总之生死心切,诚敬肫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专落悠忽,兼落纷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难得利益矣。(《三编卷四·开示五则》)

大意是,修行用功,固然应该专精。然而凡夫妄想纷飞,如果不加经咒作为助行,就容易悠忽懈怠。倘若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那么痛切,这样对于一行三昧,实在是最好的。如果只是悠忽的去做,时间久了容易懈堕放废,当然就不如兼持经咒来得有把握。你让我帮你决定,我告诉你所以然,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总之,生死心切,诚敬真挚,这样专修兼修都可以。否则专修落得个忽悠,兼修落得个纷繁。因为根本不真切,所以一切都难以得益。

2、示念佛方法。

大师在开示念佛方法时,强调“必须恳切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指出“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又说:“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处处苦口婆心教诲诚敬学佛的重要性。在本开示中,大师还从反面指出了“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当如忠臣之对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增矣。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凡遇知交,当谆谆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增广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大意是,念佛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博最伟大的方法。不过必须要虔诚恳切到了极点,才能够感应道交,这辈子立刻获得真实的利益。若是懒惰懈怠,毫无敬畏之心,虽然种了得度的远因,然而亵渎傲慢的罪过,却不堪设想。即使下辈子生天或生人间,也一定不能往生净土。

对于佛像,一定要当成是真佛来看待,不可以当做纸墨的图画而已。面对佛经及佛像时,应当要像忠臣侍奉圣主般,犹如孝子读父母遗嘱般。能够如此,则没有业障不能消除,没有福慧而不具足的了。现在学佛的士大夫很多,不过他们都只是阅读经文以了解意义,做为口舌上的卖弄,博取大通家的名称而已。至于说能恭敬虔诚,依经教来修行的,实在难得其人。我经常说,想要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要恭敬。有一分恭敬,就能消除一分的罪业,增加一分的福德智慧。有十分的恭敬,就能消除十分的罪业,增加十分的福德智慧。

若是没有恭敬心,甚至还亵渎傲慢的,则罪业愈增愈多,而福德智慧愈减愈少,真是悲哀啊。你如果和知交们见面,能苦口婆心的把这道理告诉他们,就是最大的法布施了。

大师又在《(续编)复又真师书》文中说,念佛“当恭敬至诚”,心口一如,“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并且以母子之念为喻,真切感人。“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馀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

3、示日常行持。

(1)主敬存诚为修行之要。

大师《复马契西居士书一》开示:“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2)诵经持咒念佛等日用行持,皆当以诚敬为主。

大师提出,礼佛诵经持咒念佛,如此种种的修行,都应当以真诚和恭敬为主,如果真诚恭敬到了极点,纵然佛经里面开示的功德不能在凡夫地得到圆满,但那得到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如果没有真诚和恭敬,那就和唱戏没有两样,而里面的苦乐悲欢都只是虚假的,并不是真的从里面出来的。纵然有些功德,那也不过是人天道的愚痴福报而已,而且因为这个愚痴的福报,还会因此而造业,那么将来的苦果,怎么能够了断。

见《增广印光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

大师还在《印祖在文钞三编卷一·复杨慎予居士》书中,强调如是诵经持咒等种种功德须为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益大矣。“须知无论诵经持咒,均以恭敬至诚为主。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若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则其利益随心力而下劣矣。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了无减损。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与久。回向时当知此意。不但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结众缘而解众怨。”大师在民国十九年庚午仲春《文钞三编卷三·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中开示道,持诵经咒,贵在至诚。并且进一步强调,于持诵时,不生分别心想,如对圣容,亲聆佛音,乃至了无一念之可得,浑然无我人众生之相。则其利益,殆非笔舌所能形容。大师在这里指出这种诚敬心才是持诵的秘诀。“虽然,持诵经咒,贵在至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则纵能了知。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经之真利益,真感应,皆无由得。以完全是识心分别计度,何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一超直入,顿获胜益也。每有愚夫愚妇颛蒙修持,所得利益,校聪明人为多者。一则以竭诚尽敬,专心一志。一则以悠忽疏散,虚妄计度之所致也。愿阅者咸知此意,则既已了知经义。于持诵时,仍复不生分别。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了无一念之可得。则其利益,殆非笔舌所能形容,此持诵之秘诀也。普愿同人,勿忽此语,则幸甚幸甚。”

而诚敬也有观修方法。大师《复张云雷居士书二》说:“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诚则可矣。”“如在之诚”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深心信解,如对目前。”又如礼佛偈:“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身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然而发起诚敬也须因缘,最好的因缘莫过于以苦为师,发真信切愿,所谓“思地狱苦,发菩提心”。大师皈依弟子李智章被绑匪劫去十余日,眼睛被蒙不见天日,加之身体有病,在恐怖剧苦之中,至诚念佛,感应道交,亲见佛现,并被救脱身。事后写信向印祖汇报。(智章居士来书,载《海潮音》第九年第十一期和《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二十二期)

印祖回信开示:“若患难临身,果能一念投诚,无不立蒙感应者。以苦恼逼迫,一心求救,其余一切情见,概不现前,故其感应之妙,有不可思议者。……汝果能常将遇难将终念佛之念存之于心,则决定可以于此身报终之时,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愿吾徒智章常存战兢惕厉之心。以期不负弥陀世尊现身救苦之一番大慈悲恩,则幸甚幸甚!”(《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智章居士书》)

印祖还在《(续)诚初发心学佛者书》中开示学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等细节,均须恭敬行持。“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耳。”

《观经》云:“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至诚心为《观经》上品上生三心之首,是决定往生和往生品位的重要前提。

可见,诚敬思想在念佛往生中的重要性和决定作用,本文以大师文钞原文为主要研读对象,略加梳理,以缅怀大师一生修持的光辉行迹,略为窥见大师诚敬修持、广度众生的悲心愿景。望诸同修,诚敬修持,如面佛天,一心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为何情难落

    为何情难落

    这世界是由:阴暗,背叛,肮脏,龌龊,傲慢,贪婪,骄奢,卑鄙,嫉妒,冷漠,乖戾,浮夸,颟顸,唯利是图,沽名钓誉,笑里藏刀,阿谀奉承等等所组成的。我们这一生总是活在我们自己制造幻影中一步步沉沦与消磨。最伤人的不是毒药,是爱情。
  • 修真逆天少年

    修真逆天少年

    杨天的人生一片黑暗,然而一个老头出现在他的世界后改变了这一切,杨天的目标很小,挣钱、养家、结婚、生娃,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奈何老头却要他修炼逆天,杨天原本是拒绝的,直到这个世界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 巅峰高手

    巅峰高手

    一夜激情,美女竟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集团总裁!而且……而且……居然还要和自己结婚!Oh!MyGod!天底下居然还有如此的好事!可是,面对极品美女总裁,于飞竟然犹豫了!他进退两难,该如何抉择?是欣然点头,和美女总裁结婚,还是不解风情的拒绝?
  • 南乔往事

    南乔往事

    梦想就是即便你落入到了黑暗之中,深手不见五指,哪怕有着萤火的光亮,你也会追寻上去……
  • 那些年一起逝去的青春

    那些年一起逝去的青春

    一个软弱胆怯的少年,在经历丧失亲人后,手无寸铁,在挨打遇到杨东后,人生开始辉煌,开启了他们那一代的青春回忆!多年过后,当林一和他的兄弟们从牢底坐穿的监狱里走出来,都齐声的喊出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活,兄弟陪你君临天下伤,兄弟等你王者归来,退,兄弟陪你颐养天年杀,兄弟陪你出生入死。兄弟活一辈子为争口气,致林一和兄弟逝去的青春热血!!!!!
热门推荐
  • 黑子:黑市寻狗记

    黑子:黑市寻狗记

    2009年1月4日,一条名叫黑子的大狗被人下药偷走了。于是,狗的主人“我”走遍京城大大小小的地下狗市进行明察暗访,终于打听到了这条狗的下落,可惜,却是一个潸然泪下的结局……129天寻狗,是一个个充满血泪的日日夜夜。为了寻狗,“我”伪装成给公司领导买狗肉的小办事员,走进了屠宰场;为了寻狗,“我”顾不及面子,一次次地与狗肉馆老板交涉;为了寻狗,“我”与那些道貌岸然的狗贩子称兄道弟……每天都有人丢狗,每天都有人在杀,在吃,他们吃掉的都是狗主人的心头肉!该书也为了纪念它们——那些在黑市中悲惨死去的“朋友”!
  • 魔武乾坤

    魔武乾坤

    “屠戮亿万苍生,血染一方天地,这就是魔吗?不!远远不够,我刘寻既然为魔,屠戮的就要是那些凌驾于众生之上的诸天仙神。”刘寻站立在一片尸山血海之中,目光凝望向苍穹,冰冷而无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不想再有遗憾,缘起一座城,爱上一个人,提笔记录这如歌岁月,因你是唯一值得。
  • 西方哲学十二讲

    西方哲学十二讲

    像其他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一样,本书也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本书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回忆每个时期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让回忆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学家本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当代视野来揭示其中的深层蕴涵,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本身的如其所是来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回忆与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书探讨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 再见不美好

    再见不美好

    他与她,从小一起长大。他离开三年,杳无音讯。昔日的竹马青梅,如今该何去何从?
  • 傀儡契约

    傀儡契约

    序幕:窗外的雨已经下的近乎疯狂,天上地下不断地被雨水反复冲刷。窗外似乎有千军万马,咆哮着嘶吼着想要突破这唯一的屏障。陈剑宇感到脑中嗡嗡作响,双眼也因激素的大量分泌而布满血丝。但他依然死死盯住前方。锁孔中机械间的磨合越来越剧烈,像是成千上万条嗜血的虫子在不断地蚕食所剩不多的时间。随时都可能放出残暴的饿狼。这时,陈剑宇身后忽然飘来一阵浓郁的腥味......
  • 人生选择啊

    人生选择啊

    每个人人生不同,在她面对这些后,她该如何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千骨之错了就是错了

    花千骨之错了就是错了

    花千骨复活了,会不会狠白子画,会不会原谅白子画,两个人会不会在一起?白子画会接受花千骨吗?想知道就看看吧!